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郭亮亮 叶明旺 +2 位作者 曾荣峰 马维疆 安玉梅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5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7月广东省清远连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7月广东省清远连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对照组采用后正中手术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胸腰椎功能评分、腰背肌肉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胸腰椎功能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腰背肌肉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经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可显著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比,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胸腰椎功能,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手术 弓根钉系统 单节段胸腰骨折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金耀 卢慧 +3 位作者 姜为民 王根林 邹俊 陈洁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8岁(19~67岁)。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病人纳入经肌间隙入路组,35例采用经皮入路的病人纳入经皮入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住院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以及螺钉置入精确度。结果病人获得(16.1±4.2)月(12~28个月)随访。经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经皮入路组[(114.00±48.56)min vs.(153.29±52.46)min],住院总时间显著多于经皮入路组[(12.92±4.97)d vs.(10.40±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肌间隙入路组的螺钉置入精确度:Ⅰ级128钉,Ⅱ级13钉,Ⅲ级3钉;经皮入路组为:Ⅰ级177钉,Ⅱ级22钉,Ⅲ级1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在手术时间更有优势,后者在住院总时间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螺钉内固定 微创治疗 间隙 经皮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伤椎恢复及疼痛的影响
3
作者 刘朋 刘铭玥 +2 位作者 薛博琼 梁兵鑫 胡三保 《中国医药》 2024年第7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伤椎恢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伤椎恢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棘突旁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度、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状况、Cobb′s角、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创伤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短于对照组,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01)。术后3 d、3个月,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14.0±1.3)cm比(11.7±1.2)cm、(15.4±1.7)cm比(12.8±1.3)cm]、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obb′s角均小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术后3 d,观察组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中使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临床疗效更佳,具有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和恢复快的特征,且有助于患者伤椎恢复,减少疼痛,促进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间隙弓根螺钉内固定 疼痛程度
下载PDF
比较后路微创经皮、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4
作者 杨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45-048,共4页
对比后路微创经皮、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纳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以入路方案为分组依据,应用后路微创经皮入路的后路微创组(39例)与采... 对比后路微创经皮、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纳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以入路方案为分组依据,应用后路微创经皮入路的后路微创组(39例)与采取经肌间隙入路的经肌间隙组(37例)。统计疗效,记录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比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后路微创组为97.44%,与经肌间隙组9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70,P=0.279);后路微创组的手术失血量较经肌间隙组少,术后首次下床、住院时间短于经肌间隙组(t=10.843、3.886、4.351,P<0.001);后路微创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均低于经肌间隙组(t=3.531、3.582、4.675、3.647,P<0.001);术后1个月,ODI评分比较,后路微创组较经肌间隙组低,JOA评分比经肌间隙组高(t=3.449、4.088,P<0.001);术后3个月的ODI、JOA评分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4、1.033,P=0.314、0.305)。结论 后路微创经皮、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但前者手术创伤较少,可促使术后疼痛缓解,对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早期改善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间隙 功能 后路微创 术后疼痛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解剖学与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48
5
作者 王世栋 邓雪飞 +5 位作者 尹宗生 王伟 胡勇 朱友志 张禹 韩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观察腰椎周围肌间隙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特点,为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和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18具成人尸体湿性躯干标本,一侧行局部解剖观察腰椎周围肌肉及其毗邻结构,另一侧行模拟肌间隙手术入路,观察不同肌间隙的... 目的:观察腰椎周围肌间隙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特点,为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和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18具成人尸体湿性躯干标本,一侧行局部解剖观察腰椎周围肌肉及其毗邻结构,另一侧行模拟肌间隙手术入路,观察不同肌间隙的解剖构成及其显露腰椎相关结构的特点;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的腰部MRI与CT图像,观察肌间隙的影像学显示特点。结果:Wiltse间隙位于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由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填充,无血管、神经穿行;通过该间隙可清晰显露腰椎关节突关节、椎间孔及横突;75.0%的CT片和93.3%的MRI片可显示Wiltse间隙。LIMP间隙位于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由一层薄而透明的筋膜分隔两肌,69.4%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肌支穿行间隙内;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区及椎弓根;41.6%的CT片和56.6%的MRI片可显示LIMP间隙。Watkins间隙位于髂肋肌与腰方肌之间,由腰背筋膜中层及少量脂肪分隔肌肉形成,75.0%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皮支及伴行血管走行;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及椎体两侧;63.3%的CT片和86.6%的MRI片可显示Watkins间隙。结论:熟悉腰椎不同肌间隙的形态特点及穿行结构,术前影像学准确观测有助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解剖学 MRI CT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玉茂 王剑火 林奇益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比较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的疗效。方法 2007-12-2010-12收治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前瞻性地按入院顺序交替归入A组和B组,分别采用传统后入路和椎旁肌间隙入路... 目的比较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的疗效。方法 2007-12-2010-12收治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前瞻性地按入院顺序交替归入A组和B组,分别采用传统后入路和椎旁肌间隙入路,收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 d、1个月及6个月的腰背部VAS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3 d、6个月的患椎后凸Cobb角,术后6个月腰背痛JOA评分、切口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置钉准确性上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腰背部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在术后3 d的腰背部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腰背痛缓解快等优势,对于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建议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间隙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或传统后路手术治疗Frankel E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7
