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对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 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媛 赵娜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483-148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对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26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130例。参考...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对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26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130例。参考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LVESD、LVEDD均较参考组短,LVEF较参考组高(P<0.05);观察组6MWT、ED均较参考组长(P<0.05);观察组SAQ评分较参考组高(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可以显著改善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增强其运动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 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对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文 周丽 钟远慎 《全科护理》 2021年第29期4104-410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对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6月于医院行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82例冠心病病人,按电脑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对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6月于医院行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82例冠心病病人,按电脑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病人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入路PCI术病人实施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可明显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 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思考
3
作者 刘斌 李智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具有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但存在学习曲线长、受到桡动脉及上肩部解剖因素限制、专用器械缺乏等缺点及难点。经桡动脉入路很少存在绝对禁忌证,远端及左侧桡动脉入路也逐渐作为入路...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具有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但存在学习曲线长、受到桡动脉及上肩部解剖因素限制、专用器械缺乏等缺点及难点。经桡动脉入路很少存在绝对禁忌证,远端及左侧桡动脉入路也逐渐作为入路选择,而通过无鞘经桡动脉入路或更大内腔的桡动脉鞘及器材组合,可以更广泛地开展各种神经介入手术。但在目前缺乏高级别证据的背景下,经桡动脉入路在颅内动脉瘤、颈动脉支架、机械取栓等神经介入治疗场景中仍存在一定困难及挑战,应用时更应权衡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 神经介入治疗 解剖结构 冷思考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肢并发症护理研究进展
4
作者 崔嘉盛 李月 +3 位作者 姚亮 沈徐韬 陈务贤 朱丽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经桡动脉入路作为PCI的主要血管入路,由于其便捷性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而被广泛采用。然而,经桡动脉入路PCI仍存在血管损伤、出血等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经桡动脉入路作为PCI的主要血管入路,由于其便捷性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而被广泛采用。然而,经桡动脉入路PCI仍存在血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针对经桡动脉入路PCI并发症的管理非常重要。本文对经桡动脉入路PCI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要点进行阐述,期望增加临床医护对桡动脉入路并发症的认识,为PCI患者争取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经桡动脉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基于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及应用
5
作者 李宸 刘斌 +5 位作者 杨瀚涛 高洋 刘腾飞 周浩 江瀛川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18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CTA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18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CTA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手术中进行弓上脑供血动脉超选患者的弓上脑供血动脉分为1型(普通型)、2型(中等难度型)及3型(困难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超选成功率及透视时间。结果 186例患者共394根目标血管,1型、2型、3型分别为164、151、79根。1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64/164),透视时间平均(6.98±2.19)s;2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51/151),透视时间平均(7.16±2.40)s;3型血管超选成功率81.0%(64/79),透视时间平均(14.32±5.10)s。不同分型患者间超选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型透视时间与1型、2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关系进行的桡动脉入路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策略,其中3型目标血管超选成功率相对较低,材料及技术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 神经介入 弓上脑供血动脉 分型
下载PDF
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6
作者 兰金玲 陈坤 +2 位作者 黄嘉 戴宇翔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比较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经双侧桡动脉入路或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实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的患者。对比2组患者基线数据,手... 目的 比较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经双侧桡动脉入路或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实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的患者。对比2组患者基线数据,手术策略,术中参数(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射线量、造影剂用量和肝素用量等),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36例患者,其中76.8%的患者经双侧桡动脉入路完成介入治疗。与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组相比,经双侧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时间短,造影和肝素用量少(P<0.05)。经双侧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成功率不劣于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组(P>0.05)。经双侧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出现冠状动脉穿孔、血管入路并发症及急性肾损伤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经双侧桡动脉入路已成为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的重要入路,其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侧桡动脉 桡股复合
下载PDF
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对比
7
作者 潘宇平 王晓玉 金国森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135-138,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120例行P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鼻烟窝区组选择远端桡动脉入径(TRA)即鼻烟... 目的:比较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120例行P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鼻烟窝区组选择远端桡动脉入径(TRA)即鼻烟窝处作为穿刺点,常规组选择经典TRA。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手臂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均未发生桡动脉痉挛的情况;鼻烟窝区组手臂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烟窝区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常规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烟窝区穿刺行PCI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术后手臂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 鼻烟窝区 经典经桡动脉 穿刺成功率 疼痛 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危险因素研究
8
