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4篇文章
< 1 2 2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燕 孙树伟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01-106,112,共6页
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是一种复杂的协调发展关系。文章在界定人力资源流动、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概念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人力资源流动存量与经济发展动态协调度测量模型、人力资源流动存量产业分布结构... 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是一种复杂的协调发展关系。文章在界定人力资源流动、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概念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人力资源流动存量与经济发展动态协调度测量模型、人力资源流动存量产业分布结构与经济发展偏离度测量模型和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总协调度测量模型;以徐州市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对其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最后借助布尔超立方体提出促进徐州市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流动 协调发展 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协调
下载PDF
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测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树伟 张海燕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5年第3期61-65,共5页
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关系。要了解人力资源流动是否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就必须对二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测量。这就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测量模型。为此文章借助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关系。要了解人力资源流动是否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就必须对二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测量。这就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测量模型。为此文章借助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人力资源流动存量与经济发展动态协调度测量模型,基于塞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式理论构建了人力资源流动存量产业分布结构与经济发展偏离度测量模型,借鉴适合度景观理论和NK模型的基本思想构建了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总协调度测量模型。希望这些测量模型对衡量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值、促进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协调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流动 协调发展 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协调
下载PDF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协调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爱玲 《中国电子商务》 2014年第2期186-186,共1页
房地产行业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当前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市场经济面临着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危险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解决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促进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 房地产行业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当前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市场经济面临着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危险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解决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促进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本文就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问题展开讨论,论述当前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协调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协调
下载PDF
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协调互动研究
4
作者 王泽强 《经济前沿》 2005年第2期25-29,共5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中部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存在协调互动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加强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协...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中部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存在协调互动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加强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中部崛起、东部发展和西部开发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东部地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协调互动 中部崛起 统筹 中国 重大 互补性 坚持
下载PDF
基于TOPSIS_GIS法的城市旅游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以山西省11市为例
5
作者 王锐杰 张杜鹃 杜文霞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7-84,共8页
运用熵权TOPSIS法,从经济水平和旅游发展两方面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从2011年~2015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分析,采用ArcGIS聚类分析方法将5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水平空间格局可视化,最后进行分析并探索影响因素,... 运用熵权TOPSIS法,从经济水平和旅游发展两方面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从2011年~2015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分析,采用ArcGIS聚类分析方法将5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水平空间格局可视化,最后进行分析并探索影响因素,得出结论.结果发现:①山西省11个地级市在研究期间旅游经济协调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山西省内部城市发展差距较大;②空间分布上,中心城市突出,协调水平处于中度协调以上的城市主要集聚于中心区、大同区、临运区和晋东南区,以太原为界,南部城市得分和增幅都要高于北部城市;③城市旅游发展规模、城市资源条件、区位条件是山西省城市旅游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水平产生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山西省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旅游发展模式,为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旅游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旅游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TOPSIS法 山西省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逻辑与路径
6
作者 魏敏 李易衡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1,共8页
深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立足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之上结合... 深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立足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战略背景提出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强调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扩大中央政府统筹范围,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可行,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内在逻辑
下载PDF
羽毛球推广策略与成德眉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联研究
7
作者 刘彦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年第6期0165-016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羽毛球推广策略与成德眉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深入分析该地区羽毛球推广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策略,本文揭示了羽毛球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羽毛球推广策略与成德眉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深入分析该地区羽毛球推广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策略,本文揭示了羽毛球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有效的羽毛球推广策略不仅能够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健康生活方式,还能带动体育用品销售、旅游业发展,提高地区的国际形象和吸引力。面对资金不足、公众兴趣不足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加强教育体系整合、提升社区参与度、利用媒体宣传与企业合作等策略。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成德眉资地区有望通过羽毛球推广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推广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成德眉资地区
下载PDF
重庆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8
作者 张瑞 周佳月 熊萌 《中国储运》 2024年第4期126-127,共2页
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结合重庆市2012—2021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重庆市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研究区间的严重失调逐步过渡到优质协调,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促进重庆市区域物... 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结合重庆市2012—2021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重庆市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研究区间的严重失调逐步过渡到优质协调,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促进重庆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物流 耦合协调 实证结果 耦合协调发展 研究区间 重庆市
下载PDF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黄艳 薛晨晖 +1 位作者 周洪宇 周灏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高校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和熵权法... 高校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和熵权法与期望求值法分别测算了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了省域尺度下高校科技创新时空格局及聚类情况;依托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揭示了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年度均值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但“西部短板”特征明显;省域尺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格局与经济版图存在一致性;高校科技创新具有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能够同时促进区域经济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而促进本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但对区域经济联系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鑫 黄桂贞 冯明伟 《中国市场》 2024年第18期9-12,共4页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趋势,整体发展仍然受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村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通过对农村经济发展体制进行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以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文章首先强调了实施该战略对于...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趋势,整体发展仍然受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村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通过对农村经济发展体制进行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以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文章首先强调了实施该战略对于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制约乡村振兴和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生机理与共进路径--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壹帆 陆岷峰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9,共14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进步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协调增长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是一种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技术革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助力区域经济平衡增长。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江...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进步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协调增长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是一种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技术革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助力区域经济平衡增长。