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9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汪贻熙 孙文哲 +5 位作者 晋冰楠 王雨 熊洪亮 杨娇 李宁 董一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0-766,共7页
目的:明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肾上腺动脉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PA并行经皮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的119例患者的DSA图像,描述肾上腺动脉的数... 目的:明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肾上腺动脉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PA并行经皮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的119例患者的DSA图像,描述肾上腺动脉的数量、起源、分布、角度和直径。结果:119例PA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11)岁,其中男性71例(59.7%)。所有患者均成功找到至少1条肾上腺动脉,共获得192条肾上腺动脉,其中肾上腺上、中、下动脉分别有20条(10.4%)、40条(20.8%)、132条(68.8%),起源于肾动脉、腹主动脉、膈下动脉的肾上腺动脉分别有82条(42.7%)、72条(37.5%)、38条(19.8%)。72.8%(83/114)的左肾上腺动脉和60.3%(47/78)的右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1腰椎水平。28.1%(54/192)的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2腰椎水平,4.2%(8/192)的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12胸椎水平。左肾上腺动脉与起源动脉肾动脉、副肾动脉、腹主动脉的夹角范围分别为35.90°~160.07°、27.08°~171.99°、0°~158.70°,右肾上腺动脉与上述起源动脉的夹角范围分别为18.43°~172.53°、69.26°~114.62°、12.32°~232.85°。左、右肾上腺动脉的平均直径分别为(0.98±0.45)mm和(1.27±0.42)mm。结论:本研究提供了PA患者较为详细的肾上腺动脉放射学解剖特征,作为人体解剖学特征的补充,可为肾上腺动脉介入治疗提供实用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动脉 选择性造影 放射学 解剖学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下载PDF
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氧摄取率、神经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巨岩 贺晓磊 贾晓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抗凝+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 目的分析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抗凝+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和观察组(50例,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常规组的84.00%(P<0.05)。治疗第1天、第7天、1个月后,观察组的脑氧摄取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及平均血流量(Qmean)均高于常规组,脑血管外周阻力(RV)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双联抗方案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血管造影技术引导下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生育功能及远期复发的影响
3
作者 高辉玲 金钊 +1 位作者 郑国 许小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造影技术引导下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UAE)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生育功能及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020年我院子宫肌瘤患者3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血管造影技术引导下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UAE)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生育功能及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020年我院子宫肌瘤患者3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血管造影技术引导下超选择性UAE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生育功能及复发情况,记录手术前后卵巢功能[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卵泡生成激素(FSH)]、免疫炎性反应指标[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相关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 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9(TIMP-9)]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6%与对照组91.84%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d,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L-10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E2、FSH、LH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血清MMP-2、MMP-9水平均较术前降低,TIMP-2、TIMP-9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随访3年,观察组妊娠率54.76%、复发率4.76%与对照组50.00%、2.27%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造影技术引导下超选择性UAE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疗效显著,能优化手术情况,促进术后恢复,减轻炎症免疫损伤,加快卵巢功能、生育功能改善,且远期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血管造影技术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 卵巢功能 生育功能 远期复发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马志舟 李琳 +1 位作者 王辉 杨静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总数为1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0例,选...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总数为1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0例,选择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治疗总有效率、ADL评分、NIHSS评分、神经因子指标水平、生活质量)。结果:(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2)NIHSS评分、ADL评分:治疗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相比对照组而言,分别上升与下降,P<0.05;(3)神经因子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BDNF、NGF、GFAP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DNF、NGF均高于对照组,GFAP低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的临床疗效较好,便于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王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3-0046,共4页
观察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15日至2022年3月1日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高于参照组(P<0.05)... 观察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15日至2022年3月1日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死亡率、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对神经系统以及小血管的损伤,对预防不良事件出现也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持续动脉压监测对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术中导管扭转打结的预防价值
6
作者 高洋 刘斌 +6 位作者 李智 李宸 杨瀚涛 刘腾飞 周浩 江瀛川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持续动脉压监测在发现导管扭转打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0例造影过程中接受持续动脉压监测(测压...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持续动脉压监测在发现导管扭转打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0例造影过程中接受持续动脉压监测(测压组),另36例作为无测压组。在操作过程中,动脉压力差变小甚至曲线变平提示导管某段发生扭转打结。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等基本临床病例信息,手术适应证、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压组动脉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低于无测压组(0 vs 8.33%,P=0.047)。结论持续动脉压力监测有助于发现早期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进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经桡动脉入路 导管扭转打结 持续动脉压监测
