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涛 郝立校 +8 位作者 吕婵 吴静怡 李兴佳 王永明 陈萌 纪晓丹 刘畅 别里克 龚彪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EST或ESLBD(12~15 mm)治疗的131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EST组(n=70)和ESLBD组(n=61),比较2组的完全取石成功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相关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EST组和ESLBD组的取石成功率和机械碎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6%比100.0%,24.3%比18.0%,P均>0.05)。EST组的ERCP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SLBD组(8.6%比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结果显示,EST组和ESLBD组的ERCP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比8.6%,P>0.05)。结论 与EST相比,ESLBD(12~15 mm)用于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于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ESLBD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EST与ESLBD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ESLBD也会造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扩张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
2
作者 袁艳 陈琼 习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球囊扩张分为球囊组(...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球囊扩张分为球囊组(n=86)和非球囊组(n=46)。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生化指标。结果:球囊组总取石成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均高于非球囊组,取石时间短于非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球囊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血清淀粉酶均低于非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较高,且操作时间短,能够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扩张 胆总管结石 安全性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3
作者 高悦悦 陶凯歌 +2 位作者 朱美玲 刘加宁 李运红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49-55,共7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接受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284例患者,术中的球囊扩张时间均为5 min,依手术方式分为内镜下乳头括... 目的评价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接受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284例患者,术中的球囊扩张时间均为5 min,依手术方式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37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49例)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198例)3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短期并发症等资料并分析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安全性方面,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组术中出血发生率(6.1%)明显低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组(29.7%)以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26.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组患者间的其他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性方面,3组患者的首次结石清除率和机械碎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手术安全有效,且术中出血风险更低,临床应用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乳头括约肌扩张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谷明明 朱明莉 +1 位作者 杨澜 荣晓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分为包绕型组(n=8)、边缘型组(n=43)、周围型组(n=52)。所有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比较三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取石操作时间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出血、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包绕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操作时间较边缘型、周围型患者长,且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乳头扩张
下载PDF
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费用分析
5
作者 缪青 张玉 邵建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究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费用评价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第三人民医院329例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取石方式的不同将纳入的病例分为ESBD组和... 目的探究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费用评价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第三人民医院329例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取石方式的不同将纳入的病例分为ESBD组和EST组,其中ESBD组207例,EST组122例,ESBD组使用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EST组使用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对比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两种术式做费用评价分析。结果两组一次取石成功率与术中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BD组的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明显低于EST组(P均<0.05)。随访18个月,ESBD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EST组的23.0%(P<0.01);ESBD组的术后出血率为0.0%,显著低于EST组的4.1%(P<0.01)。ESBD组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20769.18元,高于EST组的18439.98元(P<0.05);但ESBD组并发症成本-效果比为236.28元,低于EST组的239.48元,ESBD组并发症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13.69元。结论ESBD取胆总管结石机械碎石率低、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成本-效果比较低,可作为临床ERCP胆总管取石手术首选取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乳头小切开联合扩张 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 胆总管结石 成本-效果比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素娟 苏秉忠 +1 位作者 陈平 黄应龙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528-1532,共5页
目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治疗方法,但存在一些并发症。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创伤小、并发症少、对乳头括约肌有保护作用,被认为... 目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治疗方法,但存在一些并发症。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创伤小、并发症少、对乳头括约肌有保护作用,被认为是EST取石最有价值的替代方法。本研究旨在对比2种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为个体化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164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EPBD组(79例)和EST组(85例)。比较2组的有效性和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与EST组相比,EPBD组的机械碎石率高(35.44%vs 20.00%);随访1年的远期并发症结石复发率低(2.53%vs 1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期并发症中出血发生率低(1.26%vs 7.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ST相比,EPBD术后出血发生率和结石复发率降低,结石清除率相近,提示EPBD可以作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不适于EST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乳头扩张
下载PDF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取石对老年复杂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取石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徐春晓 王红霞 +1 位作者 吴美英 张立一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3期808-812,共5页
目的探究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取石治疗老年复杂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对取石时间、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复杂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105例,将采用SES... 目的探究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取石治疗老年复杂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对取石时间、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复杂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105例,将采用SEST联合球囊扩张取石治疗的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接受SEST联合常规取石网篮取石治疗的患者51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长、取石情况、恢复情况,术后3 d记录并比较2组穿孔、迟发性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2组术后24 h内应激反应指标值[皮质醇、肾上腺素]、疾病复发风险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胃肠病生活质量指数(GIQLI)变化。结果2组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石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取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全身麻醉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麻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皮质醇水平、肾上腺素水平、疾病复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2组GIQLI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复杂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SEST联合球囊扩张取石的取石效率更高,术后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胆总管结石 乳头括约肌切开 扩张取石 取石时间
