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联合血管弹性指标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模型开发研究
1
作者 张高钰 王子涵 +6 位作者 高雪菲 张瑾 代天顾 何清 樊佳溶 黄力 李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背景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是冠心病易发人群,其冠心病患病率与死亡率较绝经前显著升高。本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联合糖脂代谢、血管弹性等相关指标诊断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以期为临床识别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 背景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是冠心病易发人群,其冠心病患病率与死亡率较绝经前显著升高。本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联合糖脂代谢、血管弹性等相关指标诊断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以期为临床识别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提供新思路。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踝肱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脉压指数(PPI)、动脉硬化指数(AI)联合与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构建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2022年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的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TyG指数、ABI、baPWV、PPI、AI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实现模型可视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300例,其中非冠心病组141例、冠心病组15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BI、baPWV、TyG指数、PPI、AI是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P<0.05),并根据预测方程绘制列线图。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BI、baPWV、TyG指数、PPI、AI和联合预测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0.687、0.659、0.700、0.612、0.808(P<0.001),预测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灵敏度为0.7806,特异度为0.7410。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CA曲线表明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ABI、baPWV、TyG指数、PPI、AI是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新开发模型可对冠心病风险进行有效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 经后女性 高血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血管弹性 诊断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章晓云 李坤健 +2 位作者 莫坚 柴源 黄有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070-3080,共11页
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 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方法:以“主题词=绝经后骨质疏松AND主题词=鼠+兔+犬+猪+羊+猴+鱼+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同时以“TS=(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AND TS=(mouse OR mice OR rat OR rabbit OR dog OR swine OR pig OR sheep OR monkey OR fish or flies OR“laboratory animal”OR“experiment animal”)”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以及文献共被引量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分析后筛选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共纳入1238篇文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纳入3419篇文献。自1999年来,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是美国,发文量最高的是中国,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机构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②去除与文章主题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综合共现频率及中心性,“生物力学”“左归丸”“阿仑膦酸盐”“乳腺癌”“生化指标”处于该研究领域较为核心的地位。③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中有5篇文献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有关。④综合关键词与共被引文献分析显示,探究成骨细胞的形成以及骨形成的机制、代谢组学的作用机制、中药复方的治疗、信号通路、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及硬骨素抗体治疗等方面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骨质疏松症 动物模型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成骨分化 代谢组学 中药复方 研究热点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水平与生殖特点和运动膳食情况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东阳 杨巧慧 林欣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1025,共5页
背景:研究证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女性生殖特点和运动膳食有关,但是鲜有研究证明女性生殖特点及运动膳食是否对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有影响。目的:探讨北京市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水平与女性生殖特点和运动膳食情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背景:研究证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女性生殖特点和运动膳食有关,但是鲜有研究证明女性生殖特点及运动膳食是否对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有影响。目的:探讨北京市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水平与女性生殖特点和运动膳食情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北京市多个城区的17个社区现场问卷调查的727例46-75岁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问卷内容包括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和月经史、绝经史、妊娠史、运动膳食情况等。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25-(OH)D水平;使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腰椎(L1-L4、整体)和双髋关节(股骨颈、整体)的骨密度和T值;观察维生素D与生殖特点和运动膳食的相关性,并进行维生素D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维生素D正常组136例(18.7%),维生素D不足组389例(53.5%),维生素D缺乏组202例(27.8%);平均维生素D水平为(15.60±5.85)ng/mL。