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的入路方式创新:从ISR国际专家共识谈起
1
作者 冯波 乃吉普·阿不都艾尼 蔡正昊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53-456,共4页
超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保肛问题一直是结直肠外科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1994年,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首次被报道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1],此后逐渐被视为针对超低位直肠癌病... 超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保肛问题一直是结直肠外科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1994年,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首次被报道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1],此后逐渐被视为针对超低位直肠癌病人手术提供保肛手段的重要措施,并在肿瘤根治和肛门功能保留方面得到了众多研究的支持[1-8]。在ISR中,精确游离内外括约肌间隙(intersphincteric dissection,ISD)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关键环节。手术难点是肿瘤位置过低以及手术视野的受限。视野的局限性使得手术区域难以充分暴露,增加了误入错误解剖层面的风险。目前,广泛采用的ISR入路包括经腹经肛联合入路、完全经腹入路及经肛外翻拖出式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切除 国际专家共识 入路 经肛内镜手
下载PDF
极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韩宁 王小冬 +3 位作者 李迎春 周海华 潘琳琳 于晨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887-891,共5页
目的分析极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为改善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泰州人民医院进行Lap-... 目的分析极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为改善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泰州人民医院进行Lap-ISR手术的极低位直肠癌病人127例,术后对病人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用Wexner评分评估病人术后肛门功能,根据肛门失禁评分(Wexner)分为肛门功能良好组(106例)与肛门功能不良组(21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并分析病人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Nomogram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发生风险,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模型对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发生率为16.54%(21/127)。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临床分期、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方式、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功能不良组肿瘤直径≥5 cm占比、新辅助化疗占比、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 cm、吻合口漏占比均高于肛门功能良好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OR=5.124)、新辅助化疗(OR=5.761)、吻合口漏(OR=6.881)是病人术后肛门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肿瘤直径≥5 cm病人Wexner评分高于肿瘤直径<5 cm病人,合并新辅助化疗Wexner评分高于无新辅助化疗病人,合并吻合口漏Wexner评分高于无吻合口漏病人(P<0.05)。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显示,C-index指数为0.785(95%CI:0.692~0.851)。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灵敏度为85.70%、特异性为88.70%,AUC为0.895(95%CI:0.795~0.984)。结论肿瘤直径、新辅助化疗、吻合口漏是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评估病人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风险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经括约肌切除 肛门功能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腹腔镜外翻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切除联合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保肛中的应用(附6例报道)
3
作者 李佳泽 王五艺 +5 位作者 芮元祎 易波 陈超 冯晓沛 张竞博 郑阳春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翻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保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采用外翻拖出式ISR联合改良Bacon术进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超低位保肛的6例低位直...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翻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保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采用外翻拖出式ISR联合改良Bacon术进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超低位保肛的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近期临床效果,总结手术技巧。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0~320 min,平均256.7 min;术中失血量20~100 mL,平均48.3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外置肠段脱垂,行再次手术切除;2例患者出现外置肠段系膜局部缺血,行保守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术后6~11 d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2 d。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1 d施行二期外置肠段切除和肛门成形术,术后3~6 d好转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3 d。随访至2024年3月,所有患者无肿瘤复发或转移,二期术后3个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1~5分,平均3.2分,肛门控便功能满意。结论腹腔镜外翻拖出式ISR联合改良Bacon术有助于实现肿瘤远端的精准切除,能极大降低经肛切除的操作难度,而且避免了预防性肠造口,术后肛门功能满意,有望成为低位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手术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括约肌切除 改良BACON 超低位保肛
下载PDF
适形切除保肛术与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4
作者 杨方武 姬文超 杨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6-20,共5页
目的:分析对比适形切除保肛术(CSPO)与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胃肠肛肠外科收治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经括约肌间直肠... 