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4篇文章
< 1 2 2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OEC护理模式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卫华 张申伟 +2 位作者 秦延平 陈福坤 陈亚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分析G+OEC护理模式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20例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G+OEC护理模式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20例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G+OEC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 d,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以及SCL-90量表、BAI量表以及HAMD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的SCL-90量表、BAI量表以及HAMD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内,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OEC护理模式能够缓解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EC护理 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 情绪状态 并发症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老年患者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后自我管理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季梅丽 狄素玲 +4 位作者 吴琪 贾若雅 吴筱娴 张娟 李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1137,共7页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老年患者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mitral valve 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repair,M-TEER)后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M-TEER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老年患者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mitral valve 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repair,M-TEER)后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M-TEER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隐匿法共纳入数据分析样本66例,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应用多学科专科护士设计的思维导图指导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宣教。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研究组患者在按时服药、坚持服药及遵医嘱服药等方面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心功能指标中6 min步行试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衰弱程度、社会支持度和术后1年内因心衰住院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M-TEER后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中应用思维导图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因心衰住院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自我管理 老年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急性脑梗死早期识别并成功取栓一例
3
作者 苑飞 李强 +5 位作者 刘新民 王力锋 姚晶 罗太阳 姜正明 宋光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3-815,共3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指南推荐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急性脑梗死是TAVR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指南推荐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方案,但其在TAVR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指南推荐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急性脑梗死是TAVR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指南推荐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方案,但其在TAVR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有限。本文报道一例TAVR术后脑梗死患者,接受了急诊脑血管造影并成功经导管取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 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疗效评价
4
作者 李柳 郑庆厚 +3 位作者 王乐 郑明奇 刘刚 王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9-993,共5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行TAVR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行简明精... 目的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行TAVR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查,观察手术安全性指标(包括瓣膜置入即刻成功率、瓣膜移位、死亡、心脏传导阻滞、瓣周漏、冠状动脉阻塞、脑卒中、入径血管破裂、心脏压塞、主动脉夹层、大出血),有效性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1 d、7 d、3个月、6个月的临床症状、B型利尿钠肽(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超声心动图结果],以及认知功能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MMSE和MOCA检查)。通过上述指标评价TAVR的疗效。结果TAVR手术安全性指标:瓣膜置入即刻成功率100%,发生瓣膜移位1例,新发束支传导阻滞4例,瓣周漏2例,脑卒中2例,入径血管破裂1例,大出血1例,无死亡、冠状动脉阻塞、心脏压塞、主动脉夹层病例。TAVR手术有效性指标: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NYHAⅠ~Ⅱ级(30例)显著高于术前(18例)。心功能指标BNP、sST2下降显著,主动脉瓣最大跨瓣流速、主动脉瓣收缩期跨瓣压差、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改善。TAVR手术认知功能指标:术后3个月、6个月MMSE和MOCA检查结果均明显改善。结论TAVR手术应用于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安全、有效,且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鲁磊 王明锋 +1 位作者 叶新平 李伟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0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2020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手术切除的45例患者,其中28例行TACE... 目的探讨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2020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手术切除的45例患者,其中28例行TACE者作为观察组,17例未行TACE者作为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肝硬化、肿瘤直径、巴塞罗那肝癌分期、术后行TACE为肝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甲胎蛋白≥400μg/L为肝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体重指数≥24 kg/m2、术后行TACE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伴有门静脉Ⅰ型癌栓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行TACE可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癌栓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生存分析
下载PDF
