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物理治疗在新生儿经会阴肛门成形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冯黎维
黄怡
赖洲惠
-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二综合病房
-
出处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60-160,共1页
-
文摘
目的:探讨物理治疗在新生儿经会阴肛门形成术中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03例新生儿肛门直肠畸形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实施物理治疗。结果:物理治疗实验组患儿肛周的局部红肿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物理治疗能降低新生儿经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
-
关键词
物理治疗
新生儿
经会阴肛门成形术
-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经会阴肛门成形与直肠内瘘修补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
- 2
-
-
作者
陶强
-
机构
江西省儿童医院
-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33-434,共2页
-
文摘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 ARM)发病率约1∶4000~5000,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瘘管的发生率约70%~95%,根据最新 Krickenbeck 国际分类法,可分为9种常见类型。手术方式多样,基本目的是肛门成形并关闭瘘管,同时需保证术后拥有良好的肛门排便功能。研究表明肛门横纹肌复合体(SMC)对术后排便控制功能起着关键作用,由此术中需保证不过多损伤 SMC,直肠盲袋通过或部分通过 SMC 肌环的某些类型 ARM,经会阴肛门成形术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并获得良好的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但对于某些类型的 ARM,如女婴的肛门直肠前庭瘘、男婴的无肛直肠尿道瘘,在完成肛门成形的同时,还需解决直肠瘘的问题,给术者直接行经会阴肛门成形带来一些困难。目前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采取的手术方法:pena 术、球拍式瘘管剥除术、瘘后移肛门成形术等。
-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经会阴肛门成形术
肠内瘘
修补术
横纹肌复合体
治疗
排便控制功能
排便功能
-
分类号
R726.571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肛门直肠闭锁伴消化道其他畸形10例
- 3
-
-
作者
刘华明
杨海
-
机构
广东梅州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
-
出处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2年第8期44-44,共1页
-
-
关键词
合并症
消化道畸形
结肠造口术
肛门直肠闭锁
经会阴肛门成形术
-
分类号
R657.110.6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