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朱启航 林岿然 +2 位作者 王林杰 赵仕博 汝强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5期149-152,共4页
目的: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8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后正中入... 目的: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8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复位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水平、创伤因子指标[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Cobb角均小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CK、Myo、LDH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螺钉松动、骨折椎体复位高度丢失、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背肌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相当,但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降低创伤因子指标水平和腰背肌疼痛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多间隙 椎弓根内固定术 腰椎功能 创伤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邓玉铭 许科铭 +1 位作者 徐峰 卢培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54-0157,共4页
探究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研究组给予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 探究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研究组给予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和椎体相关参数。结果 研究组中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2±8.6)min、术中出血量为(85±15)ml、术后疼痛评分为(1.56±0.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5±12.5)min、术中出血量(145±25)ml、术后疼痛评分(3.13±0.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相关参数分别为:Cobb角纠正率(89.7±1.13)%、伤椎前缘高度纠正率(94.98±2.31)%、伤椎后缘高度纠正率(90.13±2.5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椎体相关参数:Cobb角纠正率(85.5±2.87)%、伤椎前缘高度纠正率(90.11±2.23)%、伤椎后缘高度纠正率(82.72±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裂肌间入路损伤椎内固定可提高疗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少术后疼痛,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患者 经多间隙 伤椎置钉
下载PDF
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吴坤芳 覃义淳 +2 位作者 余永壮 韦世盟 易世良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2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型且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 目的:比较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型且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及伤椎体高度、椎管内骨块占位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总时长、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 h、24 h、72 h时,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椎体的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改善程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椎体的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改善程度及Cobb角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可促进椎体各项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钩 微创 经多间隙 正中 椎弓根钉棒 复位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经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路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东栋 贾健 +1 位作者 张珺 刘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分析经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路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路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及术后影像学表现。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00min(90-150min),失... 目的:分析经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路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路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及术后影像学表现。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00min(90-150min),失血量平均160mL(100-400mL),随访7-18个月,滑脱均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术前症状大部消失,患者主观满意21例,基本满意1例。Taillard指数由术前(27.12±3.51)降至(3.59±2.51),椎间隙高度由术前(5.12±1.61)mm增至(9.89±0.71)mm。结论:经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路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出血少、损伤小,操作简单,手术减压充分、复位效果好,植骨及置入Cage方便,术后恢复快,腰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IF技术 最长间隙 手术 腰椎滑脱症
下载PDF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
5
作者 武中庆 许侃娜 +3 位作者 闵继康 王丹 袁永健 李海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5期931-932,共2页
目的观察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胸腰椎骨折患者59例,ASIA分级均为E级。所有患者采用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直接暴露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的关节突,行椎弓根内固定。观察... 目的观察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胸腰椎骨折患者59例,ASIA分级均为E级。所有患者采用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直接暴露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的关节突,行椎弓根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测量其术前、术后x线片上Cobb’s角的变化。结果手术切口8-10cm,手术时间40-70min,术中出血量80-150ml,平均120ml。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30个月,Cobb’s角由手术前150(10-26°)恢复至手术后3.00(0-4.6°)。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显露简单,置钉容易、对椎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胸腰椎骨折 伤椎置钉
下载PDF
比较经多裂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军胜 董晖 +2 位作者 张冲 凡志伟 张陆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 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1—2020-01间郑州人民医院骨科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60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2组,观察组经... 目的 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1—2020-01间郑州人民医院骨科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60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2组,观察组经多裂肌间隙置钉(32例),对照组经后正中入路置钉(2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前及术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矢状面后凸Cobb角.结果 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获3-6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第1天、1周、3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及第1周、3个月、6个月时的矢状面后凸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和经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同样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对椎旁软组织剥离少、损伤小,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更有利于术后腰背疼痛迅速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多间隙 后正中 椎弓根钉内固定