②随着维生素D水平的升高,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值及T值也随之升高。③维生素D水平与初潮年龄、月经持续天数、绝经阶段、运动情况、饮食类型、饮食偏好均呈正相关(P<0.05);与月经周期、绝经年龄、生育次数均呈负相关(P<0.05);与初孕年龄、怀孕次数无相关性(P>0.05)。④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喝奶制品频率对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值存在正向相关(P<0.05),且奶制品是维生素D水平的保护因素。⑤调查结果说明,北京市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水平普遍不足、骨密度值普遍低下,维生素D水平与部分生殖特点、运动膳食情况存在关联,且其中喝奶制品是其保护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开展相关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对绝经后女性膳食情况进行调整加以干预,增加体内维生素D含量,以期增加骨密度值,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经后女性 维生素D 生殖特点 运动膳食 骨质疏松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体质量指数与内侧单髁置换后疗效的关系
4
作者 牟利民 李超 +3 位作者 张文豪 石正誉 邓迎杰 方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537-4544,共8页
背景:单髁置换后随访中,部分患者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其中绝经后肥胖女性最为多见;体质量指数作为衡量身体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否与单髁置换后疗效有关,肥胖是否会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评价绝经后肥胖女性患... 背景:单髁置换后随访中,部分患者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其中绝经后肥胖女性最为多见;体质量指数作为衡量身体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否与单髁置换后疗效有关,肥胖是否会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评价绝经后肥胖女性患者行内侧单髁置换后的临床疗效,明确体质量指数对单髁置换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因内侧膝关节疼痛并初次行内侧单髁置换的女性绝经患者;根据标准共纳入270例,按照术前体质量指数分为4组:正常组42例(体质量指数18.5-22.9 kg/m^(2)),超重组58例(体质量指数23.0-24.9 kg/m2),肥胖组122例(体质量指数25.0-29.9 kg/m^(2)),重度肥胖组48例(体质量指数≥30 kg/m^(2))。分别比较各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安大略省西部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评分及髋膝踝角;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假体使用时间、失效或翻修原因,计算并比较各组假体的有效使用率,采用生存曲线对假体有效使用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各组患者间术后随访时间、膝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评分、髋膝踝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末次随访各组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安大略省西部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重度肥胖组改善效果最差;(3)各组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髋膝踝角对比发现,除正常组外(P>0.05),其余各组2个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正常、超重、肥胖及重度肥胖组假体有效使用率依次为100%,95%,94%和9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532,P=0.469);(5)提示绝经后肥胖女性患者体质量指数值对内侧单髁假体有效使用率无显著影响;肥胖是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假体有效使用率的重要因素,单髁置换前后应适当控制体质量,同时女性体质量指数≥30 kg/m^(2)不是单髁置换的最佳适应证,建议行单髁置换的女性患者应将体质量指数控制在30 kg/m^(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女性 体质量指数 膝骨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雌激素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基于“肌骨同治”探究绝经后膝骨关节炎与肌肉减少症相关性
5
作者 吴佳威 何晓铭 +4 位作者 魏秋实 何伟 张庆文 刘文刚 何敏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和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SP)是绝经后中老年女性群体两大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疾病,致残率极高,常在临床上伴随出现,然而,目前两者之间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文章通过检索近年来国...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和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SP)是绝经后中老年女性群体两大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疾病,致残率极高,常在临床上伴随出现,然而,目前两者之间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文章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KOA与SP相关文献,并对此进行综述。研究表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变化会加速KOA疾病进程,同时导致肌肉力量和功能下降;二者具有肥胖、维生素D缺乏、糖尿病等多种共同危险因素,在病理进程上存在交叉。同时,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认为肾虚是绝经后KOA和SP的共同病机,且在中医证候、辨证论治等方面存关联。二者的现代医学应用、中医诊治现状以及现代中医循证研究也表明通过综合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总之,“肌骨同治”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指导思想和治疗策略,对于绝经后KOA与SP的治疗和预防都有重要意义,但仍需要更多客观依据来提高其精准度,为中医药的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同治 经后 膝骨关节炎 肌肉减少症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地舒单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闫军法 高希林 +1 位作者 季明华 顾秀菲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地舒单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厦门弘爱医院骨科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地舒单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厦门弘爱医院骨科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地舒单抗治疗。比较两组骨密度、骨吸收和骨形成指标、髋关节强度指数、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椎体新发骨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髋关节强度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新发骨折2例(5.00%),对照组椎体新发骨折11例(27.50%),观察组椎体新发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06)。