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肝素/碱化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与碳酸氢钠混合)协同膀胱内灌注联合水扩张及经尿道电灼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就...目的:探讨肝素/碱化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与碳酸氢钠混合)协同膀胱内灌注联合水扩张及经尿道电灼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符合美国泌尿外科协会指南的诊断标准,新诊断为IC的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时对可疑病变进行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12个月的2%(质量分数)利多卡因10 mL+5%(质量分数)碳酸氢钠5 mL+肝素25000 IU的膀胱内灌注治疗,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接受或不接受水扩张及经尿道电灼治疗,将患者分为水扩张和经尿道电灼(hydrodistension and transurethral fulguration,HD/TF)组和非HD/TF组,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6、12个月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标评分(interstitial cystitis patient symptom index scores,ICSI)、问题指标评分(interstitial cystitis patient problem index scores,ICPI)、耻骨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功能性膀胱容量(functional bladder capacity,FBC)等。结果:共收集到患者79例,其中有4例(5.1%)患者因病理诊断为癌或治疗失败而行膀胱切除术被剔除,其余患者均在治疗后1、6、12个月成功随访。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后ICPI、ICSI和VAS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FBC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1、6、12个月随访期间FBC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ICSI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的6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的I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TF组在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ICPI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12个月的IC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其余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HD/TF组相比,HD/TF组的ICPI、ICSI、VAS和FBC改善更早,且VAS和FBC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肝素/碱化利多卡因协同膀胱内灌注加水扩张和经尿道电灼治疗IC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膀胱内肝素/碱化利多卡因协同灌注可能成为首选治疗方法,可显著减轻患者和医保系统的经济负担,如果患者能接受,可考虑经尿道电灼联合水扩张的治疗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肝素/碱化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与碳酸氢钠混合)协同膀胱内灌注联合水扩张及经尿道电灼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符合美国泌尿外科协会指南的诊断标准,新诊断为IC的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时对可疑病变进行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12个月的2%(质量分数)利多卡因10 mL+5%(质量分数)碳酸氢钠5 mL+肝素25000 IU的膀胱内灌注治疗,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接受或不接受水扩张及经尿道电灼治疗,将患者分为水扩张和经尿道电灼(hydrodistension and transurethral fulguration,HD/TF)组和非HD/TF组,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6、12个月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标评分(interstitial cystitis patient symptom index scores,ICSI)、问题指标评分(interstitial cystitis patient problem index scores,ICPI)、耻骨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功能性膀胱容量(functional bladder capacity,FBC)等。结果:共收集到患者79例,其中有4例(5.1%)患者因病理诊断为癌或治疗失败而行膀胱切除术被剔除,其余患者均在治疗后1、6、12个月成功随访。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后ICPI、ICSI和VAS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FBC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1、6、12个月随访期间FBC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ICSI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的6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的I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TF组在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ICPI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12个月的IC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其余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HD/TF组相比,HD/TF组的ICPI、ICSI、VAS和FBC改善更早,且VAS和FBC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肝素/碱化利多卡因协同膀胱内灌注加水扩张和经尿道电灼治疗IC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膀胱内肝素/碱化利多卡因协同灌注可能成为首选治疗方法,可显著减轻患者和医保系统的经济负担,如果患者能接受,可考虑经尿道电灼联合水扩张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