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节化护理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1
作者 刘晓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研究细节化护理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41例,按照护理PICC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68例和观察组(细节化护理)7... 目的研究细节化护理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41例,按照护理PICC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68例和观察组(细节化护理)73例。对比2组PICC置管相关知识及护理掌握情况、心理状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相关知识及护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能让患者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护理,配合护理工作,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联合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细节化护理 应用评价
下载PDF
患者参与控制联合前瞻性干预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王晓云 刘海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4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讨患者参与控制联合前瞻性干预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00例AML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 探讨患者参与控制联合前瞻性干预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00例AML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前瞻性干预,观察组实施患者参与控制联合前瞻性干预,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置管前及置管6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置管6个月时,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均较置管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6个月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置管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参与控制联合前瞻性干预可提高AML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轻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前瞻性干预 患者参与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的风险护理对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3
作者 陈红菊 江泽仙 +1 位作者 舒丽霞 谢成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的风险护理在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的风险护理在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的风险护理,2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健康量表(SCL-90)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理论的风险护理可减轻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故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风险护理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下载PDF
改良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4
作者 邓成菊 熊永英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1期64-65,共2页
目的分析使用经24G 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效果,并分享经验。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并经24G 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置入PICC的患儿252例的资料,统计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 目的分析使用经24G 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效果,并分享经验。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并经24G 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置入PICC的患儿252例的资料,统计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移位发生情况、置管时间与术中出血情况。结果252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100%(252/252);操作过程中导管移位至颈外静脉、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11例(4.4%),其中经体位、手法等调整后达到目标位置7例(2.8%),一次置管成功率95.2%(240/252);置管时长10~90 min,术中患儿出血量较少或无出血。结论经24G 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置入新生儿PICC导管,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较高,穿刺后新生儿出血情况较好,有利于减轻新生儿痛苦,降低出血、渗血等发生率,同时利于减轻护理人员穿刺操作时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G Y型留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置管 新生儿
下载PDF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王晓娜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9期172-174,共3页
目的:观察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行PICC置管化疗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行PICC置管化疗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韧性[心理韧性量表(PRS)]、生命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以及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CPPSM、GSES、P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EORTC QLQ-C3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64%(2/55),低于对照组的16.36%(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化疗患者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改善生命质量,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效能 心理韧性 生命质量
下载PDF
静脉治疗小组参与护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
6
作者 玉珍 杨茹茹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7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小组参与护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进行PICC置管的1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小组参与护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进行PICC置管的1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静脉治疗小组参与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治疗小组参与护理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可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治疗小组 新生儿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晚期肝癌患者采用PDCA循环干预的效果
7
作者 吕源 李纳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3期179-183,共5页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干预模式在晚期肝癌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82例晚期肝癌行PICC置管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干预模式在晚期肝癌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82例晚期肝癌行PICC置管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PDCA循环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PICC置管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导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结果 干预组PICC置管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导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干预可改善晚期肝癌行PICC置管患者的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并可减少导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晚期肝癌 PDCA循环 并发症
下载PDF
清单式管理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并发症等的影响
8
作者 林丽丽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9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清单式管理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在该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清单式管理。... 目的观察清单式管理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在该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清单式管理。对比两组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98.2%,55/56)高于对照组(87.50%,49/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7,P>0.05);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置管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中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维护、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带管日常活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2/56)低于对照组(17.9%,1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2.55、2.63、3.04、2.52、3.01,χ^(2)=5.97,P<0.05)。结论在PICC置管中采用清单式管理,能有效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置管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清单式管理 置管一次成功率 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异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游晓青 邱少锋 郑丽芬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9期137-139,共3页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异位的影响因素,并探究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福州市第一医院行PICC置管的92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PICC置管异位的27例早...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异位的影响因素,并探究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福州市第一医院行PICC置管的92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PICC置管异位的27例早产儿作为异位组,未发生PICC置管异位的65例早产儿作为未异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PICC置管异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置管时日龄、置管部位、置管静脉以及置管前机械通气均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PICC置管异位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置管时日龄为1 d、置管部位为左上肢、置管前有机械通气及置管静脉为颞浅静脉均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PICC置管异位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基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ICC置管异位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置管时日龄为1 d、置管部位为左上肢、置管前有机械通气及置管静脉为颞浅静脉,护理人员需予以针对性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异位
下载PDF
家属参与式护理在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老年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圣燕 邹爱芳 +2 位作者 陈雪帷 康赛霞 齐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在老年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老年肺癌化疗间歇期患者103例,按随机字数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在老年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老年肺癌化疗间歇期患者103例,按随机字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家属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维护情况(置管留置时间,冲管和封管次数,正压接头更换次数,以及贴膜更换次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不良事件(导管掉落、导管堵塞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置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冲管和封管次数、正压接头更换次数和贴膜更换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评分和PSQI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1%(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的老年肺癌化疗间歇期患者实施家属参与式护理,可提高置管维护效果,改善睡眠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老年 家属参与式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化疗间歇期
下载PDF