作者 王光友 刘昆鹏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657-66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临床特征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识别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及临床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共150例,根据术中...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临床特征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识别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及临床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共150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桡动脉急性损伤分为损伤组和未损伤组;比较损伤组和未损伤组临床特征资料,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采用多因素法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风险预测方面临床效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50例术中发生桡动脉急性损伤72例,发生率为48.00%。损伤组和未损伤组性别、年龄、动脉鞘管使用规格及穿刺操作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女性、老年及6F动脉鞘管使用均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动脉鞘管规格及术后压迫桡动脉止血时间均可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发生风险预测,且三种指标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显著优于上述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更易发生在女性、老年、使用6F动脉鞘管使用及术后长时间压迫桡动脉止血人群;而上述指标联合可准确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桡动脉 急性损伤 危险因素 预测
下载PDF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9
作者 李冰华 韦静 +1 位作者 罗倩芸 李春燕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5期601-603,共3页
目的:研究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将2019年1—5月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将2019年1—5月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将2019年6—10月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握力锻炼依从性以及肢体肿胀、疼痛、渗血程度,判断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6、-0.637,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3、-5.286,P<0.05)。干预后,观察组握力锻炼依从性程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19,P<0.05)。观察组术后4 h、24 h肢体肿胀、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34、-3.138,P<0.05;Z=-4.810、-4.735,P<0.05)。两组患者术后穿刺口渗血程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9,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提高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握力锻炼依从性,减轻术肢肿胀、疼痛,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健康教育 舒适度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经远端桡动脉入路穿刺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柯辉 李克红 +1 位作者 王子朝 高立建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1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穿刺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拟选择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期间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统计经...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穿刺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拟选择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期间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统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dTRA穿刺成功情况,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dTRA穿刺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dTRA穿刺成功233例,穿刺失败35例。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外周动脉疾病、甘油三酯、血红蛋白、血小板、升主动脉内径、抗栓药物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成功组体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远端桡动脉内径高于穿刺失败组,心房颤动率、远端桡动脉穿刺史占比及血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穿刺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远端桡动脉穿刺史、Scr、LDL-C、LVEF、远端桡动脉内径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的因素(P<0.05)。结论:心房颤动、远端桡动脉穿刺史、Scr、LDL-C、LVEF、远端桡动脉内径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dTRA穿刺成功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远端桡动脉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11
作者 杨昌燕 万瑞廷 +1 位作者 陈克露 韦邦叶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3期25-28,共4页
研究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 研究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予以常规组患者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予以实验组患者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心肌微循环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发现,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效果较好,患者手术安全性较高,可促进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减小手术对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血管外科处理
12
作者 刘浩 董智慧 符伟国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现已成为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首选入路方式。随着TRA患者数量的增加,其并发症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TRA相关并发症可根据发生时期分为术中、术后并发症,根据是否涉及出血事件分为出血性、...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现已成为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首选入路方式。随着TRA患者数量的增加,其并发症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TRA相关并发症可根据发生时期分为术中、术后并发症,根据是否涉及出血事件分为出血性、非出血性并发症。若能早期识别术中并发症如桡动脉夹层、穿孔、痉挛及导管弯折断裂等,可通过腔内方法干预,预后良好。术中并发症及穿刺点处理不当可发生血肿、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对于上述并发症,若保守治疗方法无效,应尽早外科干预,避免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截肢。桡动脉闭塞为最常见的TRA相关并发症,患者可能无手部缺血症状,但通畅的桡动脉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对于桡动脉闭塞,应及时监测、尽早发现并干预。目前,TRA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较少,且病例数量有限,亟需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桡动脉闭塞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综合护理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陶娟 孙俊平 +2 位作者 顾伟 李昭 林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远桡)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不同围术期护理方式对术中穿刺及术后穿刺部位恢复情况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728例不稳定型心...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远桡)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不同围术期护理方式对术中穿刺及术后穿刺部位恢复情况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7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以远桡为入路行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63)和对照组(n=365),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后对比发现,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8.6%vs. 94.0%,P<0.05)。穿刺时间比较,观察组穿刺时间低于对照组[(5.4±0.6)min vs.(5.9±0.3)min,P<0.05],而在桡动脉痉挛、局部血肿、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3.8%vs. 4.1%;2.5%vs.3.3%;1.9%vs. 2.5%,P>0.05)。结论 对经远桡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安全可行,利于患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远端桡动脉 期护理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14
