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绍剧”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志勤 《文化遗产》 200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利用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争论这种利用本身的是是非非,不如更切实地探讨如何"以更好的方法和目的利用这些民俗文化资源"。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需要我们不断调查和挖掘...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利用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争论这种利用本身的是是非非,不如更切实地探讨如何"以更好的方法和目的利用这些民俗文化资源"。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需要我们不断调查和挖掘其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对那些适应于现代社会的理念和方法加以积极而有效地运用。这里的"用",也许可以称之为"应用"而非"利用",它是民俗学研究应用于现代社会的一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效利用 绍剧 自然资源管理
下载PDF
绍剧“海底翻”与阉人“花腔”演唱比较研究
2
作者 何小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09-115,共7页
绍剧"海底翻"既具有极强的戏剧功能和抒情功能,又具有独特的装饰功能和旋律个性,与意大利正歌剧中阉人歌手的"花腔"演唱有"异曲同工"之效果。不同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造就了它们极为相似的即... 绍剧"海底翻"既具有极强的戏剧功能和抒情功能,又具有独特的装饰功能和旋律个性,与意大利正歌剧中阉人歌手的"花腔"演唱有"异曲同工"之效果。不同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造就了它们极为相似的即兴装饰特征。对二者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对绍剧和正歌剧中具有独特风格和美学特征的歌唱艺术进行较为全面和准确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剧 [二凡]海底翻 美声唱法 阉人歌手 花腔
下载PDF
浅谈戏曲武行在绍剧武戏表演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戴红旗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36,共2页
戏曲中的武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舞台艺术基本功。武功起源于民间,是历代艺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蓄和发展起来的。经过多代艺人对各种翻腾技巧和杂技技巧的吸收、借鉴提高后,戏曲才逐渐融化了武功,赋予了武功以情感,使之成... 戏曲中的武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舞台艺术基本功。武功起源于民间,是历代艺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蓄和发展起来的。经过多代艺人对各种翻腾技巧和杂技技巧的吸收、借鉴提高后,戏曲才逐渐融化了武功,赋予了武功以情感,使之成了武戏的元素,成为了表演程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当武功成为公认的戏曲表演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形式后,传统的戏曲脚色行当便有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表演 表演程式 武戏 绍剧 舞台艺术 中华民族 艺术实践 人民群众
下载PDF
越地文化之奇葩:绍剧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王忠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9-29,共1页
绍剧,俗称“绍兴大班”,又名“绍兴乱弹”,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嘉兴,湖州及上海一带,是我国至今传存的一个重要的乱弹戏剧剧种。
关键词 绍剧 文化 浙江绍兴 剧种
下载PDF
浅析绍剧服饰的现代发展
5
作者 唐菡 刘文 《山东纺织经济》 2015年第11期64-65,共2页
如今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绍剧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戏服也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遗忘。服饰作为流行的风向标,它对绍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绍剧服饰的发展也能丰富中国服饰文化。
关键词 绍剧 服饰 现代 发展
下载PDF
绍剧板胡的沿革及演奏 被引量:2
6
作者 葛依娜 《戏文》 2007年第4期91-92,共2页
绍剧,原名绍兴大班,因是我国的乱弹戏剧流传在绍兴中的一支,故又称绍兴乱弹。绍剧兴发于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宁绍平原及杭嘉湖平原是它主要的流行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关键词 绍剧 演奏 板胡 乾隆年间 绍兴 杭嘉湖 平原
下载PDF
关于绍剧起源与发展的初探
7
作者 马丽娜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2-84,共3页
