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后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联合交叉排钉技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潘小峰 吕仁发 +2 位作者 孙琦 舒荣兵 吴刚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联合交叉排钉技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抽取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中对照组...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联合交叉排钉技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抽取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中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后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交叉排钉技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联合交叉排钉技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外侧入路 接骨板 交叉排钉技术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移位骨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军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338-339,共2页
目的研究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济源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 目的研究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济源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接受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统计手术前、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外侧入路与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均能显著改善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及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外侧入路 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移位 骨折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健 梁卫东 +2 位作者 盛伟斌 郭海龙 普拉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评价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2012年8月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m症(TDH)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37—64岁,平均45.3岁。... 目的:评价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2012年8月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m症(TDH)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37—64岁,平均45.3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4个月。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中央型突m16例,旁中央型8例;突出为硬性18例,软性6例。突出部位:T7/82例,T8,94例,T9/104例,T10/115例,T11/129例。其中3例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4例合并胸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前后进行JOA评分和Otani分级,并通过Bridwell标准评价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损伤。1例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其余均I期愈合。3例术中硬脊膜损伤,术中修补后2例术后未发生脑脊漏.1例发生脑脊液漏。经置管引流后治愈。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3.5年,平均2.1年。术后定期门诊复查。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期间未见神经症状加重及脊柱不稳等情况。术前改良JOA评分为4.4±2.4分,术后3个爿为8.7±2_3分,末次随访时为9.0±2.3分,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改善率为(74.6+_16.6)%。根据Otani分级,优9例,良11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2例截瘫患者中,1例无明显恢复,1例术后半年由FrankelA级恢复至C级。术后3个月随访植骨块均达到Ⅱ级或Ⅲ级愈合,术后6个月时I级愈合6例,其余均达Ⅱ级愈合,19例随访9个月以上的患者9个月时均达到I级愈合。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节段间塌陷等。结论: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间盘突出症 经后外侧入路 手术治疗 疗效评价
下载PDF
用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壮乐 杨志芬 伍志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7期30-31,共2页
目的 :探讨用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16例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6例患者均进行经后外侧入... 目的 :探讨用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16例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6例患者均进行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这16例患者的骨折均愈合,其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6周。在这1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患处的表皮出现部分坏死及渗出的症状,经换药处理后其坏死处的表皮愈合;其均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术后1年,这16例患者改良的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7.5分。对这16例患者进行术后影像学评估的结果为,有14例患者的关节面塌陷<2mm,有2例患者的关节面塌陷约为4mm;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这16例患者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外侧入路 支撑钢板内固定术 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下钢板与空心钉治疗踝关节中大块后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蒋广达 《中外医疗》 2022年第4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下钢板与空心钉治疗踝关节中大块后踝骨折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踝关节中大块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行经后外侧入路下空心钉固定术,...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下钢板与空心钉治疗踝关节中大块后踝骨折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踝关节中大块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行经后外侧入路下空心钉固定术,研究组51例行经后外侧入路下钢板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138.52±13.02)min、术中出血量(144.85±13.52)mL较对照组(128.65±14.00)min、(125.65±15.00)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7、6.790,P<0.05);研究组离床活动时间(3.46±1.52)d、住院时间(6.30±1.05)d较对照组(5.20±1.80)、(8.50±2.00)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4、6.955,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11.52±1.55)周与对照组(11.98±1.20)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6,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6.08%,较对照组82.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3,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05)。结论相较于经后外侧入路下空心钉,经后外侧入路下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中大块后踝骨折的效果更为理想,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外侧入路 钢板 空心钉 踝关节 中大块后踝骨折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林强 沈振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1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1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使用经后外侧入路,对照组使用直接前方入路,观察2组患者术后近期预后及髋部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0%,低于对照组的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髋关节功能、疼痛、畸形、活动范围、总分等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髋关节活动总范围、屈曲活动、背伸活动、外展活动、内收活动等髋关节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直接前入路,经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应用虽然会增加手术切口长度,但是并不影响手术进程,也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不会影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髋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外侧入路 直接前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活动度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雷舰 万年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8期48-49,共2页
目的:分享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0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小切1:7髋关节置换术,而对照组60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常规切口髋关节... 目的:分享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0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小切1:7髋关节置换术,而对照组60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住院、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7%,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疗效显著。其具有切口小、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的特点,患者住院费用也较低。同时患者均有较高的临床优良率,治疗满意率也较高,进而增加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外侧入路 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 老年 股骨颈移位骨折
原文传递
经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韩田浦 王朝阳 于超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5期2742-2743,共2页
目的分析经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采用经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经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3... 目的分析经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采用经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经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3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4.59%(35/37)]较对照组[77.14%(27/35)]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70%(1/37)]与对照组[11.43%(4/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可提高优良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经前外侧 经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联合椎板间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广春 齐新生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946-949,共4页
目的分析联合椎板间与后外侧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41例,行联合椎板间与后外侧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通过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盘黄间隙、椎管面积、椎间孔前后径,手术前后NRS... 目的分析联合椎板间与后外侧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41例,行联合椎板间与后外侧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通过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盘黄间隙、椎管面积、椎间孔前后径,手术前后NRS评分、ODI指数及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2~114分钟,平均(91. 31±10. 64)分钟。术中出血130~210 ml,平均(174. 38±31. 18) ml。1例病人出现下肢放射性麻木,2例病人出现脑脊液漏。随访时间12~15周,平均随访(13. 37±2. 38)周。手术前后NR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椎管矢状径、盘黄间隙、椎管面积、椎间孔前后径术后分别扩大24. 05%、53. 99%、45. 35%和21. 3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椎板间及后外侧入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可在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的情况下,扩大腰椎管的有效空间,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减压术 经椎板间 经后外侧入路 微创
下载PDF
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廷玉 蔡霖 +3 位作者 崔文权 王春风 董元迪 温洪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8期116-117,共2页
目的 :分析用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用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参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目的 :分析用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用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参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的指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较高,其手术的切口较短,其术后的引流量较少,P <0.05。结论 :用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缩短其切口的长度,减少其术后的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外侧 经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明启 张葆鑫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22期156-157,共2页
目的对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探讨。方法研究中纳入对象为该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68例,以治疗方式均分为两组参照组用胫腓骨入路治疗,研... 目的对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探讨。方法研究中纳入对象为该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68例,以治疗方式均分为两组参照组用胫腓骨入路治疗,研究组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经后外侧入路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短,踝与后足功能恢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腓骨 经后外侧入路 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东胜 徐剑锋 邹祝艺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2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41例,按照术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经前内侧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41例,按照术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经前内侧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治疗后Bohler和Gissane角、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明显更大,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经前内侧入路手术对比,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手术疗效更显著,安全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骨折 经前内侧手术 经后外侧入路手术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分析研究
13
作者 王岩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9期3318-3320,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经后...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经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将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引流量、平均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的VAS评分与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异位骨化、皮肤损伤两种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肿、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减少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属于临床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 传统经后外侧入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