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被引量:6
1
作者 田永秀 刘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经世致用是儒家经邦治国的指导思想.道光年间再度复兴的经世致用思想仍然具有体系封闭、华夷观念浓厚以及重农轻商等传统特征.在鸦片战争的冲击下,经过经世致用派人物自觉或不自觉的探求,经世致用思想逐步实现了体系的开放、华夷观念的... 经世致用是儒家经邦治国的指导思想.道光年间再度复兴的经世致用思想仍然具有体系封闭、华夷观念浓厚以及重农轻商等传统特征.在鸦片战争的冲击下,经过经世致用派人物自觉或不自觉的探求,经世致用思想逐步实现了体系的开放、华夷观念的突破以至淡化,并始倡兴利求富.到1861年前后,经世致用思想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思想 传统 转变 中国近代 华夷观念
下载PDF
从“资治”到“救国”──关于19世纪史学经世致用思想变化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松巍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2,共8页
自19世纪40年代伊始,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空前的沧桑巨变,直接推动了史学由古代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这种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变化,即史学经世致用思想从“资治”到“救国”,从着眼于王朝治乱兴衰到关注... 自19世纪40年代伊始,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空前的沧桑巨变,直接推动了史学由古代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这种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变化,即史学经世致用思想从“资治”到“救国”,从着眼于王朝治乱兴衰到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之经世致用的宗旨和参照系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又对整个19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及其走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史学 经世致用思想 近代史学 中国史学 年代 兴衰 民族 国家 宗旨 转变
下载PDF
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成因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立 宋天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7-109,共3页
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家学影响、社会促成及学脉使然三个方向,研究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成因对深入探讨经世致用史有所裨益。
关键词 顾炎武 经世致用思想 形成原因
下载PDF
十九世纪中国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松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12-117,共6页
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传统,它以“资治”为宗旨,以纵向考察王朝盛哀治乱为参照系,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启示和借鉴。19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继承了这一传统,同时,由于内忧外患的日迫,又显示出了思考历史... 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传统,它以“资治”为宗旨,以纵向考察王朝盛哀治乱为参照系,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启示和借鉴。19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继承了这一传统,同时,由于内忧外患的日迫,又显示出了思考历史、关注现实、究心时务之紧扣时代脉搏的鲜明特色。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自然进程及其走向,传统的史学经世致用思想也发生了嬗变。史学由以前对王朝盛衰治乱的关注和思索转向对外部世界的探求,兴起以抗敌御侮、救亡图存和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外国史地研究,成为此时代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时代特征,其参照系也开始将中国视为世界一部分,进行横向的考察。这也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经世致用思想 中国史学 外国史地研究 参照系 政治制度 十九世纪 传统史学 历史研究 科学技术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下载PDF
晚清经世致用思想与翻译出版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波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78,共3页
“师夷长技以制夷”代表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经世致用思想的最高水平。
关键词 经世致用思想 翻译出版 “师夷长技以制夷” 晚清 中国知识分子 鸦片战争时期 高水平
下载PDF
略论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韩立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74-77,共4页
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1.萌芽阶段;2.形成阶段;3.
