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6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彭丹红 杨秀英 杨美娟 《中国医院统计》 2019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措施。方法对2 450例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依据患者置管期间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87...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措施。方法对2 450例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依据患者置管期间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87例)和非血栓组(2 363例);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胃肠道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3.55%(87/2 4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1.895)、静脉血栓史(OR=4.860)、感染(OR=5.737)、未预防使用抗凝药物(OR=2.67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低(OR=3.219)、导管相关并发症(OR=4.225)等。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其危害也较大。应针对以上高危因素,早期预防性评估,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导管相关性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敷消栓散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杰萍 姜文文 +2 位作者 姜翠红 邹勇 李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分析消栓散外敷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CRT)的可行性,为减少PICC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PICC患者218例,按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意愿将患... 目的分析消栓散外敷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CRT)的可行性,为减少PICC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PICC患者218例,按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意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3例)和治疗组(1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三向瓣膜式导管,在B超引导下经贵要静脉、肱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头端位于第6~8后肋间,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包括毛巾热敷置管侧肢体穿刺点上方至肩部位置,每日3次,每次15min,置管侧上肢进行握拳松拳动作,每日4次,每次30个,连续进行1个月;治疗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消栓散(组成: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5g、赤芍15g、刘寄奴10g、黄芩10g、蒲公英30g)外敷,于PICC后2h,用蜂蜜将中药调好,贴敷范围上至置管侧腋窝,下至穿刺部位远端10cm,左右两侧至臂缘,涂抹均匀后用保鲜膜包裹,每日1次,每次贴敷4h,连续贴敷1个月.于PICC前1d和置管后30d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CRT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腋静脉最大血液流速(Vmax),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置管前和置管后不同时间点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置管后30d?CRT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15.53%(16/103)比2.61%(3/115),P<0.05〕;对照组PICC相关并发症如穿刺点渗液、静脉炎、导管堵塞、局部红肿疼痛、血流感染等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穿刺点渗液:11.65%(12/103)比5.22%(6/115),静脉炎:10.68%(11/103)比4.35%(5/115),导管堵塞:6.80%(7/103)比1.74%(2/115),局部红肿疼痛:9.71%(10/103)比4.35%(5/115),血流感染:5.83%(6/103)比1.74%(2/115),总并发症发生率:44.66%(46/103)比17.39%(20/115),P<0.05〕;治疗组置管后30d腋静脉Vmax明显高于对照组(cm/s:15.63±3.03比11.75±1.91,P<0.05).治疗组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65%(110/115)比88.35%(91/103),P<0.05〕.结论消栓散外敷可有效减少CRT和穿刺点渗液、静脉炎、导管堵塞、局部红肿疼痛、血流感染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预防PICC所致CRT和其他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栓散 外敷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亚 岳静 +3 位作者 米爱 许芳 周巧林 陈斌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的危险因素及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可评价的117例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确诊已发生PICC-RVT...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的危险因素及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可评价的117例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确诊已发生PICC-RVT患者进行血栓风险量表评分。结果①117例患者中,19例(16.2%)发生PICC-RVT。②与无PICC-RVT组相比,PICC-RVT组患者年龄较大(60.2±15.0岁vs.51.2±17.6岁,P=0.039),体质指数(BMI)、糖尿病患病率较高(25.7±4.1 kg/m^(2) vs.22.6±4.2 kg/m^(2),P=0.007;26.3%vs.8.2%,P=0.0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PICC-R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18,95%CI 1.019~1.456,P=0.030)。③ROC曲线分析法评价不同血栓风险评分量表对PICC-RVT的预测价值,Caprini量表诊断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为Caprini量表0.683(95%CI 0.557~0.808,P=0.012)>改良Wells量表0.505(95%CI 0.362~0.649,P=0.944)>改良Geneva量表0.485(95%CI 0.345~0.624,P=0.833)>Padua量表0.461(95%CI 0.312~0.610,P=0.592),Caprini量表、Padua量表、改良Wells量表、改良Geneva量表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3.3%/73.7%、100%/0.00%、95.59%/5.3%、31.6%/73.7%。结论对于有高BMI危险因素的PICC-RVT血液肿瘤患者,应及早控制BMI,提升血栓预防强度;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PICC-RVT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分析血液肿瘤PICC-RVT的有效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评分量表
下载PDF
癌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家莲 应燕萍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829-832,共4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癌症患者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PICC相关性血栓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增加了患者治疗的痛苦及负担。本文就癌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机制、相关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工具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癌症患者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PICC相关性血栓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增加了患者治疗的痛苦及负担。本文就癌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机制、相关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工具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PICC相关性血栓的风险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综述
下载PDF
