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2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永波 朱振军 +3 位作者 杨希望 史锐 周大凯 李慧宁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676-680,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ope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ope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MIS-TLIF组(n=32)和open-TLIF组(n=28)。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周及3、6、12、24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腰、腿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情况。术后24个月行腰椎X线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MIS-T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open-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open-TLIF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open-TLIF组(P<0.05)。术前1 d及术后3、6、12、24个月,2组患者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MIS-TLIF组患者腰痛VAS评分显著低于open-TLIF组(P<0.05),2组患者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术后3、6、12、24个月2组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2周及3、6、12、24个月2组患者的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1 d,ODI评分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术后2周及3、6、12、24个月,MIS-TLIF组患者的JOA评分显著高于open-TLIF组,ODI评分显著低于open-TLIF组(P<0.05)。术后24个月,open-TLIF组患者植骨融合率为92.9%(26/28),MIS-TLIF组植骨融合率为90.6%(29/32);2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术后随访19.3(10~27)个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并发症,MIS-TLIF组患者发生硬膜囊撕裂及脑脊液漏1例,经保守治疗1周后好转。结论与open-TLIF相比,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滑脱症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赵兵 崔易坤 +2 位作者 尹振宇 宋晋刚 羊刚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96-99,共4页
目的观察经后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7月9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 目的观察经后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7月9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给予TLIF,对照组给予PLIF。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研究组的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2组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症状改善显著以及正常活动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方入路融合术 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白亮 庄全魁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采用MIS-TLIF手术干预作为观察组,而另外30例采用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设为对照组,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之间差异;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腰椎正侧位X线片、CT或MRI检查,计算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椎滑脱角变化;分别于术后3d、1个月、3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疼痛以及腰部功能恢复情况;依据MacNab标准评估总体预后,计算总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腰椎滑脱角分别为5.53°和5.42°,术后3个月依次下降至1.31°和1.35°,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为1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近期疗效显著,有助于腰椎功能恢复,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滑脱症 疗效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谭章勇 汪建良 +2 位作者 许科峰 肖俊 孙子杰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6期647-65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单节段DLS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MIS-TLIF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情况及影像学指标(Cobb角、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以及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Cobb角、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17.8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IS-TLIF治疗单节段DLSS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管狭窄症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中远期疗效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晓陆 刘艺明 +4 位作者 杜怡斌 祁家龙 李春 郑科 郁贤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诊治的62例双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诊治的62例双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MIS⁃TLIF组32例和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TLIF)组30例。对术后3、6、12、24个月和末次随访(54~7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远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3、6个月时,MIS⁃TLIF组在腰痛VAS、ODI评分低于O⁃TLIF组;术后24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在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末次随访时,两组在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邻椎病:MIS⁃TLIF组4例,O⁃TLIF组5例;椎体间融合率:MIS⁃TLIF组92.2%,O⁃TLIF组88.3%。结论MIS⁃TLIF治疗双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恢复快、中远期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孔入路融合术 管狭窄 双节段 中远期疗效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谭芳 王健 +3 位作者 张锋 韩帅 宋鑫 李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接受MISTLIF,手术时间(118.33±15.86)min,术中出血量(114.17±39.42)mL,术后引流量(103.33±30.85)mL。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12个月,随访(13.50±1.31)个月。1例患者术中终板损伤,术后3个月随访时可见轻微椎间隙塌陷,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可见椎间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大腿前方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6个月后好转。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满意,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盘突出症 微创疗法 经椎孔入路 融合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7
