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9篇文章
< 1 2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胡亮 黄芳 吴剑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21期3220-3222,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及肌力改善、运动功能改变情况,比较两组出血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0.00%,观察组显示更高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及肌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运动、感觉、平衡、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导管动脉内溶栓 老年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动脉血栓栓塞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建文 王耀普 +2 位作者 梁选生 穆宝山 潘开诚 《实用医技杂志》 2002年第4期264-264,共1页
5例急性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行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 ,其中 4例一次溶栓成功 ,1例经两次溶栓成功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过去常用静脉滴注溶栓剂的方法 ,小剂量效果不明显 ,加大剂量又易发生出血并发症。而采用经... 5例急性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行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 ,其中 4例一次溶栓成功 ,1例经两次溶栓成功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过去常用静脉滴注溶栓剂的方法 ,小剂量效果不明显 ,加大剂量又易发生出血并发症。而采用经动脉插管至局部血栓部位灌注溶栓药物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 急性动脉血栓栓塞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慢性周围动脉血栓闭塞性疾病的护理探讨
3
作者 孙杏云 王向丽 《中华综合医学》 2001年第5期398-399,共2页
目的:探讨26例慢性周围动脉血栓闭塞性疾病患者经导管动脉内溶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在X线透视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周围动脉内插管,局部给予高浓度溶栓药物治疗慢性周围动脉血栓闭塞性疾病2例。结果:显效10例,有效14例(Ⅰ型9例... 目的:探讨26例慢性周围动脉血栓闭塞性疾病患者经导管动脉内溶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在X线透视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周围动脉内插管,局部给予高浓度溶栓药物治疗慢性周围动脉血栓闭塞性疾病2例。结果:显效10例,有效14例(Ⅰ型9例,Ⅱ型5例),有效率90.2%,结论:此项技术能够达到快速溶栓、防止肢体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目的,但此术为有创性,极易发生并发症,护理工作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动脉内溶栓 治疗 慢性周围动脉血栓闭塞性疾病 护理
下载PDF
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氧摄取率、神经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巨岩 贺晓磊 贾晓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抗凝+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 目的分析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抗凝+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和观察组(50例,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常规组的84.00%(P<0.05)。治疗第1天、第7天、1个月后,观察组的脑氧摄取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及平均血流量(Qmean)均高于常规组,脑血管外周阻力(RV)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双联抗方案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马志舟 李琳 +1 位作者 王辉 杨静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总数为1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0例,选...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总数为1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0例,选择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治疗总有效率、ADL评分、NIHSS评分、神经因子指标水平、生活质量)。结果:(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2)NIHSS评分、ADL评分:治疗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相比对照组而言,分别上升与下降,P<0.05;(3)神经因子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BDNF、NGF、GFAP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DNF、NGF均高于对照组,GFAP低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的临床疗效较好,便于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王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3-0046,共4页
观察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15日至2022年3月1日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高于参照组(P<0.05)... 观察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15日至2022年3月1日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死亡率、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对神经系统以及小血管的损伤,对预防不良事件出现也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用于动脉导管未闭不同术式治疗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评价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吴文海 陈天宝 陈宏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用于动脉导管未闭(PDA)不同术式治疗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3年6月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者95例为研究样本。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6例)和观察组(n=49例)...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用于动脉导管未闭(PDA)不同术式治疗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3年6月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者95例为研究样本。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6例)和观察组(n=4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心脏外科结扎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经X射线及超声引导下介入封堵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治疗后比治疗前心脏结构中左心房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回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左心功能水平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比对照组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P<0.05),切口小、美观等优点。结论:对动脉导管未闭患者采用经X射线及超声引导下介入封堵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心脏的结构及心功能指标的恢复,并具有多项优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造福广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结构 封堵治疗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紧急溶栓序贯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祖晓天 段小春 +2 位作者 米玉红 屈超 贺晓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溶栓后即刻PCI治疗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焦点并存在争议,研究旨在优化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策略。方法:因急性STEMI心脏骤停2例患者,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 目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溶栓后即刻PCI治疗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焦点并存在争议,研究旨在优化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策略。方法:因急性STEMI心脏骤停2例患者,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行紧急溶栓治疗并序贯即刻PCI救治过程。结果:2例患者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均达到II级,即刻序贯PCI进一步取得稳定而确切再灌注疗效。结论:急性STEMI心肺复苏成功后紧急溶栓序贯即刻PCI治疗安全有效,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心肺复苏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艾力亚尔·克依木 阿里亚古丽·阿不都热依木 +4 位作者 吴祖凯 米热合麦提·麦麦提祖农 牟巧羽 何丽芸 张国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左后外侧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结扎术、改良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 目的探讨传统左后外侧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结扎术、改良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胸外科收治的PD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A组采取传统经左后外侧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B组采取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结扎术,C组采取改良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本研究纳入PDA患儿119例,其中A组41例(男16例,女25例)、B组37例(男19例,女18例)、C组41例(男17例,女24例)。