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地舒单抗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效提升骨密度和椎体强度指数,预防椎体新发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地舒单抗 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β-CTX、t-P1NP及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津 张云 +2 位作者 陈实 李晓艳 张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及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102... 目的探讨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及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1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是否发生骨折将其分为PMOP骨折组(39例)与PMOP未骨折组(63例),另选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β-CTX、t-P1NP及N-MID-OT水平并进行比较,用ROC曲线评价β-CTX、t-P1NP及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体重、体质量指数、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左髋总和BMD及L 1~4总和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及绝经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β-CTX、t-P1NP及N-MID-O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依次为12.688、37.430、26.599,P<0.05)。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用于预测PMOP的AUC值为0.978,敏感度为98.04%,特异度为97.00%,表明β-CTX+t-P1NP+N-MID-OT三指标联合检测用于预测PMOP的效能更高。PMOP骨折组的β-CTX、t-P1NP及N-MID-OT均明显高于PMOP未骨折组(t值依次为6.078、16.363、12.227,P<0.05)。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用于评估PMOP骨折风险的AUC值为0.939,敏感度为94.87%,特异度为95.24%,表明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用于评估PMOP骨折风险的效能更高。结论PMOP患者β-CTX、t-P1NP及N-MID-OT水平均明显升高,而PMOP骨折患者β-CTX、t-P1NP及N-MID-OT水平升高更为明显,且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PMOP预测及骨折风险评估效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TX t-P1NP N-MID-OT 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鸢尾素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侯秀秀 刘博 +4 位作者 邢宝瑞 冯元超 张亚弟 石国君 韩广普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64-269,共6页
目的:探讨鸢尾素(Irisin)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大鼠骨代谢及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构建PMOP大鼠模型,将所有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PMOP组、鸢尾素低、中、高剂量组(Irisin-L、Iris... 目的:探讨鸢尾素(Irisin)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大鼠骨代谢及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构建PMOP大鼠模型,将所有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PMOP组、鸢尾素低、中、高剂量组(Irisin-L、Irisin-M、Irisin-H组)、鸢尾素高剂量+YAP抑制剂维替泊芬组(Irisin-H+VTPF组);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Micro-CT分析骨小梁的平均厚度(Tb.Th)、骨小梁面积百分比(Tb.Ar)、骨小梁数量(Tb.N)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HE染色观察股骨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OC)、核结合因子-α1(CBF-α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带pdz结合基序的转录共激活因子(TAZ)、YAP、p-YA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PMOP组大鼠股骨组织的骨小梁结构紊乱,骨小梁厚度变薄,空骨陷窝明显,甚至发生轻微骨折,BMD、Tb.Th、Tb.Ar、Tb.N、BALP、P1NP、OC、CBF-α1、TAZ、YAP、p-YA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b.Sp显著升高(P<0.05);与PMOP组比较,Irisin-L、Irisin-M、Irisin-H组大鼠股骨组织骨小梁结构逐渐排列有序,空骨陷窝减少,股骨组织损伤逐渐减轻,BMD、Tb.Th、Tb.Ar、Tb.N、BALP、P1NP、OC、CBF-α1、TAZ、YAP、p-YAP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升高,Tb.Sp依次显著降低(P<0.05);与Irisin-H组比较,Irisin-H+VTPF组大鼠股骨组织的骨小梁结构紊乱,空骨陷窝明显增加,股骨组织损伤加重,BMD、Tb.Th、Tb.Ar、Tb.N、BALP、P1NP、OC、CBF-α1、TAZ、YAP、p-YA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b.Sp显著升高(P<0.05)。结论:鸢尾素可以通过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调节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防治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Hippo-Yes相关蛋白信号通路 经后骨质疏松 骨代谢
下载PDF
双能X射线吸收法诊断青海地区女性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方靖 刘有云 +6 位作者 祁生平 李作瑞 杨富艳 王燕彬 畅旭东 韩琼 王建辉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诊断青海地区女性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骨密度(BMD)检测,采用DXA... 目的:探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诊断青海地区女性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骨密度(BMD)检测,采用DXA测量腰椎L1~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前臂整体等部位。根据BMD检测结果,将患者各部位BMD的T值≤-2.5 SD纳入OP组(121例),BMD的T值>-2.5 SD纳入非OP组(79例)。对比分析两组RA患者不同部位的BMD的T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BMD的T值诊断OP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青海地区绝经后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果:OP组L1、L2、L3、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及前臂整体BMD的T值均明显低于非OP组。ROC曲线分析中,L1、L2、L3、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及前臂整体BMD的T值诊断OP的灵敏度分别为96.20%、95.22%、90.16%、96.03%、92.01%、89.36%、99.26%、90.02%和96.03%,特异度分别为81.00%、82.19%、85.22%、83.06%、83.06%、90.22%、80.06%、86.23%和83.09%,AUC分别为0.908、0.905、0.896、0.906、0.903、0.879、0.918、0.901和0.906。