下载PDF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付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3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JOA评分、腰痛WAS评分、腿痛WAS评分以及ODI评分,比较手术前后相关评分差异... 目的探讨分析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JOA评分、腰痛WAS评分、腿痛WAS评分以及ODI评分,比较手术前后相关评分差异。结果手术后1年患者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而腰痛WAS、腿痛WAS以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多间隙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宋舟锋 蒋云甫 童良春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7期911-912,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经多裂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12~60个月的随访手术切口长3.9~5.6 cm,...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经多裂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12~60个月的随访手术切口长3.9~5.6 cm,手术时间为43~11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00 ml。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较术后3d略有丢失,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评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固定能提供较传统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更好的复位效果及更为坚固的固定强度,从而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内固定 经多间隙
下载PDF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刚 李跃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33期91-91,93,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观察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并且对患者VAS和JO... 目的:探讨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观察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并且对患者VAS和JOA进行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切口4~6 cm,平均5 cm;患者手术时间80~150min,平均110 min;患者术中出血量100~400 m L,平均120 m L;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8~15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没有发现并发症患者。对患者末次随访中,患者的VAS腰痛评分从术前(7.23±1.78)分降至(2.33±1.72)分,患者VAS腿痛评分从术前平均(7.46±1.62)分降至(2.41±1.61)分,患者JOA评分从术前平均(10.38±3.29)分增至(22.89±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其并发症少、疗效明显,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项理想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经多间隙治疗 效果 临床体会
下载PDF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TLIF与传统PLIF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春雷 李拱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13期44-45,共2页
目的: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PLIF组和TLIF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目的: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PLIF组和TLIF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椎体间融合率、椎体融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①T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椎体间融合率和椎体融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TLIF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③TLIF组的术后神经损伤、固定物松动移位和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发生率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T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传统PLIF技术疗效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后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比较
下载PDF
浅谈胸腰椎骨折小切口经多裂肌入路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剑平 李桂香 +2 位作者 孙春汉 刘伟乐 马晋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4期243-244,共2页
目的:研究小切口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小切口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 目的:研究小切口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小切口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患者50例,ASIA分级均为E级。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患者腰背肌功能的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结果:手术时间较传统入路无明显差异,平均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入路,腰背肌功能恢复较传统入路快,患者感觉满意。结论:小切口多裂肌间隙入路相比开放入路具有置钉容易、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小切口 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阮传江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4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选择传统后正中椎旁肌剥离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选择经多裂...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选择传统后正中椎旁肌剥离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选择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固定.结果: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前,2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可以显著地减少出血、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恢复并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间隙 伤椎单侧置钉 短节段固定
下载PDF
腰椎手术Wiltse入路准确进入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13
作者 单建林 张志成 +5 位作者 陈萌萌 陈浩 贾璞 包利 冯飞 唐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1-634,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Wiltse入路的解剖学基础,提高该入路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方法成人标本20具,通过解剖观察双侧竖脊肌腱膜与多裂肌的关系;最长肌与竖脊肌腱膜的关系;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稳定的解剖标志;竖脊肌腱膜表面...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Wiltse入路的解剖学基础,提高该入路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方法成人标本20具,通过解剖观察双侧竖脊肌腱膜与多裂肌的关系;最长肌与竖脊肌腱膜的关系;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稳定的解剖标志;竖脊肌腱膜表面及其深面是否还存在其它结构可作为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隙的解剖标志。结果多裂肌虽有少许纤维与竖脊肌腱膜相连接,仍可视为在竖脊肌腱膜上无起点;在腰部,最长肌在竖脊肌腱膜形成起点,起点的内缘自内上向外下斜行,并发出筋膜向深部延伸副突、横突,由此形成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分隔;在所有20具标本的左右两侧,以此隔膜为解剖标志向深部钝性分离,直接、顺利到达关节突;在竖脊肌腱膜表面未发现任何可作为多裂肌和竖脊肌间隙标志的解剖结构,剥离竖脊肌腱膜后在最长肌和多裂肌表面亦未发现可定位二者间隙的解剖标志;在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内,最长肌的内侧面可见清晰的节段神经及伴随血管。结论竖脊肌腱膜在最长肌内侧向深部的延续是腰椎手术Wiltse入路准确进入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的可靠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 最长 解剖
下载PDF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和经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优劣差异
14
作者 谈俊亚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9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和经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和经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经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开始置钉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优良率及术后1年节段愈合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开始置钉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JOA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优良率及术后1年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更符合微创手术理念,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多间隙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经后正中
下载PDF
改良多裂肌间隙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修复胸腰椎骨折:伤椎稳定性及相关指标比较 被引量:28
15
作者 胡正霞 李开南 何智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3-547,共5页