关键词 曾国藩 经世致用思想 形成
下载PDF
桐城派经世致用思想与近代中国外语教育启蒙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玲丽 《教育文化论坛》 2012年第2期27-32,共6页
经世致用思想既是桐城派的文风,也是一种教育传统。清朝末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晚期桐城派发扬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他们引进西学,译书办报;设立方言学校,派遣学生留美学习,创下中国留学教育史先河,也为早期外语教育储备了师资。不仅如... 经世致用思想既是桐城派的文风,也是一种教育传统。清朝末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晚期桐城派发扬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他们引进西学,译书办报;设立方言学校,派遣学生留美学习,创下中国留学教育史先河,也为早期外语教育储备了师资。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传统书院中设立了格物、算术等西学课程,又开设西文、东文学堂,延请外文名师授课,亲自出国游学考察等等,推动了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为近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启蒙与发展铺设了道路,也为当前我国外语教育的规划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经世致用思想 近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启蒙 借鉴
下载PDF
经世致用思想略说
8
作者 孙功达 王劲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9-26,共8页
关键词 经世致用思想 儒家学说 顾炎武 《论语》 宋明理学 今文经学 经世致用 《春秋》 考据学 儒家经典
下载PDF
朱熹是个“空谈义理”的理学家吗?──试论朱熹经世致用思想
9
作者 汤勤福 《安徽史学》 1999年第2期9-11,8,共4页
长期以来学者专家们将朱熹视为空谈义利道德的理学家,虽然近来有些学者注意到朱熹经世致用的思想,但语焉不详,根据不足。本文依据《朱子大全》中有关资料作一统计,然后来论述朱熹的经世致用思想,以向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专家们求教。... 长期以来学者专家们将朱熹视为空谈义利道德的理学家,虽然近来有些学者注意到朱熹经世致用的思想,但语焉不详,根据不足。本文依据《朱子大全》中有关资料作一统计,然后来论述朱熹的经世致用思想,以向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专家们求教。所谓“经世”一词作为“治理世事”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思想 朱熹 理学家 经世济民 《朱子语类》 理学思想 道德修养 积贫积弱 朱子后学 为学方法
下载PDF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10
作者 谭献民 《湖湘论坛》 1995年第1期73-76,共4页
魏源(公元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他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急剧转变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时代的特征决定着其爱国主义思想的精华是其经世致用的思想。魏源经世致用思想作为一种崇实求治的政治思想... 魏源(公元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他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急剧转变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时代的特征决定着其爱国主义思想的精华是其经世致用的思想。魏源经世致用思想作为一种崇实求治的政治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且为近代湖湘文化所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经世致用思想 魏源 近代湖湘文化 理论联系实际 精神个人主义 爱国主义思想 协调发展 杨昌济 半封建半殖民地
下载PDF
论阮元经世致用思想的学术特色
11
作者 钟玉发 《肇庆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5-29,共5页
阮元生当乾嘉汉学风靡之时,深受汉学皖派训诂以明义理之学风的影响,为学扬汉抑宋,注重“实事求是”,但他没有仅仅满足于做书斋式学问,而是主张学以致用。他不仅通过训诂方法将儒学若干核心概念如“格物”、“一贯”等解为“实事”、“... 阮元生当乾嘉汉学风靡之时,深受汉学皖派训诂以明义理之学风的影响,为学扬汉抑宋,注重“实事求是”,但他没有仅仅满足于做书斋式学问,而是主张学以致用。他不仅通过训诂方法将儒学若干核心概念如“格物”、“一贯”等解为“实事”、“实行”,阐明“圣贤之道,无非实践”,而且将学术有机地运用到实际政务之中,使其经世致用思想具有显著的学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经世致用思想 学术特色
下载PDF
《文献通考》的经世致用思想
12
作者 周少川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6-10,共5页
马端临的史学有家学渊源,也曾受理学的影响,但仿效《通典》,集著述之大成,为稽古经世之用,是他编撰《文献通考》的根本目的。《文献通考》从更为开阔的历史视角总结典制因革,为经世之用提供制度模式的参照;从历史发展的总过程揭... 马端临的史学有家学渊源,也曾受理学的影响,但仿效《通典》,集著述之大成,为稽古经世之用,是他编撰《文献通考》的根本目的。《文献通考》从更为开阔的历史视角总结典制因革,为经世之用提供制度模式的参照;从历史发展的总过程揭示典制因革的必然性,强调因势致用、知时适变。《文献通考》还重视从两家的衰亡总结历史教训,尤为注意从赋税徭役、职官、兵制、外交等方面分析宋制之弊,以为当世之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 经世致用思想 马端临 史学思想 典章制度
下载PDF
论汤鹏的经世致用思想——以《浮邱子》为中心
13
作者 郑坤芳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3-78,共6页
