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增长的分解与收敛性实证研究
1
作者 张建清 孙元元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7,共4页
本文运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法,将中国省域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物质资本积累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四者的贡献,利用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分析各个增长源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作用以及空间溢出对其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 本文运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法,将中国省域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物质资本积累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四者的贡献,利用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分析各个增长源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作用以及空间溢出对其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空间溢出性时,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由物质资本积累所导致的国内经济增长的收敛,决定了国内经济增长趋于收敛而非趋于发散;技术效率改善、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会使经济增长趋于收敛,而技术进步使经济增长趋于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分解 经济收敛 空间溢出 空间面板模型
下载PDF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及其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信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26-130,共5页
文章通过对中部地区近二十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定量分析了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各种增长源泉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分解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收敛性分析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双峰模式和要素贡献分解--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
3
作者 董直庆 王林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3-151,共9页
利用核密度函数(Kernel Density Distribution)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分化模式,并利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要素贡献分解。结果发现,我国不仅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而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呈现从尖... 利用核密度函数(Kernel Density Distribution)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分化模式,并利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要素贡献分解。结果发现,我国不仅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而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呈现从尖峰形到宽峰形再到双峰形的变化模式。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分解结果显示,物质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产权制度和贸易因素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和分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核密度函数 双峰模式 经济增长要素分解
下载PDF
探寻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抑或TFP贡献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学良 孙海鸣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5,共10页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四部分,发现平均而言,1993—2006年长三角132个县市区经济增长指数为4.81,其中物质资...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四部分,发现平均而言,1993—2006年长三角132个县市区经济增长指数为4.81,其中物质资本、技术进步、效率改善与人力资本贡献的指数分别为3.18、1.52、1.13和1.23,物质资本所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的实际经济增长;在省际层面上,主导江苏与浙江两省经济增长的因素也仍然是物质资本积累,我们只在上海市找到了TFP主导经济增长的证据;效率改善指数对长三角三省市TFP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差异的影响很大,这符合浦东开发以来长三角三省市改革、发展的历程;新经济地理学意义上的中心—外围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客观存在,狭义长三角16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地带。本文的研究可为长三角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分解 数据包络分析(DEA) 全要素生产率(TFP)
原文传递
中国各省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测度与比较——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先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7,共6页
本文通过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经济增长分解核算框架,将中国26个省区市在1978~2002年期间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变化以及资本深化三部分并加以了测度.基于这样的分解,我们发现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 本文通过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经济增长分解核算框架,将中国26个省区市在1978~2002年期间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变化以及资本深化三部分并加以了测度.基于这样的分解,我们发现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于效率增进与资本深化,同时这也是导致各省劳动生产率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劳动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法 经济增长分解核算框架 DEA 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三次产业增长和产业价格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952—2019年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弟海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8,共17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1952—2019年我国三次产业增长和价格结构变化对实际GDP增长率的影响效应。本文首先在现有增长率因素分解的核算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增长率分解核算方法,这一方法能够识别出结构变化对增长率的影响效应。然后,运用... 本文主要研究了1952—2019年我国三次产业增长和价格结构变化对实际GDP增长率的影响效应。本文首先在现有增长率因素分解的核算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增长率分解核算方法,这一方法能够识别出结构变化对增长率的影响效应。然后,运用新分解方法重新核算了1952—2019年我国实际GDP增长率的产业分解情况,并藉此重点分析了三次产业增长拉动实际GDP增长的情况,以及价格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和三次产业增长拉动GDP增长点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952—2019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增长拉动(贡献率超过50%),但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增大,二产作用逐渐减小;短期内,三次产业价格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效应不大,但三次产业自身的价格变化效应并不小,并且价格结构变化极大改变了三次产业增长拉动实际经济增长的效应;长期来看,价格结构变化通过鲍莫尔成本病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三次产业 价格结构变化 经济增长率的分解
原文传递
效率改善、经济发展和地区差异--基于对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唐杰 孟亚强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本文通过采用两种生产边界方法将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8个城市1990~2005年的劳动平均GDP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所贡献的经济增长,然后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这4个因素的收敛... 本文通过采用两种生产边界方法将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8个城市1990~2005年的劳动平均GDP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所贡献的经济增长,然后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这4个因素的收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效率改善是其中唯一使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而且其收敛效应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间差异有先拉大后缩小的趋势,但是缩小的效果还很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分解 生产边界 效率改善 收敛效应
