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影响分析
1
作者 杨若雯 尹媛媛 李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58-0061,共4页
分析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中运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50例,以颜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2组。传统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经比较实验结果,观察组的整... 分析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中运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50例,以颜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2组。传统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经比较实验结果,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用于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理想,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干预 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
作者 王瑞娟 许晗 +1 位作者 于红婷 武利雅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0日收治的13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实施以...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0日收治的13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少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导向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负性情绪 依从性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经桡动脉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6
3
作者 姚志敏 申太忠 +5 位作者 任建伟 郭学娜 高艳 刘世华 康志敏 佟小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自体动静脉瘘(AVF)腔内成形和(或)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于因AVF狭窄或血栓闭塞而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造影证实6例患者为AVF重度狭窄,即刻行腔内球囊...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自体动静脉瘘(AVF)腔内成形和(或)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于因AVF狭窄或血栓闭塞而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造影证实6例患者为AVF重度狭窄,即刻行腔内球囊成形术,术后狭窄程度改善;对2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次日复查造影示血栓溶解,其中1例溶栓后造影显示吻合口附近静脉狭窄严重,行PTA治疗,另1例狭窄程度较轻者未进一步PTA治疗。对8例患者随访2~13个月,其中7例可正常行AVF透析,1例单纯PTA治疗患者2个月后再次行PTA治疗,4个月后因AVF功能不良而改行颈内静脉插管透析。结论经桡动脉行AVF功能不良的介入治疗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管成形术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及防止闭塞的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田军 储毓舜 +2 位作者 王俊娥 孙婧 姜铁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探索防止桡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方法:2008-06至2010-04期间来我院就诊的TRI的患者2 658例,根据术后有无桡动脉搏动减弱的情况分为搏动减弱组187例和正常组2 471例。通过... 目的:观察分析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探索防止桡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方法:2008-06至2010-04期间来我院就诊的TRI的患者2 658例,根据术后有无桡动脉搏动减弱的情况分为搏动减弱组187例和正常组2 471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桡动脉搏动减弱的危险因素。观察阻断同侧尺动脉血流恢复桡动脉搏动并探索防止桡动脉闭塞的有效性。结果:搏动减弱组患者女性比例、既往TRI比例、鞘管留置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有创收缩压水平搏动减弱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桡动脉搏动减弱的发生与鞘管留置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和有创收缩压呈明显相关性。血管超声多普勒观察187例搏动减弱组穿刺侧的桡动脉比对侧的桡动脉舒张期、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压迫同侧尺动脉后,使得187例搏动减弱组患者中185例(98.93%)患者桡动脉搏动恢复。结论:鞘管留置时间长、术后压迫时间长、有创收缩压低是桡动脉搏动减弱的危险因素。桡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显著降低可以认为是桡动脉闭塞的预测指标。持续阻断同侧尺动脉血流可以恢复桡动脉搏动,有效防止术后桡动脉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术后闭塞 动脉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桥血管病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圣文 乔树宾 +7 位作者 徐波 秦学文 姚民 袁晋青 吴永健 杨跃进 陈纪林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TFI)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6-01至2009-12的31例TRI(桡动脉组)和115例TFI(股动脉组)的静脉桥血管病变患者,比较TRI和TFI患者临床特征、操作特点及住院期...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TFI)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6-01至2009-12的31例TRI(桡动脉组)和115例TFI(股动脉组)的静脉桥血管病变患者,比较TRI和TFI患者临床特征、操作特点及住院期间临床疗效。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X线曝光时间[(15.6±3.7)分比(14.5±3.4)分]、操作时间[(34.6±15.2)分比(37.4±18.8)分]、造影剂用量[(225±120)ml比(263±13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操作成功率(93.5%比95.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股动脉组血管径路并发症较桡动脉组显著增加(3.2%比15.7%,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0%比2.0%)、死亡(0%比0%)、心肌梗死(0%比0.9%)、靶病变血运重建(0%比0.9%)发生率均类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TFI相比,TRI静脉桥血管病变安全有效,且血管径路并发症明显减少,但造影与介入同期完成比例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经股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桥血管病变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下载PDF
