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髋臼骨折愈合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郭月超 安文 +1 位作者 张玉舰 王哲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A组)69...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A组)69例,男51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51.07±6.56)岁。经改良Stoppa切口入路(B组)51例,男38例,女13例,年龄35~75岁,平均(53.16±7.32)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 d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效果相近,但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改良Stoppa切口入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 髋臼骨折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对比研究
2
作者 叶辉 王振威 刘翔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3-06安钢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桡侧腕屈肌腱入路组(A组)和直接掌...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3-06安钢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桡侧腕屈肌腱入路组(A组)和直接掌侧入路组(B组),每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围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3、6个月时采用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于术后3、6个月时测量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更少;术后3、6个月的Gartland-Werley评分更低,腕关节的各角度活动功能等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入路中,桡侧腕屈肌腱入路的手术时间更短,腕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3
作者 朱健荣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9期65-68,共4页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2015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接受随访的85例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2015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接受随访的85例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患者为研究组,以后正中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部肌肉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的胸腰椎功能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发现,行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中,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改善患者胸腰椎功能,减轻腰背肌肉疼痛的严重程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优化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旁肌间隙入 胸腰椎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功能障碍
下载PDF
单切口前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潘方强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9期1640-1642,共3页
目的 观察单切口前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用于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00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实施前内-后外侧双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 观察单切口前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用于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00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实施前内-后外侧双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实施单切口前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术。评判骨折复位情况,记录手术指标,评价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和疗效水平,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解剖复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总长度、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AOFAS和Barid-Jackso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总体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切口前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用于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操作简便,可提高骨折复位准确性,降低手术创伤,改善踝关节功能恢复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 复位内固定 单切口前外侧入 双切口入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穿腮腺入路髁状突骨折切开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术
5
作者 杨志林 刘泽民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7期55-55,共1页
目的:探讨穿腮腺入路行髁状突骨折切开复位及坚强内固定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一种采取腮腺前缘入路,于前缘寻找面神经上颊支及颧支,沿分支向后分离腮腺,同时解剖面神经;另一种做法为不刻意分离面神经,于髁状突表面横行切开腮腺筋膜,在... 目的:探讨穿腮腺入路行髁状突骨折切开复位及坚强内固定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一种采取腮腺前缘入路,于前缘寻找面神经上颊支及颧支,沿分支向后分离腮腺,同时解剖面神经;另一种做法为不刻意分离面神经,于髁状突表面横行切开腮腺筋膜,在面神经颈面干和颞面干之间向上下方分离腮腺组织、咬肌、关节囊至骨折断端,直视下解剖复位。多采取第二种方法。结果:所有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型及张口度恢复良好,无1例面神经损伤及涎瘘。结论: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髁状突骨折切开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术,临床上切实可行、安全有效,并且不需特殊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切开复位 坚强内固定 腮腺组织 髁状突 面神经损伤 解剖复位 骨折断端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胡牮 张沿洲 +1 位作者 邱龙祥 郝彦明 《大医生》 2023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跗骨窦入路与“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跗骨窦入路... 目的研究跗骨窦入路与“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跗骨窦入路)和对照组(38例,“L”形入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关节功能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跟骨长度长于术前,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和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大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跟骨长度、Gissane角及Bo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和术后3 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患者复位效果相近,但跗骨窦入路术后并发症更少,恢复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 “L”形入 切开复位内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骨盆后环损伤致骶髂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手术入路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波 古源楷 +1 位作者 杨向群 赵良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高能量冲击易导致骨盆后环损伤,并以骶髂关节脱位最为常见。骶髂关节作为躯干与下肢传递负荷的枢纽,对维持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损伤脱位,需及时开展手术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目前针对骶髂关节内固定的手术入路主要分为... 高能量冲击易导致骨盆后环损伤,并以骶髂关节脱位最为常见。骶髂关节作为躯干与下肢传递负荷的枢纽,对维持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损伤脱位,需及时开展手术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目前针对骶髂关节内固定的手术入路主要分为前入路及后入路,手术入路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术野暴露、内固定稳定性以及患者预后,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围绕骶髂关节手术固定点的选择、手术入路以及术后并发症展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损伤 骶髂关节脱位 复位固定 后并发症
下载PDF
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用于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陈纪念 林金火 +1 位作者 林奇益 谢志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0期28-32,共5页
