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祈向元意:中国经学解释学基本阐释向度论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有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3,共5页
中国经学一以贯之的对经典本旨的寻绎和对圣贤之意的坚守,无不充分表明,中国经学解释学基本的和主要的解释取向是原意观。或者说,中国经学解释史一脉相承的通诂考信的理解方式本质上就是原意观的方法表征。质言之,经典已经不是一般意义... 中国经学一以贯之的对经典本旨的寻绎和对圣贤之意的坚守,无不充分表明,中国经学解释学基本的和主要的解释取向是原意观。或者说,中国经学解释史一脉相承的通诂考信的理解方式本质上就是原意观的方法表征。质言之,经典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它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更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集体符号。在数千年的艰难岁月里,经典始终处于历史向心力的核心,凝聚并引领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而这种信仰显然依赖于我们对经典的作者——圣贤元意的执著与守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解释 经典 原意观 阐释向度 训诂考据
下载PDF
新时代德性伦理“一体五位”论——统合哲学诠释学和经学解释学视域建构德性伦理的一种可能思路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10,共14页
从哲学诠释学和经学解释学视域建构新时代伦理学德性论,可立足于中西方传统德性诠释,开启一种以实践智慧为基础、以人的整全德性为核心、以立教弘道为目的,并观照心性、行为、规范诸因素的新思路。德性伦理诠释路径的生成前提在于:哲学... 从哲学诠释学和经学解释学视域建构新时代伦理学德性论,可立足于中西方传统德性诠释,开启一种以实践智慧为基础、以人的整全德性为核心、以立教弘道为目的,并观照心性、行为、规范诸因素的新思路。德性伦理诠释路径的生成前提在于:哲学诠释学从本体论、方法论解释到伦理实践的转向,同时建基于中国传统解经学关于人的德性存在论的基本理解,实现一种以经世致用、成教立德为宗旨的德性诠释理论与伦理实践的思想统合。此种德性论以万有相通为基础,以自然性、道德性和伦理性相统一的人的存在论为本体(一体),以心性、行为、规范、工夫、境界(五位)相统一为核心,是具有民族性、主体性和原创性的德性论。新时代德性伦理“一体五位论”的立意,不在于追求取代或超越规范伦理,而在于扩展古典德性伦理固有的成己成物之内涵,在此基础上谋划有效补充或匹配处于强势形态而使德性相对弱化的规范伦理,同时期望有助于坚持中国文化、哲学和伦理的自信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论 哲学诠释学 经学解释 成己成物 一体五位
下载PDF
从经学解释学到经典解释学——戴震的经学解释学及其当代的活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根友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63,281,共11页
戴震是清代著名的经学解释者,他的经学解释学包含着两个典型的命题,一个理想性的目标。第一个命题是'由字通词,由词通道'语言学解释学。第二个命题是'一字之义,当贯群经,本六书然后为定'。其理想性的目标是通过上述两... 戴震是清代著名的经学解释者,他的经学解释学包含着两个典型的命题,一个理想性的目标。第一个命题是'由字通词,由词通道'语言学解释学。第二个命题是'一字之义,当贯群经,本六书然后为定'。其理想性的目标是通过上述两个命题达到'十分之见'的理想性目标。此外,戴震的经学解释学还十分重视经文中的古典科技史、制度史等相关知识,认为对这些知识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准确的解经。文章借助现代哲学解释学理论及其所包含的'解释的循环'观念,尝试将戴震所开创的经学解释学转化成经典解释学,如'由字通词,由词通道'可以转化为'由字通词,由词通义';'一字之义,当贯群经',可以转化为'一字之义,当贯群典'或'当贯整体'。将其经学解释学中所包含的'解释的循环'的思想予以普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经学解释 经典解释 解释学的循环 训诂学
原文传递
论董仲舒的经学解释观之于“《诗》无达诂”生成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有光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0-140,共11页
董仲舒今文经学解释观的全部精蕴在于一个"变"字。不管是他的名号论、辞指论等言意观,还是他"从变而移"的《春秋》解释思想,以及他的经权常变理念和具体的引《诗》活动,都直接孕育并促成了"《诗》无达诂"... 董仲舒今文经学解释观的全部精蕴在于一个"变"字。不管是他的名号论、辞指论等言意观,还是他"从变而移"的《春秋》解释思想,以及他的经权常变理念和具体的引《诗》活动,都直接孕育并促成了"《诗》无达诂"这一显赫命题的生成,或者说,"《诗》无达诂"作为一种解释经验和理解旨趣,本身就是从董氏的今文经学解释观念和阐释实践中提炼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经学解释 《诗》无达诂