下载PDF
右心超声造影在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史红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45-0049,共5页
通过对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超声造影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轻度、中度、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共62例,其中轻度组18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12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心脏超声和CTPA测量,且比较两... 通过对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超声造影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轻度、中度、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共62例,其中轻度组18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12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心脏超声和CTPA测量,且比较两种方法在测定右心结构和肺动脉相关指标上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两种测量方式在右心房横径、右心房上下径、右心室基底段、RVAWT,右心室与心脏横径比值以及dPA,rPA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CTPA测量结果均大于心脏超声。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超声指标RVEF,RVFAC,RVTei,PAPm,PADP以及PASP等方面,差异均达到了统计学意义,而TAPSE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 右心超声造影对于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能更准确地测定右心结构和肺动脉相关指标。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指标也存在差异,说明病程越长,患者的右心功能受损越严重,提供了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超声造影 动脉导管未闭合 重度肺动脉高压 诊断应用 右心功能指标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造影术中导管断裂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朝晖 支兴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085-1087,共3页
关键词 动脉造影 导管断裂
下载PDF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导管断裂的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侯玉清 刘伊丽 +3 位作者 贾满盈 陈厚柏 牛序芳 赖世忠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5年第2期64-64,共1页
我院对264例患者施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发生导管断裂2例。现将我们自行设计的环套法取出断裂导管的经验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导管断裂 处理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婷婷 韩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满意,能改善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术 鼠神经生长因子 缺血性脑梗死 颅内血流动力学 神经因子
下载PDF
5F和6FJudkins造影导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体会
11
作者 黄建振 钱正明 陈君柱 《心脏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Judkins造影导管 选择性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和栓塞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12
作者 邱成端 林德胜 杨建平 《河北医学》 CAS 1997年第4期19-20,共2页
作者总结11例经导管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和栓塞病例。对该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应用价值作了初步评价。认为该造影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显影清晰便于诊断;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一次插管可进行双侧颈动脉或椎动脉造影等优点。而该栓... 作者总结11例经导管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和栓塞病例。对该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应用价值作了初步评价。认为该造影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显影清晰便于诊断;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一次插管可进行双侧颈动脉或椎动脉造影等优点。而该栓塞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失血,节约血源,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根治率;同时不影响病灶切除后的立即整复。在口腔颌面外科有着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导管 栓塞 动脉造影 诊断
下载PDF
升主动脉瘤的心导管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体会
13
作者 张维君 史冬梅 +2 位作者 姜腾勇 吕树铮 吕彪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30-131,共2页
目的 探讨升主动脉瘤的造影方法。方法 对 41例升主动脉瘤的心导管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行升主动脉造影 41次均成功 ,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2 3次 ,左冠脉成功率为 95 % ,右冠脉成功率 87%。结论 对于高危病变... 目的 探讨升主动脉瘤的造影方法。方法 对 41例升主动脉瘤的心导管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行升主动脉造影 41次均成功 ,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2 3次 ,左冠脉成功率为 95 % ,右冠脉成功率 87%。结论 对于高危病变的升主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 ,术者的经验、检查导管的恰当选择、适当的造影方法是提高安全性和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 导管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乳腺钼靶、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及高频彩超在乳头溢液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14
作者 裴长志 林华云 +1 位作者 顾英翠 吴慧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8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在乳头溢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80例乳头溢液患者,依次进行乳腺钼靶、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检查。统计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钼靶、选择性...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在乳头溢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80例乳头溢液患者,依次进行乳腺钼靶、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检查。统计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钼靶、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及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联合高频彩超对乳头溢液的诊断效能(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80例乳头溢液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82例,良性98例。乳腺钼靶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0.314)。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好(K=0.730)。高频彩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很好(K=0.873)。乳腺钼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68.29%(56/82)、71.43%(70/98)、70.00%(126/180),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89.02%(73/82)、83.67%(82/98)、86.11%(155/180),高频彩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5.12%(78/82)、91.84%(90/98)、93.33%(168/180),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联合高频彩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100.00%(82/82)、98.98%(97/98)、99.44%(179/180)。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均高于乳腺钼靶,高频彩超诊断的准确度高于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联合高频彩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均高于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头溢液的临床诊断中,高频彩超、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的诊断准确度高于单用乳腺钼靶检查,高频彩超联合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临床诊疗价值更高,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溢液 乳腺钼靶 高频彩超 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动脉出血