目的 探讨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用于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1—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8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选择... 目的 探讨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用于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1—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8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选择传统入路配合仰卧位,研究组选择后外侧手术入路配合体位改变。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卧床、住院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4%(1/41),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术后,研究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三踝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选择后外侧手术入路配合体位改变,能够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改善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后外侧手
下载PDF
两种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9
作者 陈冬华 陈超 《大医生》 2024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常规入路与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入路进行手术)... 目的分析常规入路与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入路进行手术)和观察组(30例,经后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踝关节跖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AOFA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可有效提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踝关节活动能力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
10
作者 唐秀峰 曹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01-0004,共4页
探讨针对临床以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施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用。方法 于2022年9月及至2023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群体,凭靠随机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2个小组... 探讨针对临床以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施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用。方法 于2022年9月及至2023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群体,凭靠随机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2个小组均分后病例数显示为50,其中对照组纳入的病理需接收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纳入病例则接收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各指标上(蕴含指标包含有骨折愈合时长统计值、开始进行负重时长统计值、完全负重训练时长统计值)显示数据为更低指向(P<0.05)。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后所得到的踝关节功能方面(AOFAS、踝关节功能活动度)的数据均为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在医治后的Baird-Jackson评分中的疼痛为更低水平,其肿胀、功能、X线评分显示为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涵括病例均在医治落实后得到的生活质量评测分值为更高趋向(P<0.05)。医治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得分示意更低值(P>0.05)。不良事件率统计组间无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以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施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较常规的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手段而言,更具有临床价值,即:更能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疼痛肿胀,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稳定负性情绪,治疗安全性质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 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效用
下载PDF
用漂浮体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崔文忠 仲崇柱 王永利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4期86-88,共3页
目的:探究用漂浮体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n=21)和研究组(n=22)。对参照组患者采用仰卧位下踝关节后外侧... 目的:探究用漂浮体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n=21)和研究组(n=22)。对参照组患者采用仰卧位下踝关节后外侧手术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保守治疗。对研究组患者采用漂浮体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端复位的情况、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术毕至骨折愈合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结果: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骨折端复位理想的患者占比高于参照组患者中骨折端复位理想的患者占比,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术毕至骨折愈合的时间相比,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其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漂浮体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漂浮体位 后外侧入 内侧入
下载PDF
经口咽入路寰枢椎即时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护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敬梅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2期43-44,共2页
笔者报道了经口咽入路寰枢椎即时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护理。认为注重头颈双向牵引的护理,保持正确的体位,积极预防伤口的感染,有效措施防止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经口咽入寰枢椎 复位钢板 内固定 护理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改良Stoppa入路与腹股沟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钱荣勋 王洪震 +1 位作者 高宜军 郝彦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9期784-788,816,共6页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腹股沟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术后并发症、临床功能及骨折复位质量。方法 2007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共13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Stoppa入路组(经改良Stoppa入路行髋臼...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腹股沟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术后并发症、临床功能及骨折复位质量。方法 2007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共13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Stoppa入路组(经改良Stoppa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共41例)和髂腹股沟入路组(经髂腹股沟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共9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引流)、并发症、骨折解剖复位率及临床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相比髂腹股沟入路组,改良Stoppa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骨折解剖复位率较高、临床功能得优率较高(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临床优良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或髂腹股沟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相似的临床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低、解剖复位率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改良STOPPA入 髂腹股沟入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Wiltse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
14
作者 朱海伟 贾晓辉 +1 位作者 赵志坚 徐长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2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 观察Wiltse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TL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TLVCF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A组52例给予Wiltse入路ORIF治疗,B组52例给予后正中入路ORIF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 目的 观察Wiltse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TL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TLVCF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A组52例给予Wiltse入路ORIF治疗,B组52例给予后正中入路ORIF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7 d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术前及术后6 h创伤应激因子[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ALD)、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A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长、透视次数等均较B组显著减少(P<0.001);术后3、7 d 2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且A组较B组显著降低(P<0.001);2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血清ACTH、ALD、Cor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A组增加幅度显著低于B组(P<0.001)。结论 Wiltse入路或后正中入路ORIF治疗TLVCF患者均能有效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但前者在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术后疼痛及手术创伤应激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Wiltse入 后正中入
