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李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0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治...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腿、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JOA)评分。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腿、腰VAS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腿VAS评分(2.8±1.0)分、腰VAS评分(2.5±1.1)分以及术后6个月腿VAS评分(1.1±0.1)分、腰VAS评分(1.2±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4±1.2)、(3.4±1.5)及(2.0±0.2)、(1.8±0.6)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23.4±3.6)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24.7±3.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4±3.1)、(22.1±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患者对于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更为满意,对维持腰椎稳定性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 髓核摘除 间盘突出症 功能
下载PDF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房朗 宋磊 +6 位作者 罗磊 张承旻 赵晨 张泽桐 罗飞 侯天勇 周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评估经后路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9例因未能完成随访剔除本研究...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评估经后路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9例因未能完成随访剔除本研究,最终8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术式选择分为动态组44例和单摘组41例,术后随访5年以上。比较2组患者临床评估指标(VAS、ODI)、影像学评估指标(腰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及并发症(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不稳、螺钉松动及伤口感染)情况。结果动态组在末次随访时VAS及ODI优于单摘组(P<0.05)。末次随访时动态组椎间隙高度下降约12.75%,单摘组下降24.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腰椎整体活动度术前与术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手术节段末次随访时保留(4.05±0.79)°的活动度,约为术前活动度的45.30%,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无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单摘组复发5例,其中4例行保守治疗,1例再次手术。动态组未出现腰椎失稳病例,单摘组有3例失稳病例,其中1例因手术节段滑脱,出现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再次手术,2例因无症状随访观察;2组均未出现螺钉松动及伤口感染病例。结论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中长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能更好地维持椎间隙的高度,减少手术节段的复发和腰椎不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 Dynesys系统
下载PDF
通道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观察
3
作者 王衡 安博 +5 位作者 刘英杰 冯金勇 邵科武 单朝 郭新军 朱卉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目的:评估通道肌间隙入路(Wistl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手术(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6例,在全麻下通过微创通道Wistle入路完成神经减压及双侧Dynesys... 目的:评估通道肌间隙入路(Wistl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手术(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6例,在全麻下通过微创通道Wistle入路完成神经减压及双侧Dynesys椎弓根螺钉置入(微创组);选取同期后正中入路神经减压辅助Dynesys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常规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第1、3、5天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术前、术后第5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3、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及上邻节段的活动度(ROM)以及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H);记录末次随访时的MacNab优良率;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CPK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微创组升高幅度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均降低,微创组腰痛VAS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ODI、手术节段ROM均逐渐减小,上邻节段ROM逐渐增大,DH先增加后降低;微创组上邻节段ROM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MacNab优良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stle入路Dynesys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令人满意,优于后正中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肌间隙入路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 DYNESYS
下载PDF
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彩明 刘洋 李明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7期635-637,共3页
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4~67岁,平均57岁。单节段病变15例,多节段病变8例。椎板减压后根据... 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4~67岁,平均57岁。单节段病变15例,多节段病变8例。椎板减压后根据退变程度选择椎间盘部分切除或椎体融合器进行融合的方法,采用Bioflex动态固定系统稳定脊柱后路,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脊柱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2±9)个月。统计显示术前VAS评分为(7.2±1.7)分,末次随访为(2.6±1.1)分;术前ODI为(71.4±17)%,末次随访为(21.3±11)%。非融合节段ROM术前为(8.1±1.9)°,末次随访为(2.8±1.1)°;邻近上位椎体ROM术前为(7.9±1.7)°,末次随访为(7.2±1.8)°;邻近下位椎体ROM术前为(8.4±2.1)°,末次随访为(7.9±1.9)°。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VAS、OD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前后非融合节段腰椎活动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邻近椎体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Bioflex动态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lex系统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下载PDF
腰椎非融合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中川 赵庆 +5 位作者 葛志超 王树强 张栋 李建民 孙浩 吴佳俊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24-227,共4页
腰椎融合术作为脊柱外科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术式,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通过坚强的椎弓根钉内固定加上椎间融合技术可以获得很高的责任节段融合率,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相邻节段会分担更多的应力,应力增加会造成退... 腰椎融合术作为脊柱外科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术式,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通过坚强的椎弓根钉内固定加上椎间融合技术可以获得很高的责任节段融合率,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相邻节段会分担更多的应力,应力增加会造成退变加速。腰椎非融合技术最大优势在于保留责任节段活动度,从而维持腰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减缓邻近节段退变速度。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非融合技术有人工髓核及椎间盘置换术、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等。该文就腰椎非融合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融合 人工髓核 人工间盘 棘突间动态固定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