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森 邓俊魁 胡欣 《癌症进展》 2024年第9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奥沙利铂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奥沙利铂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AF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VEGF、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T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ALB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AL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肝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奥沙利铂 表柔比星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任晓碧 杨微 +1 位作者 杨伟力 薛杨静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78-279,282,共3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睡眠质量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别进行TAVR术前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并进行比较。根据前期开放式访谈结果自行设计相应调查...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睡眠质量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别进行TAVR术前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并进行比较。根据前期开放式访谈结果自行设计相应调查问卷,进一步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TAVR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TAVR术后患者AIS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001)。92.59%的患者认为术后疼痛和下肢固定对其睡眠有显著影响。85.19%和79.63%的患者分别认为受病房环境或同病房患者影响,以及CICU设备运行的噪音和亮度等明显干扰睡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术后疼痛和下肢固定及CICU设备运行的噪音和亮度是影响TAVR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佩戴音乐耳机可改善睡眠质量。结论TAVR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加剧、睡眠质量明显下降。术后疼痛和CICU设备运行的声光是影响其术后睡眠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及时的疼痛评估和管理、有效的噪音控制及音乐耳机有助于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和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睡眠质量 术后疼痛 护理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预留两把ProGlide缝合失败后联合应用ExoSeal血管闭合器的单中心研究
8
作者 王硕 郑庆厚 +3 位作者 张红松 王乐 米杰 李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338-342,共5页
目的评价ExoSeal血管闭合器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预留两把ProGlide缝合失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4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TAVR后应用两把ProGlide缝合失败后联合应用ExoSeal血管闭合器的3... 目的评价ExoSeal血管闭合器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预留两把ProGlide缝合失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4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TAVR后应用两把ProGlide缝合失败后联合应用ExoSeal血管闭合器的35例患者。总结ExoSeal血管闭合器的疗效,观察患者术后止血时间、徒手压迫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弹力绷带压迫时间、压迫过程出血量、术后股动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股动脉超声情况。通过上述指标评价ExoSeal血管闭合器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中的疗效。结果(1)术后止血效果:股动脉入路的术后止血时间(6.89±2.66)min、徒手压迫时间(4.65±1.33)min、弹力绷带压迫时间(3.79±1.57)h、下肢制动时间(13.74±5.51)h、压迫过程出血量(12.74±3.61)g。(2)股动脉并发症发生情况:止血成功率为85.7%;需要止血的局部出血、血肿4例(11.4%);发生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血管撕裂伤或腹膜后出血1例(2.8%);无同侧血管功能不全或栓塞表现、穿刺处感染、入路相关神经损伤、需要手术或非手术技术修复血管发生。(3)术前及术后股动脉超声情况:股总动脉平均直径和股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xoSeal血管闭合器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两把ProGlide缝合失败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Seal血管闭合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股动脉并发症
下载PDF
多元化康复护理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樊慧霞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1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多元化康复护理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6例RH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观察多元化康复护理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6例RH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分级、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心功能分级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GQOLI-74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3%(51/53),高于对照组的84.91%(4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康复护理可提高经TAVR术RHD患者心功能分级、生命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多元化康复护理 心功能 生命质量 负性情绪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右心室功能障碍预测原发性二尖瓣反流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后疗效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霍文霞 段咏梅 +1 位作者 常虹 吕文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78-485,共8页
目的:探讨右心室功能障碍(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RVD)预测原发性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repair,TMVR)后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就... 目的:探讨右心室功能障碍(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RVD)预测原发性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repair,TMVR)后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症状性M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MR中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是否低于45%,分为MR+RVD组(n=25)及单纯MR组(n=35)。探讨RVD对预测MR患者术后死亡和再入院的价值。结果:16例患者(26.7%)显示右心室扩张。随访期间,14例患者全因死亡(23.3%),20例(33.3%)患者因心力衰竭等原因再次入院。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VEF预测死亡和再入院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6%和44.9%。MR患者中左右心室舒收缩期容积指数、左右心室每搏量指数、LVEF与REVF均呈正相关性(r=0.420、0.490、0.447,P<0.05)。RVEF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r=-0.292,P=0.028)。Cox模型结果显示调整左心室参数后,RVD也可预测再入院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P<0.05)。与单纯MR组患者相比,MR+RVD组患者的再入院时间和全因死亡时间缩短(P<0.05)。结论:即使在有效的TMVR之后,术前RVD也与不良预后相关。同时出现RVD、右心室扩张和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队列显示出更高的全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功能障碍 原发性二尖瓣反流 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 预后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心肺转流辅助效果分析
11
作者 江春景 杨峰 +4 位作者 郝星 郭冬 徐博 黑飞龙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回顾本中心近些年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和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中接受心肺转流(CPB)的情况,以期为患者的救治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本中心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TAVI和TAVR手术患者的资料,按结局把CPB患者分成死亡组和存... 目的回顾本中心近些年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和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中接受心肺转流(CPB)的情况,以期为患者的救治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本中心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TAVI和TAVR手术患者的资料,按结局把CPB患者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结果共收集348例TAVI和TAVR患者,男性占60.9%,平均年龄为(72±9)岁,总住院死亡率为13.5%。19例(5.5%)术中接受CPB辅助,其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非CPB患者(42.1%vs.11.9%,P<0.05),术中心脏骤停并发症是主要原因;死亡组CPB建立时间明显长于生存组[(28±6)min vs.(21±3)min,P<0.01]。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心尖手术入路是术中接受CPB辅助的高风险因素;CPB建立时间的长短影响患者的结局。结论TAVI和TAVR中经心尖手术入路是术中接受CPB辅助的高风险因素,CPB患者具有更高的住院死亡率;完善的CPB策略可缩短CPB建立的时间从而降低住院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策略
