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拉法格对民族学与经济民族学的贡献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堃 《思想战线》 1985年第1期34-40,61,共8页
一、拉法格的生平与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发展史中,拉法格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作家。拉法格(1842—1911)是国际工人运动著名的活动家,法国工人党的奠基人之一,而且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和亲密战友,... 一、拉法格的生平与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发展史中,拉法格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作家。拉法格(1842—1911)是国际工人运动著名的活动家,法国工人党的奠基人之一,而且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和亲密战友,又是马克思的女婿。马克思的次女劳拉是他的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民族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起源论 私有财产 发展史 奠基人 私有制 共产主义 经济民族学
下载PDF
铸炼社会之基、民众福祉学科理念下的知识生产--经济民族学在云南大学的创建、传承与拓展
2
作者 杜星梅 何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85,共8页
考察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的成长,将其放到整个时代的背景中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上半叶所铸炼起的“社会之基、民众福祉”这一学术信念,是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研究的历史之基;“魁阁时代”则为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的研究奠定了最为深厚的... 考察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的成长,将其放到整个时代的背景中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上半叶所铸炼起的“社会之基、民众福祉”这一学术信念,是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研究的历史之基;“魁阁时代”则为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的研究奠定了最为深厚的学术基础。对这一历史的回顾,能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是以开放的姿态来拓展它的路径。它不仅实现了多学科的超越与融合,而且理论方法是多元开放的,它不会封闭自己的研究领域,更不会拒绝新的理论工具与方法的运用。当今,经历数代人的传承与拓展,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的研究团队形成了更加开放、多元的学术志向与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 经济民族学 经济人类 魁阁时代
下载PDF
经济民族学学科构建刍议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宇 杨素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45-53,共9页
经济民族学立足民族学学科本位,聚焦经济的民族表征与民族的经济构建,即从民族的角度探析经济的运作机制,从经济的维度阐释民族的构建与演化,在对既有理论的批判性运用、学科理论体系的探索以及系列民族志实践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门具... 经济民族学立足民族学学科本位,聚焦经济的民族表征与民族的经济构建,即从民族的角度探析经济的运作机制,从经济的维度阐释民族的构建与演化,在对既有理论的批判性运用、学科理论体系的探索以及系列民族志实践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门具有领域开拓性与理论超越性的新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民族学 经济人类 民族 民族经济 科构建
原文传递
民族经济学学科建设管见 被引量:3
4
作者 贾晔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8,27,共9页
一、民族经济学的科学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是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简明的方式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实际思维活动中,常用的定义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有关知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 一、民族经济学的科学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是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简明的方式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实际思维活动中,常用的定义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有关知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后,通过揭示邻近概念的属和种差来下定义的。列宁说:“‘下定义’是什么意思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经济 少数民族经济 科建设 发展经济 经济 施正一 经济民族学 民族地区 经济问题 理论科
下载PDF
关于民族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筑生 杨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64-68,共5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结合各民族的特点和实际,发展民族经济,尽快地缩小和消除民族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进行民族经济的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结合各民族的特点和实际,发展民族经济,尽快地缩小和消除民族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进行民族经济的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当前民族经济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就教于从事民族经济研究的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经济 民族地区经济 各少数民族 民族 民族特点 经济民族学 理论问题 我国少数民族 经济发展 后进民族
下载PDF
在实践中建立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科学体系——纪念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发表一百周年
6
作者 周光大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26-33,共8页
今年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①发表一百周年,《起源》既是一部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著作②;又是一部伟大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著作③,重新认真学习《起源》,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建立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科学体系... 今年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①发表一百周年,《起源》既是一部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著作②;又是一部伟大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著作③,重新认真学习《起源》,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建立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科学体系,努力开创民族学研究的新局面。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 经济民族学 体系 民族研究 恩格斯 中国式 私有制 国家起源 摩尔根 民族地区
下载PDF
发挥优势 培养更多的应用民族学人才
7
作者 周光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3-45,共3页
民族学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学科。它是民族院校的优长学科,是我们党和人民政府极其重视的一门社会科学,也是国际上比较活跃的社会科学之一。周恩来同志于1955年在昆明跟杨堃教授谈话时就提出:“我们要建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 民族学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学科。它是民族院校的优长学科,是我们党和人民政府极其重视的一门社会科学,也是国际上比较活跃的社会科学之一。周恩来同志于1955年在昆明跟杨堃教授谈话时就提出:“我们要建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为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服务的民族学。”1986年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研究 发挥优势 云南省民族 民族地区 民族 民族 开发性 经济民族学 云南民族 马克思主义民族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学科归属问题 被引量:11
8
作者 包玉山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4,共4页
国内学界把"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理解为狭义民族经济学,进而将其定义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民族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形成民族经济学和经济民族学两个学科,前者归属于经济学科,后者归属于民族学科。笔者以为,"中国少数民... 国内学界把"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理解为狭义民族经济学,进而将其定义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民族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形成民族经济学和经济民族学两个学科,前者归属于经济学科,后者归属于民族学科。笔者以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学科归属定位在中国经济民族学,可能具有更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更加符合国家现有学科分类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科归属 民族 中国经济民族学
原文传递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难题二则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兴维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4,共2页
