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q外源和内源电流体系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文耀 李卫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40-447,共8页
根据IGY/IGC期间全球地磁台网以及中国地磁台站的资料,计算出每-UT小时的Sq外源和内源电流体系.对Sq电流体系UT变化和经度效应的分析研究表明,Sq外源电流体系的空间图案没有显著的UT变化,电流涡焦点的地理纬度... 根据IGY/IGC期间全球地磁台网以及中国地磁台站的资料,计算出每-UT小时的Sq外源和内源电流体系.对Sq电流体系UT变化和经度效应的分析研究表明,Sq外源电流体系的空间图案没有显著的UT变化,电流涡焦点的地理纬度与磁赤道有密切关系,其变化范围,北半球为25°-35°N,南半球为30°-42.5°S.外源电流总强度的平均值为229kA(北半球)和173kA(南半球),其变化范围为±50kA(北半球)和±40kA(南半球).Sq内源电流体系的图案和强度有显著的UT变化,电流体系焦点纬度有类似于外源电流系的变化.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太平洋地区,内源电流体系的总强度明显小于大陆地区的内源电流强度,表明这些大洋地区上地幔电导率低于大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q电流体系 经度效应 UT变化 地磁
下载PDF
Spread-F的经度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天华 肖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8-352,共5页
从三维地理坐标系出发建立模型 ,考虑了地磁倾角和偏角的影响 ,研究Spread F现象的全球分布特点 ,是对以前的研究从赤道地区向中、低纬度地区的推广。从该三维模型中可以看到地磁场的大小和位型的影响 (包括磁倾角和磁偏角的效应 )。由... 从三维地理坐标系出发建立模型 ,考虑了地磁倾角和偏角的影响 ,研究Spread F现象的全球分布特点 ,是对以前的研究从赤道地区向中、低纬度地区的推广。从该三维模型中可以看到地磁场的大小和位型的影响 (包括磁倾角和磁偏角的效应 )。由于地磁位型的不同 ,发生率的分布并不具有经度对称性 ,即使在磁赤道附近也如此。在某些特殊的经度和纬度地区 ,会达到发生率的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EAD-F 三维地理坐标系 经度效应 地磁效应 电离层风
下载PDF
中纬度观测的电离层F区经度效应及其模式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健 权坤海 +2 位作者 曹忠慧 朱明华 曹冲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2-140,共9页
利用1956—1994年期间分别在长春和乌鲁木齐两观测站上观测的f0F2和f0F1月中值,定量分析了两站上观测的经度效应,讨论了产生两站上经度效应的可能物理机制,并与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经度效应 UT效应 热层偶合 电离层模式 中纬度
下载PDF
赤道异常的经度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培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7-153,共7页
比较赤道异常北峰北坡上磁纬靠近但经度不同台站的f_0F_2月中值的差别,比较中国东部电离层垂测站链与日本垂测站链的f_0F_2月中值的差别,可以研究东亚地区赤道异常随经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季,赤道异常北峰在日本扇区的强度大于中国东... 比较赤道异常北峰北坡上磁纬靠近但经度不同台站的f_0F_2月中值的差别,比较中国东部电离层垂测站链与日本垂测站链的f_0F_2月中值的差别,可以研究东亚地区赤道异常随经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季,赤道异常北峰在日本扇区的强度大于中国东部地区;反之,夏季赤道异常北峰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强度大于日本扇区,并且两个扇区北峰结束的纬度冬天低于夏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赤道异常 经度效应
下载PDF
S_q的经度效应
5
作者 陈伯舫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3年第3期44-47,共4页
本文提供了一个事实:同纬度不同经度台站的S_q曲线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对拉萨台的S_q异常作了一些初步的、定性的分析与解释。对八丈台的S_q异常则认为难以解释,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地磁 电磁感应 经度效应 SQ
下载PDF