下载PDF
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时间的选择及其对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影响
8
作者 单玉玺 刘艳丽 +1 位作者 张立一 徐春晓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80-484,共5页
目的 探讨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时间的选择及其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EPBD持续时间为30 s... 目的 探讨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时间的选择及其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EPBD持续时间为30 s的患者列入30 s组,将EPBD持续时间为60 s的患者列入60 s组,两组各54例。两组均行ERCP取石,记录两组性别、年龄、憩室旁乳头比率、结石直径、胆管直径等一般资料,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术中活动性出血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取石情况,穿孔、术后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不同EPBD持续时间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多准则决策模型。结果 60 s组患者的一次净石率高于30 s组(P<0.05),机械碎石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30 s组(P<0.05)。应用Meta分析方法分别合并两组患者的风险-效益值发现,60 s组的效益平均值、风险平均值均高于30 s组,且效益-风险总值68高于30 s组的58;60 s组优于30 s组的概率为100%。结论 选择EPBD时间维持在60 s可有效提高一次净石率,降低机械碎石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减少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柱状扩张时间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总管结石 疗效
下载PDF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欧兵 江堤 +1 位作者 张婉茹 叶颖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7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9月东莞市横沥医院收治的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给... 目的:分析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9月东莞市横沥医院收治的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2.00%)高于试验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物质生活、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非扩张性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的治疗效果佳,且对于恢复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效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扩张 扩张 肝外胆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其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张奇 王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582-584,70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9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9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n=48)和内镜组(n=49)。传统组采取传统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内镜组采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在患者出院时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取石时间、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率;在术后1 h、术后24 h检测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随访6 m后统计并对比2组患者胆道积气、胆总管反流、胆总管结石复发、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结果:内镜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内镜组患者取石时间、一次取石成功率均高于传统组,机械碎石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24 h,内镜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PCT、CRP以及TNF-α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出现胆道积气的人数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可提高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手术质控指标,降低患者术后炎症水平并提高患者预后Oddi括约肌功能,手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扩张 胆总管结石 ODDI括约肌功能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结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岩举 周建 +1 位作者 冯明 郭胜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9期3299-3301,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6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1∶1信封抽签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 目的:探讨与分析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6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1∶1信封抽签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调查与随访两组的远期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研究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4d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1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3%(P<0.05)。术后随访2年,研究组的复发率为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能减少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创伤,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与降低机械碎石率,改善患者的胆囊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远期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乳头扩张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功能 远期效果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9
12
作者 竹建强 彭庆慧 +1 位作者 张献文 赵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ES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SBD组(n=52),选择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ES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SBD组(n=52),选择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PBD组(n=52).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血淀粉酶变化趋势以及炎症介质含量.结果:ESBD组的结石完全清除率和一次性清除率均高于EPBD组;ESBD组血淀粉酶含量从术后第4天开始降低,EPBD组血淀粉酶含量从术后第6天开始降低;术后1~7 d时,ESBD组血淀粉酶含量均低于EPBD组;术后第7天时,ESBD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低于EPBD组.结论: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取石效果优于EPBD;ESBD能够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缓解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肝硬化 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内镜扩张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姜海行 唐国都 +4 位作者 黄杰安 覃山羽 刘诗权 陆秀萍 雷荣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9-923,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29例经内镜下行EST或EPBD治疗的胆石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比较及评价指标包括结石完全...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29例经内镜下行EST或EPBD治疗的胆石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比较及评价指标包括结石完全清除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等。结果在EST组和EPBD组中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3.2%和95.9%(P=0.304);EST组和EPBD组对于直径<1 cm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直径≥1cm结石者(P值分别为0.001与0.025);EST组与EPBD组总体并发症发生分别为7.3%和12.7%(P=0.112);EPBD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EST组(10.2%VS 4.2%,P=0.037);所有20例术后胰腺炎均为轻度胰腺炎。EPBD操作及胰管内插管或注射造影均是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内镜下EST与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似。胰管插管或胰管内注射造影是EST或EPBD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EPBD操作简单,对于直径<1 cm结石者,尤其年老体弱、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需抗凝治疗者,EPBD是一个更好的治疗之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 后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庆华 韩玮 +2 位作者 包洁 王炳芳 陆永高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2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入住该院的200例患者,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EST+EPBD组,每...