原文传递
《尚书·尧典》“曰若稽古”的经学解释分歧 被引量:3
5
作者 朱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53,共9页
《尚书·尧典》的语端"曰若稽古"四字,在经学史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路向。汉代学者将其解释为"帝尧稽古",而从宋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史官稽古"的理解方式,并且这一"新说"渐渐成为主流... 《尚书·尧典》的语端"曰若稽古"四字,在经学史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路向。汉代学者将其解释为"帝尧稽古",而从宋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史官稽古"的理解方式,并且这一"新说"渐渐成为主流,到清代几乎已能取代旧说。原本汉人的解释中包蕴着"人德"与"天道"的关联,并指示古典帝王传统的渊源。而"史官稽古"的新说在断句方式和语义上都迥异于旧说,从中可见古人问题意识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解释 稽古 天道
原文传递
先秦儒家道论与汉代经学的兴起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祥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91,共5页
儒家学说由先秦诸子学之一的原始儒学转变为汉代经学 ,其中有着内在的思想发展规律。考察先秦儒家道论 ,可以看出 ,孔孟之道重在日常的人伦践履 ,荀子论道更强调其作为认识论上的真理 ,《易传》则通过道、意、言的关系 ,把道与儒家经书... 儒家学说由先秦诸子学之一的原始儒学转变为汉代经学 ,其中有着内在的思想发展规律。考察先秦儒家道论 ,可以看出 ,孔孟之道重在日常的人伦践履 ,荀子论道更强调其作为认识论上的真理 ,《易传》则通过道、意、言的关系 ,把道与儒家经书紧密结合起来 ,突出了经书的真理性。汉代董仲舒继承先秦儒家道论 ,提出了“深察名号”的认识论和“微言大义”的经学解释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汉代经学 道论 认识论 经学解释
下载PDF
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徐复观对董仲舒“天的哲学”的解释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国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4,共6页
现代新儒家徐复观认为,董仲舒的经学解释与"天的哲学",塑造了汉代思想的特性,影响到先秦儒家思想在发展中重要的转折,在思想上的意义特为重大。徐复观从解释学的角度研究董仲舒之公羊学的建立,揭示其经学解释表现出较强的主... 现代新儒家徐复观认为,董仲舒的经学解释与"天的哲学",塑造了汉代思想的特性,影响到先秦儒家思想在发展中重要的转折,在思想上的意义特为重大。徐复观从解释学的角度研究董仲舒之公羊学的建立,揭示其经学解释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董仲舒把阴阳五行的天道与社会政治人生之道贯通起来,构成了天的哲学;天的哲学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徐复观的解释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阐释董仲舒所处的时代政治背景、个性人格对他思想形成的影响;二是同情理解董仲舒其人及思想,一方面能深及他思想建立的动机和目的,另一方面能抉发专制政治对他思想的歪曲利用与后世小儒对他思想的片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徐复观 天的哲学 经学解释 儒家思想
下载PDF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
8
作者 毛宣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5-176,共12页
孔颖达是中国古代诗学的大家,他主持撰修的《五经正义》通过"情志""诗缘政""兴象""诗乐同功""文势"等关键性的概念范畴建立起一个诗学理论系统,这一系统的理论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孔颖达是中国古代诗学的大家,他主持撰修的《五经正义》通过"情志""诗缘政""兴象""诗乐同功""文势"等关键性的概念范畴建立起一个诗学理论系统,这一系统的理论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一)提出"情志一也"和"诗缘政"观点,深化了对诗的本质和功用的理解;(二)以"兴"阐诗,提出"兴象"说,并将其与易象易理贯通起来,对中国古代意象理论系统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三)重视诗的体式,提出"体情一也"观念,将诗的体式章法问题与诗的情感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四)提出"文势"批评原则,重视《诗》的文本特性,增强了《诗》的文学释义空间。孔颖达诗学理论建立在中国经学解释学背景下,对于人们深入认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生成动力与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中国诗学 情志 兴象 体式 经学解释