下载PDF
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临床经验综述
12
作者 周康 姚兴旺 赵元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258-264,共7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微创介入瓣膜置换技术的发展,采用介入途径对高龄高危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该文在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TAVR)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已有的手术操作规范和相关...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微创介入瓣膜置换技术的发展,采用介入途径对高龄高危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该文在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TAVR)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已有的手术操作规范和相关单位的报道,综述TA-TAVR常见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旨在为临床医师开展TA-TAVR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病变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微创手术 经心尖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评估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冠状动脉阻塞风险有效性的分析
13
作者 李琳 程帅 +5 位作者 郭静 梁善福 武相 吕浩青 周强 张申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314-1317,1322,共5页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预测经股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冠状动脉阻塞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1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经股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100例,筛选其中重度狭窄伴或不伴反流的患者45...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预测经股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冠状动脉阻塞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1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经股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100例,筛选其中重度狭窄伴或不伴反流的患者4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CT组数据来源于CT血管造影(CTA),3D组数据来源于通过患者术前影像数据进行3D打印技术重建的主动脉根部模型,测量变量包括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高度,瓣叶类型,狭窄程度,钙化程度及分布,主动脉瓣解剖结构(瓣环直径、左室流出道直径、升主动脉直径)(4cm处)等数据,观察两组数据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通过瓣环面积、流出道面积、窦部大小、冠状动脉开口高度等参数进行评估,3D打印与CT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在瓣环长径、瓣环短径、瓣环周长、流出道周长、根部钙化体积、升主直径、窦管交界直径等参数在预测冠状动脉阻塞风险的准确率大于CT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预测经股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冠状动脉阻塞风险的有效性较CT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熊少敏 罗钢 赵新华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就诊的6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就诊的6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单一TACE治疗,观察组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甲胎蛋白水平、辅助性T细胞(Th)1型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甲胎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改善者免疫功能,降低甲胎蛋白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阿帕替尼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晚期原发性肝癌 免疫功能 甲胎蛋白水平
下载PDF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二尖瓣的体外流体力学性能评价
15
作者 王颢 朱达 +3 位作者 卢志骞 贺照明 刘丽 潘湘斌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离体二尖瓣体外测试的方法,定量评价国产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EER)对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非A2-P2反流)的修复效果。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离体猪二尖瓣瓣环扩张和乳头肌非对称移位建立模拟真实解剖结构的FMR病理模型(非A...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离体二尖瓣体外测试的方法,定量评价国产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EER)对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非A2-P2反流)的修复效果。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离体猪二尖瓣瓣环扩张和乳头肌非对称移位建立模拟真实解剖结构的FMR病理模型(非A2-P2反流)。使用离体二尖瓣脉动流测试系统,测试6个FMR病理瓣膜经国产TEER器械修复前、后,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流体力学特征。结果病理瓣膜由修复前的中-重度及重度反流下降到修复后的轻度及轻-中度反流[反流分数(60.2±17.5)%比(34.7±12.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征瓣膜正向流性能的EOA[(3.8±1.6)cm^(2)比(2.2±0.5)cm^(2),P<0.001]和正向跨瓣压差[(1.8±1.3)mmHg比(3.8±1.8)mmHg,P<0.001]修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修复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瓣膜狭窄,有效孔口面积降低约40%,正向跨瓣压差升高约110%,但瓣膜正向流性能仍处于正常生理范围内,未造成医源性狭窄。结论证实国产TEER器械对于治疗FMR(非A2-P2反流)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本研究为TEER器械的设计、优化及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验证、评价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和有效的测试方法,同时也为该类产品测试相关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 瓣膜体外测试与评价
下载PDF
46例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16
作者 张璐 李杰 +3 位作者 廖瑶姬 郭金花 何海林 黄晓琴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7期66-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46例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apical-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TAVI)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分析,总结护理经验,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2年1月—2023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 目的通过对46例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apical-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TAVI)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分析,总结护理经验,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2年1月—2023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经心尖术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后转入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监护治疗的患者。结果共46例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患者,行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均获成功,术后发生并发症4种,其中心律失常24例,瓣周漏1例,应激性高血糖4例,低氧血症并重新气管导管置管1例。1例患者转入CCU继续治疗并顺利出院,其余45例患者成功转至普通病房并顺利出院。结论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是瓣膜置入手术的正向路径,无外周血管并发症。通过不断评价并追踪分析该类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重点关注有无心律失常等情况,形成护理规范,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心尖途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并发症 早期康复护理