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入住该院的200例患者,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EST+EPBD组,每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费用、并发症以及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胰腺炎,所有患者均治愈。其中,sEST+EPBD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胆道感染均明显少于EST组(P<0.05)。两组患者总费用和胆道穿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及24 h,sEST+EPBD组白细胞(WBC)、环氧化酶-2(Cox-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EST组(P<0.01),而sEST+EPBD组的血淀粉酶水平明显升高(P<0.01);术后72 h,sEST+EPBD组WBC及Cox-2水平均明显低于EST组(P<0.05),PCT、CRP、淀粉酶以及TNF-α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ST+EPBD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能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效控制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并且能明显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括约肌切开 内镜乳头扩张 随机对照试验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炜 曹亦军 +2 位作者 张计训 倪雷 陈超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SEST+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结石大小、数量、机械碎石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行乳头小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SEST+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结石大小、数量、机械碎石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行乳头小切开(SEST),再行大球囊扩张术(EPLBD),然后行胆总管取石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5例一次取石成功,8例经两次ERCP操作后取石成功,3例取石失败;术后无穿孔及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术后4例出现胆道感染,3例出现轻型胰腺炎,2例死亡。结果发现:结石大小及数量与操作次数及并发症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机械碎石在结石直径超过2 cm的患者中使用率明显增高(P<0.05);采用机械碎石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十二指肠乳头扩张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峰玉 袁莉 +1 位作者 纪瑞霞 梁玉彩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大于10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四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大于10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四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开范围小于乳头肌三分之一),然后球囊扩张,再碎石取石;EPBD+SEST组32例,先行球囊扩张术,再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再碎石取石;EST组3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切开范围大于乳头肌三分之二)取石;EPBD组30例行球囊扩张碎石取石。比较四组的疗效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EST+EPBD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3.93%(31/33),EPBD+SEST组为93.75%(30/32),EST组为96.77%(30/31),EPBD组为67.67%(20/30),EPB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EPBD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45%,EPBD+SEST组为10%,EST组6.67%,EPBD组为21.42%,EPBD组与其他三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EST与EPBD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降低经内镜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 胆管结石 近期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在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庆华 韩玮 +3 位作者 王炳芳 张丽 包洁 陆永高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 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入住该院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 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入住该院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 EST+EPBD组,每组20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分组当日血清学指标、术后炎症指标、手术并发症、住院情况指标以及随访情况指标。结果 3组患者分组当日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和s EST+EPBD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s EST+EPBD组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EST组和s EST+EPBD组1年内均无胆源性胰腺炎发生,并均成功实现胆囊切除,而对照组12例复发,仅10例完成胆囊切除。s EST+EPBD组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EST组,而总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EST组(P<0.05);然而,随访1年时间内,两组患者均无胆源性胰腺炎复发,并均最终实现胆囊切除,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s EST+EPBD是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能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降低术后并发,有利于患者间期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 扩张(EPBD)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与单独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程进 钱俊波 +1 位作者 葛振明 杨雪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BD组(n=150)和EST组(n=150)。ESBD组先行乳头1/3~1/2小切开,然后行球囊扩张至造影所示胆总管最大直径,扩张最大直径不超过15 mm。EST组行乳头全切开术,两组均按常规方法取石。比较两组结石取出率、操作时间、结石取出采用的方法、结石取出所需的次数、术后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在结石取出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首次取石成功率EST组90.0%,ESBD组94.7%(P≥0.05),二次取石成功率两组均达到100%。对结石≥15 mm者,首次完整取石EST组75.9%,ESBD组90.4%,对大结石的取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ESBD组取石时间较EST组短。取石方法 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38.0%vs.23.3%,P〈0.05),尤其在结石≥15 mm者,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87.0%vs.57.7%,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SBD取石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但对较大胆总管结石,ESBD组在首次完全取石率、取石时间及碎石网篮使用上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乳头小切开加扩张
下载PDF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兆元 孙天燕 +5 位作者 吴作艳 刘杰 高小毛 李迎光 张越溪 张克宁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6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s EST+EPBD)治疗老年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65岁以上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s EST+EPBD组(61例)与EST组(41例),比... 目的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s EST+EPBD)治疗老年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65岁以上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s EST+EPBD组(61例)与EST组(41例),比较两组的结石一次取净率、碎石器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 EST+EPBD组与EST组相比结石一次取净率更高(91.93%vs 78.04%,P=0.044),碎石器使用率更低(8.060%vs 21.95%,P=0.044)。结论对于PD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治疗合并PDD的胆总管结石,可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 内镜乳头扩张(EPBD)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疗效及对病人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雷婷 李茜 +4 位作者 蒋丽丽 孙金山 张建红 刘萍 聂占国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疗效及对病人血清胆红素水平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病人87例,根据...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疗效及对病人血清胆红素水平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病人8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行sEST联合EPBD治疗;对照组45例,行sEST治疗。比较两组取石情况和术后一般指标,术前及术后1天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结果实验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为92.86%,对照组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碎石器使用率和术后1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4.76%和2.38%,对照组分别为20.00%和1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7.85±2.17)天,对照组为(9.72±2.8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实验组血清TBil及DBil水平分别为(156.06±51.27)μmol/L和(92.85±29.74)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71.72±56.48)μmol/L和(105.42±34.81)μmol/L,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ST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病人可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减少碎石器使用率和结石复发率,病人术后恢复较快,且能有效改善其血清胆红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扩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