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龄、病程长、28个关节的风湿活动度评分(DAS28)、血沉及补充钙剂等均为青海地区绝经后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DXA检测RA发生OP患者BMD可作为OP评估的“金标准”,且影响青海地区绝经后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结合相关因素制定合理的措施,以降低O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射线(DXA) 青海地区 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 骨质疏松(OP)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个体化维生素D补充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浩 方志宇 +1 位作者 涂世成 孙鹏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在患者中进行个体化维生素D补充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并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绝经后妇女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在患者中进行个体化维生素D补充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并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绝经后妇女患者的临床数据。86例初次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维生素D补充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固定剂量组)和观察组41例(个体化剂量组:依据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30ng/mL为目标进行补充)。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及骨代谢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血清25(OH)D浓度、BMI和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β-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CTX)、1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25羟维生素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52,2.608和9.167,P<0.05);观察组股骨颈、腰椎L2节段骨密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5,2.560,P<0.05)。结论接受地舒单抗药物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补充维生素D与骨密度值增加相关,且个体化补充能够取得更多获益,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补充 维生素D 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PVP后再次骨折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缪世昌 张梦 +1 位作者 戚文元 胡飞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5期105-110,共6页
目的构建列线图模型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次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接受PVP手术治疗的690例绝经后OT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构建列线图模型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次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接受PVP手术治疗的690例绝经后OT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抽样法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组(n=483)与验证组(n=207)。采用单因素分析建模组患者PVP后再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以验证组数据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73,95%CI:1.114~1.236)、骨密度T值(OR=0.436,95%CI:0.293~0.647)、多椎体手术(OR=2.146,95%CI:1.332~3.458)、骨水泥渗漏(OR=2.233,95%CI:1.204~4.141)、骨水泥弥散程度(OR=2.600,95%CI:1.505~4.492)、术后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OR=1.788,95%CI:1.069~2.993)是PVP后再次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82(95%CI:0.711~0.853,P<0.001),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结论根据绝经后OTF患者PVP后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PVP后再次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经后女性 经皮椎体成形术 再次骨折 列线图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桢 陈昊 +1 位作者 王雪鹏 朱六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绝经期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代谢紊乱相关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MHC-Ⅱ)是蛋白质呈递途径的核心...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绝经期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代谢紊乱相关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MHC-Ⅱ)是蛋白质呈递途径的核心,其功能受雌激素调节,可通过参与由T和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促进T细胞衍生各种炎症因子,最终促进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骼的骨形成和骨吸收。笔者就雌激素、MHC-Ⅱ、淋巴细胞及其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及功能活性中的潜在机制进行综述,进而更好地理解MHC-Ⅱ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 淋巴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抑郁的影响因素及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光 连阳阳 张明菊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17-119,130,共4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抑郁的影响因素及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265例绝经后女性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存在抑郁分为抑郁组(n=52)和非抑郁组(n=21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女性抑郁的危...