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文娟 王珏岚 +3 位作者 李采虹 王芝 赖永明星 闵丽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5期209-212,共4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因操作简单、创伤性小、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已成为老年临床护理中广泛使用的静脉给药方式,但PICC作为异物长期存于患者体内,使用过程中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其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因操作简单、创伤性小、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已成为老年临床护理中广泛使用的静脉给药方式,但PICC作为异物长期存于患者体内,使用过程中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其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了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相关因素,疾病相关因素,导管相关因素,置管操作相关因素,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风险和预防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下载PDF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蔡爱旎 洪涵涵 +1 位作者 卢姣姣 季丹丹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第6期147-152,共6页
本文通过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现状的回顾,对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高发时间、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阐述,通过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评估分析,以期为预防和控制高危人群发生PICC相关... 本文通过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现状的回顾,对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高发时间、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阐述,通过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评估分析,以期为预防和控制高危人群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护理评估
下载PDF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
7
作者 钟学红 王晶晶 +1 位作者 吴旭红 王娟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84-887,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17日。双人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总样本量为4573例,其中共发生104例PICC相关性血栓。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7%(95%置信区间:0.5%~3.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年份为2017—2021年的文献、经下肢静脉置管的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更高。结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68%。经下肢静脉置管时,血栓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发生风险高的新生儿,应尽量避免选择经下肢静脉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新生儿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META分析
下载PDF
成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8
作者 吴晓琦 杨丽红 +3 位作者 安志洁 石静 盛源 高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17期2263-2272,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成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为预测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后续模型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CINAHL、Webof Science、Ovid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成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为预测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后续模型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CINAHL、Webof Science、Ovid数据库,搜集关于成人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D-二聚体是最常见的预测因子;仅5项研究进行了外部验证,6项研究进行了模型校准度评价;纳入研究均有较高的偏倚风险,主要原因为模型构建和验证过程中存在方法学方面的不足;其中9项模型的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95%置信区间:0.75~0.85)。结论成人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已知的预测模型性能较好,预测因子纳入全面且易获取,但存在方法学方面的不足,建议未来的研究应重视模型开发和验证过程中的方法学质量和外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栓的列线图构建及验证
9
作者 林晓君 冯桂银 胡雯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相关性血栓(PRT)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48例PICC置管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48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相关性血栓(PRT)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48例PICC置管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486)和验证组(n=162)。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组患者发生PR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对两组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发生PRT患者与未发生PRT患者糖尿病、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置管位置、导管型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LASSO交叉验证法计算最佳λ参数,并在最佳λ参数处选择回归系数非零的变量作为潜在的预测因子,结果显示糖尿病、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置管位置、导管型号是发生PRT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置管前D-二聚体>0.5mg/L、左侧置管、5Fr型号导管均是发生PR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训练组和验证组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两组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54和0.774;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分别为χ^(2)=0.744,P=0.384和χ^(2)=6.199,P=0.401;绘制校准曲线显示两组的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一致性均良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判断PRT高危人群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 静脉血栓 列线图
下载PDF
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10
作者 张文静 王冲 +2 位作者 卢晓华 杨彬 王孟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静脉血栓(CRT)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治疗的2033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静脉血栓(CRT)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治疗的2033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PICC置管,将出现CRT的患者纳入血栓组(n=270),未出现CRT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1763)。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CRT的危险因素。结果2033例患者中,13.28%(270/2033)患者发生CRT。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形成史(OR=4.778,95%CI 1.339~17.048)、D二聚体≥5 mg/L(OR=3.951,95%CI 1.401~11.143)、总胆固醇≥6.7 mmol/L(OR=3.983,95%CI 1.582~10.026)、体质量指数(BMI)≥25 kg/m 2(OR=4.433,95%CI 1.336~14.710)、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OR=3.808,95%CI 1.316~11.016)、同步放化疗(OR=5.307,95%CI 1.299~21.678)及长期卧床(OR=4.749,95%CI 1.347~16.748)是影响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CR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需加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史、D二聚体≥5 mg/L、总胆固醇≥1.7 mmol/L、BMI≥25 kg/m 2、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同步放化疗、长期卧床等患者的监测及早期干预,降低CRT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胃肠道肿瘤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下载PDF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疾病患者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血栓形成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61