比较三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滞留时间、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B、C三组患儿手术时间[(112.20±26.41)min、(104.51±18.59)min、(114.39±33.2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B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A组[(69.05±23.95)mL比(109.76±37.18)mL],引流时间短于A组[(3.24±0.93)d比(4.66±2.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未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上比较,B组均短于或少于A组,C组均短于或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返回病房后1 h、12 h、24 h的FLACC疼痛评分比较,A组均高于B组,B组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均无一例残余分流、乳糜胸发生;C组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轻度气胸1例;A组出现肺不张4例,肺部感染5例;B组出现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5例;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治疗PDA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上肢动脉栓塞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升权 殷世武 +4 位作者 项廷淼 龙海灯 李靖 宋均飞 王菊 《安徽医学》 2023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上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20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确诊的上肢动脉栓塞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治疗上均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导...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上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20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确诊的上肢动脉栓塞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治疗上均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并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即刻症状改善情况,溶栓时间,溶栓后症状恢复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术后患肢缺血症状均明显恢复,恢复率100%(10/10)。置管溶栓时间为(2.1±1.4)d,并发症发生率为60%(6/10),均为轻度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红蛋白尿,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出血、肢体坏死、截肢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上肢动脉栓塞,具有微创、高效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上肢 导管接触性溶栓 Angiojet
下载PDF
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减轻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冉继朋 刘子腾 +1 位作者 张莎莎 张静波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5期402-405,416,共5页
目的:探究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危APE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传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每组93例。传统溶栓组采用尿激酶传统溶栓治疗,导管溶栓组采用猪尾导管... 目的:探究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危APE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传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每组93例。传统溶栓组采用尿激酶传统溶栓治疗,导管溶栓组采用猪尾导管联合溶栓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气、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导管溶栓组血流动力学、丙二醛(MDA)、平均肺动脉压、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传统溶栓组,右心房直径小于传统溶栓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溶栓组,血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溶栓组(P均<0.05)。结论: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可有效降低APE患者MDA水平,上调SOD及GSH-px水平,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碎栓 溶栓治疗 急性肺动脉栓塞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自膨式瓣膜行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35例
12
作者 王华君 吴雪达 +3 位作者 石凤梧 刘苏 马千里 安景辉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瓣膜反流(AR)患者应用自膨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应用自膨式瓣膜行TAVR的重度AR患者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59... 目的评价主动脉瓣膜反流(AR)患者应用自膨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应用自膨式瓣膜行TAVR的重度AR患者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59~83(70.03±1.07)岁。分析手术成功率、病死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左心功能变化。结果35例患者均采用自膨式介入瓣膜经股动脉行TAVR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完成手术的患者17例(48.6%),平均体外循环辅助时间(32.5±14.6)min。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5例(14.3%)。采用瓣中瓣技术的患者14例(40.0%)。术前LVEF(48.01±12.20)%,术后1周LVEF(50.22±1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2,P>0.05);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5.04±10.10)mm,术后1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3.44±11.0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0,P>0.05)。术前5例患者存在二尖瓣中量及以上反流,术后二尖瓣反流均较术前减轻,其中2例转为少中量反流,3例转为少量反流。术后即刻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4例(40.0%),三度传导阻滞1例(2.9%),转入心内科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出现心包积液1例(2.9%),胸骨正中剑突下切口植入心包引流管后痊愈。少中量瓣周漏3例(8.6%),其余为少量及微量瓣周反流32例(91.4%)。结论应用自膨式瓣膜经股动脉行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手术安全性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瓣反流 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动脉瓣膜置换术 自膨式瓣膜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冯毅 梁彦 +5 位作者 邓捷 农昌铭 郑贵雄 岑兴强 曾超 钟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93-796,801,共5页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I)患者凝血功能、纤溶活性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39例ALI患者分为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治疗组(联合组,n=22)与CDT治疗...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I)患者凝血功能、纤溶活性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39例ALI患者分为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治疗组(联合组,n=22)与CDT治疗组(CDT组,n=1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凝血功能、纤溶活性、血管内皮功能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均低于CDT组,住院费用高于CDT组(P<0.05)。两组患者血栓清除率及术后12个月下肢动脉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APTT、TT、t-PA、eNOS水平均高于CDT组,血清Fbg、D-D、PAI-1、ET-1水平均低于CDT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治疗,有利于减少ALI患者尿激酶用量,缩短溶栓及住院时间,改善凝血功能与纤溶活性指标,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 导管接触性溶栓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凝血功能 纤溶活性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患者1例
14
作者 郭寰 李育东 +4 位作者 董念国 尚小珂 钟禹成 张长东 张凌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291-294,共4页
