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经前期烦躁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刘丽花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1期16-19,共4页
女性经前期烦躁障碍(PMDD)是指在黄体期出现、月经来潮后症状迅速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PMDD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内分泌学因素以及免疫学因素。文章旨在探讨PMDD的临床表现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分析方法... 女性经前期烦躁障碍(PMDD)是指在黄体期出现、月经来潮后症状迅速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PMDD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内分泌学因素以及免疫学因素。文章旨在探讨PMDD的临床表现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分析方法,提出治疗干预措施,以缓解PMDD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经前期烦躁障碍 现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前期烦躁障碍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正 赵蕴晗 +1 位作者 秦虹云 诸秉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90-1295,共6页
经前期烦躁障碍(PMDD)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被列为心境障碍的一个类型,除了呈现情绪低落、烦躁等抑郁症状外,还可伴随躯体症状,具有经前期发作的特点。PMD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其发病可能有关的因素... 经前期烦躁障碍(PMDD)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被列为心境障碍的一个类型,除了呈现情绪低落、烦躁等抑郁症状外,还可伴随躯体症状,具有经前期发作的特点。PMD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其发病可能有关的因素包括雌性激素的波动、神经类固醇激素作用减弱、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有关脑区(杏仁核、前额叶等)功能活动异常、心理社会因素等。因发病机制不明,PMDD尚未有根治性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与口服避孕药)、心理治疗、中医药治疗(如中药、针灸)等方面缓解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期烦躁障碍 雌激素类 孕酮 抗抑郁药 口服避孕药
下载PDF
经前期烦躁障碍患者的血清性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检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姚苗苗 闵婕 +2 位作者 俞悦 赵蕴晗 袁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15期2751-2755,共5页
目的 检测并分析经前期烦躁障碍(PMDD)患者的血清性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确诊的40例PMDD患者为PMDD组,另选取同期年龄匹配(±5岁)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 目的 检测并分析经前期烦躁障碍(PMDD)患者的血清性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确诊的40例PMDD患者为PMDD组,另选取同期年龄匹配(±5岁)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黄体期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_(2))、孕酮(P)、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催乳素(PRL)]水平、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 PMDD症状主要分为情绪症状、躯体症状及社会适应症状3类,症状严重程度每日记录量表(DRSP)总评分为21~72分,平均分(51.97±7.41)分,单均分为(3.71±0.59)分。PMDD组患者血清E_(2)、FSH、LH、P、T、PRL、BDNF及5-HT水平分别为(166.32±46.85)pg/ml、(6.54±1.42)U/ml、(6.99±1.13)U/ml、(6.39±1.08)ng/ml、(7.11±1.83)ng/dl、(24.95±6.03)ng/ml、(582.64±60.79)ng/ml及(43.96±9.75)ng/ml;对照组血清E_(2)、FSH、LH、P、T、PRL、BDNF及5-HT水平分别为(135.69±31.16)pg/ml、(6.26±1.08)U/ml、(6.61±1.02)U/ml、(7.84±1.96)ng/ml、(6.71±1.25)ng/dl、(21.17±4.97)ng/ml、(772.43±95.99)ng/ml及(30.21±7.93)ng/ml。PMDD组血清P、BDN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7,P<0.05;t=10.564,P<0.05),血清E_(2)、PRL及5-H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4,P<0.05;t=3.059,P<0.05;t=6.919,P<0.05);两组血清FSH、LH及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02,P>0.05;t=1.116,P>0.05;t=0.807,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MDD患者DRSP总评分、情绪症状维度评分与血清E_(2)、PRL及5-HT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P、BDNF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躯体症状维度评分与E_(2)、PRL及5-HT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BDN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血清BDNF水平与血清E_(2)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P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5-HT水平与血清E_(2)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P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PMDD患者的症状以情绪症状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但社会适应症状表现不明显。PMD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激素水平异常,主要表现为黄体期E_(2)、PRL高表达和P低表达,同时伴有BDNF低表达和5-HT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期烦躁障碍 性激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抑郁障碍的核心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郝凤仪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第4期370-372,共3页
抑郁障碍主要包括重性抑郁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经前期烦躁障碍、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该组障碍的共同特征是悲伤、空虚或易激惹的心境。重性抑郁障碍以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为主要表现,患病率为7%。持续性抑郁障碍指慢性的抑郁心境,要求... 抑郁障碍主要包括重性抑郁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经前期烦躁障碍、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该组障碍的共同特征是悲伤、空虚或易激惹的心境。重性抑郁障碍以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为主要表现,患病率为7%。持续性抑郁障碍指慢性的抑郁心境,要求2年内半数以上时间存在悲伤、沮丧的心境。经前期烦躁障碍的患者在月经前1周开始严重抑郁、易激惹、紧张,症状随月经来潮而逐渐减轻、消失。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核心特征是慢性的、严重而持续的易激惹,诊断对象为6~18岁儿童或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和电休克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重性抑郁障碍 持续性抑郁障碍 经前期烦躁障碍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治疗
下载PDF
基于微透析技术从Glu-GABA代谢通路探讨舒郁胶囊对经前烦躁障碍症肝气郁证的影响
5
作者 高兴笑 颜明 +1 位作者 李帅 孙鹏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8期771-776,共6页
目的基于谷氨酸/γ-氨基丁酸(Glu-GABA)代谢通路探讨舒郁胶囊对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肝气郁证的作用。方法将36只旷场得分相近、动情周期规律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舒郁... 目的基于谷氨酸/γ-氨基丁酸(Glu-GABA)代谢通路探讨舒郁胶囊对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肝气郁证的作用。方法将36只旷场得分相近、动情周期规律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舒郁胶囊组、柴胡皂苷组和抑制剂组,每组6只。于动情周期确定后的第1个动情周期接受期进行海马立体定位手术。于第3、4个动情周期的非接受期进行束缚造模,并于造模第1天给药,氟西汀组灌胃氟西汀胶囊2.67 mg/kg,舒郁胶囊组灌胃舒郁胶囊0.408 g/kg,柴胡皂苷组灌胃柴胡皂苷0.72 mg/kg,1次/d,连续灌胃5 d;抑制剂组于造模最后1 d海马注射5 mmol/L谷氨酸脱羧酶抑制剂L-苹果酸20μl。给药结束后进行称重及旷场实验。采用微透析技术于大鼠第2、5个动情周期采集海马细胞外液,HPLC-FLD检测透析液中Glu、GABA含量。结果给药5 d后,与模型组比较,舒郁胶囊组、抑制剂组及氟西汀组大鼠体重升高(P<0.05),旷场实验总分降低(P<0.05);在第5个动情周期的接受期,舒郁胶囊组、抑制剂组Glu水平均降低(P<0.05);在第5个动情周期的非接受期,舒郁胶囊组、氟西汀组及柴胡皂苷组Glu水平升高,舒郁胶囊组、抑制剂组及氟西汀组GABA水平降低(P<0.05),舒郁胶囊组、氟西汀组及抑制剂组Glu/GABA[(1.49±0.13)、(1.32±0.33)、(3.92±0.79)比(0.35±0.48)]升高(P<0.05)。结论舒郁胶囊可通过抑制PMDD肝气郁证模型大鼠Glu-GABA代谢通路中谷氨酸脱羧酶,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微透析 经前期烦躁障碍 舒郁胶囊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