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后内侧辅助高位入路关节镜下修复ramp损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雪松 刘心 +2 位作者 冯华 洪雷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在关节镜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对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ramp损伤的患者,采用经后内侧辅助高位关节镜入路对半月板撕裂进行全内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连续5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接受关节镜... 目的:分析在关节镜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对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ramp损伤的患者,采用经后内侧辅助高位关节镜入路对半月板撕裂进行全内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连续5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接受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术中确诊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ramp损伤。采用后内侧入路对ramp损伤进行全内缝合修复,采用后内侧辅助高位入路作为关节镜观察通道。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以KT-1000行Lachman试验的结果(健侧-患侧差值)并进行对比,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恢复情况。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测定,包括Lysholm评分、IKDC评分、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对随访患者进行MRI检查及二次关节镜探查了解ramp损伤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手术。平均随访时间37.2±14.9个月(24至72个月)。患者术后以KT-1000行膝关节Lachman试验检查患侧-健侧差值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01)。患者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01)。41例患者于术后1年接受MRI检查,35例显示ramp损伤完全愈合,MRI检查的愈合率为95.1%。39例患者接受二次关节镜检查,ramp损伤完全愈合,愈合率为100%。结论:通过后内侧辅助高位入路进行ramp损伤的观察,更有利于对该区域的半月板损伤进行全内缝合修复,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评分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ramp损伤 内侧辅助高位 全内缝合修复
下载PDF
股内侧肌入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全膝关节置换与传统方案的对比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鹏 刘平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205-3211,共7页
背景:临床对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案,但传统术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可能会导致假体早期失败的出现。目的: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选择股内侧肌入路,并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探讨与... 背景:临床对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案,但传统术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可能会导致假体早期失败的出现。目的: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选择股内侧肌入路,并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探讨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的不同之处。方法:纳入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给予传统全膝关节置换和股内侧肌入路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对比2组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和引流量;置换后随访12个月,评估2组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1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显著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总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22组患者均接受12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各项指标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3经随访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置换后感染、人工假体松动以及骨折等不良事件。对照组有4例出现假体松动,1例出现切口感染,均经积极处理后明显好转,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结果表明,较之传统术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选择股内侧肌入路,并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模拟膝关节置换过程,预先设定截骨方位,提高手术精度和成功率,对患者的创伤更小,从而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置换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关节炎 计算机辅助设计 组织工程 骨科植 人工假体 膝关节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手术 内侧
下载PDF
辅助内侧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及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玉宝 陈敢真 石跃滨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9年第4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辅助内侧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疗效以及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对ACL重建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ACL损伤患者,根据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分为4组,对所有患者行辅助内侧入路重建ACL,术后根据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估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辅助内侧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疗效以及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对ACL重建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ACL损伤患者,根据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分为4组,对所有患者行辅助内侧入路重建ACL,术后根据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行Lachman试验和pivot-shift试验检查结果阴性;MRI检查示前交叉韧带信号均匀,连续性良好,患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ACL重建后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统计学结果有显著性差异;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术前、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不同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一组术后Lysholm评分远高于下一组术前评分,二者评分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内侧入路行ACL重建能够获得良好的前后向、旋转稳定性。但随着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的延长,临床疗效逐渐降低,因此,一旦发现ACL损伤,尽早手术可以有效避免继发关节内半月板损伤,减少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内侧 前交叉韧带重建 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经前内与胫骨入路重建术的应用对比
4
作者 何善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对比经前内入路与胫骨入路重建术在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骨科行韧带重建术治疗的6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入路分为经胫骨组(31例)及经前内侧组(34例)... 目的:对比经前内入路与胫骨入路重建术在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骨科行韧带重建术治疗的6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入路分为经胫骨组(31例)及经前内侧组(34例)。分析对比两组的膝关节功能指标[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3m及术后6m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显著提高,且经前内侧组显著大于经胫骨组(P<0.05)。经前内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胫骨组(P<0.05)。结论:与经胫骨入路相比,经前内侧入路重建术可明显改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经前内侧 经胫骨 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不同入路建立股骨隧道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林军 郑秋坚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3064-3067,共4页