作者 李振宙 曹峥 +2 位作者 赵宏亮 朱加亮 侯树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71,共10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科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14例(20个节段)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科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14例(20个节段)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3.3±12.6岁;2例三节段病变,2例双节段病变,10例单节段病变。硬性致压物分类包括:钙化性椎间盘突出3例、骨赘性椎间盘突出6例、不典型休门氏病合并椎间盘突出3例,椎体后缘离断症2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表现脊髓或马尾神经症状,其中6例合并神经根性症状。手术先采用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突出椎间盘切除减压,继而行全麻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术。观察术后第2天、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影像学变化,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疼痛症状及功能恢复状况。背痛及神经根性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神经学功能评估采用Nurick评分及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胸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更换手术方式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胸腰段MRI及CT检查均显示脊髓或马尾神经减压充分,无致压物残留;术后1年随访时,所有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术后背痛、神经根性疼痛均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术后Nurick评分、mJOA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术后1年较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mJOA平均恢复率72.5%,优7例、良5例、可2例。有2例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未予特殊处理,但随访未见脑脊液漏及假性脊膜膨出发生;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突出椎间盘切除结合全麻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是治疗位于胸腰段脊髓或马尾神经腹侧的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全内镜下融合术 盘切除术 经椎孔入路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钟沃权 李卓夫 +5 位作者 李危石 刘杉杉 齐强 郭昭庆 孙垂国 郭新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据相同的融合及固定节段、初次手术时间(±1年)、性别、年龄(±2岁)在无融合器脱出及移位的患者中按照2∶1的比例进行配对共匹配3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65.2±10.2岁。CR组初次手术平均固定节段数为1.8±0.8个,融合节段数为1.5±0.6个;发现CR距离初次手术时间为7个月(0.75~132个月);17例患者中单个节段CR 15例,两个节段CR 2例。在两组患者术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病变节段椎间高度(disc height,DH)、屈伸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通过术前腰椎CT检查测量腰椎椎体CT值;通过腰椎MRI检查定义椎间盘形态;在术后即刻腰椎X线片上测量融合器位置(融合器后缘标记线到下位椎体后上缘的距离与下位椎体上终板前后径的比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间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R组椎体CT值小于对照组(124.8±39.7 vs 147.7±38.2,P=0.011),术后即刻X线片上融合器位置较对照组更靠后(0.15±0.09 vs 0.31±0.07,P<0.001);两组间术前LL(40.8°±12.9°vs 42.4°±7.5°,P=0.717)、PT(19.6°±7.1°vs 17.1°±6.7°,P=0.356)、SS(27.7°±6.5°vs 31.0°±4.3°,P=0.144)、PI(44.3°±13.8°vs 44.7°±13.9°,P=0.926)、DH(10.1±2.4mm vs 8.8±1.4mm,P=0.066)、ROM(4.3°±2.8°vs 4.4°±2.2°,P=0.950)、梨形椎间盘比例(33.3%vs 21.4%,P=0.40)均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椎体CT值低(骨质疏松)(OR=0.975,P=0.043)和融合器位置靠后(OR=28.393,P=0.003)是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与融合器放置靠后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R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融合术 融合器脱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镜、微创和开放式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李新武 韦华成 +1 位作者 李昊 魏芳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68-72,共5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LIF)、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LIF)、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就诊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Endo-LIF组、MIS-TLIF组、PLIF组三组,每组各50例。比较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间隙高度指数、病变节段活动度(ROM)。结果PLIF组的手术时间长于Endo-LIF组和MIS-TLIF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Endo-LIF组和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和MIS-T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Endo-LIF组少于MIS-TLIF组及PLIF组,MIS-TLIF组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Endo-LIF组短于MIS-TLIF组及PLIF组,MIS-TLIF组短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满意度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及ODI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椎间隙高度指数、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LIF、MIS-TLI、PLIF三种手术方法术后3个月的预后结果相似,PLIF术中透视次数最少,Endo-LIF创伤较小,在降低术中出血,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优势明显,术后恢复速度较快,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融合术 内镜 微创 开放式
下载PDF
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新武 李昊 《右江医学》 2024年第5期463-467,共5页
传统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标准术式,遵循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的操作原则,以TLIF为基础的各类手术技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时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 传统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标准术式,遵循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的操作原则,以TLIF为基础的各类手术技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时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1-2]。但是传统开放TLIF术式存在术中肌肉广泛剥离、小关节和韧带损伤大、术后康复较慢和住院周期长等不足[3],同时远期并发症如慢性腰痛、医源性不稳定和邻近节段退变也是临床上常需要考虑的问题[4]。近年来随着手术理念和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将传统的TLIF进一步转变为内镜化和微创化的操作方式也成为脊柱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之一[5]。而内镜下TLIF正是目前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技术方案之一,既往研究也对内镜下TLIF的技术要点、相关器械改进、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结果显示内镜下TLIF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4-8]。但内镜下TLIF作为一种较新的微创技术,其方案在适应证、内镜下减压技术和入路等方面均有不同的选择,同时在植骨床处理、融合器的选择和固定方式也各异[6]。由于使用不同入路方式的腰椎微创手术适应证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内镜下TLIF的技术概况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经椎孔入路融合术 微创手术 手术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规范化开展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11
作者 戎利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38,共2页
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是指在内镜辅助下进行的一种微创腰椎融合术[1、2]。由于水介质内镜能够实时清晰显示术野,其术中操作更精细、准确[3]。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及微创... 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是指在内镜辅助下进行的一种微创腰椎融合术[1、2]。由于水介质内镜能够实时清晰显示术野,其术中操作更精细、准确[3]。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PELIF具有手术损伤更小、术后康复更快、短中期临床疗效确切等诸多优势,现已成为国际脊柱内镜领域的代表性术式之一[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手术损伤 融合术 传统开放手术 经皮内镜下 术野 内镜辅助 脊柱内镜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比较
12
