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体无意识原型、个人写作与文学经典的形成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梅仙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8-102,共5页
作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一种蕴藏着先天的潜能并需要内容去充实的形式。当代个人写作的自我局限表现为拘束于身体肉欲和生活现实,很少有作家把自己的笔触伸向更遥远的过去,在纵览历史的旅程中思索人类心灵和经... 作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一种蕴藏着先天的潜能并需要内容去充实的形式。当代个人写作的自我局限表现为拘束于身体肉欲和生活现实,很少有作家把自己的笔触伸向更遥远的过去,在纵览历史的旅程中思索人类心灵和经验形成的奥秘。挖掘民族无意识的深层底蕴,在古老的原型中寻找我们民族最真实的话语,让文学成为穿越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民族智慧的集结地和民族命运的真实写照,在个人独特体验的基础上,运用一种自我的表述方式,我们才可看到中国文学的一条通往经典写作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原型 个人写作 精神超越 自我局限 独立审美 文学经典的形成
下载PDF
四大奇书经典演变与名实变迁 被引量:4
2
作者 罗书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6,共6页
四大名著是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并称专名,由四大奇书发展而来。自《三国演义》梓行百年说部渐兴之后,说部的同情者逐渐认识到其与经史相抗的特别价值,每以"奇书"、"大书"、"才子书"等名相许。在此基础上,清康熙己未年间醉耕堂本《... 四大名著是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并称专名,由四大奇书发展而来。自《三国演义》梓行百年说部渐兴之后,说部的同情者逐渐认识到其与经史相抗的特别价值,每以"奇书"、"大书"、"才子书"等名相许。在此基础上,清康熙己未年间醉耕堂本《三国演义》以"四大奇书第一种"之目刊行,其中署名李渔的《古本三国志序》首次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并称为"四大奇书"。由于该系列图书的大量梓行流播,以及学者的渲染论说,"四大奇书"遂成定名。"四大奇书"之"奇"是新奇之奇,也是奇特之奇,更是奇伟之奇。该命名可见论者为说部寻找立足之地,撑起生存天空的努力,也隐约可见其对抗传统经典,创立新的文化经典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奇书 四大名著 文化经典 经典的形成 小说地位
下载PDF
论儒家经典诠释的层级性
3
作者 景海峰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402-402,共1页
儒家经典的形成、传衍和流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不断的诠释过程中,文本的内蕴逐渐丰厚化,其所传达的意义也因理解和解释的多样性而不断地扩展、弥散乃至歧出,形成了包容深广、意味无穷的思想原核。从经、传记、注疏、义理等儒家经... 儒家经典的形成、传衍和流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不断的诠释过程中,文本的内蕴逐渐丰厚化,其所传达的意义也因理解和解释的多样性而不断地扩展、弥散乃至歧出,形成了包容深广、意味无穷的思想原核。从经、传记、注疏、义理等儒家经典解释的层阶出发来把握儒家的内在机理,可以使我们对儒家发展的历史获得一个更好的理解,并有助于重构儒家叙事的完整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层级性 经典的形成 儒家经典 内在机理 多样性
原文传递
网络文学经典化与评价体系建构
4
作者 周志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2期58-59,共2页
文学经典总是那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永恒文学魅力的作品,从网络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网络文学经典的形成是新的文学机制下的时代选择。从文学的写作机制来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很大的不同。与纸媒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具有作者... 文学经典总是那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永恒文学魅力的作品,从网络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网络文学经典的形成是新的文学机制下的时代选择。从文学的写作机制来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很大的不同。与纸媒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具有作者的匿名性、发表的快捷性以及在线交流的互动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机制 文学经典 文学魅力 经典的形成 在线交流 匿名性 互动性
原文传递
圣经文学研究的新突破 被引量:1
5
作者 郜鸿雁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圣经文学研究 全国“经典阐释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主题 基督教 西方文化 比较文学 《文学阐释与经典的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