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6篇文章
< 1 2 2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全球经济格局重塑 被引量:1
1
作者 姜跃春 《领导之友》 2011年第8期48-50,共3页
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突出表现是其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和在世界经济总体中所占份额迅速扩大。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虽然对原有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严重冲击,但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国际经济... 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突出表现是其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和在世界经济总体中所占份额迅速扩大。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虽然对原有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严重冲击,但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国际经济格局还需要长期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经济 全球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 经济增长速度 国际经济格局 变现
下载PDF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洪艳红 《理财(审计)》 2024年第4期97-99,共3页
一、全球经济体系的历史演变。全球经济体系的历史演变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这一演变可以追溯到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包括冷战时期、全球化浪潮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冷战时期塑造了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在冷战期间,世... 一、全球经济体系的历史演变。全球经济体系的历史演变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这一演变可以追溯到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包括冷战时期、全球化浪潮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冷战时期塑造了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在冷战期间,世界分为两个主要的经济体系,即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这两个经济体系之间存在分野,包括不同的贸易和货币体系。冷战时期的全球经济体系反映了政治和军事竞争的影响,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封闭和贸易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格局 贸易限制 货币体系 新兴市场 社会主义阵营 全球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阵营 冷战期间
下载PDF
快速变化的东亚经济格局 被引量:1
3
作者 江瑞平 竺彩华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2年第10期24-29,共6页
当前,东亚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变化的主要趋势,一是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东亚由于其更加优异的增长业绩,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快速提升;二是在区域增长格局中,中国正在取代美国和日本,越来越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中心;三是在大国... 当前,东亚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变化的主要趋势,一是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东亚由于其更加优异的增长业绩,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快速提升;二是在区域增长格局中,中国正在取代美国和日本,越来越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中心;三是在大国经济关系中,日本地位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经济格局 全球经济格局 国际经济地位 区域增长 经济增长 经济关系 日本
下载PDF
2012年全球经济格局大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玲 《求知》 2012年第2期46-47,共2页
世界经济格局在动荡中加速变化.但是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长期累积的全球经济失衡和利益分配不公.受金融危机的持续作用和影响.加速推动全球经济在增长格局和发展路径上出现新的变革.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 世界经济格局在动荡中加速变化.但是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长期累积的全球经济失衡和利益分配不公.受金融危机的持续作用和影响.加速推动全球经济在增长格局和发展路径上出现新的变革.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格局 2010年 世界经济格局 演变 全球经济失衡 持续作用 金融危机 分配不公
下载PDF
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冲突的辩证法解析
5
作者 韩卫东 彭泽农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2-66,共5页
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冲突的辩证法解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韩卫东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彭泽农世界经济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是当代国际问题的重要方面。认识和利用世界经济规律,注视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格局,掌握世界经济冲突... 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冲突的辩证法解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韩卫东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彭泽农世界经济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是当代国际问题的重要方面。认识和利用世界经济规律,注视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格局,掌握世界经济冲突的制胜艺术,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格局 经济冲突 辩证法 国际经济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 经济全球化 地区经济一体化 国际经济关系 集团化 “全球化”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非洲经济格局 被引量:32
6
作者 徐建刚 尹海伟 +1 位作者 钟桂芬 曾尊固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1-775,791,共6页
通过收集1992—2000年非洲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选用10项代表性指标,采用均方差权数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出非洲各国家的经济综合指数,并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探讨非洲各国的经济分异特征与规律。分析结果表明:Moran’s I指数为0.0214... 通过收集1992—2000年非洲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选用10项代表性指标,采用均方差权数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出非洲各国家的经济综合指数,并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探讨非洲各国的经济分异特征与规律。分析结果表明:Moran’s I指数为0.0214,非洲经济总体上存在弱的正空间自相关,说明非洲没有明显的区域经济集聚,而是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经济发展基本为“增长极”模式,尚未形成明显的经济区划。根据非洲各国的经济综合指数和局域空间自相关系数,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将非洲经济发展模式划分为6种类型:集聚发展型、极核发展型、集中贫困型、贫困核型、强嵌套发展型和弱嵌套发展型。最后,对非洲经济空间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非洲 经济格局 层次聚类分析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生产方式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与应对 被引量:66
