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谈日本经方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3期113-114,共2页
日本的汉方医学历来尤为注重对仲景经方的研究,对于中医经方乃至中医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中医应提高对经方的重视程度,加强经方的应用与研究;在经方研究过程中注重实用性、规范性、客观性,并在推行经方产业化过程中,不忘保持... 日本的汉方医学历来尤为注重对仲景经方的研究,对于中医经方乃至中医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中医应提高对经方的重视程度,加强经方的应用与研究;在经方研究过程中注重实用性、规范性、客观性,并在推行经方产业化过程中,不忘保持经方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方 中医经方 经方研究
下载PDF
柯韵伯《伤寒附翼》经方研究特色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符强 顾皓雯 周璇 《国医论坛》 2019年第6期17-19,共3页
柯韵伯所著《伤寒附翼》对经方的研究颇为深入,通过梳理分析,总结出其具有五大特色,即制方大法,参合经气理论;方剂分类,俱以六经为纲;方剂功用,强调相互比较;方药解析,注重形色气味;方剂应用,重视方证相应。挖掘其经方研究特色,对《伤... 柯韵伯所著《伤寒附翼》对经方的研究颇为深入,通过梳理分析,总结出其具有五大特色,即制方大法,参合经气理论;方剂分类,俱以六经为纲;方剂功用,强调相互比较;方药解析,注重形色气味;方剂应用,重视方证相应。挖掘其经方研究特色,对《伤寒论》及经方的应用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附翼》 柯韵伯 经方研究 理论探讨
下载PDF
浅谈黄煌教授对经方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温兴韬 杨大华 《国医论坛》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经方研究 方证相应 黄煌
下载PDF
经方中白术应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白晨志 孙凤一 +1 位作者 崔家祥 王洪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204-207,共4页
通过查阅文献,从《伤寒论》所用术的种类、用量、主治证候、配伍等方面探究仲景白术应用规律,发现仲景用白术一般常用量为2~3两,针对病机不同也有4两与6铢的特殊用量,多用于补脾止疼痛、健脾利小便、升清止泄利。而在配伍上,与茯苓相伍... 通过查阅文献,从《伤寒论》所用术的种类、用量、主治证候、配伍等方面探究仲景白术应用规律,发现仲景用白术一般常用量为2~3两,针对病机不同也有4两与6铢的特殊用量,多用于补脾止疼痛、健脾利小便、升清止泄利。而在配伍上,与茯苓相伍共奏健脾止痛、利水渗湿之功;与桂枝配伍则可温阳利水、调畅气机;合芍药则能抑木扶土、健脾止痛;与附子相配可益火补土,温脾暖肾。同时,与桂枝、芍药、附子等配伍又可以起到温阳利水调畅气机、抑木扶土温暖脾肾等作用。白术应用广泛,配伍精妙,理圆法活,充分体现出仲景爱用、善用白术,顾护中土的学术思想。通过对白术在《伤寒论》经方应用规律研究,以冀为进一步研究仲景用药特色,深化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配伍规律 伤寒论 经方研究
下载PDF
基于桂枝汤谈“四位一体”经方研究思路 被引量:17
5
作者 马宏博 彭敏 +1 位作者 孟红艳 司国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5-478,共4页
在经方方证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桂枝汤的"性、位、势、证"四要素的总结分析,具体阐述研究思路。从"性、位、势、证"四维角度去辨识经方,可使每张经方能立体呈现,便于更好地领会张仲景的辨证论治思想,深入认识... 在经方方证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桂枝汤的"性、位、势、证"四要素的总结分析,具体阐述研究思路。从"性、位、势、证"四维角度去辨识经方,可使每张经方能立体呈现,便于更好地领会张仲景的辨证论治思想,深入认识经方的本质,深刻剖析其内涵,努力挖掘其精髓,这对于正确理解、学习、运用和研究经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经方研究 方剂学
原文传递
经方的探讨与研究
6
作者 张长恩 《北京中医》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5-37,共3页
一、经方的基本概念经方的涵义有二:一是经验方,即指《汉书·艺文志》记载经方十一家所用的经验方;二是经论方,即指后世医家对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中方剂的尊称。
关键词 经方研究
下载PDF
经方理论研究的新说——读江布洋一郎的《经方医学》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6-18,共3页
对日本学者江布洋一郎所著《经方医学》中 ,有关人体生理病理观、桂枝汤、麻黄汤等研究内容择要介绍。该书以经方解析为重点 ,着重探究存在于原文和方药之中的有关人体生理、病理和药理的经方理论体系。江布氏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观点和... 对日本学者江布洋一郎所著《经方医学》中 ,有关人体生理病理观、桂枝汤、麻黄汤等研究内容择要介绍。该书以经方解析为重点 ,着重探究存在于原文和方药之中的有关人体生理、病理和药理的经方理论体系。江布氏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观点和学说 ,对它尚难给出确切评价 ,但作为“他山之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医学》 江布洋一郎 经方理论研究 《伤寒论》 《金蒉要略》
下载PDF
经方理论研究的新说(续)——读江布洋一郎的《经方医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5-7,共3页