目的比较经胫骨入路、经前内侧入路、经前内侧低位辅助入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收治的54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经... 目的比较经胫骨入路、经前内侧入路、经前内侧低位辅助入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收治的54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经胫骨入路(A组)、经前内侧入路(B组)、经前内侧低位辅助入路(C组)患者各18例。所有患者术中均记录股骨隧道长度,术后通过X线片测量股骨隧道在冠状面与内外髁连线及矢状面与股骨干轴线的夹角,术后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检查评定膝关节稳定性。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的股骨隧道长度分别为(48.45±4.35.00) mm、(36.25±5.45) mm、(33.25±3.45) mm,A组股骨隧道长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的股骨冠状面隧道与内外髁连线夹角分别为(61.20±4.83)°、(51.67±06.12)°、(46.63±5.49)°,矢状面隧道与股骨干轴线的夹角分别为(43.25±5.24)°、(30.78°±6.58)°、(28.79°±5.46)°,A组患者的冠状面及矢状面股骨隧道角度明显大于较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阴性率分别为A组78.6%、64.3%,B组87.0%、87.0%,C组88.1%、89.3%,B组和C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内侧入路及经前内侧低位辅助入路较经胫骨入路更有利于维持旋转稳定性,经前内侧低位辅助入路能获得更好的镜下视野、更便利的获得准确的定位且可获得足够的隧道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经胫骨 经前内侧 经前内侧低位辅助入路 疗效
下载PDF
经胫骨入路与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樊嵘 何智超 +2 位作者 马传雨 吴伟锋 张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比较经胫骨入路与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位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ACL断裂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21例,男15例,女6... 目的比较经胫骨入路与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位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ACL断裂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为(29.5±4.8)岁;采用经胫骨入路可调袢钢板固定重建ACL。B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为(31.2±9.6)岁;采用经辅助内侧入路可调袢钢板固定重建ACL。比较两组患者的股骨隧道位置、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IKDC)、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7例患者术后获18~27个月(平均22.3个月)随访。四格表法定位股骨隧道内口中心位点:A组和B组患者的X轴位点分别为25.6%±2.5%、26.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轴位点分别为19.8%±2.0%、30.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患者膝关节Lyholm评分分别为(90.9±3.4)、(92.4±3.9)分,IKDC评分分别为(89.9±3.5)、(90.2±3.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之间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胫骨入路和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ACL,前者位点较后者更接近髁顶位置,二者术后近期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类等长重建 创伤和损伤 经胫骨 辅助内侧
原文传递
经前内侧入路与经胫骨入路(股骨遂道)钻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对比研究:2~5年病例随访单盲截面研究
7
作者 吴波 孙磊 +2 位作者 Alentorn-Geli E Samitier G Alvarez P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257-1257,共1页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内侧 钻孔 病例随访 胫骨 经前 骨-髌腱-骨 截面
原文传递
两种股骨隧道技术在前交叉韧带全内重建中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张军 朱伟伟 +2 位作者 徐付国 赵一朗 王涛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9期793-797,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全内重建中,由外向内技术和经前内侧入路技术制作股骨隧道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60例ACL断裂患者,根据手术...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全内重建中,由外向内技术和经前内侧入路技术制作股骨隧道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60例ACL断裂患者,根据手术技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由外向内技术)30例和对照组(经前内侧入路技术)30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4~37岁,平均(29.30±4.00)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3~40岁,平均(29.70±4.21)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膝关节松弛度;随访期间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感染、肌腱松动、术后再次翻修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观察组平均随访(15.37±1.61)个月,对照组平均随访(14.97±1.56)个月;术后12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KS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伤口感染、肌腱松动、术后再次翻修等情况。结论ACL全内重建中,选择经前内侧入路技术或由外向内技术制作股骨隧道均能实现股骨隧道的解剖定位,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短期疗效均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损伤 全内重建技术 经前内侧技术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丁东胜 徐剑锋 邹祝艺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2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41例,按照术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经前内侧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41例,按照术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经前内侧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治疗后Bohler和Gissane角、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明显更大,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经前内侧入路手术对比,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手术疗效更显著,安全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骨折 经前内侧手术 经后外侧手术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股骨隧道定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晨亮(综述) 顾晓东 郝东升(审校)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4期388-392,共5页
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内连接了股骨与胫骨,能够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并与膝关节其他结构一同作用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前交叉韧带断裂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恢复膝关节结构... 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内连接了股骨与胫骨,能够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并与膝关节其他结构一同作用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前交叉韧带断裂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恢复膝关节结构和功能最好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目的是恢复患者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韧带原有的力学特性,获得稳定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的大小、形态、位置存在个体化差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效果也受骨隧道位置、骨隧道形态、移植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单束解剖重建 股骨隧道 经胫骨隧道技术 经前内侧技术
原文传递
开展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条件和经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康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3-643,共1页
自2010年美国的Sylla报道首例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手术治疗直肠癌成功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由于该术式能很好地弥补现有经腹术式在处理位于狭窄骨盆中下段直肠的缺点。因此受到全球直肠癌外科治疗领域的关注。对... 自2010年美国的Sylla报道首例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手术治疗直肠癌成功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由于该术式能很好地弥补现有经腹术式在处理位于狭窄骨盆中下段直肠的缺点。因此受到全球直肠癌外科治疗领域的关注。对于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totalmesorectalexcision,TaTME)这样一种新型手术入路,现根据我们自己的体会,谈谈开展的条件和经验,以帮助同道尽可能缩短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手术治疗 经腹术式 腹腔镜辅助 狭窄骨盆 外科治疗 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