“民族经济学”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需要解决外部“不接受,不承认”和内部“不连贯,不成形”两大难题。具体说来,在外部,一是掌握着规制权的官方管理层并不认为有一个“民族经济学”,二是控制着话语权的主流经济学也不承认有一个“民族... “民族经济学”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需要解决外部“不接受,不承认”和内部“不连贯,不成形”两大难题。具体说来,在外部,一是掌握着规制权的官方管理层并不认为有一个“民族经济学”,二是控制着话语权的主流经济学也不承认有一个“民族经济学”;在内部,研究、教学机构力量薄弱,虽然“术有专工”但亦“业有旁骛”,在理论和学术上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贡献尚不显著或尚未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经济 研究范式 逻辑起点
原文传递
坚持特色 办好刊物
10
作者 杨堃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共1页
我自1948年春至1979年初的三十余年,几乎全是在云南渡过的,云南大学与我的学术生涯关系密切。解放后,我的第一篇学术代表作《试论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类的学说》就是在《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7年第3期上发表的,并印有单... 我自1948年春至1979年初的三十余年,几乎全是在云南渡过的,云南大学与我的学术生涯关系密切。解放后,我的第一篇学术代表作《试论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类的学说》就是在《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7年第3期上发表的,并印有单行本。《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1975年起改为《思想战线》直至今天,我虽远在北京,却一直是这个刊物的爱好者和长期订户。我先后在此刊物上发表过两篇拙作:一是《试论原始社会的分期问题》(1980年5期),二是《论拉法格对民族学与经济民族学的贡献》(1985年第1期)。今天为纪念《思想战线》出刊100期,我作为一个民族学工作者,从民族学的角度来表示我的祝贺与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民族学 术生涯 分期问题 原始社会 恩格斯 社会科 思想战线 少数民族 云南社会科
下载PDF
A New Theory About Teaching Philosophy
11
作者 Nemesio Espinoza Herrer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4年第5期363-372,共10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lucidate the nature and viability of teaching philosophy establishing their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Peru. This article is inserted in the c...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lucidate the nature and viability of teaching philosophy establishing their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Peru. This article is inser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ed to rethink the missed philosophy marked by Badiou who proposes two ideas and binding areas: Philosophy is a reflection on all that is in the infinite universe, including humans; and, being the reflection (thinking) an innate characteristic of the human being, then, in some way, we are philosophers. It follows two thoughts that philosophy is not taught or learned but is assumed in the measure of their level of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In such conditions, it is not the teaching of philosophy that which has to build philosophy or form "philosophers," but is education. It is established, therefore, that between the philosophy and the education, there is a direct relationship in the sense that the first is based on the second and a good educ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in a society condition. For this important reason, developing countries still do not have adequate conditions for sustained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y because they have educational models that prevent it from radiating a good education to society. Being a good carrier of a good education philosophy, a poorly educated person has limitations to acquire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Therefore, these reasons are that in these countries,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has proved to be unsuccessful. Being poor education in underdeveloped societies, where language skills and science are below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t is easy to deduce that such societies are facing philosophy and devoid of conditions to form part of their cultures. Our hypothesis is that philosophy in a society cannot be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teaching of philosophy, but on the basis of a good education. The fact that in underdeveloped societies, as is the case of Peru, there is no philosophy in terms of what it means in modern times, is not because there is no teaching of philosophy but because there is archaic educational models. In these countries, the education model is anti-philosophical. Our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education system prevalent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Peru, which is not feasible "teaching philosophy" to steadily build philosophy as part of national cultures, and instead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w models of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Y teaching philosophy EDUCATION
下载PDF
The Experience of Model Minority for High- and Low-Income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12
作者 Amy Yun-Ping Chen 《Sociology Study》 2016年第4期211-218,共8页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elf-identity, school treatment, and academic struggle between two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in U.S. Midwest urban school environments. Using an interview study, the author foc...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elf-identity, school treatment, and academic struggle between two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in U.S. Midwest urban school environments. Using an interview study, the author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s in relation to the label of model minority.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social, academic, and economic factors affect these students, including different outcomes in terms of school achievement and self-identity formation. The findings aim to help urban educators approach complex factors regarding minority students'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Comprehensive results identified that: (1) The concept of model minority significantly affects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at all levels of daily life; (2) Urban schools continue reinforcing social reproduction and producing perceptions based on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and intersectional discrimination; (3) The evidence in the study shows that school environments do not aid students in valuing their cultural capital; (4)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present different linguistic and behavioral patterns; and (5) Social stratifica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students' perspectives in response to the Asian stereotype, self-identity, and racial hierarchy in school and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capital racial hierarchy model minority SELF-IDENTITY social reprodu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