对日本学者江布洋一郎所著《经方医学》中 ,有关人体生理病理观、桂枝汤、麻黄汤等研究内容择要介绍。该书以经方解析为重点 ,着重探究存在于原文和方药之中的有关人体生理、病理和药理的经方理论体系。江布氏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观点和... 对日本学者江布洋一郎所著《经方医学》中 ,有关人体生理病理观、桂枝汤、麻黄汤等研究内容择要介绍。该书以经方解析为重点 ,着重探究存在于原文和方药之中的有关人体生理、病理和药理的经方理论体系。江布氏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观点和学说 ,对它尚难给出确切评价 ,但作为“他山之石” ,对国内经方研究可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医学》 江布洋一郎 经方理论研究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浅谈研究经方是振兴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
9
作者 陈樟平 陈琼 刘军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第15期40-41,共2页
本文从经方的学术地位和经方的研究价值等方面探讨了经方对后世医家的影响及其对方剂学科的贡献。认为中医学术只有统一到经典上来,广泛深入地学习、应用、研究经方才能达到振兴之目的。
关键词 研究经方 中医学术 必由之路
下载PDF
传承中医经典,促进学术创新——第九期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述要
10
作者 李赛美 王保华 方剑锋 《中医药通报》 2011年第1期30-33,共4页
本文对2010年12月11日至1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的"第九期全国经方运用高级研修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南省中医院承办)的专家授课内容进行了整理,系统总结了研修班专家们所传授的宝贵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关键词 仲景学说 《伤寒论》 经方研究
下载PDF
经方治病有奇效——冯世纶教授应用肾着汤琐谈
11
作者 鲍艳举 石应轩 李清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08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经方治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 肾着汤 《中国汤液经方 中日友好医院 经方研究 经方理论 《伤寒论》
下载PDF
中医药抗肝损害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建辉 杨柳青 张峰 《河南中医》 2012年第7期839-841,共3页
从病因病机、实验研究、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疗法、外治疗法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抗肝损害的研究近况。指出:①单味药研究中,药物化学成分复杂,对于有效成分的提纯尚有一定的局限和难度,使其不能最大发挥药效的潜能和临床效果。②在复方... 从病因病机、实验研究、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疗法、外治疗法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抗肝损害的研究近况。指出:①单味药研究中,药物化学成分复杂,对于有效成分的提纯尚有一定的局限和难度,使其不能最大发挥药效的潜能和临床效果。②在复方研究方面,个人经验方剂较多,缺乏统一评价标准,临床的可推广性较差。③实验研究中,人为肝损害的动物模型与实际临床中的肝损害,无论是在病因、病理变化方面,还是在实际疗效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进一步研究中应加强实验方法和临床病理的一致性,在复方研究的同时,要注重评价标准和临床可推广性,在辨病论治的同时,注重辨证论治,从而更充分体现中医药治疗和预防肝损害的巨大优势和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害 病因病机 单味药研究 经方研究 复方研究 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外治疗法
下载PDF
经方治疗哮喘的临床应用进展述评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卿 秦剑 欧燕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4期597-599,共3页
经方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所记载之方剂。经方因其法度严、配伍妙、用药精、疗效宏而倍受临床推崇。古今医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经方在治疗哮喘病中的运用,越来越引起医家们... 经方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所记载之方剂。经方因其法度严、配伍妙、用药精、疗效宏而倍受临床推崇。古今医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经方在治疗哮喘病中的运用,越来越引起医家们的重视,现就近年来应用经方治疗哮喘病的文献报道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哮喘方证对应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来玉芹 《河南中医》 2012年第3期392-393,共2页
从中药疗法、中药周期疗法、经方研究、针灸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的研究进展。指出临床证明中药及针灸对促排卵疗效好,副作用少,而且远期疗效肯定,并证实呈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但促排卵的机理有待进一步... 从中药疗法、中药周期疗法、经方研究、针灸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的研究进展。指出临床证明中药及针灸对促排卵疗效好,副作用少,而且远期疗效肯定,并证实呈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但促排卵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 中药疗法 中药周期疗法 经方研究 针灸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有关经方临床运用问题的思考