11
作者 范彬 黄芬 +1 位作者 张玉红 梅赣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及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CRTC)形成的...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及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CRTC)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共483例,共进行612次PICC置管,置管时间中位数101(48-184) d;观察CRBSI及CRTC的发生率,并对CRBSI及CRTC的相关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CRBSI共47例(7. 7%),发生率为0. 59‰导管日;而CRTC共16例(2. 6%),发生率为0. 20‰导管日,无其他相关严重并发症。CRBSI和CRTC相关的变量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相比,急性白血病与CRBSI的高发病率显著相关,但与CRTC无显著相关。结论:与传统CVAD置管方法相比,PICC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成为CVAD有效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血栓形成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的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模型
12
作者 杜梦迪 丁娟英 《中国医院统计》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建立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决策树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5月某医院行PICC的40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模型组,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该医院行PICC的12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验证组... 目的建立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决策树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5月某医院行PICC的40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模型组,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该医院行PICC的12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Modeler软件构建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决策树模型,并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400例老年肿瘤患者中有74例发生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8.5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决策树模型的分类节点为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慢性肾功能不全、穿刺次数及体质量指数5个临床特征,其中糖尿病是最重要的预测因子。决策树模型的AUC(AUC=0.749,95%CI:0.688~0.811)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AUC=0.701,95%CI:0.633~0.770)(P<0.05),验证组的AUC为0.812(95%CI:0.783~0.841)。结论体质量指数、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决策树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肿瘤患者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LOGISTIC回归 决策树
下载PDF
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王超莹 柴小青 马月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7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经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资料,调查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发生...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经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资料,调查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发生DVT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6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发生DVT 27例(28.1%),未发生DVT 69例(71.9%);将27例发生DVT患者设为DVT组,其余69例患者设为非DVT组,单因素分析:吸烟史、穿刺次数、肿瘤分期、置管肢体活动、合并糖尿病、置管前D-D水平、病理类型、导管尖端位置、体重指数与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发生DVT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合并高血压、年龄、同步放疗、住院时间与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发生DVT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吸烟史[OR值(95%CI)=2.911(1.123,7.547)]、肿瘤分期Ⅲ~Ⅳ期[OR值(95%CI)=2.631(1.042,6.646)]、置管肢体活动过度或缺失[OR值(95%CI)=10.057(3.354,30.156)]、合并糖尿病[OR值(95%CI)=3.308(1.296,8.439)]、置管前D-二聚体(D-D)水平>0.5 mg/L[OR值(95%CI)=3.632(1.432,9.213)]、腺癌[OR值(95%CI)=5.720(1.940,16.867)]、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上2/3[OR值(95%CI)=3.289(1.305,8.294)]、体质指数≥25 kg/m^(2)[OR值(95%CI)=5.444,(1.947,15.221)]是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发生DVT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易发生DVT,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临床针对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干预,可能减少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化疗
下载PDF
导管/静脉比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4
作者 胡婷婷 徐海英 +1 位作者 张小红 谢华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47-1349,共3页
目的:研究导管/静脉比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是否相关,并探讨降低VTE的导管/静脉直径比的分界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PICC中心置管的成人肿瘤患者376例,通过超声测量患者的血... 目的:研究导管/静脉比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是否相关,并探讨降低VTE的导管/静脉直径比的分界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PICC中心置管的成人肿瘤患者376例,通过超声测量患者的血管直径,随访4周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发生VTE。结果:376例肿瘤患者,9例出现VTE。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导管/静脉直径比为45%是理想的分界点,获得最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曲线下面积0.742;95%CI:0.702~0.846)。采用log-binomial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如果导管/静脉直径比〉45%,其患VTE的风险将增加9倍(相对危险度9,P=0.018;95%CI:1.656~38.664)。结论:导管/静脉直径比为45%是理想的分界点,获得最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降低患VTE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静脉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栓塞
下载PDF