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抑郁的影响因素及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265例绝经后女性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存在抑郁分为抑郁组(n=52)和非抑郁组(n=21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女性抑郁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睡眠质量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Kupperman绝经指数量表(KMI)评分>6分、N/L人格、运动频次≤2次/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10分为绝经后女性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PSQI评分与KMI评分、人格类型呈正相关(r=1.852、2.224,P<0.05),与运动频次呈负相关(r=-2.310,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抑郁的影响因素较多,而睡眠质量与各影响因素均存在相关性,提示提高睡眠质量可能对改善绝经后女性抑郁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女性 抑郁 影响因素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运动通过“肌-骨-脑Crosstalk”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认知障碍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莹 张丽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3-1080,共8页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绝经后可引起机体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鸢尾素、骨钙素(osteocalcin, OCN)、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脂联素、瘦素水平变化,进一步加重患者骨质疏...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绝经后可引起机体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鸢尾素、骨钙素(osteocalcin, OCN)、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脂联素、瘦素水平变化,进一步加重患者骨质疏松。骨细胞分泌的多种骨源性因子和骨骼肌细胞分泌的鸢尾素可穿过血脑屏障,与脑组织中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有效改善认知障碍。运动可以从多方面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患者认知障碍,首先,运动可以通过促进鸢尾素和骨源性因子分泌,保护神经元、抑制炎症、改善氧化应激;其次,运动亦可以有效改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雌激素和卵泡刺激素的调控;运动后脂联素、瘦素水平升高可以促进脑神经元生长分化和神经发生;运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显著升高,可有效促进骨、骨骼肌及脑神经的生长发育。综上,笔者通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认知障碍,及运动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认知障碍相关机制进行梳理,旨在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骨质疏松 认知障碍 运动干预
下载PDF
基于ROC曲线探讨无锡地区健康绝经后女性无骨密度FRAX^(■)干预阈值
15
作者 廖翼涛 张贤 +2 位作者 邱峰 刘小峰 李超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在不使用骨密度的情况下探讨无锡地区相对健康绝经后女性最佳FRAX^(■)干预阈值,旨在不浪费过多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地识别出患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潜在人群。方法将在作者医院随机招募的符合纳排标准的124名50岁以上健康... 目的在不使用骨密度的情况下探讨无锡地区相对健康绝经后女性最佳FRAX^(■)干预阈值,旨在不浪费过多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地识别出患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潜在人群。方法将在作者医院随机招募的符合纳排标准的124名50岁以上健康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以65岁为分界年龄分为50~65岁组(n=86)和>65岁组(n=38)。收集受试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既往骨质疏松性骨折史、慢性病史等个人信息。使用FRAX^(■)软件得出受试者髋部骨折的概率(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s,PHF)、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s,PMOF),以骨密度T值是否小于-2.5为状态变量,不输入骨密度T值的PHF、PMOF为检验变量,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其临床筛选OP的效能,确定无锡地区相对健康绝经后中老年女性最佳干预阈值。结果50~65岁组OP患者39人(45.35%),>65岁组OP患者23人(60.5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50~65岁组PHF AUC为0.771,灵敏度为0.718,特异度为0.681,最佳阈值为0.7%;PMOF AUC为0.748,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723,最佳阈值为3.4%。>65岁组受试者PHF AUC为0.554,灵敏度为0.783,特异度为0.400;PMOF AUC为0.546,灵敏度为0.826,特异度为0.400,>65岁组PHF、PMOFAUC接近0.5,说明预测的准确性较低。按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推荐PHF、PMOF阈值划分骨折风险,50~65岁组全为骨折低风险人群,>65岁组30人为低风险、8人为高风险人群,此结果低估了本研究患者的骨折风险。结论推荐PHF为0.7%、PMOF为3.4%为无锡地区50~65岁健康绝经后女性FRAX^(■)干预阈值,大于该阈值者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测,适当给予治疗措施;对于无锡地区65岁以上健康绝经后女性建议直接进行骨密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骨质疏松症 FRAX^(■) 髋部骨折的概率 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 阈值 健康绝经后女性
下载PDF
槲皮素调控MAPK通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的影响
16
作者 康庐琛 魏秋实 +2 位作者 李文斌 兰浩 宁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5-630,共6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调节MAPK信号通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雌激素E2水平、骨代谢标志物CBF-α1、CTX-Ⅰ、PINP、OC... 目的探讨槲皮素调节MAPK信号通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雌激素E2水平、骨代谢标志物CBF-α1、CTX-Ⅰ、PINP、OC水平、炎性指标IL-6、TNF-α、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观察N.Oc/BS;显微CT扫描大鼠股骨形态,测定大鼠股骨BMD、Tb.N、Tb.Th、Tb.Sp;WB检测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2、CBF-α1、CTX-Ⅰ、PINP、OC水平降低,IL-6、TNF-α、IL-1β水平增加,N.Oc/BS增加,BMD、Tb.N、Tb.Th降低,Tb.Sp增大(P<0.05);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大鼠血清E2、CBF-α1、CTX-Ⅰ、PINP、OC水平增加,IL-6、TNF-α、IL-1β水平降低,N.Oc/BS降低,BMD、Tb.N、Tb.Th增高,Tb.Sp减小(P<0.05)。假手术组骨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骨皮质厚度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且断裂,排列稀疏;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出现新生骨小梁,数量增加,骨组织形态、结构相对完整、清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槲皮素能够调节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雌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异常,缓解骨微结构变化,对骨质疏松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减少破骨细胞形成、减少骨吸收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MAPK信号通路 经后骨质疏松 骨形成
下载PDF