背景:由于经后正中入路常规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较大,Wiltse等于1968年提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的入路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置钉方法,后因存在暴露不够充分、手术难度较高未能广泛采用,但目前外科医生越来越重视如何减少手术创伤而能... 背景:由于经后正中入路常规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较大,Wiltse等于1968年提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的入路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置钉方法,后因存在暴露不够充分、手术难度较高未能广泛采用,但目前外科医生越来越重视如何减少手术创伤而能够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目的:探索改良多裂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认识其手术适应证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行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接受常规后正中入路和改良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改良肌间隙入路修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修复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可以明显缩短置钉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修复后2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Cobb角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改良多裂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修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置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传统入路无区别,在有效减轻术后腰背部疼痛方面与常规后正中入路比较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植 间隙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胸腰椎 脊柱 骨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慧敏 王哲 +6 位作者 郭云杉 刘志恒 杜俊杰 陶惠人 李新奎 杨柳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4-809,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4例,L48例,L5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4例,L48例,L5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其中14例经椎旁肌间隙人路(A组)、14例经后正中入路(B组),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节段分布、VAS评分和ODI均无显著性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腰部疼痛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采用ODI评估腰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采用i维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00~140min,平均104min,术中出血80~150m1.平均124ml,术后引流35~85m1,平均54ml;B组手术时间120~160min,平均133min,术中出血120—210ml,平均197ml,术后引流53~122ml,平均80m1。A组较B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P〈0.05)。术后3d时A组患者VAS评分(6.31±0.9分)明显高于B组(4.79±1.1分)(P〈0.05).但3个月和6个月时A组VAS评分及ODI(VAS:1.13±1.2分、1.07±1.4分;ODI:0.135±0.099、0.137±0.041)低于B组(VAS:2.93±1.7分、2.36±1.3分;ODI:0.187±0.1120.179±0.029)(P〈0.05),12个月及2年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三维CT重建两组各有13例峡部裂处形成连续骨桥,植骨融合率均为92.8%,均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人路植骨融合钉钩内同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较经后正中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 经椎旁间隙 后正中 有效性
下载PDF
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4
17
作者 俞新胜 肖波 +4 位作者 杨淮河 汪普 李勇宏 张军 林立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2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椎间斜行置... 目的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2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椎间斜行置入单枚椎间融合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围手术期指标、融合率,并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4.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56.3±36.4)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86.2±82.5)ml,平均术后引流量(101.8±43.6)ml,平均下地时间(4.2±1.4)天,平均住院天数(9.3±2.2)天。并发症:2例暂时性神经根损伤,1例硬膜囊撕裂。融合情况:融合14例(43.8%),可能融合18例(56.2%),无非融合病例。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随访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可靠的融合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退变性疾病 间隙
下载PDF
多裂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骏 张浩 +3 位作者 申国庆 高发旺 陈俊麒 王朝晖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4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单侧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经单侧椎间隙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单侧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单侧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经单侧椎间隙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单侧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系统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s,VAS)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及自觉症状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例患者再次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3个月,平均26个月。JOA评分:术前(9.08±3.05)分;术后1个月(20.36±5.23)分;末次随访为(19.92±5.13)分;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腿痛(VAS)评分:术前为(6.89±0.93)分,术后1个月为(2.36±0.83)分,末次随访为(2.19±0.61)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椎间植骨融合率86.2%;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拔出、断裂以及Cage移位。结论经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单侧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螺钉固定 经椎间孔的腰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贺旭 马雪峰 刘恺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脊柱骨折,Denis分型为Ⅱ型中的ⅡA、ⅡB、ⅡC型,TLICS评分≥4分患者60例。随机... 目的探讨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脊柱骨折,Denis分型为Ⅱ型中的ⅡA、ⅡB、ⅡC型,TLICS评分≥4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采用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实验组)治疗,30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治疗。观察两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以及矢状面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分别为实验组(52.6±6.1)min、(73.9±16.7)m L、(3.5±1.0)分;对照组分别为(71.7±8.0)min、(241.7±61.9)m L、(5.1±1.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别为实验组(0.3±0.5)分和(3.1±1.5)分,对照组为(0.6±0.5)分和(4.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疼痛指数和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椎体压缩率分别为实验组(2.4±1.4)%和(4.2±1.9)%,对照组(2.3±1.3)%和(4.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具有相似的复位效果。经皮多裂肌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背部疼痛的缓解程度及生活工作能力的改善程度均优于传统后入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间隙 后正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成周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9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通过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其他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25例,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25例。对比两种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通过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其他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25例,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25例。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椎体间融合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在术前与术后VAS评分与ODI功能障碍指数的评分。结果经比较后统计处理,术后住院天数、椎体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如神经损伤、硬脊膜撕裂致脑脊液漏和固定物松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疗法(P<0.05);VAS评分和ODI指数评分,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组明显低于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结论运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间隙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