下载PDF
单中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苏亚民 耿海华 +9 位作者 李晓飞 范勐慷 陆晓晨 黄荣 曹翔 刘琨 薛群 尤庆生 于小红 盛红专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回顾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瓣膜中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临床数据,总结手术相关经验。方法:2020年10月—2023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TAVR手术患者28例,收集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验以及... 目的:回顾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瓣膜中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临床数据,总结手术相关经验。方法:2020年10月—2023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TAVR手术患者28例,收集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验以及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院内结果以及6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男女各14例,平均年龄(75.54±6.08)岁,其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22例,重度单纯主动脉瓣反流6例,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平均积分为(4.05±3.48)分,手术成功率为96.43%,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5例(17.86%);术中中度瓣周漏3例(10.71%),其中采用球囊后扩张1例,采用“瓣中瓣”技术2例使瓣膜反流显著减轻;发生瓣膜跳脱1例(3.57%),植入第2个瓣膜使其锚定于升主动脉;术中心包填塞3例(10.71%),2例予心包置管、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出血终止;另1侧发生瓣环撕脱转行开胸手术后死亡;半年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重度贫血再次入院,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反流 手术安全性 手术有效性
下载PDF
增强CT及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后残留及病变的研究
18
作者 缪华 戈锐 +1 位作者 钱勇 徐利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77-79,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增强CT(CECT)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H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残留和新发病灶的诊断价值和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扬州大学第四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增强CT(CECT)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H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残留和新发病灶的诊断价值和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扬州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PHC患者,共92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TACE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此外,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并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和CECT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残留和新发病灶的诊断价值和准确性。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的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明显高于CECT(P<0.05)。MRI检出的残留和新发病灶数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MSCT)(P<0.05),不同类型碘油沉积的PHC患者TACE后残留和新发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ECT(P<0.05)。术后MRI诊断的肿瘤包膜数明显高于CECT(P<0.05)。两种诊断方法对术后动脉期残余强化征象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种诊断方法对门静脉癌栓诊断及术后病变的血供来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RI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残存和新发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均高于CECT。然而,这两种诊断方法在门静脉癌栓的诊断、病变的血供来源以及术后动脉期残余强化的评分上是相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增强CT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依托咪酯-丙泊酚麻醉维持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吴丽美 张冉 +1 位作者 王庆祥 韩明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4期33-36,40,共5页
目的 回顾性总结我院采用依托咪酯-丙泊酚维持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围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 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行TAVR的35例患者,记录围术期相关资料,对依托咪酯-丙泊酚麻醉维持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并发症的预... 目的 回顾性总结我院采用依托咪酯-丙泊酚维持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围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 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行TAVR的35例患者,记录围术期相关资料,对依托咪酯-丙泊酚麻醉维持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纳入35例患者,平均年龄(69.89±8.25)岁,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采用依托咪酯-丙泊酚(1:1)等容积维持下完成,围术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者23例(65.7%)。TAVR术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峰值流速和跨瓣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VR术后心肌酶学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在床边拔管,拔管时间(11.74±3.78)min,无机械辅助通气,无入住ICU,无术后谵妄。主要并发症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I度房室传导阻滞、Ⅲ°房室传导阻滞、脑梗死及肺部感染。结论 采用依托咪酯-丙泊酚麻醉维持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降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高,拔管时间短,术后谵妄发生率低;重要脏器器官损伤减小,不良反应少。TAVR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麻醉 依托咪酯 丙泊酚
下载PDF
经导管取栓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20
作者 陈明朗 江谋应 +3 位作者 金涛 严雄 陈付文 丁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53-356,366,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取栓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药物组(n=38,采用保守药物治疗)与介入组(n=38,... 目的 探讨经导管取栓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药物组(n=38,采用保守药物治疗)与介入组(n=38,采用经导管取栓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前、治疗后7d健患侧大腿围差值、小腿围差值及凝血功能指标,评估临床疗效与血栓清除效果,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介入组患者治疗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药物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健患侧大腿围差值、小腿围差值均小于本组治疗前,且介入组患者均小于药物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本组治疗前延长,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介入组患者PT、APTT均长于药物组患者,FIB、D-D水平均低于药物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血栓清除效果、临床疗效均优于药物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取栓联合置管溶栓治疗LDVT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与血清清除效果,并可缩短溶栓时间,提高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导管取栓 置管溶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