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文庆 张峰 丁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74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14例接受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设为封堵组;其余60例接受传统开... 目的探讨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74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14例接受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设为封堵组;其余60例接受传统开胸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术,设为修补组。对比2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术前和术后3个月肺功能和左室功能变化,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缺损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组手术时间、术后CICU监护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修补组,输血浆量、输红细胞量均少于修补组,手术费用多于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降低,且封堵组均高于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白细胞均升高,且封堵组低于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封堵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补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提升,且高于封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FVC、LVEF、LVEDV和LVESV均升高,FEV1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个月封堵组患者和修补组患者肺功能和左室功能均相近;封堵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应用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对术后肺功能和左室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与传统手术相近,但是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费用较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修补
下载PDF
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董向阳 翟波 李文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mVSD患儿98例,依据术式分为封堵组(50例)和修补组(4... 目的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mVSD患儿98例,依据术式分为封堵组(50例)和修补组(48例)。封堵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25±0.40)岁;修补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68±0.31)岁。封堵组行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修补组行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直切口外科修补术,对两组患儿均进行2年的术后随访。统计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心肌损伤、心功能的差异。行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封堵组和修补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00%(49/50)和100.00%(48/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封堵组手术时间、住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修补组[(74.25±11.58)min比(133.69±28.78)min,(4.60±1.00)h比(6.82±1.23)h,(4.05±0.69)d比(7.03±1.25)d](均P<0.05),且其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修补组[0比(67.50±15.69)ml](P<0.05)。封堵组患儿术后24 h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较修补组低(均P<0.05)。两组患儿术前、术后2年的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年残余分流、三尖瓣新发返流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封堵组术后3、6、12、24个月的新发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均较修补组低[10.00%(5/50)比27.08%(13/48)、6.00(3/50)比20.83%(10/48)、4.00%(2/50)比16.67%(8/48)、2.00%(1/50)比12.50%(6/48)](均P<0.05)。结论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手术治疗PmVSD远期随访效果良好,但相较而言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术后恢复更快、心肌损伤小以及切口更加微创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 疗效 心功能
下载PDF
右胸前外小切口封堵术在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及对心脏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曲政 尤斌 +5 位作者 李平 徐屹 许李力 刘硕 李光 张竞为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究右胸前外小切口封堵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175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治疗方法进行分组,传统体外循环(CPB)直视修补术治疗为对照... 目的:探究右胸前外小切口封堵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175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治疗方法进行分组,传统体外循环(CPB)直视修补术治疗为对照组80例,右胸前外小切口封堵术治疗为观察组9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的心功能分级[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心脏重构指标[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内径(RVd)、(LAd)、LVDd]变化,并记录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切口长度、胸腔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NYHA分级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RAd、RVd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LVDd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上升(P均<0.05),而LA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RAd、RVd、LAD、LVDd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右胸前外小切口封堵术可明显改善ASD患者心功能,疗效理想,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封堵 房间隔缺损 并发症 临床疗效 心功能 微创
下载PDF
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阳 左汴京 张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70例,按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各35例。参照组行改良缝合法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70例,按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各35例。参照组行改良缝合法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研究组行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内径、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4.65±17.38)min、(4.35±1.09)h、(4.67±1.02)d、(97.68±9.54)ml、(6.05±1.71)d,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内径、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内径、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分别为(36.05±3.44)mm、(17.23±1.56)mm、(101.37±14.26)cm/s,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86%(1/35)与参照组2.86%(1/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能有效促进病情康复,改善心功能,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 室间隔缺损 心功能
下载PDF
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0例报告
5