15
作者 常长寿 杨中华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2年第10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造影 动脉栓塞术 治疗 动脉出血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急性脑梗死早期识别并成功取栓一例
16
作者 苑飞 李强 +5 位作者 刘新民 王力锋 姚晶 罗太阳 姜正明 宋光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3-815,共3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指南推荐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急性脑梗死是TAVR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指南推荐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方案,但其在TAVR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指南推荐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急性脑梗死是TAVR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指南推荐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方案,但其在TAVR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有限。本文报道一例TAVR术后脑梗死患者,接受了急诊脑血管造影并成功经导管取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瓣置换术 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 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
下载PDF
Fastunnel导管在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17
作者 袁慧锋 马骥 +1 位作者 李治国 李腾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Fastunnel导管)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6—2024-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Fastunnel导管治疗的18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 目的探讨新型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Fastunnel导管)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6—2024-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Fastunnel导管治疗的18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成形术,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术前血管狭窄率(78.94±5.3)%,病变血管长度(7.14±2.14)mm。手术时长21~58(43.56±9.05)min,治疗期间射线暴露时间10~28(21.3±3.56)min,辐射剂量1526~5281(3436.50±626.39)mGy。术后血管狭窄率(13.50±4.94)%。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Fastunnel导管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手术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Fastunnel导管 球囊扩张 血管成形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心脏CT血管造影诊断经导管植入主动脉瓣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18
作者 陈谦 谢光辉 +5 位作者 徐辉 李林 赵晓静 王薇 殷信道 陈国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314,共2页
患者女,72岁,因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后无明显诱因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5℃)5个月,外院曾因疑诊尿路感染而予莫西沙星,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反复;8年前确诊“M4型白血... 患者女,72岁,因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后无明显诱因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5℃)5个月,外院曾因疑诊尿路感染而予莫西沙星,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反复;8年前确诊“M4型白血病”而接受规范化学治疗,近5年病情稳定。查体:体温38.5℃,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比例91.10%,超敏C反应蛋白6.21 mg/L,红细胞计数3.66×1012/L,血红蛋白108 g/L。血培养示缓症链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心血管造影 经导管动脉瓣植入术
下载PDF
经桡动脉单导管相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
19
作者 陈小卫 吴铿 黄志文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5Z期1634-1634,1661,共2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应用一条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相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4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伴高血压需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应用5F Terumo...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应用一条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相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4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伴高血压需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应用5F Terumo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继之行左右肾动脉造影。结果:40例经右桡动脉途径顺利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8例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12例因造影导管不够长而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平均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3±3.1和23.4±9.6分钟;2例分别因桡动脉痉挛和右锁骨下动脉严重迂曲导致导管无法到位,后改行右股动脉途径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全部病例均无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右桡动脉途径应用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相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动脉造影 共用型导管
下载PDF
连续847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临床总结 被引量:34
20
作者 张奇 沈卫峰 +4 位作者 张瑞岩 张建盛 胡健 张宪 郑爱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4-256,共3页
评估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8月 ,共纳入 84 7例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患者 ,分析肾动脉造影情况、肾动脉狭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并... 评估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8月 ,共纳入 84 7例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患者 ,分析肾动脉造影情况、肾动脉狭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并随机抽取 15 5例患者测定术前术后血清肌酐变化 ,以评估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成功率高 (99.6 % ) ;造影前后血清肌酐无明显变化 (术前 77± 11μmol L ,术后 78± 5 μmol L ,P >0 .0 5 ) ;肾动脉狭窄总体发生率为 19% (16 1 84 7) ,明显狭窄 (>5 0 % )占 7.1% (6 0 84 7) ,双侧肾动脉明显狭窄发生率为 3.9% (33 84 7) ;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动脉明显狭窄与年龄 (>70岁 )、高血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显著相关。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选择性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狭窄 血清肌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