基于去卵巢大鼠开展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自如 郑琼 +2 位作者 迟振海 熊鹏 毛强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65-870,共6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绝经后,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骨量减少、骨脆性升高、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临床表现为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代谢疾病[1-2]。以往研究表明PMOP主要是由于雌激素水平...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绝经后,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骨量减少、骨脆性升高、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临床表现为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代谢疾病[1-2]。以往研究表明PMOP主要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导致[3-4],但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MOP的发病涉及骨免疫异常、慢性炎性反应、骨髓微循环障碍等多方面、多通道因素调控[5]。目前,在国内外治疗PMOP方面,药物治疗仍是最常用的方法。然而,长期持续使用这些药物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6]。针灸作为一种高效的、无毒副作用的疗法已大量应用于临床治疗PMOP,且取得较佳疗效[7-9]。一项纳入16项研究涉及1585例PMOP患者在内的系统评价表明针灸治疗在改善PMOP骨痛、提高临床有效率等方面具有较好疗效[10],为针灸治疗PMOP提供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去卵巢大鼠 经后骨质疏松症 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早期预测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18
作者 王海燕 刘志强 +3 位作者 赵国芹 王志敏 孟兆萍 郭庆枝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行宫腔镜检查的313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行宫腔镜检查的313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是否≥5mm以及有无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分为三组,A组为有异常子宫出血且子宫内膜厚度≥5 mm患者102例,B组为有异常子宫出血但子宫内膜<5 mm患者53例,C组为无异常子宫出血但子宫内膜厚度≥5mm患者158例。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同时对C组患者根据宫腔内是否发生病变进行亚组分析,观察其临床资料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绝经后妇女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中占比最多的是子宫内膜息肉(48.56%),其中C组中子宫内膜息肉占比为63.29%。三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病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病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亚组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发生病变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子宫内膜无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宫腔内病变的AUC为0.801,敏感度为58.87%,特异度为94.12%,截断值为0.85cm。结论对于绝经后无异常子宫出血妇女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能够对子宫内膜病变做到较好的预警,临床上可通过此方式来避免患者接受无必要有创操作,且可以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厚度 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病变 早期预测
下载PDF
1562例绝经后女性人群骨密度与握力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高登发 张晓晶 +3 位作者 齐叶青 李萌 官剑武 贾红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59-661,共3页
目的分析1562例绝经后女性人群骨密度与握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23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行骨密度检查与握力测试的1562例绝经后女性人群的骨密度检查结果与握力测试数据。按照年龄分成3组,分别是A... 目的分析1562例绝经后女性人群骨密度与握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23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行骨密度检查与握力测试的1562例绝经后女性人群的骨密度检查结果与握力测试数据。按照年龄分成3组,分别是A组(<60岁,n=663)、B组(60~74岁,n=749)、C组(≥75岁,n=150)。对1562例绝经后女性进行腰椎与股骨近端骨密度检查及优势侧手握力测试。比较3组的骨密度和握力,分析骨密度与握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骨密度T≤-2.5 SD的患者501例(32.07%);股骨颈骨密度T≤-2.5 SD的患者383例(24.52%);髋部骨密度T≤-2.5 SD的患者186例(11.91%)。A组患者的握力为(22.35±4.64)kg,B组患者的握力为(19.81±4.94)kg,C组患者的握力为(16.57±4.27)kg。握力、骨密度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P<0.05)。共125例患者既往发生过骨折(8.00%),其中A组28例(4.22%),B组66例(8.81%),C组31例(20.67%)。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骨折的发生率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女性人群的握力与股骨颈、髋部、腰椎骨的骨密度均呈正相关(r=0.936、0.938、0.935,P<0.05);握力、股骨颈骨密度、髋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928、-0.967、-0.971、-0.970,P<0.05)。握力与腰椎、股骨颈、髋部骨密度均呈正相关(r=0.935、0.936、0.938,P<0.05);握力、股骨颈骨密度、髋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均与BMI呈正相关(r=0.932、0.982、0.985、0.982,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人群的握力与骨密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呈正相关;握力、骨密度与绝经后女性人群的年龄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握力 经后 正相关 负相关
下载PDF
基于病证结合特点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分析
20
作者 陈明 周帅琪 +5 位作者 王尚全 展嘉文 董永丽 齐保玉 王达 尹煜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建立方法各式各样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文章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临床角度出发,就目前PMOP模型动物选择、构建方法和模型动物与临床吻合度进行对比,结合病证结合动物...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建立方法各式各样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文章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临床角度出发,就目前PMOP模型动物选择、构建方法和模型动物与临床吻合度进行对比,结合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思路,从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PMOP实验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骨质疏松症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