下载PDF
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茂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2004-2006,共3页
目的研究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Y型组和平行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尺骨鹰... 目的研究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Y型组和平行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Y型组患者接受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平行组患者接受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比较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行组肘关节功能总优良率[90.24%(37/41)]较Y型组[73.17%(30/41)]高(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平行组VAS评分较Y型组低(P<0.05)。平行组骨折愈合时间与Y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行组并发症发生率[4.88%(2/41)]与Y型组[12.20%(5/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能改善肘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C型骨折 平行双钢板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不同手术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磊 祖华 孙新宏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胸三角肌入路与劈三角肌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01-2020-12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开封医疗区骨科择期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胸三角肌入路与劈三角肌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01-2020-12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开封医疗区骨科择期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胸三角肌入路组和劈三角肌入路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2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和术后随访3个月期间的并发症。术前和术后3个月以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每组4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劈三角肌入路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胸三角肌入路组,手术及术后随访3个月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胸三角肌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劈三角肌入路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胸三角肌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三角肌入路比较,劈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胸三角肌入 劈三角肌入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利锋 李强 杜凯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肌间隙组(38例)和后路... 目的对比分析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肌间隙组(38例)和后路组(38例),肌间隙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患者采用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椎体功能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肌间隙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路组(t=7.845,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路组(t=6.061,P<0.001);术后3个月,肌间隙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与后路组无明显差异(t=1.201、1.523、1.081,P=0.234、0.132、0.283);肌间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与后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无明显差异(χ^(2)=0.724,P=0.39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胸椎骨折 腰椎骨折 经肌间隙入复位内固定 经后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 椎体功能
下载PDF
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阮良峰 谭宏挥 +1 位作者 陈庆华 萧勇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9期68-69,共2页
目的对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46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侧扩大L型切口切开复... 目的对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46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侧扩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低于对照组的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9.9±11.6)分,高于对照组的(56.6±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有明显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 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跟骨粉碎性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连伟飞 林华斌 廖明新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4期138-141,共4页
目的:对比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4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 目的:对比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4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研究组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征(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活动度(被动膝关节屈曲度);比较术后6个月内,两组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畸形愈合、膝关节僵直)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被动膝关节屈曲度较术前明显扩大(P<0.05),研究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伤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畸形愈合、膝关节僵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应用于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均获得良好疗效,且保证患者术后安全性,而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相比,其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恢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入 后外侧入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穆怀磊 佟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5期58-61,共4页
目的比较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6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开展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开展手法复位治疗。... 目的比较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6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开展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开展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骨折恢复情况、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1.47±2.02)周短于对照组的(14.28±3.1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桡骨缩短、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桡骨缩短、尺偏角、掌倾角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桡骨缩短(0.31±0.10)mm小于对照组的(2.89±0.81)mm,尺偏角(20.19±4.13)°、掌倾角(7.15±1.82)°均大于对照组的(10.44±3.02)、(1.87±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功能状态、活动度、患侧背伸/掌屈活动度、握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疼痛、功能状态、活动度、患侧背伸/掌屈活动度、握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疼痛、功能状态、活动度、患侧背伸/掌屈活动度、握力评分分别为(19.81±3.47)、(18.35±3.61)、(21.52±3.81)、(19.10±4.14)、(16.53±3.2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6.20±3.03)、(16.11±3.47)、(18.45±3.15)、(16.49±3.81)、(14.72±3.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效果优于手法复位,患者腕功能恢复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经掌侧入锁定加压钢板固定 手法复位 腕关节功能 老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