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沌、不确定性与经济学认识论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雪魁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5,共6页
科学研究如果以确定性开始,就会以不确定性结束;反之,如果以不确定性开始,且坦然地面对不确定性,就会以确定性结束。这正是混沌科学所揭示的新世界观图景:混沌蕴育和生成秩序,只有从不确定性出发才能发现确定性。在自然科学进入不确定... 科学研究如果以确定性开始,就会以不确定性结束;反之,如果以不确定性开始,且坦然地面对不确定性,就会以确定性结束。这正是混沌科学所揭示的新世界观图景:混沌蕴育和生成秩序,只有从不确定性出发才能发现确定性。在自然科学进入不确定性时代已近百年的情势下,正统经济学依然固守于经典自然科学确定性的围城而不能自解,它正在以一种反自然科学的方式追求着自身的自然科学化。现代经济学需要一场新的认识论革命,以不确定性世界观为指导,审视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寻找自我革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不确定性 经济学认识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世界现代化理论的经济学认识
2
作者 魏东 张成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4-46,共3页
毋庸置疑,现代化发端于西欧,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追求剩余价值的同时,不自觉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少学者因此认为现代化理论是由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来的。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 毋庸置疑,现代化发端于西欧,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追求剩余价值的同时,不自觉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少学者因此认为现代化理论是由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来的。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中早就系统地论述了现代化理论。他们的一些观点被西方现代化学者公认为是关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现代化理论 经济学认识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主义认识论与交易费用经济学范式的未来发展:一个偶然的理论猜测——为张五常教授七十寿诞而作 被引量:3
3
作者 韦森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0-46,共7页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和基石性概念,但从科斯教授提出这个概念那一天起,在经济学界尤其是新制度学派内部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上就存在巨大的理论分歧。这个问题不解决,整个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大厦无疑像是建...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和基石性概念,但从科斯教授提出这个概念那一天起,在经济学界尤其是新制度学派内部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上就存在巨大的理论分歧。这个问题不解决,整个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大厦无疑像是建立在沙滩之上。韦森与张五常在有关交易费用概念及其功用的理解上的争论,已显露出界定和使用交易费用概念进行制度分析的复杂性和困难。通过回顾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主义认识论的思想方法,本文猜测,未来交易费用经济学范式的复兴和发展可能有赖于其吸纳奥地利学派的主观成本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费用 经济学认识 奥地利学派 主观价值论
下载PDF
“F—命题”:四个逻辑跨越何以可能?——对经济学假定问题的一个批判性考察
4
作者 吴瑞敏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3-167,共5页
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被公认为经济学中最著名的方法论杰作。其核心论点可概括为:(1)检验理论有效性的唯一方法是将理论的预测与经验相比较;(2)理论越有意义其假定就越不现实。本文称之为两个"F—命题"... 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被公认为经济学中最著名的方法论杰作。其核心论点可概括为:(1)检验理论有效性的唯一方法是将理论的预测与经验相比较;(2)理论越有意义其假定就越不现实。本文称之为两个"F—命题"。此二命题所蕴含的基本哲学问题有:其一是经济学假定的方法论问题,它包括两个子问题:假定的现实性和假定的思想实验方法;其二是经济学假说的认识论问题,它也包括两个子问题:假说的适用域和假说的检验。上述四个问题又可归结为"四个逻辑跨越的可能性问题"。通过对此四个逻辑跨越的考察,可凸显"F—命题"的经济学方法论和认识论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命题 经济学假定 经济学方法论 经济学认识
下载PDF
后起大国视角下中日企业本原性创新动力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李毅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共12页
面对大国博弈全面升级和新冠疫情叠加造成的全球产业链重塑,处于产业链条中心、并正在向高端攀升的中国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应对困境、实现强国战略的关键。与工业创新的认知相联系,以实现中国产业体系整体的创新为目的,把研究... 面对大国博弈全面升级和新冠疫情叠加造成的全球产业链重塑,处于产业链条中心、并正在向高端攀升的中国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应对困境、实现强国战略的关键。与工业创新的认知相联系,以实现中国产业体系整体的创新为目的,把研究的焦点置于中日两国制造企业本原性创新动力的比较,将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从后起国家的角度,观察与分析一国在经济崛起、赶超和当代转型中的企业创新动力来源;使用演化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和认识市场需求变化与变迁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作用,将对我们纠正现存的认识偏差,获得有关创新动力的发展经济学新认识有所帮助。同时在实践中借鉴日本成功企业的经验,通过最基本的生产与需求两大领域的活动与创新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创新自觉的中国制造企业,就有能力和有路径在保证产业链安全的基础上,快步向产业链的高端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升级 企业本原性创新动力 中日比较 发展经济学认识 制造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