绍剧,原称绍兴乱弹,是我国乱弹戏曲中的一支。从乱弹的种类、绍兴乱弹的历史流入形式、绍兴乱弹的核心人物以及绍剧发展的四个阶段,对绍剧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初探,旨在探索民族戏曲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绍剧 起源 发展
下载PDF
绍剧精品 猴戏典范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伟龙 《戏文》 2003年第6期6-7,共2页
从20世纪50年代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80年代的《火焰山》、《大闹乾坤》 ,到21世纪的《真假悟空》 ,绍剧猴戏可谓一路演变 ,一路辉煌。长期以来 ,猴戏已成为绍剧的一个代名词。可以说 ,一个孙悟空 ,即是一部绍剧史 ,也是整部中国猴... 从20世纪50年代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80年代的《火焰山》、《大闹乾坤》 ,到21世纪的《真假悟空》 ,绍剧猴戏可谓一路演变 ,一路辉煌。长期以来 ,猴戏已成为绍剧的一个代名词。可以说 ,一个孙悟空 ,即是一部绍剧史 ,也是整部中国猴戏的历史。我们策划这个版面 ,意在让广大读者了解猴戏的历史 ,品味其中创新的甘苦 ,谛听“金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剧 猴戏 表演艺术 艺术风格 《真假悟空》 排练工作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对绍剧唱腔艺术的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娟 胡建新 《戏文》 2007年第3期65-66,共2页
从戏曲发展史来看,任何剧种,总是内容与形式的不断革新,才能得到顺利发展,反之,则有被时代所淘汰之危。戏曲中的音乐唱腔,是改革中的关键,戏曲是视觉与听觉同步进行的表演艺术,除了“戏”,就是“曲”,绍剧的发展,与它的音乐... 从戏曲发展史来看,任何剧种,总是内容与形式的不断革新,才能得到顺利发展,反之,则有被时代所淘汰之危。戏曲中的音乐唱腔,是改革中的关键,戏曲是视觉与听觉同步进行的表演艺术,除了“戏”,就是“曲”,绍剧的发展,与它的音乐唱腔有着密切的关系。戏曲唱腔以词为本,以腔传情,唱腔不论繁简,妙在动听合情。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唱腔艺术 绍剧 戏曲唱腔 音乐唱腔 内容与形式 表演艺术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下载PDF
绍剧的改革应立足于走向未来,走向全国
10
作者 刘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118-123,共6页
绍剧的主要曲调为“二凡”、“三五七”和“阳路”,从其使用的腔调来说,属于“乱弹”,故在历史上曾名“绍兴乱弹”,解放后定名为“绍剧”。绍剧主要流传在浙江省的宁绍平原、杭嘉湖平原和上海一带,是浙江省的主要的戏曲品种。绍剧在其... 绍剧的主要曲调为“二凡”、“三五七”和“阳路”,从其使用的腔调来说,属于“乱弹”,故在历史上曾名“绍兴乱弹”,解放后定名为“绍剧”。绍剧主要流传在浙江省的宁绍平原、杭嘉湖平原和上海一带,是浙江省的主要的戏曲品种。绍剧在其流传的地区,群众基础很深厚。它拥有几百出传统剧目,解放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剧 行当 剧种 唱腔音乐 演员 武戏 真假声 文戏 二花脸 高音
下载PDF
恋越音幼年熏陶 为绍剧始终不忘--说说我的绍剧生涯
11
作者 陈顺泰(口述) 李旭光(整理)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0-31,共2页
我出生于戏曲世家,祖父陈连喜,绍兴调腔班著名正生。父亲陈玉水,绍班(绍剧)任付末。我八岁随父下班学艺,做“小笃郎”,扮演孩童、小包公等人物。然而,每次开演前敲头场,我总要恳求乐队师父让我去敲小堂鼓。观众看到我这么小的... 我出生于戏曲世家,祖父陈连喜,绍兴调腔班著名正生。父亲陈玉水,绍班(绍剧)任付末。我八岁随父下班学艺,做“小笃郎”,扮演孩童、小包公等人物。然而,每次开演前敲头场,我总要恳求乐队师父让我去敲小堂鼓。观众看到我这么小的人会敲鼓.感到很好奇,绍班内的许多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剧 熏陶 幼年 乐队
下载PDF
横笛悠扬 从读《社戏》看绍剧声腔的演变发展
12
作者 严新民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2,共3页
鲁迅儿时,每年夏天总要跟着母亲到外婆、舅舅家——绍兴乡下的皇甫庄、安桥头歇夏。到了那里,他不但能受到优待,吸吮乡村的新鲜空气,还可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八股文。然而,鲁迅“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是到赵庄去看戏”。
关键词 演变发展 《社戏》 声腔 绍剧 八股文 鲁迅
下载PDF
古越神韵蕴风雷——探绍剧和绍剧艺术
13
作者 黄鸣琰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29-30,共2页
绍剧,亦称绍兴乱弹。是民末清初时期形成于浙东地区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原称绍兴大班,1950年正式命名为绍剧。形成初,受源于会稽的我国明代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影响,又吸收了秦腔,吹腔,昆曲的唱腔成份,糅合本地区音俗唱,形成了深受... 绍剧,亦称绍兴乱弹。是民末清初时期形成于浙东地区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原称绍兴大班,1950年正式命名为绍剧。形成初,受源于会稽的我国明代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影响,又吸收了秦腔,吹腔,昆曲的唱腔成份,糅合本地区音俗唱,形成了深受观众欢迎的自身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剧 唱腔 观众 人文特征 吹腔 浙东地区 唱词 绍兴乱弹 绍兴大班 声腔