下载PDF
程颐《春秋》诠释方法与思想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海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6-41,共6页
程颐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借助对传统儒家经学的解释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理学,这对后来的经学解释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他对于《春秋》的解释,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程颐对于《春秋》的解释,具有自己的特色,如会通三传、义理解... 程颐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借助对传统儒家经学的解释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理学,这对后来的经学解释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他对于《春秋》的解释,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程颐对于《春秋》的解释,具有自己的特色,如会通三传、义理解经、以四书说解《春秋》、注重"春秋笔法"、以理学解读等,这些都为后来理学家解释《春秋》,即理学化《春秋》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范。可以说,程颐《春秋》学在宋代经学解释学史上具有突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春秋》学 经学 《春秋》 经学解释
下载PDF
“有教无类”的经解源流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明因 《北方论丛》 2000年第6期6-10,共5页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篇 ,四字为一章 ,字义晦而不明 ,素称难解。自东汉至民国 ,解者十七人 ,但语焉不详 ,未及细考 ,没有定论。 50年代以来 ,以冯友兰先生提出“教育不分阶级”的解译后 ,“有教无类”遂成为学界一争...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篇 ,四字为一章 ,字义晦而不明 ,素称难解。自东汉至民国 ,解者十七人 ,但语焉不详 ,未及细考 ,没有定论。 50年代以来 ,以冯友兰先生提出“教育不分阶级”的解译后 ,“有教无类”遂成为学界一争论热点 ,至今异解已有十种之多。笔者认为 ,为解经义 ,需以汉唐儒古训为源。马融云 :“言人所在见教 ,无有种类”为依据。对于“教”字 ,以《孝经》 :“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为准绳 ,“教”指“德教”、“孝教” ,亦即“政教” ;“类”字以《荀子·礼论》篇 :“先祖者 ,类之本也”为依托 ,“类”为“种族”、“族类”。“孝教”本为教化族类 ,扩而展之 ,族类亦含“异族”、“少数民族”。“有教无类”应为“教化不分族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有教无类” 孝经 《荀子·礼论》 经学解释
下载PDF
保守主义的自由之基——评陈少明的思想史近作
11
作者 丁纪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11-113,共3页
陈少明先生的一组文章.陆续见于各家刊物.现在衰为一帙,命名为《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想》其脉络的一贯性便豁然显露.做思想史的具体文章.对象的选择和把握是极重要的、少明先生由现代新儒家起手.上溯下探、显出相当的慎重、自觉.和了不起... 陈少明先生的一组文章.陆续见于各家刊物.现在衰为一帙,命名为《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想》其脉络的一贯性便豁然显露.做思想史的具体文章.对象的选择和把握是极重要的、少明先生由现代新儒家起手.上溯下探、显出相当的慎重、自觉.和了不起的吞吐.取材方面.他在后记中有一个很清楚的说明.将思想(或哲学)与思想史工作两相比较,前一种可以是创作,体现的是自由精神,后一种则只能受历史和逻辑的更强烈的牵扯,受规范于科学精神之下,这是一般的看法.少明先生并不一慨地反对思想史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保守主义 学术史 现代新儒家 经学解释 自由主义 冯友兰 哲学史 理性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