目的:分析对比适形切除保肛术(CSPO)与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胃肠肛肠外科收治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观察组行CSPO,随访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肛门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71.63±11.57)min、肛门排气时间为(2.26±0.75)d、住院时间为(6.21±1.35)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203.58±14.29)min、(4.71±1.24)d、(8.69±1.84)d,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2/48),低于对照组的18.75%(9/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MTV为(181.50±17.25)mL、MSP为(129.85±10.45)mmHg,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分别为(70.21±3.62)、(75.83±4.29)、(77.49±3.46)、(76.29±3.98)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59.71±15.82)mL、(113.42±8.31)mmHg和(65.38±2.97)、(68.96±3.01)、(69.35±2.97)、(67.42±3.28)分,观察组RRP为(8.48±1.46)mmHg,低于对照组的(10.21±2.0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相比,CSPO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存患者肛门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升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适形切除保肛 括约肌直肠切除 肛门功能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与Dixon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黄飞 夏卓娅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与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江陵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与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江陵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Dixon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肛门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后住院时间和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腹腔镜组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腹腔镜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对可降低术后的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促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经括约肌切除 直肠癌前切除 超低位直肠癌 肛门功能恢复
下载PDF
基于COX-IMCHB的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构建
6
作者 窦梦娇 贾汝福 +3 位作者 汤海燕 丁建华 李瑞博 姜红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5期121-124,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COX-IMCHB)的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患者自我管理方案。方法:以COX-IMCHB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对6个省、直辖市的15位专家进行函询,形成干预方案。结果:专家参与程度100%,权威系数... 目的:构建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COX-IMCHB)的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患者自我管理方案。方法:以COX-IMCHB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对6个省、直辖市的15位专家进行函询,形成干预方案。结果:专家参与程度100%,权威系数为0.92,Kendall's W系数为0.351(P<0.05)。干预方案围绕评估患者独特性要素、提供健康相关知识、情感支持、提供决策控制、患者健康结局5个维度,形成8个干预主题,涵盖16项干预内容,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自我管理能力需求,给予相应的干预指导。干预方案的各项干预内容和措施的重要性评分均>3.5分,变异系数均<0.25。结论:基于COX-IMCHB构建的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互动 直肠癌 括约肌切除 自我管理
下载PDF
低位结直肠癌患者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李进瑾 李丹 郜时莉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0期1714-1717,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结直肠癌患者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接受ISR术治疗的低位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狭窄分为狭窄组(n=15)、未狭窄组(n=65),探究导致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 目的探讨低位结直肠癌患者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接受ISR术治疗的低位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狭窄分为狭窄组(n=15)、未狭窄组(n=65),探究导致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在性别、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炎症性肠病、糖尿病、术后吻合口瘘方面差异显著(P<0.05),而在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TNM分期、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ISR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系膜下动脉离断水平、吻合口高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男性、术前新辅助放疗、炎症性肠病、糖尿病、术后吻合口瘘是导致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术前新辅助放疗、炎症性肠病、糖尿病、术后吻合口瘘可能诱发低位结直肠癌患者ISR术后吻合口狭窄,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 结直肠癌 括约肌切除 吻合口狭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应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对患者肛门功能及排便功能的影响评价
8
作者 秦绪广 李立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9-0092,共4页
探究应用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对照组,各28例,分别对应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常规Miles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2020... 探究应用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对照组,各28例,分别对应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常规Miles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指征改善效果均更佳(p均<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干预的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 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素红 杨小景 沈华杰 《癌症进展》 2023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2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2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ARP)、直肠最大耐受容量(RMTV)和肛管最大收缩压(AMSP)]、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ARP、RMTV、AMSP均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RP、RMTV、AMS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Wexner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的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肛门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经括约肌切除 肛门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Lap-ISR与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对比
10
