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麻醉联合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
作者 黄坚钦 林晓刚 +1 位作者 杨小霂 缪志锐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麻醉联合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LDH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复合麻醉,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复合麻醉联合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LDH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介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两组前列腺素E2、P物质、神经肽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视觉模拟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复合麻醉联合TESSYS技术治疗LDH可减轻对机体的创伤,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介质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麻醉 经椎内镜脊柱系统 盘突出症 疼痛介质 安全性
下载PDF
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黎森 汪洋 邱代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24期72-75,共4页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介质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惠州华康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观察组(3...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介质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惠州华康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观察组(33例,行TESSYS技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术前、术后7 d疼痛介质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临床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显著减少,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NPY)、P物质(SP)水平与术前比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升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其可更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手术创伤,改善腰椎功能,同时可通过降低致痛因子水平缓解疼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 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疼痛介质
下载PDF
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3
作者 谢文冠 邝铭业 钟乐天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21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研究比较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采用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更突出,可优化手术指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椎内镜脊柱系统 小切口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对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疼痛介质的影响
4
作者 杨帆 赵隆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对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新余矿业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对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新余矿业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脊柱稳定性、疼痛介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P物质(SP)]及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脊柱稳定性、疼痛介质(NE、DA、5-HT、SP)水平及腰椎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腰椎曲度降低明显,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两组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升高明显,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疼痛介质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分数(JO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应用于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切口更小、更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短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老年腰侧隐窝狭窄症 经皮脊柱内镜 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 脊柱稳定性 疼痛介质
下载PDF
上关节突截骨导引技术在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髓核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谢宗鹏 余攀 +2 位作者 叶向阳 乔宗瑞 张印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37-141,共5页
目的分析上关节突截骨导引技术在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科2019年3月~2020年3月开展PTED手术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 目的分析上关节突截骨导引技术在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科2019年3月~2020年3月开展PTED手术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PTED手术;研究组45例,采用上关节突截骨导引技术行PTED手术。统计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指标,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研究组的X线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建立工作通道时间、镜下减压操作时间和手术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硬膜撕裂或神经损伤、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神经根损伤,经口服甲钴胺等对症治疗2个月后好转。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3个月和1年的腰痛VAS、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获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5.1%,对照组为9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手术治疗LDH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术中采用上关节突截骨导引技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透视次数,简化手术操作,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入路 脊柱内镜 上关节突截骨导引技术 解剖标志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永锋 杨勇 程铭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32-1034,1122,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孔镜组(3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和开窗组(38例,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术前1d和术后6m内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腰椎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ore,VAS))、术后1 m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孔镜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开窗组(P<0.05)。与手术前1d相比,各手术组的AP、PT均明显升高,F/E降低,ODI、VAS评分降低(P<0.05),其中孔镜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腰背肌生物力学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泽民 卢炯文 +4 位作者 蔡仲斌 谢玉娟 徐响林 刘海新 卢健祺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10-71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PTED)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东莞市茶山医院确诊为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组与...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PTED)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东莞市茶山医院确诊为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组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组,每组20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减压程度和并发症。收集术前以及术后3 d、1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与PTED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01)。术后各时间点,UBE组腰腿痛的VAS和ODI评分较PTED组改善明显(均P<0.05)。术后1个月,UBE组较PTED组硬膜囊横截面积、椎间孔面积增加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2,P=0.003;t=2.469,P=0.006)。结论UBE相比于PTED在临床效果、减压程度方面更具优势,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切实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经皮技术 管狭窄症
下载PDF
“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
8
作者 宋启春 李全义 +3 位作者 郭晓昀 时志斌 卫文博 段大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采用"无视髂嵴"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92例L5~S... 目的探讨"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采用"无视髂嵴"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92例L5~S1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无腰椎不稳)。均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应用穿刺点更靠近棘突中线避开髂嵴对工作套管的阻挡的"无视髂嵴"技术,在离中线8~10 cm的髂嵴边缘上旁开,与身体水平面成25°~30°,然后采用TESSYS技术。分别在术后1周和1、3、12个月对腰和下肢疼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例术中因水压过高出现颈部疼痛不适,降低水压后成功完成手术;2例因术中硬膜轻度撕裂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好转。9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5.9±21.5)min,术中出血量(2.5±0.2)ml,住院时间(2.3±1.1)d。2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分别在术后2、4周),再次相同手术后好转。术后1周和1、3、12个月疼痛VAS评分(腰、下肢)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00)。术后12个月MacNab疗效:优63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5.6%(88/92)。结论"无视髂嵴"经皮TESSYS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系统 盘突出症 髂嵴
下载PDF
改良经脊柱内椎间孔镜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及安全性观察
9
作者 王玉林 彭小忠 +1 位作者 陈开伟 蔡杰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分析改良经脊柱内椎间孔镜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 目的 分析改良经脊柱内椎间孔镜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腰椎活动度、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及腰背肌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总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PTED治疗相比,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更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患者腰椎疼痛症状,更利于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脊柱系统技术 经皮 盘突出症 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巧迪 李越 +1 位作者 肖清清 刘道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及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入院次序单双号法分为A组(n=25)及B组(n=26)。A组行脊...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及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入院次序单双号法分为A组(n=25)及B组(n=26)。A组行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TLIF术治疗,B组行常规TLI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腰腿部疼痛与功能障碍状况,脊髓功能,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4周两组腰腿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Oswestry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7 d两组各项脊髓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幅度优于B组(P<0.05);术后3 d A组血清SP水平高于B组,而血清PGE2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TLIF术可显著改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以及疼痛介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 融合术 脊髓功能 P物质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晓江 王晶石 +1 位作者 杨有庚 冷向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13-2715,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手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诊断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老年并发症严重患者采用局麻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精准选择致病的责任椎间...