老年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桡动脉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迎新 王志坚 +6 位作者 张维君 闫振娴 聂斌 贾德安 葛海龙 张鸥 周玉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60岁)接受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TRI)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RAO)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老年患者TRI术后发生RAO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09年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12病房择期TRI≥60岁的老年患者1 256例,根...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60岁)接受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TRI)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RAO)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老年患者TRI术后发生RAO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09年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12病房择期TRI≥60岁的老年患者1 25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RAO分为正常组和RAO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RAO有关的危险因素。记录手术相关参数,包括桡动脉穿刺次数、鞘管型号、手术时间、术中肝素用量及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疑有桡动脉闭塞的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确诊。结果:1.1 256例TRI患者急性RAO发生率2.2%(28/1256例)。与正常组相比,RAO组患者中女性、糖尿病和既往行TRI患者的比例较高,RAO组术中平均肝素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3 826±523)IU vs.(7 425±980)IU,P=0.008〕,术后压迫时间长于正常组〔(378.9±35.4)min vs.264.7±43.2)min,P=0.003〕,且RAO组患者应用7F动脉鞘的比例较高(10.7%vs.1.9%,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F动脉鞘管、肝素用量偏低及术后桡动脉压迫时间过长,是影响RA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TRI术中选择尺寸合适的动脉鞘管、足够强度的抗凝治疗、避免术后过长时间的压迫止血等均有利于减少RAO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闭塞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栋雯 张曙 +2 位作者 刘君 刘艳艳 张文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5月本院心内科三病区收治的628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有无采用介入上肢垫进行术... 目的:探讨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5月本院心内科三病区收治的628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有无采用介入上肢垫进行术后穿刺部位护理,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98例(介入上肢垫护理)和对照组330例(非介入上肢垫护理)。通过护理记录对两组术后6 h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出血、指端紫绀等局部症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局部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介入上肢垫能有效减少TRI术后患者肢体的局部相关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介入上肢垫 并发症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胜利 刘惠亮 +7 位作者 罗建平 刘英 韩玮 马东星 荆丽敏 魏玉杰 王书同 孟荣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桡动脉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和...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桡动脉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和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梗死后新出现的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含血管重建事件: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患者30d内复合终点1、复合终点2及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发心肌梗死和死亡单项终点的发生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在经桡动脉PCI围术期与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桡动脉远期影响及其主要因素 被引量:11
9
作者 曾书燚 李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桡动脉远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患者桡动脉血管壁及内径等远期的影响及其主要因素。
关键词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远期影响 主要因素
下载PDF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干预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陶玉 程青虹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3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桡动脉闭塞(RAO)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09例同期于我院行经桡动脉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6例和常规组293例,两组均采用传统操作步骤行经桡动脉PCI,其中干预组对鞘管、导管型号选择及... 目的观察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桡动脉闭塞(RAO)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09例同期于我院行经桡动脉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6例和常规组293例,两组均采用传统操作步骤行经桡动脉PCI,其中干预组对鞘管、导管型号选择及肝素用量、鞘管留置时间、桡动脉压迫器止血方法等进行改良,同时对桡动脉搏动减弱者于解除包扎后徒手持续压迫同侧尺动脉约1 h。观察两组肝素用量、桡动脉鞘外径、造影导管外径及桡动脉搏动情况、术后不适(疼痛、肢体麻木及肢体肿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肝素用量显著大于常规组,桡动脉鞘外径及造影导管外径均显著小于常规组(P=0.000);干预组桡动脉减弱及RAO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分别<0.05及0.01),术后疼痛、肢体麻木、肢体肿胀不适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常规组(P均<0.01)。结论通过合理选择鞘管、导管,应用足量肝素、减少鞘管留置时间,改善桡动脉压迫器止血、减压方法,及对桡动脉搏动减弱者适时实施尺动脉压迫等措施,可降低患者RAO发生率、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闭塞 干预
下载PDF