下载PDF
绍剧《女吊》的扮相、表演及其他
14
作者 谢涌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4-115,共2页
绍剧《女吊》的扮相、表演及其他谢涌涛绍剧(绍兴大班)《女吊》是一出脍炙人口的鬼戏,源出《目连戏》,在旧中国,常于“鬼节”(七月十五日)盛演于浙江杭嘉湖和宁绍等地区,尤为农民和手工业者观众所爱看。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曾提到... 绍剧《女吊》的扮相、表演及其他谢涌涛绍剧(绍兴大班)《女吊》是一出脍炙人口的鬼戏,源出《目连戏》,在旧中国,常于“鬼节”(七月十五日)盛演于浙江杭嘉湖和宁绍等地区,尤为农民和手工业者观众所爱看。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曾提到“女吊”中的玉芙蓉(妓女,被鸨母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吊 绍剧 表演艺术 三十年代 迷信色彩 男旦 同是天涯沦落人 形象塑造 绣花鞋 人物形象
下载PDF
绍剧"真"悟空——观绍剧《真假悟空》感言
15
作者 水木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12,共2页
九月初秋,天已乍凉,乘着朦胧的夜色,踏着淅沥的秋雨,我信步迈上绍兴大剧院的层层台阶,进入装修豪华的剧场内,观看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参演剧目、由浙江绍剧团演出的新编绍剧神话戏<真假悟空>(以下简称<真>剧),与绍剧"悟... 九月初秋,天已乍凉,乘着朦胧的夜色,踏着淅沥的秋雨,我信步迈上绍兴大剧院的层层台阶,进入装修豪华的剧场内,观看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参演剧目、由浙江绍剧团演出的新编绍剧神话戏<真假悟空>(以下简称<真>剧),与绍剧"悟空"进行"第一次亲密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剧 《真假悟空》 表演艺术 人物塑造 故事情节 舞台美术
下载PDF
浅论琵琶在绍剧伴奏中的作用
16
作者 朱虹 《北方音乐》 2016年第14期92-92,共1页
琵琶作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乐器,具有十分多样的表现力和多种的演奏技巧,在我国许多戏曲的乐队中具有比较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着重围绕琵琶在传统戏曲绍剧特有的《二凡》唱腔伴奏中,把琵琶的风格把握和技法应用的几个方面,阐述... 琵琶作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乐器,具有十分多样的表现力和多种的演奏技巧,在我国许多戏曲的乐队中具有比较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着重围绕琵琶在传统戏曲绍剧特有的《二凡》唱腔伴奏中,把琵琶的风格把握和技法应用的几个方面,阐述了绍剧乐队三大件之一的琵琶,以其特有的音色和表现力,为绍剧塑造人物、展开情节、烘托气氛等方面增添了艺术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乐器 琵琶 绍剧 二凡 伴奏
下载PDF
绍剧第一女小生——访第九届白玉兰奖主角奖得主赵秀治
17
作者 何宝康 《上海戏剧》 1998年第5期22-22,共1页
步入中年的绍剧演员赵秀治,以主演《葫芦案》中贾雨村一角而荣膺第九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激动、欣喜之余她另有一番感慨。作为一名在绍剧表演艺术上孜孜追求近30年的演员,尽管在1980年赵秀治就已经崭露头角,夺得全省大奖... 步入中年的绍剧演员赵秀治,以主演《葫芦案》中贾雨村一角而荣膺第九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激动、欣喜之余她另有一番感慨。作为一名在绍剧表演艺术上孜孜追求近30年的演员,尽管在1980年赵秀治就已经崭露头角,夺得全省大奖,此后更是多次荣获全省演员一等奖,还在戏曲电视表演上取得过佳绩,但绍剧毕竟是一个地方剧种,有一定的局限,参加各种戏剧活动的机会不多。特别是近年来绍剧面临的困难不少,排演新戏少,这对一名在艺术表演上已达到高峰期又酷爱艺术且无悔地追求不辍的中年演员来说,实在是很痛苦很难受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雨村 白玉兰 绍剧 表演艺术 演员 戏曲电视 戏剧活动 面临的困难 艺术表演 唱腔
下载PDF
探索绍剧主胡演奏
18
作者 彭上林 《戏文》 2005年第1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绍剧 伴奏 演奏技法 唱腔 传统 流派 推陈出新 时代 源流 过程
下载PDF
绍剧板胡托腔艺术初探
19
作者 陈浩 《戏文》 2007年第1期99-100,共2页
绍剧,二十世纪初,以[三五七]为基本腔调、用笛主伴。[二凡]仅于剧情紧张,高潮处出现。而今,[二凡]取代[三五七]为主要唱腔调,用板胡主伴(类同京剧胡,越剧越胡之作用)。因而,近几十年来,绍剧板胡艺术,能否保持传统伴奏风格下... 绍剧,二十世纪初,以[三五七]为基本腔调、用笛主伴。[二凡]仅于剧情紧张,高潮处出现。而今,[二凡]取代[三五七]为主要唱腔调,用板胡主伴(类同京剧胡,越剧越胡之作用)。因而,近几十年来,绍剧板胡艺术,能否保持传统伴奏风格下,去创新,去突破开拓,便成了诸位研究,探索的课题。今天本人仅谈绍剧板胡“怎样托腔”一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胡 绍剧 艺术 二十世纪初 腔调 剧情 京剧 越剧
下载PDF
回首灯火阑珊处──记绍剧琴师胡克钢
20
作者 鲍越 《戏文》 2000年第3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绍剧 琴师 胡克钢 板胡演奏 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