嘉道之际,清王朝由盛转衰。汤鹏以天下为己任,"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他作《浮邱子》,指陈前代得失,通论军国利病,吏治人事。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在政治方面抨击时弊,倡导改革;经济方面重视农业,鼓励发展工商业;军... 嘉道之际,清王朝由盛转衰。汤鹏以天下为己任,"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他作《浮邱子》,指陈前代得失,通论军国利病,吏治人事。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在政治方面抨击时弊,倡导改革;经济方面重视农业,鼓励发展工商业;军事方面主张增强军力,改善军队建设,洞悉敌情,综合分析研究敌我力量,通过"储武"、"寓饷"积极筹军备战。汤鹏的思想承前启后,其若干经世改革主张对后世影响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鹏 经世致用思想 《浮邱子》
下载PDF
论经世致用思想对顾炎武诗论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娟 《文教资料》 2006年第8期85-88,共4页
关键词 顾炎武 黄汝成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经世致用思想 日知录集释
下载PDF
论经世致用思想与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鲁腾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6期44-45,共2页
经世致用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经世致用思想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继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 经世致用思想 影响 转变 启动
下载PDF
魏源与晚清经世致用思想的复兴和转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惠荣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7,共4页
嘉道年间,沉寂多时的经世致用思想基于时代的呼唤和经世人物的倡导再度活跃,并以鸦片战争为契机,开始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魏源一方面通过大力提今文经学,亲自参加社会实践,进行饱含经世意蕴的学术著述活动,促就了经世致... 嘉道年间,沉寂多时的经世致用思想基于时代的呼唤和经世人物的倡导再度活跃,并以鸦片战争为契机,开始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魏源一方面通过大力提今文经学,亲自参加社会实践,进行饱含经世意蕴的学术著述活动,促就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复兴;另一方面编著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成为晚清经世致用思想发生转折的重大标志。本文试从魏源的学术著作、思想主张及实践活动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来探讨他同晚清经世致用思想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晚清经世致用思想 复兴 转型
下载PDF
试论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功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的树立 ,得益于湖湘文化的熏陶、江浙学风的影响和师友的提携。魏源将富强国家作为经世致用的目标 ,以兴利除弊为经世致用的主要途径。其思想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魏源 经世致用思想 湖湘文化 经世致用学风
下载PDF
赵翼《陔余丛考》经世致用思想探析——兼与《廿二史札记》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志强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86-91,共6页
在现有的研究中,赵翼《陔余丛考》一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少有深入的探讨,从该书中关于制度、经济、文论、史书编纂和史事等方面内容,可发现其中颇具此思想。比较而言,《廿二史札记》在经世致用思想的表达上更具有深度和技巧,这种变化也... 在现有的研究中,赵翼《陔余丛考》一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少有深入的探讨,从该书中关于制度、经济、文论、史书编纂和史事等方面内容,可发现其中颇具此思想。比较而言,《廿二史札记》在经世致用思想的表达上更具有深度和技巧,这种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赵翼治史路径的演变和选择。就学术源流而言,赵翼受到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与顾炎武相比,其表现形式和态度立场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陔余丛考》 《廿二史札记》 经世致用思想
下载PDF
晚清湖南的经世致用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挺 《华夏文化》 1999年第3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经世致用思想 理学经世 曾国藩 《海国图志》 左宗棠 湖南人 湘军 重农思想 《孙子兵法》 保守意识
下载PDF
史学编辑应有经世致用思想
20
作者 潘国琪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6期100-104,共5页
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何谓“经世致用”?“经世”,《辞源》的解释是:“治理世事。《抱朴子·审举》:‘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见范生怀治国之略。’”“致用”,《辞海》解释为:“尽其功用。《易·系... 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何谓“经世致用”?“经世”,《辞源》的解释是:“治理世事。《抱朴子·审举》:‘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见范生怀治国之略。’”“致用”,《辞海》解释为:“尽其功用。《易·系辞》:‘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用。’今作付诸实用之意。”按照上述释义,史学经世致用,就是让史学实用于治理国家大事,服务社会。这一思想很重要,它既体现了治史的根本目的,也包含了史学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编辑 史学经世致用思想 治史 《通鉴》 马克思主义史学 社会作用 《春秋》 史学的社会功能 历史经验教训 为社会服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