7
作者 马名杰 戴建军 熊鸿儒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6,共5页
数字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转型,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渗透和重构,进而引发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技术公司快速发展,网络平台成为国家重要的竞争载体,网络市场规模大、创新环境友好的国家... 数字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转型,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渗透和重构,进而引发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技术公司快速发展,网络平台成为国家重要的竞争载体,网络市场规模大、创新环境友好的国家将占据竞争优势,制造业向有利于资本、人才和技术密集的国家和地区集聚,投资加速向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的地区流动,数字产业和网络发达的国家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份额。我国应积极应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规模优势、低成本优势、产业配套优势面临大幅削弱的风险和挑战,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补齐基础技术短板,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促进就业结构升级和灵活就业,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革命 数字化转型 生产方式 国际经济格局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贾善铭 覃成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0,共8页
交通运输是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的基于交通线路影响的区域经济格局演变模型证明,交通线路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发生相应的改变。分析表明,2020年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受其... 交通运输是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的基于交通线路影响的区域经济格局演变模型证明,交通线路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发生相应的改变。分析表明,2020年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受其影响,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将向非均衡状态发展;大长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将增强;东北及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国家可考虑对高速铁路网空间布局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小其对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增强其对东北、环渤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可考虑规划建设以高速铁路为空间组织架构的经济区,在目前四大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经济格局 可达性 均衡性
下载PDF
中国“双T”型水网经济格局建设构想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勇 王浩 +2 位作者 马浩 何国华 何凡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71-1279,1290,共10页
水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或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形成密切联系的水域生态经济带,并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我国从东部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江-海”T字型水网经济带,逐步演变为东部沿海带、长江经济带和黄河生态经... 水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或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形成密切联系的水域生态经济带,并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我国从东部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江-海”T字型水网经济带,逐步演变为东部沿海带、长江经济带和黄河生态经济带为主轴“江-河-海”Π字型水网经济格局。为应对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和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提出“双T”型水网经济布局构想,“东部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为核心的南方水网经济带(ST)与“黄河生态经济带-西部经济带”为核心的北方水网经济带(NT),可形成互联、互通、互济的水网经济格局。构建“双T”型水网经济格局,对于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带动西部崛起,促进我国南北方、东西部均衡协同发展,促进民族和文化大融合,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西部调水、完善国家水网,是构建“双T”型水网经济格局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T”型水网经济格局 西部调水工程 均衡协调发展 国土空间新格局
下载PDF
浙江省县域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化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翊 冯云廷 俞杨安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1,共6页
基于浙江省67个县域的人均GDP,利用Arc 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2000—2013年间浙江省县域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县域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县域经济呈现西南—东北逐步增强的格局;2000—2013年间... 基于浙江省67个县域的人均GDP,利用Arc 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2000—2013年间浙江省县域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县域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县域经济呈现西南—东北逐步增强的格局;2000—2013年间经济重心和格局比较稳定,略微向东北方向移动;冷热点分析和标准差椭圆也显示了不同县域之间存在分化。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包括第一自然的分异、产业集群的空间联系、政策红利的差异、区域规划的变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5个方面,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经济格局 经济重心 标准差椭圆 浙江省
下载PDF
环渤海“C型”经济区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变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尹鹏 李诚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7-543,共7页