作者 马瑞士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7例。研究组采用TLIF治疗,对照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下腰痛JOA评分均高于术前,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健侧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与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恢复腰椎功能,但其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侧神经损伤发生率的效果优于PLI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滑脱症 老年 经椎孔入路植骨融合术 经后路腰植骨融合术 功能 神经损伤 疼痛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单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李剑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6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Quadrant通道下单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外科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实施Quadrant通道下单侧后路... 目的 探讨Quadrant通道下单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外科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实施Quadrant通道下单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引流量小、术后下地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P <0.05),术后1、2、3d的疼痛评分低(P <0.05),术后2、4、6周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P <0.05),末次随访MacNab分级的优良率高(P <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单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效果十分显著,术后疼痛少,恢复快,术后功能障碍改善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疾病 微创手术 融合术 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14
作者 陈子豪 董健文 +5 位作者 刘仲宇 陈瑞强 齐佳坤 Fawad Ullah 张涛涛 戎利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9-347,共9页
目的:比较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镜下融合)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2年2月共46例单节段镜下融合病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0~80岁,平均60.9±10.5岁,术后随访时间3~4... 目的:比较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镜下融合)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2年2月共46例单节段镜下融合病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0~80岁,平均60.9±10.5岁,术后随访时间3~47个月。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8例为经椎间孔入路,28例为经关节突入路,均采用工作内径7.1mm的大通道脊柱内镜。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使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价临床疗效。术后3d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CT评价减压与内固定情况。术后随访超6个月且复查腰椎CT者,按照Bridwell标准判断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术前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术前ODI评分、VAS评分及JOA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椎间孔入路组72.2%的患者术前存在单侧根性症状,而经关节突入路组则有64.3%术前为双侧根性症状,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0)。经椎间孔入路组手术时间平均327.7±89.9min,住院时间平均14.8±6.0d;经关节突入路组手术时间平均385.9±96.7min,住院时间平均19.5±7.8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38)。经关节突入路组75%的患者接受了单侧入路双侧减压。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ODI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评分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且复查CT者共21例,其中20例(95.2%)达到骨性融合,两组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均安全、有效,经椎间孔入路的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内镜 经椎孔入路 经关节突入路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和椎旁肌及相邻关节突关节变化
15
作者 庞大明 尹鹏 +3 位作者 杨晋才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2-379,共8页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F治疗的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58.0±8.7岁(41~79岁),随访40.7±3.6个月(36~58个月)。收集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P);术前和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CT检查,测量多裂肌(MF)横截面积(CSA)和脂肪浸润(FI)评分,并根据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术后MF CSA、FI评分、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与术前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前VAS-LBP为7(7,8)分,术后1周为3(2,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2)分,末次随访为1(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VAS-LP为6(5,7)分,术后1周为2(1,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1)分,末次随访为0(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ODI为61%(55%,67%),术后3个月为23%(19%,31%),12个月为12%(8.5%,17.5%),末次随访为7%(4%,15.6%),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MF CSA:557.06±46.72mm^(2),术后12个月547.12±53.31mm^(2)、术后24个月558.35±52.37mm^(2)、末次随访时531.21±56.12mm^(2),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FI评分:2(2,3),术后12个月3(2,3)、术后24个月3(2,3)、末次随访时3(3,3),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上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分,术后12个月手术5(4,6)分、术后24个月5(4,5)分、末次随访时5(4,6)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下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分,与术后12个月5(4,5)分、术后24个月5(4,6)分、末次随访时5(4,7)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且对手术节段多裂肌以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中长期不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经椎孔腰融合术 旁肌 关节突关节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椎旁肌的变化
16
作者 庞大明 杨晋才 +3 位作者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尹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5-594,共10页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2例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PLIF组22例,女性10例,男性12例,年龄60.2±10.3岁;PE-TLIF组30例,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60.4±12.3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术前与术后1d及1周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多裂肌(multifidus,MF)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FI)评分及肌肉CT密度等椎旁肌评估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6个月及12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ow back pain,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eg pain,VAS-LP)、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术后12个月根据Bridwell标准评估两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PE-TLIF组与PLIF组手术时间(211.2±38.5min vs 98.9±31.6min,P=0.000)、术后卧床时间(25.9±8.3h vs 52.4±14.8h,P=0.001)、术中失血量(112.8±79.6mL vs 232.5±122.5mL,P=0.002)、术后引流量(46.5±28.2mL vs 283.6±142.1mL,P=0.000)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目标节段MF CSA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目标节段MF CSA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LIF组目标节段MF FI评分较PE-TLIF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3.0,4.0)vs 3.0(2.8,3.0),P=0.031];PE-T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内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257),而术前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2.0,3.3)vs 3.0(3.0,4.0),P=0.016]。