作者 周彬彬 何海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532-2534,共3页
目的:比较Frankel E级胸腰椎骨折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路手术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我院106例Frankel E级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3),分别采取传统后路手术以及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术后3 d比... 目的:比较Frankel E级胸腰椎骨折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路手术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我院106例Frankel E级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3),分别采取传统后路手术以及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术后3 d比较两组的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1 d、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两组痛感、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和影像学检查比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长、术后下地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均显著升高,伤椎Cobb角均显著缩小(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有效率高,患者术后恢复快,腰椎功能障碍恢复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Wiltse间隙 传统后路 疗效
下载PDF
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腰椎后路融合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宣煌 许卫红 +4 位作者 胡建伟 陈荣生 李贵双 张怀志 郑祖高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4期24-26,3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手术方法、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采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行下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患者60例,观察临床疗效及腰椎磁共振所示的多裂肌萎缩和脂肪沉积情况。结果随访6~18月,平均12...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手术方法、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采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行下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患者60例,观察临床疗效及腰椎磁共振所示的多裂肌萎缩和脂肪沉积情况。结果随访6~18月,平均12.2月,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42例,良1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6.7%。术前、术后多裂肌面积无明显萎缩,脂肪沉积少。结论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操作学习曲线短,可减少对多裂肌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椎旁肌间隙人路配合微型拉钩等简单手术器械相对于微创扩张管道更容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多裂 小切口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立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987-989,共3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观察组)和传统后入路组(对照组),每组6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观察组)和传统后入路组(对照组),每组6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及6个月时VAS评分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切口裂开、螺钉松动、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间隙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变指数的影响
10
作者 周江山 储旭东 +3 位作者 罗岳 李存宽 沈斌 钱华钧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变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海东市平安区中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与B组...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变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海东市平安区中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与B组,每组28例。A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跨伤椎常规置钉治疗,比较两组基本手术指标、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命质量。结果A组下床活动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IVW均高于术前,Cobb角、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A组椎体前缘高度、IVW高于B组,Cobb角、ODI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脊柱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间隙 置钉 内固定 脊柱功能
下载PDF
非减压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单节段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宝田 潘玉林 +1 位作者 郭小伟 张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非减压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单节段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8间郑州市骨科医院脊二科收治的3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58... 目的探讨非减压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单节段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8间郑州市骨科医院脊二科收治的3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58.05±1.26)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14例,腰椎滑脱症6例。均存在单侧临床症状,左侧11例,右侧19例。均实施单节段TLIF。减压侧传统正中入路显露椎弓根钉进钉点,非减压侧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椎弓根钉进钉点。记录显露并植入定位针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时拍摄CT片并行二维重建,判断融合情况;统计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置钉过程顺利,减压侧显露并植入定位针的时间为(22.52±2.73)min,非减压侧为(17.61±2.24)min。未发生与置钉失误的相关并发症。1例减压时出现硬膜撕裂至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取脚高头低位,持续引流1周后顺利康复拔除引流管。1例切口浅表感染,细菌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加强换药后愈合。切口血清肿致延迟愈合1例,经引流换药后愈合。术后3个月CT二维重建提示19例融合,11例6个月融合。末次随访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压侧传统正中入路、非减压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单节段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符合微创理念,手术操作容易,临床效果满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弓根螺钉植 后路融合减压术 间隙 正中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应用解剖与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善平 汤振华 +5 位作者 杨磊 杨元芬 孙年 刘文华 陈娜 王增贤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3期294-296,共3页
在腰椎椎体骨折和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中,后路术式是最常用的入路之一,传统的开放式手术需要从后正中线做长切口后广泛剥离椎旁肌以达到充分暴露,容易导致肌肉缺血坏死和失神经支配,易造成术后脊柱失稳以及顽固腰痛的发生。传统手术... 在腰椎椎体骨折和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中,后路术式是最常用的入路之一,传统的开放式手术需要从后正中线做长切口后广泛剥离椎旁肌以达到充分暴露,容易导致肌肉缺血坏死和失神经支配,易造成术后脊柱失稳以及顽固腰痛的发生。传统手术后虽然在影像学上可得到改善,但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并不是非常满意,部分患者术后常伴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手术 间隙 影像学 应用解剖 手术失败综合征 退行性疾病 体骨折
下载PDF
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受损 被引量:9
13
作者 范小波 韩伦洁 +1 位作者 陈雪果 陈艳珍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848-849,共2页
胸腰段骨折是造成急性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对于不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受损的临床疗效,报道... 胸腰段骨折是造成急性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对于不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受损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短节段弓根钉内固定 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受损