原文传递
A Non-Parameter Decomposition Framework that Better Estimates Contributors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1978-2010)
8
作者 董敏杰 梁泳梅 《China Economist》 2013年第5期32-47,共16页
This paper has deduced a non-parameter analysis framework that can estimate th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provincial data as samples. Result of the estimate indicates that between 1978 and 2010, TFP, labor a... This paper has deduced a non-parameter analysis framework that can estimate th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provincial data as samples. Result of the estimate indicates that between 1978 and 2010, TFP, labor and capital contributed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by 10.9%, 3.7% and 85.4% respectively. If the impact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se figures should be 20.70/0, 3.3% and 76.0%. Contribution of labor to economic growth is the smallest, below 8%for most of the years. Share of TFP contribution increased before the 1990s despite wild swings, exceeding 50% in 1992, followed by continuous decline until well below 10% after 2005. Share of capital contribution decreased before 1990s with wild swings and maintained an upward trend after 1992, approaching 90% after 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P contribution output inefficiency optimal output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下载PDF
城市群经济差异、产业结构与南北经济分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丁任重 王河欢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8-143,共16页
中国的区域经济竞争格局已经逐渐从省市竞争转向城市群竞争,因此目前的经济分化问题更直接体现为城市群的分化。本文对传统的增长率分解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结合偏离-份额分析和价格结构分解方法,对中国19个城市群2000—2020年的经济增... 中国的区域经济竞争格局已经逐渐从省市竞争转向城市群竞争,因此目前的经济分化问题更直接体现为城市群的分化。本文对传统的增长率分解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结合偏离-份额分析和价格结构分解方法,对中国19个城市群2000—2020年的经济增长进行数量价格的嵌套分解,从城市群角度探究南北经济分化的结构性原因。研究发现:2013—2020年,南北城市群普遍经历了价格和数量的双重“结构性减速”,其中北方的减速程度大于南方,由此加剧了南北经济分化;期间的增长优势区域主要为西南方和中部的后发城市群,而劣势区域则集中在华北和东北板块;南北经济加速分化主要源于北方城市群第二产业结构和竞争双优势的急剧下跌,以及南方城市群第三产业结构优势和第二、三产业竞争优势的快速增长。进一步的因果分析显示:北方城市群以快速提升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为导向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出现了严重的失真现象,由此扩大了南北的经济增长(率)及产业竞争力差距。本文提出应分类促进各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特别是要强化北方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合理度,为缓解南北经济分化和丰富以城市群为载体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经济分化 经济增长分解 结构性减速 城市群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Decline in China's CO_2 Emission Intensity 2005–2010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艳梅 赵剑锋 +1 位作者 杨涛 陈豹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3年第4期311-316,共6页
Here we utilize input-output tables for 2005 and 2010 to calculate the change i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tensity.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were 6.79 and 9.30 billion tons, and carbon dioxide ... Here we utilize input-output tables for 2005 and 2010 to calculate the change i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tensity.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were 6.79 and 9.30 billion tons,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tensity was 0.37 and 0.33 ton per thousand CNY in 2005 and 2010, respectively.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tensity declined 11% over these five years. We used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modeling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four factors on this reduction in intensity. We found that the contribution values of energy structure, energy efficiency, economic growth mode and economic structure were -0.001, -0.102, 0.050, and 0.013 ton per thousand CNY, respectively. Changes in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ergy structure are major factors promoting decreases i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tensity; the effect of the former is more distinct than the latter. Economic growth mode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re major factors that increas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tensity, whereby the effect of the former is more distinct than the l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tensity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INPUT-OUTPUT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原文传递
On growth,zeros and poles of meromorphic solutions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s 被引量:30
11
作者 CHEN ZongXuan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11年第10期2123-2133,共11页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order of the growth and exponents of convergence of zeros and poles of meromorphic solutions of some linear and non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s which have admissible meromorphic sol...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order of the growth and exponents of convergence of zeros and poles of meromorphic solutions of some linear and non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s which have admissible meromorphic solutions of finite 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 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 order of growth ZERO POL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