右丙亚胺联合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平贤 张浩 杜新峰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1期2246-2248,2268,共4页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联合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组和右丙亚胺组,每组61例。GP方案组进行GP方案化疗,右丙亚胺组在GP方...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联合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组和右丙亚胺组,每组61例。GP方案组进行GP方案化疗,右丙亚胺组在GP方案组基础上给予右丙亚胺。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B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B评分。结果治疗后,右丙亚胺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GP方案组(P﹤0.01),VEGFA、VEGFB水平均明显低于GP方案组(P﹤0.01),QLQ-C30量表及FACT-B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GP方案组(P﹤0.0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GP方案组(P﹤0.01)。结论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右丙亚胺联合PICC置管,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有效抑制了肿瘤血管的新生,降低了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右丙亚胺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延续护理方案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怡 姜凤娅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4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方案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ICC置管常规护理的71例肿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于常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方案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ICC置管常规护理的71例肿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ICC置管延续护理的73例肿瘤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不良事件和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PICC导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置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间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项评分和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两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延续护理方案可显著降低PICC导管不良事件和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延续护理 肿瘤 置管质量 自我管理
下载PDF
B超引导下静脉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雪梅 《医疗装备》 2021年第24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静脉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接受PICC置管术的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PICC置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静脉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接受PICC置管术的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PICC置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操作步骤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静脉内心电图辅助定位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PICC尖端位置正确率与定位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PICC尖端位置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定位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术时应用B超引导下静脉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可保证导管尖端处于正确的位置,并缩短定位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静脉内心电图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下载PDF
基于ACE Star循证模式选择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部位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陈秀文 周乐山 +1 位作者 谭彦娟 陶子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2-1088,共7页
目的:应用ACE Star循证模式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最佳置管部位。方法:按照ACE Star循证模式中问题确立、证据综合、转译评鉴、整合实践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进... 目的:应用ACE Star循证模式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最佳置管部位。方法:按照ACE Star循证模式中问题确立、证据综合、转译评鉴、整合实践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进行研究。综合荟萃分析结果、相关指南、专家建议、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以及新生儿的特点,形成最终建议,对湖南省某三甲医院行PICC的87例新生儿进行整合实践,评价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等结局指标。结果: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上肢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3,95%CI:0.75~0.92,P<0.05)。最终的转译评鉴结果建议新生儿若无PICC置管前下肢静脉已被破坏等特殊情况,首选经下肢静脉行PICC。整合实践的结果显示,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24%。与左下肢置管相比,右下肢置管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导管堵塞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经股静脉置管相比,经大隐静脉置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且并发症总发生率、导管堵塞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下肢大隐静脉可作为新生儿PICC的最佳置管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ACE Star循证模式 置管部位
下载PDF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前后的血液指标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韦佳妮 应燕萍 +2 位作者 赵慧函 卢婷 文萃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4期2897-2900,3005,共5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前后的血液相关指标变化。方法收集284例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并留置PICC的患者资料,比较其置管前3 d与置管后3 d的红细胞相关参数、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相关参数等。结果患者置...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前后的血液相关指标变化。方法收集284例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并留置PICC的患者资料,比较其置管前3 d与置管后3 d的红细胞相关参数、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相关参数等。结果患者置管后3 d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均低于置管前3 d(均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均高于置管前3 d(均P<0.05)。患者置管后3 d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与置管前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CC置管对肿瘤患者血液系统的主要影响是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此外,置管后3 d可能是凝血系统激活的关键时期,必要时应进行血栓监测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血液指标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银玲 李超 +1 位作者 张小东 闫阳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1期2249-2251,226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10例行PICC置管乳腺癌患者,分析发生和未发生导管异位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10例行PICC置管乳腺癌患者中,发生导管...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10例行PICC置管乳腺癌患者,分析发生和未发生导管异位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10例行PICC置管乳腺癌患者中,发生导管异位25例,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90%。发生导管异位患者中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置管静脉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送管次数≥2次、置管时间≥6个月比例均高于未发生导管异位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置管静脉、置管时间是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发生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OR=0.715、1.510、2.406、2.128,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导管异位发生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置管静脉及置管时间有关,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分级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洪渠 曾小梅 +1 位作者 王琴 谢大玲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7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分级干预措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广安市人民医院接受PICC置管术治疗的12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取常规... 目的探讨分级干预措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广安市人民医院接受PICC置管术治疗的12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取常规术后置管干预措施的64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采取术后分级干预措施的64例患者作为分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的置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和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置管前、下次到院时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级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累及穿刺静脉以外静脉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分级组患者置管静脉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分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分级组患者的TT、PT、APTT均长于常规组患者,FIB、D-D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PICC置管术治疗的NSCLC患者,分级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凝血功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风险,提高抗凝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凝血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对血液高凝状态下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进 徐艳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4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对血液高凝状态下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治疗的80例拟行PICC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对血液高凝状态下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治疗的80例拟行PICC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精细化护理。所有患者门诊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情况、静脉血栓发生情况、PICC置管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期间护理满意率,以及护理3个月后的凝血状态变化。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和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PICC置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置管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的凝血功能正常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凝状态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高凝状态下行PICC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护理中,可显著降低静脉血栓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改善其凝血状态,提升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乳腺癌 血液高凝状态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TDP治疗仪联合水胶体敷料在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辉辉 《医疗装备》 2022年第9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TDP治疗仪联合水胶体敷料对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局部疼痛、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在医院行PICC置管的6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TDP治疗仪联合水胶体敷料对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局部疼痛、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在医院行PICC置管的6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置管期间均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加用水胶体敷料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DP治疗仪干预,持续干预5 d,并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局部疼痛程度、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结果干预5 d后,观察组局部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两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置管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P治疗仪联合水胶体敷料可减轻肺癌PICC置管患者局部疼痛程度,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TDP治疗仪 水胶体敷料
下载PDF
彩色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晓明 朱媛 +2 位作者 徐宁 许昌 杜英东 《医疗装备》 2020年第17期181-182,共2页
目的分析彩色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化疗的20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化疗期间均给予PICC置管术,对照组采取传统... 目的分析彩色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化疗的20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化疗期间均给予PICC置管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置管法,观察组则采取彩色超声引导下置管法,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的疼痛感。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引导能够进一步缩短PICC置管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从而减轻穿刺造成的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超声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化疗 置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