作者 靳金彪 杨关印 +2 位作者 张蒙召 丰思彪 冯义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57-60,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与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n=45)、B组(n=38),前者行Lap...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与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n=45)、B组(n=38),前者行Lap-ISR术,后者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相关细胞因子[癌胚抗原(CEA)、大肠特异性抗原2(CCSA-2)、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肛门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与B组相比,A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肠鸣恢复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血清CEA、CCSA-2、CA24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B组相比,A组术后4周、8周、12周肛门功能评分较低(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4.44%vs.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效果不劣于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且还可改善CCSA-2、CA242、CEA水平,减少肛门功能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低位前切除 括约肌切除 肛门功能 直肠癌 并发症
下载PDF
新辅助治疗对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丛进春 陈春生 +3 位作者 冯勇 马明星 夏志秀 刘鼎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450-1454,共5页
目的:进展期的低位直肠癌行新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但是也可能会带来肛门功能的受损。本研究探讨新辅助治疗对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1年3月中... 目的:进展期的低位直肠癌行新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但是也可能会带来肛门功能的受损。本研究探讨新辅助治疗对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1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03例行ISR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分为CRT组(术前放化疗组)和对照组,通过向量测压、Saito功能问卷和Wexner评分来比较两组的肛门功能。结果:CRT组的术前静息向量容积和收缩向量容积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的测压结果均显著下降,CRT组的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6、12个月Saito功能问卷结果除排便困难两组间没有差异外,其余CRT组结果均明显不如对照组;在术后24个月,排便频率、排便截断、气便分辨能力以及限制饮食4项CRT组仍不及对照组(P<0.05)。到术后24个月,两组Wexner评分均有下降趋势,CRT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行ISR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会明显的影响术后的肛门功能,而且这种影响要至少会持续2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经内外括约肌切除 肛门功能
下载PDF
低位直肠间质瘤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 被引量:12
12
作者 崔明明 张宏 +4 位作者 刘鼎盛 张方圆 苟康 蔡圣彬 凌云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2-296,共5页
目的:针对伊马替尼治疗下的低位直肠间质瘤,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访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9例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在术前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结果:... 目的:针对伊马替尼治疗下的低位直肠间质瘤,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访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9例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在术前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前肿瘤大小为5~9 cm(中位值7.0 cm),治疗后肿瘤大小为2~4.5 cm(中位值3.5 cm)(P〈0.001)。治疗3~24个月(中位值7个月)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住院时间5~9天(中位值7天),所有患者均行保护性造口,术后3个月行造口还纳术。Wexner评分在伊马替尼治疗前为1~4分(中位值2分),治疗后为1~5分(中位值2分)(P=0.397);造口还纳术后Wexner评分4~9分(中位值7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1),术后1年为1~5分(中位值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2)。术后有6例继续服用伊马替尼24~30个月。1例未继续服用伊马替尼,患者在30个月时出现盆底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对于低位直肠间质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质瘤 腹腔镜 经内外括约肌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敏哲 杜燕夫 +2 位作者 王振军 韩进 渠浩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7例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术中出血量30-80m...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7例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术中出血量30-80ml,手术时间3.5-5h,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持续胃肠减压24h,术后24-48h开始饮食,术后3d拔除尿管下床活动,术后1-2d开始排便。术后住院71-0d。随访3-6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要求游离直肠至盆底耻骨直肠肌水平,经肛门于齿状线水平切断直肠,再经肛门手工行结肠-肛管吻合的方法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能够保证完整切除直肠系膜,术中减少出血,住院天数缩短,在降低手术难度、提高保肛率等方面有其优势。患者时本术式的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内外括约肌切除 保肛手 腹腔镜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丛进春 戴显伟 +2 位作者 张宏 陈春生 刘恩卿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应用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评估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16例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并选择同期3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及30例肛门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 目的应用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评估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16例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并选择同期3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及30例肛门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根据临床症状将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患者分为污便组和排便功能良好组,其肛管最大压力、向量容积及对称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低位前切除术对照组(P<0.001);污便组的最大收缩压、收缩向量容积及对称指数明显低于排便功能良好组(P<0.001);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25.0%(4/16)的患者出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明显低于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93.3%(28/30),P<0.001。结论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患者肛管最大压力及向量容积下降,肛门功能不如行低位前切除术者。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是评估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较客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经内外括约肌切除 直肠肛管向量测压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长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阳 魏东 +3 位作者 赵艇 蔡建 张剑锋 王文航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73-378,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中的手术效果及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ISR的1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81例,开腹组60例...