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时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丝和球囊辅助指引导管成功跨越痉挛段33例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倪祝华 王乐丰 +16 位作者 杨新春 王红石 徐立 李惟铭 夏昆 刘宇 何冀芳 迟永辉 张大鹏 邓俊萍 王益民 刘广军 张小良 赵建红 张继强 刘佳胜 祁树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6期320-325,共6页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通路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跨越痉挛段血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通路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跨越痉挛段血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汾市人民医院、晋城心脑血管病医院、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烟台海港医院经桡动脉路径PCI伴有桡动脉和(或)肱动脉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成功越过痉挛段的33例冠心病患者(A组),并与同期其他术者用常规方法处理痉挛的38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法指引导管通过痉挛段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以了解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 两组患者痉挛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但肱动脉痉挛的发生率均较桡动脉高。A组指引导管通过率显著高于B组[33例(100.0%)比15例(39.5%),P=0.000];对于指引导管成功通过痉挛段的两组患者,A组较B组所需时间更短(P=0.000),A、B组指引导管通过时间≤5 min的患者分别为30例(90.9%)和2例(13.3%),5~15 min的患者分别为3例(9.1%)和7例(46.7%),〉15 min的患者分别为0和6例(40.0%)。A组患者前臂血肿发生率较B组降低[(2例(6.1%)比7例(1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结论经桡动脉路径PCI血管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可非常安全有效地使指引导管跨越痉挛和(或)夹层段,较应用抗痉挛药物这一常规方法更为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 桡动脉和(或)肱动脉痉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导丝 球囊
下载PDF
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发生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不同处置方法疗效探讨 被引量:26
12
作者 郭宏博 李春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1714-1718,共5页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血管通路痉挛的危险因素,探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跨越痉挛段血管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诊治并行PCI治疗的281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桡动脉...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血管通路痉挛的危险因素,探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跨越痉挛段血管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诊治并行PCI治疗的281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桡动脉痉挛,将281例病人分为痉挛组(56例)和非痉挛组(225例)。根据处置方式,将56例桡动脉痉挛病人分为观察组(采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术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处理治疗,36例)。分析PCI手术发生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情况、痉挛发生部位、血肿、指引导管通过例数及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前臂疼痛、桡动脉路径异常及术中导管交换次数均为PCI术病人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痉挛组,56例中53例仅运用1根导丝完成手术,3例应用2根导丝完成手术;观察组采用PCI导丝联合球囊辅助下20例病人的指引导管顺利跨越痉挛段。对照组12例顺利通过痉挛段血管,但操作时间较长,2例因拒绝穿刺股动脉而耗时约35min后顺利完成痉挛段的跨越,22例未成功通过痉挛段血管,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比剂外渗,说明存在血管夹层,改为对侧桡动脉或经股动脉路径PCI治疗。两组痉挛部位和前臂血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引导管通过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前臂疼痛、桡动脉路径异常及术中导管交换次数均为PCI术病人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应用PCI导丝联合球囊辅助下可有效提高指引导管跨越痉挛和(或)夹层段的成功率,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抗痉挛药物治疗组,可减轻病人痛苦,且两种治疗方案住院费用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 桡动脉痉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左、右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万里 潘朝锌 吴显儒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比较经左、右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将分别经左、右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左侧组和右侧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时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首选器械成功率、... 目的比较经左、右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将分别经左、右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左侧组和右侧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时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首选器械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AG时间右侧组比左侧组较短。左侧组与右侧组相比,PCI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较短,造影剂用量较少,首次选用器械成功率较高。结论经左、右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各有优势,在特定的情况下不失为可以互相补充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玮 刘惠亮 +3 位作者 罗建平 杨胜利 马东星 刘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冠心病患者 安全性 冠状动脉造影 70岁 研究对象 动脉搏动 穿刺成功 治疗策略 临床情况
下载PDF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致前臂张力性血肿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振 陈洁琼 +2 位作者 周明 党书毅 朱未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前臂张力性血肿时,比较手工压迫法、单独绷带压迫法和绷带压迫联合脱水治疗法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出现前臂血肿后进行科学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科4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215例... 目的通过研究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前臂张力性血肿时,比较手工压迫法、单独绷带压迫法和绷带压迫联合脱水治疗法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出现前臂血肿后进行科学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科4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215例前臂张力性血肿患者,采用手工压迫、单独绷带压迫和绷带压迫联合速尿、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脱水治疗,并用硫酸镁溶液湿敷等方法处理后,对血肿处理后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 215例前臂血肿患者中手工压迫组69例与单独绷带压迫组70例比较,肿胀消退时间、手指末端血供和功能改善为良好的出现时间、周围皮肤温度增加出现的时间、前臂臂围均无明显改善(P>0.05);绷带压迫联合脱水治疗组76例与手工压迫组69例比较,前臂肿胀消退时间、手指末端血供和功能改善为良好的出现时间、周围皮肤温度增加出现的时间、前臂臂围均有明显缩小(P<0.05);绷带压迫联合脱水治疗组76例与单独绷带压迫组70例比较,前臂肿胀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周围皮肤温度增加出现的时间稍有缩短(P>0.05),手指末端血供和功能改善为良好的出现时间明显缩短(P<0.05);在出现肿胀压迫后3 h观察前臂臂围,相对于未穿刺臂臂围稍有缩小(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导致前臂张力性血肿,人工压迫与弹力绷带效果相当,但在弹力绷带压迫基础上,同时积极进行脱水等综合处理,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可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前臂张力性血肿 人工压迫 绷带压迫 脱水治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光耀 李东旺 +6 位作者 杨明 李成学 王波涛 李建红 张虹 付林波 王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3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特点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患者中90例手术成功;10例未成功,其中6例改为左桡动脉入路,4例经右股动脉成功。