作者 杨敏捷 颜志平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介入专家制定了首个《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本文将对共识中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外周介入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局限性、桡动脉解剖学特征、患... 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介入专家制定了首个《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本文将对共识中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外周介入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局限性、桡动脉解剖学特征、患者选择、操作规范、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辐射剂量及学习曲线7大方面的主要观点以及共识出台的背景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动脉 外周介入 桡动脉闭塞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与常规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秀华 马元 +1 位作者 王利宏 屈百鸣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6期40-42,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优势,评估远端桡动脉入路能否成为更佳的PCI选择路径。方法研究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择期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2例。其中64例选择常规桡动脉穿刺(对...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优势,评估远端桡动脉入路能否成为更佳的PCI选择路径。方法研究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择期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2例。其中64例选择常规桡动脉穿刺(对照组),48例选择远端桡动脉穿刺(观察组)。对比远端桡动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之间的区别;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穿刺成功率及相关因素(包括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疼痛、迷走反射、穿刺点出血、右手及前臂张力性血肿、桡神经损伤、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术后食指指端血氧饱和度等],以及解除压迫止血的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平均穿刺时间高于对照组(t=7.360,P<0.05),但总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成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右手及前臂张力性血肿、桡神经损伤、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的比例高于观察组(χ^(2)/t=-4.431、5.560、3.889、3.889、4.253,P<0.05);对照组平均压迫止血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t=-13.290,P<0.05)。结论与常规桡动脉入路相比,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PCI术并发症更少、患者穿刺部位需压迫时间短,且可弥补传统桡动脉介入的一些缺点,作为一种新的PCI入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桡动脉 常规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诊疗专家共识对照解读
16
作者 张鑫 方亦斌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是神经介入诊疗的新兴领域和发展趋势,近期我国有两部相关专家共识陆续发布,为行TRA神经介入诊疗提供规范性指导。本文通过归纳与对比两部共识的异同,并结合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对两部专家共识进行...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是神经介入诊疗的新兴领域和发展趋势,近期我国有两部相关专家共识陆续发布,为行TRA神经介入诊疗提供规范性指导。本文通过归纳与对比两部共识的异同,并结合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对两部专家共识进行解读,为行TRA神经介入的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桡动脉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自膨胀动脉压迫止血敷贴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在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李建明 李小龙 +1 位作者 余敏 郭鑫 《当代医学》 2024年第4期29-33,共5页
目的对比自膨胀动脉压迫止血敷贴(HSECAB)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对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住院并径dTRA行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 目的对比自膨胀动脉压迫止血敷贴(HSECAB)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对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住院并径dTRA行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点止血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采用HSECAB进行穿刺点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绷带压迫穿刺点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疼痛情况、肿胀程度、安全性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疼痛占比高于对照组,轻度疼痛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肿胀占比高于对照组,中度肿胀、重度肿胀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ECAB对dTRA穿刺点的止血效果优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术后舒适度与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膨胀动脉压迫止血敷贴 绷带压迫止血 经远端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舒适度
下载PDF
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彤 柳静 +2 位作者 王双双 李妙男 王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 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TRI术病人,其中对照组(2020年1-5月行TRI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2020年6-12...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 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TRI术病人,其中对照组(2020年1-5月行TRI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2020年6-12月行TRI病人)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较2组间护理质量效果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情评估准确率、专科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合格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血、肿胀、疼痛麻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水疱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桡动脉闭塞。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制定和实施,为冠心病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标准和指导,有利于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提高病人舒适度,促进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 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下载PDF
SMART精准护理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术肢肿胀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董美云 陈志坚 周丹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SMART精准护理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术肢肿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接诊经桡动脉行冠状介入治疗的60例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术肢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SMART精准护理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术肢肿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接诊经桡动脉行冠状介入治疗的60例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术肢护理,观察组术后采用SMART精准护理进行术肢护理,均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术后肿胀发生率、肢体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嘱用药、自我监测、运动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ART精准护理有助于预防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术肢肿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 桡动脉 护理 肿胀 疼痛
下载PDF
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朴雪莲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893-896,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3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不同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分组,将经股...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3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不同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分组,将经股动脉入路的患者纳入参照组(65例),将经桡动脉入路的患者纳入研究组(66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及X线暴露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为96.97%(64/66),参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5.38%(62/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4,P=0.636)。研究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参照组的18.46%(x^(2)=6.255,P=0.012)。研究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73%,低于参照组的43.08%(x^(2)=6.150,P=0.013)。结论: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预防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改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