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中的手术效果及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ISR的1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81例,开腹组60例,对比两组手术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肿瘤学指标及长期疗效。腹腔镜组平均随访(56.6±15.8)个月,开腹组(58.2±18.9)个月。结果:相较开腹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P<0.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腔镜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4.8%vs.33.3%,P=0.009)。两组标本远切缘、环周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腹腔镜组6.2%,开腹组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腹腔镜组5年总生存率为79.0%,开腹组为75.0%(P=0.559)。结论:腹腔镜ISR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根治效果好,长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肿瘤 内外括约肌切除 腹腔镜检查 剖腹 长期疗效
下载PDF
改良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峪东 魏广辉 +2 位作者 王振军 杨新庆 黄莚庭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6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报告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初步结果。方法:对31例瘤灶下缘距离齿状线≤2cm的直肠低位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其中1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先行术前放化疗。腹部手术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和部分提肛肌... 目的:报告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初步结果。方法:对31例瘤灶下缘距离齿状线≤2cm的直肠低位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其中1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先行术前放化疗。腹部手术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和部分提肛肌达肛门外括约肌环上缘,可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内括约肌)之间再向下分离1~2cm。肛门手术组在于癌灶下缘2cm之齿状线下方垂直于肛管长轴切开内括约肌全层,然后沿内外括约肌环向上游离,与腹部手术组会师。将近端结肠或结肠贮袋与肛管或肛管齿状线行端端吻合。结果:无手术死亡,31例平均随访12月,29例没有复发和转移。1例证实出现复发和转移,另1例CA19.9增高,但未见转移灶。30例手术后肛门功能较满意。结论:经内外括约肌切除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根治性,并保留较好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全系膜切除 经内外括约肌切除 直肠癌 保肛手
下载PDF
开腹腹腔镜辅助经内外括约肌间隙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超 韦庆权 +1 位作者 黎锋 饶贵安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开腹腹腔镜辅助经内外括约肌间隙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开腹腹腔镜辅助经内外括约肌间隙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35例,分析其局部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肛门功... 目的探讨开腹腹腔镜辅助经内外括约肌间隙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开腹腹腔镜辅助经内外括约肌间隙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35例,分析其局部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5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者,1例吻合后远断端残留癌改行Miles切除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术后6-12个月所有患者肛门功能恢复良好,均未发现局部复发者。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开腹经内外括约肌间隙进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操作简便,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开腹 腹腔镜 内外括约肌切除
下载PDF
极限保肛之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 被引量:9
18
作者 邵丽华 陈刚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结直肠外科医生从未停止对保肛手术的探索,只有在“保命、保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探讨保肛问题。直肠肿瘤患者对保留肛门有着强烈而广泛的需求。仅仅出于肿瘤学安全的考虑,不加区别地拿掉患者的肛门也是不人道的。保肛手术有很多种,但只... 结直肠外科医生从未停止对保肛手术的探索,只有在“保命、保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探讨保肛问题。直肠肿瘤患者对保留肛门有着强烈而广泛的需求。仅仅出于肿瘤学安全的考虑,不加区别地拿掉患者的肛门也是不人道的。保肛手术有很多种,但只有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的ISR(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手术可以被称为超低位极限保肛手术。机器人在ISR手术中有特别的优势,未来可通过分子层面精确判断ISR手术的远切缘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保肛手 括约肌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钊 彭林涛 许书清 《癌症进展》 2018年第6期733-736,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ISR治疗,观察者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ISR治疗,观察者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1周的血清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肿瘤恶性生物学指标)水平变化、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预防性造口)、术后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5年生存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or、GSH、E、SOD、VEGF、a FGF、b F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or、GSH、E、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VEGF、a FGF、b F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5.0%,低于对照组的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无论是采用腹腔镜手术,还是开腹ISR治疗,均可根治性切除肿瘤,两者的长期生存情况无明显差异,但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机体应激反应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可以做到微创,且可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 内外括约肌切除 低位直肠癌 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卢鑫 赵文召 黄鹏翀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3期1428-1430,1438,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Dixon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Dixon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和术后半年,观察组患者Wexne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与腹腔镜Dixon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可获得相当的疗效,但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患者的肛门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经括约肌切除 腹腔镜Dixon 肛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