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1
作者 刘耿耿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经伤椎椎弓...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和对照组(42例,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椎体解剖结构、伤椎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升高,矢状面Cobb角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研究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解剖结构及腰椎功能,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椎根植后路复位内固定 胸腰椎 椎功能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临床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韦晓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5期763-764,840,共3页
目的了解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疗法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病例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92例患有胸腰椎骨折而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入住我院骨外科的确诊病例,依据手术疗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45例施以跨伤椎后路复位疗法,观察组4... 目的了解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疗法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病例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92例患有胸腰椎骨折而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入住我院骨外科的确诊病例,依据手术疗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45例施以跨伤椎后路复位疗法,观察组47例施以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疗法,予以随访观察,并统计对照组观察组疗效、Cobb角及其椎体前缘部位高度改善水平,作比较。结果对照组病例有效率77.78%(35/45),观察组95.74%(45/47)(P<0.05);观察组病例Cobb角及其椎体前缘部位高度临床改善水平相对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上胸腰椎骨折后,骨外科治疗中,施以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疗法有效性强,有推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胸腰椎 后路复位疗法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疗法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角、O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代文杰 李成 +4 位作者 余海宁 路多 刘纪涛 李海涛 凤豪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角、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91例,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7)。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角、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91例,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7)。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与后凸Cobb角、腰背功能、骨性融合率与固定失败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比均较术前升高,后凸Cobb角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两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骨性融合率较对照组高,固定失败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治疗后可有效缩小Cobb角,降低ODI评分,促进椎体高度恢复,提高骨性融合率,减少内固定失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经伤椎椎根植后路内固定 后路短节段椎内固定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约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6期160-161,共2页
目的对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经伤椎组和跨伤椎组,每组各34例,经伤椎组患者采用经伤椎椎... 目的对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经伤椎组和跨伤椎组,每组各34例,经伤椎组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跨伤椎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经伤椎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跨伤椎组的总有效率82.35%,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伤椎的椎体压缩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跨伤椎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椎管侵占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跨伤椎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住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更好,其能够较好的重建椎体的高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有效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椎根植 后路复位内固定 胸腰椎 疗效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雷启龙 罗栋华 邓志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31期4340-4341,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给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和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对比治疗半年后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给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和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对比治疗半年后2组Cobb角度的变化情况和引流量。结果治疗组患者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半年后Cobb角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影响较大,给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以有效固定骨折,且治疗后Cobb角度恢复较好,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经伤椎椎根植 后路复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玉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7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至2016年3月方城县中医院收治的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跨伤椎后路...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至2016年3月方城县中医院收治的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术治疗,观察组46例实施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随访1年,统计比较两组并发症(螺丝松动、感染、内固定断裂、内固定松动)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降低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椎根植 后路复位内固定 胸腰椎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与不植骨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对腰椎骨折患者伤椎高度丢失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林勤 郑忠 +1 位作者 李超雄 林向全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6期1-4,21,共5页
目的探究在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与不植骨联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有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 目的探究在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与不植骨联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有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研究组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置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脊柱状态、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楔形角大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椎体前缘压缩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和巴塞尔指数评价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置钉内固定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改善伤椎高度丢失,并减轻创伤应激和疼痛刺激,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康复效率,改善预后,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伤椎椎内固定 后路经伤椎椎根植联合内固定 腰椎 腰椎功能 椎高度丢失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3
8
作者 景鹏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5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2~60岁,平均33.54岁。Denis分型:A型23例,B型15例。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背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脊髓神经损伤分级方面情况及内固定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大出血、神经受损等手术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21.90±3.20)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背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期间无椎弓根钉松动、拔出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改善疼痛程度,伤椎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得到有效控制和纠正,并发症少,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 后路复位内固定 经伤椎椎根植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邹春锦 季祝永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8期42-43,共2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以及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以及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进行1-4年时间随访,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治疗优者16例,良者4例,中者2例,差者3例,胸腰椎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治疗优者7例,良者5例,中者4例,差者9例,胸腰椎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可取得相对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活动能力,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经伤椎椎根植 后路内固定 结合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松山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3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10—2017-01间许昌市中心医院对4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前后疼痛指数VAS评分、椎体前后缘高度...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10—2017-01间许昌市中心医院对4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前后疼痛指数VAS评分、椎体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随访12~18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患者的疼痛指数、椎管狭窄率、椎体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患者的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固定牢固,恢复椎体高度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 经伤椎椎根植 后路内固定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11
作者 付小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239-240,共2页
探讨和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为全部患者均提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 探讨和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为全部患者均提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对比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20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后骨性均完全愈合。患者术后半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手术前,相关指标也优于手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患者术后半个月与最后一次随访时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最后一次随访时的Frankel分级水平,明显优于手术前的分级水平。随访期间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有效提升固定的牢靠度,进而对椎体恢复提供良好的支持作用,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 经伤椎椎根植 后路内固定
下载PDF
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小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9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采用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 目的:探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采用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弓根植骨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Cobb角,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伤椎前缘高度,且并发症少,并能减轻患者切口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后路单侧椎椎内固定 根植 影像学指标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第21期23-23,共1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平舆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A组采用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复位内固定...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平舆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A组采用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对比差异不明显,术后B组的上述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椎体高度,促进患者术后腰椎功能的恢复,且治疗安全性更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经伤椎椎根植后路复位内固定 疗效
原文传递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探讨
14
作者 苏永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21-21,共1页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21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抽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21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抽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法进行骨折治疗,而观察组采取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然后进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以及并发症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将两组患者治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知,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伤椎Cobb角恢复情况要好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治疗后并发症反应发生率也要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进行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采取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合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的治疗模式所取得的综合疗效较好,值得在骨伤科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复位内固定 经伤椎椎根植 胸腰椎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坤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5年第2期7-9,共3页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5例,行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5例,行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VAS 疼痛评分、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伤椎前、后缘高度及Cobb 角)。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随访17.4个月,除2例患者出现断钉现象,其余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形成假关节等情况;VAS 评分显示,术后1、6、12个月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随康复时间的延长,疼痛程度逐渐减轻(P〈0.05);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显著改善(P〈0.01);影像学分析发现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骨愈合良好。结论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有利于椎体复位和椎骨愈合,有效减少脊柱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同种异体 经伤椎椎根植 短节段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