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硒镉联合作用的不同染毒方式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余日安
吴志刚
+3 位作者
王爱国
杨成峰
鲁文清
陈学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在联合作用时的不同染毒方式。方法 检测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在同时经口染毒时肝肾组织中的硒、镉含量以及同时腹腔注射染毒时镉在肝组织中的含量和在肝细胞器中的分布。结果 经口染毒时 ,氯化镉对低剂量硒染...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在联合作用时的不同染毒方式。方法 检测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在同时经口染毒时肝肾组织中的硒、镉含量以及同时腹腔注射染毒时镉在肝组织中的含量和在肝细胞器中的分布。结果 经口染毒时 ,氯化镉对低剂量硒染毒时肝肾组织中的硒含量无明显影响 ,低剂量硒在实验早期可使肝肾组织中的镉含量增高 ,在实验后期又使肝肾组织中的镉含量下降 ,高剂量的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彼此降低其在肝肾组织中的含量。腹腔注射染毒时亚硒酸钠对氯化镉在肝组织中的含量以及在肝细胞器中的分布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经口或腹腔注射同时染毒亚硒酸钠和氯化镉仍不失为研究硒镉联合作用的适宜染毒方式。为了避免硒镉形成复合物和硒镉彼此影响吸收 ,采用经口和腹腔注射的混合染毒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
镉
毒理学
经口染毒
染毒
方式
腹腔注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生物农药耳霉菌致病性的PCR检测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殿明
赵淼
+5 位作者
何宁
姜淑卿
张力
周庆红
李树飞
钱智勇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7-800,F0003,共5页
目的 应用PCR扩增技术对微生物农药耳霉菌经口给予大鼠可能引起的感染性和致病性进行评价。方法 将50只健康7~9周龄SPF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40只,雌雄各半。将1.0×108units/ml微生物农药耳霉菌...
目的 应用PCR扩增技术对微生物农药耳霉菌经口给予大鼠可能引起的感染性和致病性进行评价。方法 将50只健康7~9周龄SPF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40只,雌雄各半。将1.0×108units/ml微生物农药耳霉菌悬浮剂按1.0 ml/只经口一次性灌胃给予大鼠,对照组不做处理;连续观察21 d。记录动物的体重、中毒症状、死亡情况,并对死亡动物进行大体解剖。于染毒后第0、3、7、14、21天分别处死实验组动物各6只,雌雄各半;对照组动物在第21天处死,收集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组别的动物血液、脑、淋巴结、肝、脾、肺、肾等组织及粪便,提取其中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实验,并对相应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各组实验动物在实验周期内无明显中毒症状,未见死亡,大体解剖及病理组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染毒后各个时间点所取材各组动物血液及组织中耳霉菌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微生物农药耳霉菌经口急性染毒后对实验动物大鼠未见感染性及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农药
耳霉菌
经口
急性
染毒
感染性
致病性
PCR扩增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硒镉联合作用的不同染毒方式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余日安
吴志刚
王爱国
杨成峰
鲁文清
陈学敏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37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30 2 71110
No 396 70 6 2 6 )
文摘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在联合作用时的不同染毒方式。方法 检测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在同时经口染毒时肝肾组织中的硒、镉含量以及同时腹腔注射染毒时镉在肝组织中的含量和在肝细胞器中的分布。结果 经口染毒时 ,氯化镉对低剂量硒染毒时肝肾组织中的硒含量无明显影响 ,低剂量硒在实验早期可使肝肾组织中的镉含量增高 ,在实验后期又使肝肾组织中的镉含量下降 ,高剂量的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彼此降低其在肝肾组织中的含量。腹腔注射染毒时亚硒酸钠对氯化镉在肝组织中的含量以及在肝细胞器中的分布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经口或腹腔注射同时染毒亚硒酸钠和氯化镉仍不失为研究硒镉联合作用的适宜染毒方式。为了避免硒镉形成复合物和硒镉彼此影响吸收 ,采用经口和腹腔注射的混合染毒方式 。
关键词
硒
镉
毒理学
经口染毒
染毒
方式
腹腔注射
Keywords
selenium
cadmium
combined action
分类号
R599.1 [医药卫生—内科学]
R595.2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生物农药耳霉菌致病性的PCR检测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殿明
赵淼
何宁
姜淑卿
张力
周庆红
李树飞
钱智勇
机构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室
出处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7-800,F0003,共5页
文摘
目的 应用PCR扩增技术对微生物农药耳霉菌经口给予大鼠可能引起的感染性和致病性进行评价。方法 将50只健康7~9周龄SPF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40只,雌雄各半。将1.0×108units/ml微生物农药耳霉菌悬浮剂按1.0 ml/只经口一次性灌胃给予大鼠,对照组不做处理;连续观察21 d。记录动物的体重、中毒症状、死亡情况,并对死亡动物进行大体解剖。于染毒后第0、3、7、14、21天分别处死实验组动物各6只,雌雄各半;对照组动物在第21天处死,收集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组别的动物血液、脑、淋巴结、肝、脾、肺、肾等组织及粪便,提取其中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实验,并对相应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各组实验动物在实验周期内无明显中毒症状,未见死亡,大体解剖及病理组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染毒后各个时间点所取材各组动物血液及组织中耳霉菌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微生物农药耳霉菌经口急性染毒后对实验动物大鼠未见感染性及致病性。
关键词
微生物农药
耳霉菌
经口
急性
染毒
感染性
致病性
PCR扩增技术
Keywords
Microbial pesticides
C. Thromboides
Acute oral exposure
Infectivity
Pathogenicity
PCR amplification strategy
分类号
R994.6 [医药卫生—毒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硒镉联合作用的不同染毒方式研究
余日安
吴志刚
王爱国
杨成峰
鲁文清
陈学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生物农药耳霉菌致病性的PCR检测
周殿明
赵淼
何宁
姜淑卿
张力
周庆红
李树飞
钱智勇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