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毛细血管脆弱、渗透性高、各种并发症多、治疗周期长,需长期输液治疗。因此.建立可长期保留且耐高渗的静脉通路对于早产儿尤其是在重早产儿治疗抢救十分重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t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早产儿毛细血管脆弱、渗透性高、各种并发症多、治疗周期长,需长期输液治疗。因此.建立可长期保留且耐高渗的静脉通路对于早产儿尤其是在重早产儿治疗抢救十分重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t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可以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床边移动DR在判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术后导管走行及末端位置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7月PICC术后行床边移动DR检查的374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首先根据图像质...目的:探讨床边移动DR在判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术后导管走行及末端位置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7月PICC术后行床边移动DR检查的374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首先根据图像质量评出甲级片、乙级片和废片,进而结合患者的影像图像判断导管走行及末端位置:PICC导管末端平对第4胸椎水平至第7胸椎水平为置管成功,PICC导管末端在其他位置则为置管失败。结果:甲级片占比86.9%,乙级片占比13.1%,无废片。PICC术失败63例,占16.8%,导管末端大多位于颈部第8、9胸椎水平;成功311例,占83.2%,导管末端大多位于第5、6、7胸椎水平。结论:床边移动DR能快捷、准确、高质量地判断PICC术后的导管走行及末端位置,使置管失败得到及时处理,减少了医疗差错,提高了治疗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17日。双人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总样本量为4573例,其中共发生104例PICC相关性血栓。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7%(95%置信区间:0.5%~3.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年份为2017—2021年的文献、经下肢静脉置管的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更高。结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68%。经下肢静脉置管时,血栓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发生风险高的新生儿,应尽量避免选择经下肢静脉置管。展开更多
文摘早产儿毛细血管脆弱、渗透性高、各种并发症多、治疗周期长,需长期输液治疗。因此.建立可长期保留且耐高渗的静脉通路对于早产儿尤其是在重早产儿治疗抢救十分重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t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可以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文摘目的:探讨床边移动DR在判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术后导管走行及末端位置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7月PICC术后行床边移动DR检查的374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首先根据图像质量评出甲级片、乙级片和废片,进而结合患者的影像图像判断导管走行及末端位置:PICC导管末端平对第4胸椎水平至第7胸椎水平为置管成功,PICC导管末端在其他位置则为置管失败。结果:甲级片占比86.9%,乙级片占比13.1%,无废片。PICC术失败63例,占16.8%,导管末端大多位于颈部第8、9胸椎水平;成功311例,占83.2%,导管末端大多位于第5、6、7胸椎水平。结论:床边移动DR能快捷、准确、高质量地判断PICC术后的导管走行及末端位置,使置管失败得到及时处理,减少了医疗差错,提高了治疗质量。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17日。双人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总样本量为4573例,其中共发生104例PICC相关性血栓。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7%(95%置信区间:0.5%~3.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年份为2017—2021年的文献、经下肢静脉置管的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更高。结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68%。经下肢静脉置管时,血栓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发生风险高的新生儿,应尽量避免选择经下肢静脉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