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MF CT密度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LIF组目标节段MF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TLIF:34.2(31.8,36.9)HU;PLIF:30.5(28.5,32.1)HU,P=0.000]。组内比较,PE-T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目标节段MF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CT密度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516),术后12个月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6(30.5,36.4)HU vs 30.5(28.5,32.5)HU,P=0.017]。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CK值无明显差异(P=0.712)。术后1d、7d,PE-TLIF组CK值低于PLIF组(P<0.05)。PE-TLIF组与PLIF组患者术后随访VAS-LP、VAS-LBP评分以及ODI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7d,PE-TLIF组VAS-LBP评分表现优于PLIF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LBP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AS-LP评分以及ODI在随访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79),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融合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77)。结论: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与传统PLIF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减小了对椎旁肌的影响,可减轻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经椎融合术 旁肌
下载PDF
围术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存在营养风险的高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的影响
17
作者 任晓艺 李旭颖 +2 位作者 钱红娟 李缨 王朝东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 探讨围术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存在营养风险的高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181例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NRS2002≥3分的85例患者... 目的 探讨围术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存在营养风险的高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181例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NRS2002≥3分的85例患者纳入干预组,NRS2002<3分的9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宣教,患者根据自己的饮食模式及喜好自行订餐;干预组予以进一步营养评估,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可能致术后低蛋白血症的潜在高危因素(是否伴随糖尿病、衰弱状态、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病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衰弱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年龄高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有所下降,干预组各指标的下降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高龄患者进行术前营养干预,可减少术后营养指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干预 后路融合术 营养指标 术后感染 住院时
下载PDF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18
作者 王巧迪 李越 +1 位作者 肖清清 刘道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及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入院次序单双号法分为A组(n=25)及B组(n=26)。A组行脊...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及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入院次序单双号法分为A组(n=25)及B组(n=26)。A组行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TLIF术治疗,B组行常规TLI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腰腿部疼痛与功能障碍状况,脊髓功能,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4周两组腰腿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Oswestry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7 d两组各项脊髓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幅度优于B组(P<0.05);术后3 d A组血清SP水平高于B组,而血清PGE2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TLIF术可显著改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以及疼痛介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 孔腰融合术 脊髓功能 P物质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术前脊柱矢状位失衡对侧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症状改善的影响
19
作者 孟胜东 丁明胜 +2 位作者 解学关 戴琰琨 杨德坤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27-430,435,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前脊柱矢状位失衡对侧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LIF)术后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LLIF的8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将患者分为A组(SVA... 目的 探讨术前脊柱矢状位失衡对侧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LIF)术后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LLIF的8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将患者分为A组(SVA≥50 mm)和B组(SVA<50 mm)。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放射学参数[T2~S1的冠状位Cobb角、SVA、腰椎前凸角(LL)、T5~T12的胸椎后凸角(TK)、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和PI-LL]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前,A组SVA、冠状位Cobb角(CR Cobb角)、PI-LL高于B组,LL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K、PI、PT、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年SVA和PI-LL高于B组,LL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ΔSVA、ΔLL、ΔPI-LL(Δ表示术后1年与术前的变化值)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腰痛、腿痛、腿麻木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TK、PI、PT、SS及ΔTK、ΔPI、ΔPT和Δ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LIF手术对患者SVA的恢复效果有限,但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疾病 侧路腰融合术 矢状位平衡 临床症状
下载PDF
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研究
20
作者 郭淼勇 张明生 +1 位作者 来秋山 高文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TLIF治疗的8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Wi...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TLIF治疗的8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Wiltse组(38例)和后正中组(4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和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后正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正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JOA、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Wiltse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后正中组,NRS评分低于后正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实施TLIF,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但Wiltse入路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的效果更佳,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Wiltse入路 后正中入路 经椎孔腰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