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柳高 李丹 +6 位作者 马艳 许艳 谢新 王贝贝 杨继红 霍霞 李世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导管留置时间下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PICC...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导管留置时间下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并进行PICC置管的393例患者,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3例中50例(12.72%)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并发症;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与导管留置时间和年龄并无直接关系(P>0.05);将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的血栓发生危险因素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的静脉血栓病史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在老年患者中仍有较高的发生率;静脉血栓病史是预测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防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明霞 向秋芬 +2 位作者 符琰 杨艳萌 李俊英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776-778,785,共4页
目的分析构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防治体系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7年起构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防治体系并应用于临床,比较该体系应用前后有症状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2016年全年共行PICC 2653例... 目的分析构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防治体系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7年起构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防治体系并应用于临床,比较该体系应用前后有症状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2016年全年共行PICC 2653例,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46例(1.73%);2017年全年共行PICC 2790例,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33例(1.18%)。2017年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下降,但与2016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防治管理体系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多学科协作机制、科学有效的血栓防控方案,有利于促进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标准化管理、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理水平,为降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护理 预防 管理 防治体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旭英 孙振球 +3 位作者 谌永毅 李金花 袁忠 王玉花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评估阿司匹林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60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1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PICC置管后,给予常规PICC导管维护;试验组除按照常... 目的评估阿司匹林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60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1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PICC置管后,给予常规PICC导管维护;试验组除按照常规进行PICC置管,给予常规PICC导管维护外,给予100mg阿司匹林每日1次口服,连续21d。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和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静脉炎和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3%和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P=0.025)和1.7%(P=0.025)。结论PICC置管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可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和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静脉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亚莉 李玉华 +4 位作者 李纳新 王晓兰 吕源 陶新茹 张莉莉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PICC-VT)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PICC-VT)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原发性肝癌患者261例,根据是否发生PICC-VT分为血栓组(24例)和对照组(23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CC-VT形成的影响因素,以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PICC-VT的预测价值。结果 2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179例,女82例,年龄21~93岁,平均(60.8±11.4)岁。24例肝癌患者发生PICC-VT,发生率为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中心静脉穿刺次数越多(OR=1.886,95%CI:1.108~3.211,P=0.019)、有冠心病史(OR=4.170,95%CI:1.264~13.760,P=0.018)的肝癌患者,PICC-VT形成的风险越高。既往中心静脉穿刺次数和冠心病史构建的联合指标对PICC-VT预测的AUC为0.753(95%CI:0.696~0.804,P <0.0001),诊断灵敏度为0.7083,特异性为0.7511,阴性预测值为0.9622,约登指数为0.4594。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PICC-VT发生率较高,既往中心静脉穿刺次数及冠心病史是原发性肝癌患者PICC-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高危人群,需引起重视,以降低PICC-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预测指标
下载PDF
神经科重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和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0期3232-3234,共3页
目的分析神经科重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行PICC治疗的132例病人,依据PICC置管后是否出现DVT分成... 目的分析神经科重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行PICC治疗的132例病人,依据PICC置管后是否出现DVT分成DVT组与非DVT组,分析导致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2例重症病人中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11例,发生率为8.33%。APACHEⅡ评分、凝血功能障碍、意识状态、感染症状等均是导致置入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感染是神经科ICU病人PICC置管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科重症病人PICC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较多,病人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越高、意识状态越差、凝血功能障碍越严重以及感染程度越严重,则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越高,因此该类病人PICC后,必须进行早期超声监测、加强干预,加强肢体被动运动,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神经科 重症监护室 感染
下载PDF
抗凝药物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和静脉炎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8期129-130,133,共3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用于临床中长期接受静脉给药者,特别是那些需要反复多次进行静脉穿刺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穿刺置管因其诸多优势如患者活动不受限、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感染率低、留置时间比较长等,已在临床广泛...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用于临床中长期接受静脉给药者,特别是那些需要反复多次进行静脉穿刺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穿刺置管因其诸多优势如患者活动不受限、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感染率低、留置时间比较长等,已在临床广泛使用[1-2]。但PICC也存在着相关并发症,其中临床最常见的是静脉炎,而最为严重的则是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