下载PDF
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晋 孙春汉 郑剑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359-1361,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打开椎弓根入路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试验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打开椎弓根入路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试验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的手术方式,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Cobb角矫正率,椎弓根植入准确率等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别,均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疼痛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在术后两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的手术方式与传统打开椎弓根入路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有着相同的Cobb角矫正率和椎弓根钉植入准确率,临床疗效值得肯定,同时能够相对传统术式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术后患者疼痛较轻,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间隙 弓根螺钉内固定 手法复位 胸腰骨折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15
作者 朱健荣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9期65-68,共4页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2015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接受随访的85例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2015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接受随访的85例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患者为研究组,以后正中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部肌肉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的胸腰椎功能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发现,行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中,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改善患者胸腰椎功能,减轻腰背肌肉疼痛的严重程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优化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胸腰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功能障碍
下载PDF
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7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干预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干预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腰椎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术前,且干预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腰椎功能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椎旁间隙入路治疗,相对于传统入路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 后路间隙 功能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脊柱后路手术16例分析
17
作者 王文俊 金永 +1 位作者 卞敏凯 张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2期2523-2524,共2页
目的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脊柱后路手术,减少对正常脊柱的生理特性的损害。方法用电刀围绕关节突,在多裂肌的外侧,显露出准备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入点,即"人字脊",入路确认后,就可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内固定操作。结果无1例... 目的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脊柱后路手术,减少对正常脊柱的生理特性的损害。方法用电刀围绕关节突,在多裂肌的外侧,显露出准备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入点,即"人字脊",入路确认后,就可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内固定操作。结果无1例发生骨折复位消失,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所有病例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感染,无明显腰背疼痛,活动、工作自如。结论只要适应证把握准确,解剖知识扎实,操作清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脊柱外科后路手术中与传统入路相比,优势明显,是值得临床应用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脊柱外科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张永建 贾豆豆 +2 位作者 何兵 刘畅 张晓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80-0083,共4页
探讨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对患者采取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05~2023.05本院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探讨,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常规手术。结果 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 探讨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对患者采取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05~2023.05本院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探讨,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常规手术。结果 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能够恢复患者的脊柱功能,并且患者受到的术后创伤较轻,身体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内固定融合术 治疗脊柱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后路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军 车桂文 陈建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9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手术中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88例接受腰椎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给予45例患者进行正中入路腰椎手术治疗,给予43例患者进行旁肌间隙入... 目的探讨后路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手术中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88例接受腰椎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给予45例患者进行正中入路腰椎手术治疗,给予43例患者进行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术中测量T12和L5水平椎旁肌入路间隙距中线距离并观察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比较两种腰椎手术入路患者手术效果JOA评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有关影像学指标变化(cobb角和椎体前缘相对高度)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围手术期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在Cobb角和椎体高度恢复及术后JOA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等方面后路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均优于传统入路手术,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得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松脱及椎体高度丢失,两组间远期疗效无差异。结论后路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显露简易清晰等优点,可用于大部分后路胸腰椎手术,是符合微创理念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手术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建新 陈晓陇 +1 位作者 李海生 尚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9期818-820,共3页
在整个脊柱三维运动过程中,胸腰椎区域处于其应力转折区,也是脊柱瞬时运动的高应力变量区,处理该处伤患问题是临床上最常需面对的问题。有资料统计,胸腰段脊柱骨折约占全部脊柱骨折的50%。长期以来,传统的正中切口人路成为处理此... 在整个脊柱三维运动过程中,胸腰椎区域处于其应力转折区,也是脊柱瞬时运动的高应力变量区,处理该处伤患问题是临床上最常需面对的问题。有资料统计,胸腰段脊柱骨折约占全部脊柱骨折的50%。长期以来,传统的正中切口人路成为处理此类问题的首选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Watkins提出了经椎旁肌间隙实施后路手术以来,经过多年这一观点和方法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对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式的解剖生理基础和应用做些回顾,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胸腰 后路 胸腰段脊柱骨折 应用 手术中 解剖生理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