15
作者 杨大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3期9-10,共2页
从6个方面介绍经方临床运用的体会,包括经方治病的着眼点、张仲景的用方思路、经方的加减原则、经方的误治、经方的不良反应、经文中"差"的理解等临床中医师所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经方研究 临床运用 误治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刘渡舟教授运用“栀子豉汤”类方证治经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晓倩 闫军堂 +3 位作者 王雪茜 王利敏 梁永宣 王庆国 《国医论坛》 2015年第1期3-5,共3页
刘渡舟教授致力于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半个多世纪,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本文拟对刘老运用"栀子豉汤"类方的学术经验进行总结。介绍了刘老古... 刘渡舟教授致力于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半个多世纪,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本文拟对刘老运用"栀子豉汤"类方的学术经验进行总结。介绍了刘老古今接轨、合方运用栀子豉汤类方及治验举例,以期有资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渡舟 “栀子豉汤”类方 古今接轨 学术经验 经方研究
下载PDF
仲景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颖 李宇航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历节"等范畴,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对其有详细的论述。尤其是张仲景所创制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至今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价值。通过对张仲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历节"等范畴,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对其有详细的论述。尤其是张仲景所创制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至今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价值。通过对张仲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药进行梳理,以期能够对挖掘经方思想、启发临床用药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景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 理论探讨 经方研究
下载PDF
张仲景治喘经验浅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云苹 谢洋 刘贯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0,共2页
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的治喘方剂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临床将其治喘经验归纳为五法,从中既知治喘常法,又知病证结合、辨证分析,以指导遣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张仲景 治喘经验 经方研究
下载PDF
反佐配伍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19
作者 庄爱文 嵇丽娜 李荣群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7期1207-1209,共3页
反佐配伍是中医组方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应用于重症的治疗,但是历代医家对于这种配伍研讨尚少。本文将从反佐配伍的思想来源、作用原理、临床应用及现代价值等角度予以阐述,进一步分析反佐配伍的中医特色。
关键词 反佐配伍 重症 经方研究 现代价值 中医特色
下载PDF
基于现代临床应用的桂枝茯苓丸中芍药和桂枝的药物基源考证 被引量:14
20
作者 林艳华 宋咏梅 师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7-230,共4页
桂枝茯苓丸是仲景治疗妇科病的经典名方,是活血化瘀的良方,被众多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探析经方桂枝茯苓丸中桂枝与芍药的用药规律,进而为临床桂枝茯苓丸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现将知网、维普、万方、读秀期刊数据库中收集的... 桂枝茯苓丸是仲景治疗妇科病的经典名方,是活血化瘀的良方,被众多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探析经方桂枝茯苓丸中桂枝与芍药的用药规律,进而为临床桂枝茯苓丸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现将知网、维普、万方、读秀期刊数据库中收集的桂枝茯苓丸现代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的频次计数法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文献考证的方法,对所涉药物进行药物品种、药性、功效分析。经方桂枝茯苓丸原方中桂枝应为肉桂,芍药更可能是赤芍;而现代临床用此方时,剂型发生改变,以汤剂为主,用药以桂枝、赤芍为主。肉桂与桂枝、赤芍与白芍的药性及功效均有差异,临床应用当辨证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 桂枝 芍药 经方研究 临床应用 文献考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