主动脉瓣狭窄作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病情进展快、临床预后差。在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导致心脏输出量显著减少,从而引起休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自2002年首例成功以来,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 主动脉瓣狭窄作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病情进展快、临床预后差。在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导致心脏输出量显著减少,从而引起休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自2002年首例成功以来,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在国内,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师培训的加强,基层医院在TAVR治疗方面的能力正在增强。本病例报道1例伴有急性心力衰竭休克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基层医院接受急诊TAVR治疗。因条件限制,在不备体外循环及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紧急实施了TAVR。患者术中扩张瓣膜后血压即升至105/65 mmHg,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狭窄解除,心功能明显改善。本例手术的成功为基层医院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急诊TAVR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瓣置换术 低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原性休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力衰竭
下载PDF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救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马玲 王婧雅 +1 位作者 徐倩伟 余小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271-275,共5页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不仅仅是外科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优选替代方案,中危和低危AS患者也有所获益。近1/2的AS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AD),因此在TAVR治疗重度AS合并CAD的患者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不仅仅是外科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优选替代方案,中危和低危AS患者也有所获益。近1/2的AS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AD),因此在TAVR治疗重度AS合并CAD的患者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为临床常见需求。当前TAVR与PCI孰先孰后亦或同期进行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将对行TAVR治疗的重度AS合并慢性CAD患者行PCI的时机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动脉瓣置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高危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临床疗效对比
16
作者 王银凤 王忠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861-1864,共4页
目的:对比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治疗高危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TAVR手术的21例AR病人作为TAVR组,接受SAVR手术的59例AR病人作为SAVR组... 目的:对比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治疗高危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TAVR手术的21例AR病人作为TAVR组,接受SAVR手术的59例AR病人作为SAVR组。比较TAVR组和SAVR组临床资料、术后1个月超声指标、术后6个月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与TAVR组术后1个月比较,SAVR组术后1个月主动脉反流面积,主动脉瓣环、肺动脉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主动脉峰值流速、主动脉跨瓣峰值压差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VR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均短于SAVR组(P<0.05)。术后6个月,TAVR组瓣周漏、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SAV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较于SAVR,TAVR治疗高危重度AR病人可减少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改善心功能,且未增加全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瓣关闭不全 介入治疗 经导管动脉瓣置换 心脏瓣膜病
下载PDF
直接转运与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 血流分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洁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2期89-91,98,共4页
目的探究直接转运与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 目的探究直接转运与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直接转运PCI的36例患者列入对照组,将接受溶栓后转运PCI的37例患者列入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水平、TIMI分级,记录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右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为3级的人数(33例,占比89.19%)高于对照组(25例,占比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后转运PCI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水平,同时调节其血液循环状况,有助于血管再通,可显著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直接转运 溶栓后转运
下载PDF
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吴梓琪 张漪 +3 位作者 周茜茜 刘沁 程实 夏世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349,共7页
目的研究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2023年6月收治... 目的研究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胎龄<34周hsPDA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布洛芬组(95例)和布洛芬+手术组(44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导管直径增大、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值≥0.80、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是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动脉导管直径>2.85 mm,大脑中动脉RI值≥0.80,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6 d对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具有预测价值(P<0.05);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43,灵敏度为86.5%,特异度75.0%(P<0.05)。结论动脉导管直径>2.85 mm、大脑中动脉RI值≥0.80、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6 d是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并对临床上布洛芬治疗失败需手术治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布洛芬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结扎 高危因素 早产儿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崔淑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85-0088,共4页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与常规急救治疗的作用。方法 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实验时间在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期间,实验对象为我院接收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入组病人39例,采...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与常规急救治疗的作用。方法 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实验时间在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期间,实验对象为我院接收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入组病人39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为常规急救治疗及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将抢救时间、BI评分、缺血区面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作为两组临床效果的对比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抢救时间、BI评分、缺血区面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能够提高病人的抢救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急救治疗 急性脑梗死 院前急救 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
下载PDF
介入护士责任制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王亚楠 胡新红 +1 位作者 项葆 聂双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3期70-72,共3页
目的考察介入护士责任制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的96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考察介入护士责任制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的96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介入护士责任制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双腿周径、下肢血流速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10 d,2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手术前1 d和手术后3 d,凝血酶原时间和下肢血流速度均快于手术前1 d和手术后3 d,双腿周径均小于手术前1 d和手术后3 d(P均<0.05);手术后3 d,2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手术前1 d(P均<0.05);手术后3 d和10 d,观察组的以上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护士责任制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下肢DVT患者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后的凝血功能和双腿周径,促进下肢血液流动,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 责任制护理 介入护士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