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经济平均增长指数和空间变差函数,分析1990年以来环渤海"C型"经济区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空间自相关,高-高、低-低集聚度不断提高,京津唐都市圈、沈大经济带和山东半岛城... 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经济平均增长指数和空间变差函数,分析1990年以来环渤海"C型"经济区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空间自相关,高-高、低-低集聚度不断提高,京津唐都市圈、沈大经济带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集中区,其他内陆县市和省际邻接地区是冷点集中区;经济增长空间集聚,高增长率转化快,热点区跃迁特征明显,1990~2000年呈不规则的团块状零散分布,2000~2010年呈带状集中分布于辽西北,省内经济差异不断缩小,而省际经济差异逐渐增大;经济发展的结构化分异显著,空间自组织性增强,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减弱,以东部沿海为中心,向周边多峰值递减,西南与西北内陆始终处于低谷。最后,从区域战略政策、经济产业基础、区位与交通条件探讨经济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格局 空间演变 ESDA 环渤海“C型”经济
下载PDF
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相利 庄海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4-169,共6页
采用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及其不一致指数,解析人口分布与经济空间格局协调度。黑龙江省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化程度加强,经济分布的不均衡化程度有弱化的趋势;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以高集中度的哈尔滨市为中心向外扩... 采用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及其不一致指数,解析人口分布与经济空间格局协调度。黑龙江省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化程度加强,经济分布的不均衡化程度有弱化的趋势;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以高集中度的哈尔滨市为中心向外扩展、集中度逐渐降低的圈层结构格局;大部分地区的经济集聚滞后于人口集聚。黑龙江省应继续适应经济集聚发展的态势,相应地人口也应进一步向省域的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镇等重点开发区域集中;促进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人口的跨区域合理流动;经济落后区与经济滞后区应实行合理的人口迁出政策,放宽经济极化区与经济超前区的人口迁入政策,从而实现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经济格局 协调发展 黑龙江省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格局变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吉新峰 安树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用人均GDP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σ系数及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分别测算了1999年至2007年西部地区12省内部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内部差距逐渐拉大,这不但表现在西部12省(市、区)的总体差异,... 用人均GDP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σ系数及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分别测算了1999年至2007年西部地区12省内部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内部差距逐渐拉大,这不但表现在西部12省(市、区)的总体差异,而且表现在地理位置相近的西南地区各省份之间、西北地区各省份之间,以及收入水平相当的高收入省份之间、低收入省份之间。借用马尔可夫链方法考察单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行为变化,发现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两个分别向高水平和低水平演进的趋同集团,且稳定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差异 经济发展 西部开发 经济格局
下载PDF
论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国亮 张元虹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67,共4页
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从部门间分工到产业间分工、再到产品间分工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代国际分工实际上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国际分工体系,其中,建立在"价值链"基础之上的同一产品不同工序间分工是国际分工深化... 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从部门间分工到产业间分工、再到产品间分工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代国际分工实际上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国际分工体系,其中,建立在"价值链"基础之上的同一产品不同工序间分工是国际分工深化的崭新成果。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分工主要是部门间分工,相应地形成了"中心"与"外围"的世界经济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产业间分工,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格局变得更加复杂,但总体上仍未消除原有格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分工深化 世界经济格局 影响
下载PDF
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兴起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动态演变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宋玉华 方建春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62,46,共8页
新世纪初,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面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当属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崛起。一系列事件及大量数据显示,由于诸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正在自身合作及与发达国家的互动中迅速壮... 新世纪初,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面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当属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崛起。一系列事件及大量数据显示,由于诸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正在自身合作及与发达国家的互动中迅速壮大。它将大大促进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并将对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动态演变及世界多极格局的最终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经济 整体上升 世界经济格局 动态演变
下载PDF
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和区域经济格局变动对中国和上海崛起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志刚 谭静 +2 位作者 饶璨 王麒麟 余静文 《科学发展》 CAS 2016年第6期90-100,共11页
2050年,中国经济能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与中国内陆未来30年能否崛起一座世界级的全球城市相关。为此,建议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促进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和率先崛起:一是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二是促进国内外资本流动... 2050年,中国经济能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与中国内陆未来30年能否崛起一座世界级的全球城市相关。为此,建议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促进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和率先崛起:一是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二是促进国内外资本流动,巩固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地位。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助力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四是着力于信息产业发展,构建上海科创中心地位。五是依托城市群协同发展,实现"大上海"和全球城市区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 经济格局 全球城市