IRI-2007对扩展F的预测与观测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黄为权 肖赛冠 +2 位作者 肖佐 张东和 郝永强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5-280,共6页
通过对赤道地区两台站的扩展F实际观测值与IRI-2007模型预测值的比较,研究了该模型预测结果的地域局限性和预测的准确度.该模型建立在美洲扇区赤道附近台站资料基础上,本文选取非洲扇区大体同纬度两个台站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统计结果表明... 通过对赤道地区两台站的扩展F实际观测值与IRI-2007模型预测值的比较,研究了该模型预测结果的地域局限性和预测的准确度.该模型建立在美洲扇区赤道附近台站资料基础上,本文选取非洲扇区大体同纬度两个台站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统计结果表明,无论在发生概率日均值的年变化趋势上,还是在扩展F发生率年均值随地方时变化以及随太阳活动的统计中,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对非洲两站实测值的分析和IRI-2007模型对南美巴西地区的预测又分别与当前已有的研究结果相符.分析结果表明,(1)建立在巴西台站数据基础上的IRI-2007模型的统计建模极具参考价值;(2)赤道和低纬度电离层扩展F现象有强烈的经度效应,在该模型建模方法基础上,结合不同扇区实际资料的统计,能改进该模型全球应用的普适性; (3)IRI-2007模型能正确反映巴西地区扩展F的发生概率,用该模型和其他扇区不同条件下的实测值对比,提供了一个细致研究扩展F经度效应的基础,有利于确认导致扩展F发生的基本条件和多种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I-2007 赤道扩展F (ESF) 电离层经度效应
下载PDF
地磁静日期内北半球电离层N_mF_2的结构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沈长寿 资民筠 +1 位作者 王劲松 徐寄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1-735,共5页
用北半球陆地上 4 8个地面电离层垂测站资料 ,以及国际参考电离层IRI 90模式 ,考察 1985年 1月 6~ 7日F2 层电子密度最大值日变化的纬度剖面和经度效应 .结果表明 ,在亚洲地区的 2 0°N~ 30°N内 ,F2 层赤道异常“喷泉效应”... 用北半球陆地上 4 8个地面电离层垂测站资料 ,以及国际参考电离层IRI 90模式 ,考察 1985年 1月 6~ 7日F2 层电子密度最大值日变化的纬度剖面和经度效应 .结果表明 ,在亚洲地区的 2 0°N~ 30°N内 ,F2 层赤道异常“喷泉效应”产生的NmF2 “北驼峰”最高 ,其最大值出现在中午 ,或稍迟时间 .30°N~ 5 0°N区域内 ,NmF2 的白天峰值幅度逐渐下降 ,峰值时间移至午前约 10 :0 0LT .更高纬度 (5 0°N~ 6 2°N )台站上 ,中午前后NmF2 出现双峰 ,傍晚有谷值 ,夜间又再次抬升 .欧、美地区的低纬台站很少 ,但借助IRI 90模式分析可发现 ,在 2 70°E经圈上 ,“喷泉效应”造成的“北驼峰”幅度最小 ,而且随纬度增大时 ,NmF2 白天幅度下降也不明显 ,即纬度剖面的经度效应非常显著 .对中国、日本地区台站资料的小范围经度差异分析表明 ,在驼峰区的 90°E~ 14 0°E内 ,各站NmF2 无明显差别 ;但在中纬地区 30°N~ 5 0°N内 ,中国西部上空NmF2 白天变化幅度较大 ,且较为陡直 ,而中国东部和日本台站上空则相对平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静日 电离层NmF2 结构分布 纬度剖面 经度效应
下载PDF
改进的地磁低点位移法与原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马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4,共6页
采用数学语言及MATLAB语言,对地磁低点位移法与其搭载软件进行改进:1)利用地磁突变界线自动成图技术代替人工画线以消除随机误差,思路为通过建立突变界线与台网地磁低点时间之间的几何解析关系来实现自动成图。首先对地磁台网进行Vorono... 采用数学语言及MATLAB语言,对地磁低点位移法与其搭载软件进行改进:1)利用地磁突变界线自动成图技术代替人工画线以消除随机误差,思路为通过建立突变界线与台网地磁低点时间之间的几何解析关系来实现自动成图。首先对地磁台网进行Voronoi剖分,将突变界线的走向限定在地磁台网的Dirichlet镶嵌线上;然后通过最近邻插值法来计算低点时间等值线;最后将低点时间等值线图转化为二阶等值线图,从而提取出突变界线。2)利用地磁台站当地时间代替原有的格林威治时间(Greenwich time,GMT),以消除由经度效应引起的低点时间偏差,思路为建立台站的格林威治时间、台站经度与台站当地时间的函数关系,输入台站格林威治时间、台站经度,输出台站当地时间。并以2017年九寨沟M S7.0地震前07-20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为例,对改进后的新方法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度效应 Dirichlet镶嵌 DELAUNAY三角网 岛状突变界线 九寨沟M S7.0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