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血补肝肾法对垂体降调节超促排卵周期性激素水平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葛明晓 赵彦鹏 +5 位作者 张金玉 林德伟 于妍 李海霞 袁启龙 邓伟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观察垂体降调节超促排卵周期加用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对体外受精(IVF)周期性激素水平及临床结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7例行周期标准长方案垂体降调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101例)和对照组(106... 【目的】观察垂体降调节超促排卵周期加用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对体外受精(IVF)周期性激素水平及临床结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7例行周期标准长方案垂体降调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101例)和对照组(106例),中药组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曲普瑞林)降调节时加用促黄体颗粒1周,于应用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时加用经后增殖颗粒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取卵后继续给予促黄体颗粒1周。对照组采用标准方案治疗不加用中药。主要观察2组一般资料、HCG日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临床结局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不孕因素构成比例、平均年龄、不孕年限、获卵数、受精方式、受精率、平均移植胚胎数、黄体酮用量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中药组平均Gn天数和Gn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01),HCG日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0.47)U/L和(1.06±0.53)U/L,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种植率和双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血补肝肾中药能适当提高垂体降调节后HCG日的LH水平,减少Gn用量和使用天数,增加胚胎种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增殖颗粒/治疗应用 促黄体颗粒/治疗应用 益气血补肝肾法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促黄体生成素
下载PDF
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对再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邓伟民 赵彦鹏 +2 位作者 葛明晓 张金玉 郭新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辅助生育技术结合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对再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周期标准长方案垂体降调节IVF-ET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41例)及对照组(41例),中药组在第2次IVF开始前3个月经周期及IVF周... 【目的】探讨辅助生育技术结合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对再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周期标准长方案垂体降调节IVF-ET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41例)及对照组(41例),中药组在第2次IVF开始前3个月经周期及IVF周期中均给予益气血补肝肾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则不予中药,IVF周期开始后2组均采用标准长方案降调节超促排卵方案。对两组临床资料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在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患者的HCG日8~13 mm内膜所占百分比大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胚胎种植率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取辅助生育技术的同时,运用中药益气血补肝肾法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增殖颗粒/治疗应用 促黄体颗粒/治疗应用 经前颗粒/治疗应用 益气血补肝肾法 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 妊娠率
下载PDF
化瘀解毒益气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胃黏膜细胞PCNA水平和凋亡状况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继升 杨晋翔 +2 位作者 安静 魏玥 贺梅娟 《中医研究》 2015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以化瘀解毒益气法为治则的中药消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异型增生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MNNG癌诱变剂灌胃为主多因素联合建立CAG伴Dys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成自然恢... 目的:观察以化瘀解毒益气法为治则的中药消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异型增生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MNNG癌诱变剂灌胃为主多因素联合建立CAG伴Dys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成自然恢复组、维酶素组与中药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维酶素悬浊液、消痞颗粒灌胃,并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对照。干预阶段持续12周,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水平、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 T)-mediated d 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状况。结果:中药组治疗后与自然恢复组胃黏膜病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维酶素组与自然恢复组无明显差异(P>0.05);消痞颗粒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自然恢复组和维酶素组(P<0.01,P<0.05)。自然恢复组和维酶素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消痞颗粒组PCNA表达的阳性比与维酶素组、自然恢复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而维酶素组与自然恢复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痞颗粒可改善CAG伴Dys大鼠胃黏膜的病理变化,降低其凋亡指数及PC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解毒益气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物作用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消痞颗粒/治疗应用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