作者 郭永忠 张总刚 阿依别克 《新疆医学》 2007年第5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封堵 经胸小切口 非体外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 胸小切口 国产封堵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任悦义 李生德 《青岛医药卫生》 2006年第1期20-21,共2页
经胸非体外循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新技术。此法具有微创、切口小、无体外循环、不断胸骨、患者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我院自2004年9月~12月采用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经右胸小切口非... 经胸非体外循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新技术。此法具有微创、切口小、无体外循环、不断胸骨、患者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我院自2004年9月~12月采用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经右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行ASD封堵术1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其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 经胸非体外循环 麻醉 先天性心脏病 胸小切口 无体外循环 住院时间 效果满意 处理报告 快通道
下载PDF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文波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CHD患儿,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右腋下小切口微创术,研究组予以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比较两组术... 目的:观察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CHD患儿,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右腋下小切口微创术,研究组予以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比较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优于右腋下小切口微创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 先天性心脏病 腋下小切口微创 疗效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右腋下小切口双伞法封堵术治疗多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效果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于文波 陈振良 +4 位作者 董向阳 陈忠建 杨房 王鹏高 翟波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9期923-926,共4页
目的探讨宽间距多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儿行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右腋下小切口双伞法封堵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宽间距多发孔型ASD患儿21例,2处缺损9例,3处缺损5... 目的探讨宽间距多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儿行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右腋下小切口双伞法封堵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宽间距多发孔型ASD患儿21例,2处缺损9例,3处缺损5例,筛孔型7例,ASD较大孔直径(10.1±3.1)mm,ASD较小孔直径(3.6±0.9)mm,缺损孔间距(9.4±1.8)mm,均行TEE引导下经右腋下小切口双伞法封堵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右心房横径、左心房前后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2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均置入2个ASD封堵器,较大孔封堵伞直径(12.9±3.7)mm,较小孔封堵伞直径(6.0±0.6)mm,手术时间(49.0±7.0)min,住院时间(7.1±2.2)d。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为85.7%,3例存在残余分流(分流束直径<2 mm)者予以密切观察,其中2例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示残余分流消失,1例出院后1个月复查心脏彩超示分流消失;2例术后发现胸腔积液者经闭式引流治愈。术后1、3、6、12个月随访,21例均未发生封堵器脱落及移位、新发瓣膜反流、肺静脉回流梗阻及室性期前收缩、传导阻滞。术后3个月右心房横径[(31.50±5.91)mm]、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19.53±4.16)mm]均小于术前[(34.28±6.56)、(22.83±4.79)mm](P<0.05),左心房前后径[(25.89±4.18)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38.35±4.86)mm]与术前[(26.35±4.32)、(37.69±5.07)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间距多发孔型ASD患儿行TEE引导下经右腋下小切口双伞法封堵术近期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多发孔型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微创封堵 腋下小切口 封堵
原文传递
胸壁小切口经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何臣德 光雪峰 戴海龙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0期156-158,共3页
室间隔缺损作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发育畸形,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25%~30%,手术为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惟一有效手段.在心肺旁路支持下的传统外科开胸手术作为室间隔缺损矫治经典术式,在取得良好远期预后的同时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 室间隔缺损作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发育畸形,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25%~30%,手术为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惟一有效手段.在心肺旁路支持下的传统外科开胸手术作为室间隔缺损矫治经典术式,在取得良好远期预后的同时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近二十年来,经皮穿刺导管介入封堵术在室间隔缺损的矫治中展示了它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该术式对患者的适应证选择较为严格,尤其针对低龄患儿存在较高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 经皮穿刺 胸壁小切口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治疗 心室 并发症发生率 经典
原文传递
经右腋下切口封堵先天性室(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10
作者 杭永斌 李刚 +4 位作者 王树伟 杨巧玲 徐彦斌 梁强 刘洁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796-799,共4页
目的 探讨右腋下小直切口行先天性室(房) 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 ~ 8月在我院行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0.3±5.2) 个月,体重(8.2±3.5... 目的 探讨右腋下小直切口行先天性室(房) 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 ~ 8月在我院行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0.3±5.2) 个月,体重(8.2±3.5) kg。结果 34例(89.5%) 患者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封堵成功,术中失血量(19.5±13.4) ml,封堵手术时间(58.4±28.5) min。有4例(10.5%)室间隔缺损患者,因主动脉瓣脱垂,封堵未成功,改为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中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事件。术后拔管时间(3.9±1.6) h,术后ICU留置时间(1.8±0.8) d,住院时间(3.2±0.5) d。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经右腋下切口行先天性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可行、有效、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其早期随访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房)间隔缺损 经胸微创封堵 腋下切口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红昕 郭文彬 +3 位作者 郭兰敏 梁皓 杜亮 朱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53-654,共2页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封堵 非体外循环 临床分析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2004年 2001年 胸小切口 结果报告 监测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