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手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诊断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老年并发症严重患者采用局麻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精准选择致病的责任椎间隙,对受压的硬膜囊及神经根彻底减压松解,所有病例分别进行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随访,进行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结果 58例患者术后下肢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术后各时段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手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疗效满意,对于年龄大、并发症多、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老年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技术 微创 盘突出 神经根管狭窄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建国 廖文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高龄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高龄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4±5.3岁(61~75岁);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66.9±5.3岁(62~77岁),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术后收集两组数据,在不同角速度(60°/s和120°/s)下检测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包括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及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以投影栅轮廓法检测脊柱对称性,包括旋转角(RA)、侧弯角(M)及侧屈角比(LR);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价术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F/E[(72.16±20.17)%]、PT(86.54±15.39Nm)和AP(43.27±15.68W)较术前[(86.59±23.46)%、72.10±16.39Nm和28.41±16.34W]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79.64±21.40)%、80.14±15.64Nm和37.69±14.38W]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A、M及LR观察组术后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分别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ODI值均降低,且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对照组MacNab标准优良率分别为67.69%和72.31%,观察组分别为87.69%和9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对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在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脊柱对称性恢复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立博 王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4期32-3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中采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TESSY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椎间孔镜TESSYS治疗的患者29例设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VA... 目的研究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中采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TESSY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椎间孔镜TESSYS治疗的患者29例设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VAS疼痛分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行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后患者疼痛显著缓解,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脊柱内镜技术 盘突出症 神经根管狭窄 疼痛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贵生 董宪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9期3102-3103,共2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将其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椎管减压并椎体间或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观...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将其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椎管减压并椎体间或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经椎间孔脊柱内镜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8周腰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功能障碍问卷表(ODI)指数,以及JOA(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3项)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VAS、ODI均低于对照组、JOA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8周两组间VAS、ODI评分、JOA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管减压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相比,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能够更快地改善症状、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效果
下载PDF
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国志 韩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及自愿原则将其分为A组(35例)和B...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及自愿原则将其分为A组(35例)和B组(34例)。A组给予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B组给予PTED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VAS、ODI评分、手术效果评价情况。结果A组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A组的VAS、ODI评分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6个月,A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4.29%、82.86%、91.43%,略高于B组的61.76%、73.53%、8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TED,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经皮盘切除术 盘突出症
下载PDF
探究靶向定位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祖同 张轶群 尹建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9期9-10,共2页
目的分析讨论靶向定位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对患者进行靶向定位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治疗,术后进行复查及评估,... 目的分析讨论靶向定位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对患者进行靶向定位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治疗,术后进行复查及评估,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前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分别为(8.6±0.4)分和(81.3±2.7)%;术后1周分别为(3.7±0.9)分和(50.5±6.8)%;术后1月分别为(2.4±0.6)分和(21.8±4.3)%;术后3月分别为(1.0±0.3)分和(13.6±3.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66.17,P^1=0.000<0.05;F^2=620.34,P 2=0.000<0.05)。临床疗效评价,优47例、良14例、尚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5%(61/65)。结论靶向定位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更加准确的操作,利于有效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定位经椎脊柱内镜系统 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网格状定位器在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罗盛中 张国福 程细高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805-809,共5页
目的探讨网格状定位器在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102例青壮年LDH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TESSYS技术,观察组患者行网格状定位器下TE... 目的探讨网格状定位器在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102例青壮年LDH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TESSYS技术,观察组患者行网格状定位器下TESSYS技术。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手术优良率及手术前后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P物质(SP)]、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bb角、腰椎曲度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血清5-HT、SP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血清疼痛介质、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腰椎曲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6%vs.10.64%)、手术优良率(89.58%vs.85.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TESSYS技术治疗青壮年LDH时应用网格状定位器有助于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缓解疼痛症状,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壮年 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 网格状定位器 C型臂机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与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18
作者 李冬月 苏庆军 +2 位作者 张希诺 陶鲁铭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出血量较PELD组多(P<0.05),但血红蛋白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P<0.05),UBE组较PELD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UBE与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UBE较PELD出血量略多,但术中透视次数少,硬膜囊面积的改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技术 经皮内镜技术 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腰椎间孔成形技术在脊柱内镜手术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蓝彬 柳达 +4 位作者 周广平 姜亮 周隆 贾长青 付勤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1])。近来年,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和仪器设备的改良,内窥镜手术系统逐渐发展、成熟。脊柱内窥镜与腰椎间孔成形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扩大腰椎间孔,使内窥镜通过椎间孔顺利进入椎管内,不仅适用...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1])。近来年,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和仪器设备的改良,内窥镜手术系统逐渐发展、成熟。脊柱内窥镜与腰椎间孔成形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扩大腰椎间孔,使内窥镜通过椎间孔顺利进入椎管内,不仅适用于各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更加适用于合并腰椎侧隐窝狭窄或椎间孔狭窄的患者,扩大了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的适应证([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窥镜 内镜手术 成形 侧隐窝狭窄 应用 盘突出症 狭窄
下载PDF
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20
作者 徐阔 木热提·卡哈尔 王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79-82,共4页
探索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2019年5月-2021年5月)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1:1分组形式划分组别,43例(对照组)开展传统椎板开窗术,43例(... 探索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2019年5月-2021年5月)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1:1分组形式划分组别,43例(对照组)开展传统椎板开窗术,43例(观察组)选择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以及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各项指标更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更低,数值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垂型 盘突出症 经椎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