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正式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内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构建面向全球的经济、科技和文化高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典型案例,其发展成就展示和验证了新质生产力在区域经济体中的应用及其正面影响。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经验来看,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应从政策激励、生产力流动机制建设、人力资本提升等方面入手,制定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长三角一体化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柳江 宋妮 《开发研究》 2024年第2期42-55,共14页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加速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的流通,利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该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弱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强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交互融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维 杨红荃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共7页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质表现为人才培养对标区域需求、产教融合支持区域创新优化、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空间开发。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部...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质表现为人才培养对标区域需求、产教融合支持区域创新优化、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空间开发。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为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及功能定位的优化、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共同利益的实现;外部动力机制为内生增长的知识与人力资本投资、政策优化的整体性科学发展规划、健康发展的协调适应性生态环境。由此,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走特色化、开放化及一体化发展之路。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优化教育供需均衡,创建协同共治体系、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对标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构筑多元创新生态、打造区域职教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呼包鄂乌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
14
作者 吴海珍 王瑞永 +1 位作者 白秀莲 焦梦然 《财经理论研究》 2024年第5期51-62,共12页
深入分析呼包鄂乌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对于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20年呼包鄂乌城市群37个行政单位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国民经济发展数据,运用定量方法评估了生态... 深入分析呼包鄂乌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对于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20年呼包鄂乌城市群37个行政单位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国民经济发展数据,运用定量方法评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构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的变化特征分析模型,揭示了呼包鄂乌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以及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是,研究期内呼包鄂乌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持续增长态势,共增长了159.28亿元;二是,20年间,呼包鄂乌城市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整体较低,特别是在2005—2010年呼和浩特市的赛罕区、回民区、玉泉区,乌兰察布市的集宁区、商都县等少数地区为冲突区,其余区域均为低度协调区;三是,研究区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显示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并呈现空间集聚特征,但这种水平有下降趋势;四是,鉴于呼包鄂乌城市群在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进,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经济协调发展 时空分析 呼包鄂乌城市群
下载PDF
公路基础设施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来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证据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晓红 冯知滔 +1 位作者 沈佳 潘颖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100-114,共15页
了解公路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可以为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 了解公路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可以为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公路基础设施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重庆和成都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余协调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主要集中于“双核”周围;公路密度与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人口密度为负相关,而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教育水平等都呈正相关;长期来看,公路密度的增加对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依然显著,且呈现边际效用递增的趋势;当公路密度小于2.043时,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118,而公路密度超过2.043时,影响系数则增加到0.144,说明公路密度对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出逐渐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地应长期重视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响应国家路网建设,差异化制定投资发展规划,推动交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公路基础设施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固定效应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下载PDF
苏浙鲁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16
作者 向倩文 唐婉岚 +2 位作者 戚军凯 范伊静 李雪峰 《四川省情》 2024年第4期45-47,共3页
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四省(以下简称“四省”)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现代化发展进程较为领先,其经济协调发展经验可以为其他省份所借鉴。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四省都曾面临省内各地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与四川... 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四省(以下简称“四省”)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现代化发展进程较为领先,其经济协调发展经验可以为其他省份所借鉴。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四省都曾面临省内各地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与四川有一定相似之处;四省都采取了一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条件差异 显著成效 发展不均衡 现代化 四省
下载PDF
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17
作者 刘丁扬 吴建华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3,共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档案部门要将全会精神与档案工作相结合,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在这一新的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档案部门要将全会精神与档案工作相结合,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档案部门必须进一步深化档案利用体系的建设,加快推进档案的开放和共享,提升档案利用服务能力,以更高效的方式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时代同步,推动档案利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转变,不断提升档案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以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利用 档案工作现代化 档案部门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证研究 加快推进 传统模式 广度和深度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解构与三重逻辑
18
作者 王怡颖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86,共12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致力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出新的内涵特征,实现了区域繁荣和人的繁荣的内在协同、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的同步优化、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政策的动态均衡、国内市场与国际...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致力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出新的内涵特征,实现了区域繁荣和人的繁荣的内在协同、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的同步优化、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政策的动态均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高效联动,区域经济发展融合性与互动性显著增强。立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外在特征抽象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实际是党领导下的国家、竞争性地方政府与市场机制三重要素配置主体力量博弈的现实映射,三重路径相互嵌合、互为交织,最终构筑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稳态均衡。新时代下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应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要素配置体系,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基点提升区域内要素配置效率水平,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内涵 逻辑
下载PDF
数据要素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数据要素空间属性与效用分析
19
作者 毛丽娟 王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8期123-133,共11页
实现经济增长与区域公平发展一直是我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研究议题。数据在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彰显出新的特征:数字化在显著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空间效应。基于数据要素从生产、存储与流通环节到应用环节的空间属... 实现经济增长与区域公平发展一直是我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研究议题。数据在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彰显出新的特征:数字化在显著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空间效应。基于数据要素从生产、存储与流通环节到应用环节的空间属性分析,进一步探讨数据要素如何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有助于厘清数字经济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还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数据要素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数据资源权属问题、数据孤岛问题、数字鸿沟问题、虚拟集聚垄断问题等。为应对以上挑战,应加快释放数字技术创新红利和数据要素价值,加大后发地区新基建投入力度,加强数字化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数据要素在区域经济中的高效、安全、有序流动,更好地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空间属性 空间效用 后发地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人口红利拐点来临的约束视角
20
作者 姚雪松 《开发研究》 2024年第4期63-70,共8页
在人口红利拐点下,分析了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的理论机制,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了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回归模型,在人口红利拐点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劳动力流动和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 在人口红利拐点下,分析了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的理论机制,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了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回归模型,在人口红利拐点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劳动力流动和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趋向于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这会加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产业集聚对提升区域经济水平有积极作用;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流动对优化劳动力配置和缓解老龄化压力尤为关键;分区域分析则揭示了不同区域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差异化推动作用,其中上游区域的劳动力市场活跃度和下游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及人才优势是推动各自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拐点 劳动力流动 产业集聚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