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特点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患者中90例手术成功;10例未成功,其中6例改为左桡动脉入路,4例经右股动脉成功。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8例,前臂血肿2例,术后桡动脉闭塞2例,锁骨下动脉夹层1例。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损伤小、痛苦小、微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行右冠介入治疗中指引导管的选择(附154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鲁玉明 杜峰 金燕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883-884,共2页
冠心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自1992年荷兰Kiemeneij教授报道首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随着器械的改进、技术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积累,
关键词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指引导管 人类健康 冠心病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劲 张励庭 +3 位作者 黄炫生 袁勇 刘卫其 吴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07X期70-71,共2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索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720例诊断为冠心病择期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 目的前瞻性对比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索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720例诊断为冠心病择期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R I组),一组接受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FI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病例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平均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的血管病变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R 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6.0%(394/410),TFI组为97.6%(302/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TR I组和TFI组平均穿刺时间6.1 m in(2~21m in)、3.2 m in(1~12m in),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52m in(32~147 m in)、53m in(30~140m 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410)、5.0%(16/310),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d(2~5d)、5.4d(4~8d),除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相差不大,可行性相当;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经股动脉介入治疗 冠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礼坤 余华 +5 位作者 冯克福 周根东 韩晓萍 叶琪 严激 顾统元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选择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桡动脉造影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后即刻采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选择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桡动脉造影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后即刻采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17例(桡动脉组),与同期经股动脉途径造影后即刻PCI者(股动脉组,共409例)进行比较,分析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4.0%,与股动脉组(97.6%)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造影显示明显病变(管腔狭窄程度≥70%)的血管数量累计为210支,其中182支作为靶血管进行了成功的PCI,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6.7%,低于股动脉组(93.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且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的所占的比例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股动脉组。随访PCI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具有可行性。但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途径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穿刺 即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经股动脉途径 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心绞痛 慢性闭塞病变 平均住院天数 造影显示 PCI 心绞痛患者 并发症 近期疗效 临床诊断 方法选择
下载PDF
品管圈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术肢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晓英 赵荣甫 鱼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479-1480,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术肢局部并发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于2013年11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术肢局部并发症进行统计及原因分析,根据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术肢局部并发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于2013年11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术肢局部并发症进行统计及原因分析,根据结果分析拟定实施对策,并就活动前后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采用品管圈活动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术肢局部并发症明显下降,改善前的17.0%降至6.0%,完成了目标设定值。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术肢局部并发症,并能充分调动科内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加集体凝聚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