下载PDF
哈长城市群经济格局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迪 吴相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24,共7页
在构建综合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TOPSIS、区域不平衡测度及ESDA分析方法对2000—2014年哈长城市群内8个地级市、49个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地区经济格局的时空演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哈长城市群... 在构建综合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TOPSIS、区域不平衡测度及ESDA分析方法对2000—2014年哈长城市群内8个地级市、49个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地区经济格局的时空演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哈长城市群整体经济呈现稳步发展势头;同类地区在空间上集聚,但地区间差距逐渐拉大,经济格局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不同时期、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热点、冷点区域转移概率与转移方向无较明显"轨迹";局部空间自相关显著,各区域单元的空间经济格局变动较大,主导轴线和核心城市引擎作用尚不足,哈长城市群在东北地区的优势地位并不突出,短期内对引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还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格局 时空演化 哈长城市群
下载PDF
马克思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与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变迁 被引量:8
18
作者 丁任重 李标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7-32,93,共6页
马克思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蕴含了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协调配置、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等理论原则。新中国建立以来,在马克思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格局历经了大区协作、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东中西东北四大... 马克思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蕴含了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协调配置、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等理论原则。新中国建立以来,在马克思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格局历经了大区协作、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东中西东北四大版块、多极发展的变迁。多极经济格局更能体现劳动地域分工的特点和区域发展差异,且已然成为区域经济格局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多极经济格局却加剧了经济竞争。因此,我们应积极构建外向型的外围经济带、以外带内的经济走廊和优势互补的城市群以强化区域协作、弱化区域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地域分工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格局 区域竞争 区域协作
下载PDF
“新经济格局和数字技术下的会展业变革”系列笔谈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增贤 罗秋菊 +7 位作者 郑雅馨 刘大可 褚玉静 张宏梅 王春雷 杨征 胡兵 戴光全 《旅游论坛》 2021年第5期69-84,共16页
今天,全球会展业都面临着新技术的持续影响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而中国会展业还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入WTO以来,中国的会展业和会展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20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方面会展业已延伸到日常生活和... 今天,全球会展业都面临着新技术的持续影响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而中国会展业还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入WTO以来,中国的会展业和会展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20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方面会展业已延伸到日常生活和文化领域中,近年来各城市的节庆、赛事、活动层出不穷,聚小成多,其总体规模和影响力不亚于一般的展览业和大型活动;另一方面会展与营销、旅游、文化、艺术、媒介已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并衍生出规模产业和研究领域,例如活动营销、节事旅游等。在跨界融合与深度发展中,传统会展业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过去几年的全球经济格局重构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各国的会展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重创。放在更长的历史维度,经济格局的重构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都只是历史的“暂时性”扰动,而新技术才是长期的影响。鉴于此,《旅游论坛》编辑部委托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梁增贤博士组织了主题为“新经济格局和数字技术下的会展业变革”的系列笔谈。尽管几位专家关于新经济格局和数字技术下的会展业变革问题意见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些争论,一期笔谈也不可能全面、深入地将这一话题讲透,但本期笔谈却可能碰撞激发出更多有益的思想火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格局 会展教育 节事旅游 会展业 跨界融合 碰撞激发 展览业 历史维度
下载PDF
湖北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莉 卞鸿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146,共8页
基于ArcGIS,Geoda软件,运用加权变异系数、标准差、经济增长指数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利用2002年-2014年人均GDP数据对湖北长江经济带48个县域的经济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时间演变特征:湖北长江... 基于ArcGIS,Geoda软件,运用加权变异系数、标准差、经济增长指数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利用2002年-2014年人均GDP数据对湖北长江经济带48个县域的经济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时间演变特征:湖北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显著增大,相对差异呈先缓慢增大后逐渐减小特征,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缓慢;2空间演变格局:县域经济空间自相关性显著,呈现相对稳定的空间格局,具有"大均质,小异质"的空间分布特征,逐渐形成以武汉、宜昌、黄石3市市辖区为主的热点区域.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表现出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引领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县域数量较少,未形成连绵分布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格局演变 探索性空间分析 湖北长江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