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济认同
1
作者 权麟春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05-108,143,共5页
实践证明,一国的核心价值观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制约,核心价值观对该国的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主导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或集团成员的统一意志和美好愿望的表达,对该国家或地区制定有关经济方面的方... 实践证明,一国的核心价值观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制约,核心价值观对该国的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主导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或集团成员的统一意志和美好愿望的表达,对该国家或地区制定有关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提供现实的依据,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利益调节和利益整合机制,把分散的、异质的、多元化的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进行整合,有利于形成共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导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的认同与经济认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认同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居民主观经济福利感知——基于经济地位认同偏移视角的分析
2
作者 刘莹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居民经济地位认同偏移带来了潜在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居民经济地位认同偏移带来了潜在风险,为提升人民主观经济福利感知,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度渗透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成为居民主观经济福利感知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2010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四年面板数据,对我国居民互联网使用行为对经济地位认同偏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经济地位认同偏移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其高估经济地位认同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其低估经济地位认同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使用互联网会导致经济地位认同产生偏移,同时会低估经济地位认同。我们认为导致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在于:人们使用互联网后会降低主观经济地位,提升客观经济地位。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经济地位认同偏移的影响在收入不平等程度不同和户籍类型不同的群体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的实证发现对于增加居民主观经济福利水平,进而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着重要的政策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经济地位认同偏移 主观经济地位 客观经济地位
下载PDF
从创意者经济到认同者经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需求侧转型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铮 许馨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70,共9页
随着深度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逐渐向需求侧转型,“认同者经济”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逻辑。“认同者经济”模式突破了既有研究在数字平台逻辑下就创意生产主体能动性分析得出的“创意者经济”模式,认为“... 随着深度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逐渐向需求侧转型,“认同者经济”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逻辑。“认同者经济”模式突破了既有研究在数字平台逻辑下就创意生产主体能动性分析得出的“创意者经济”模式,认为“认同”作为贯穿文化产业全产业链的关键,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认同”激发了内容创作者围绕原创IP的“二度创作”,搭建了多元化的文化传播平台,也为多样化的内容奠定垂直消费市场。在深度数字化背景下,“认同”成为一种全方位、深度化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底层逻辑,其连接机制使得社会中更为多元的能动者主体性得到识别与确证,“认同者网络”遍布生产、交换、传播、消费的每一个环节,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逻辑的新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经济 深度数字化 数字文化产业 消费社会 数实共生
下载PDF
我国中学生经济认同情况调研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志华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0,共4页
对北京、江西、陕西三类地区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少数中学生认同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公平性,多数中学生都认为自己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初中生对经济的认同高于高中生;家庭居住地经济状况越好,中学生的经济认同度越高;家庭生活水平越高,... 对北京、江西、陕西三类地区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少数中学生认同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公平性,多数中学生都认为自己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初中生对经济的认同高于高中生;家庭居住地经济状况越好,中学生的经济认同度越高;家庭生活水平越高,中学生的经济认同感越强烈;不同父母职业阶层影响中学生对经济的认同,其中公务员子女的经济认同感较好,弱势群体子女对分配制度的认同比较稳定;父母文化程度越高,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同度基本上也越高,而且母亲文化程度对中学生的分配制度认同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经济认同 分配制度 家庭生活水平 调查
原文传递
中国民众社会经济地位认同普遍偏下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春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66,共4页
改革的普惠性降低,贫富差距扩大,医疗、教育和住房问题突出等,导致中国城乡居民社会经济地位认同普遍偏下。民众社会经济地位自我认同较低,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和安全隐患。政府应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力争国民思... 改革的普惠性降低,贫富差距扩大,医疗、教育和住房问题突出等,导致中国城乡居民社会经济地位认同普遍偏下。民众社会经济地位自我认同较低,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和安全隐患。政府应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力争国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强化制度建设,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福利的覆盖面,培育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等方面,采取得力措施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认同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认同经济学述评 被引量:3
6
作者 明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40,160,共6页
本文梳理了认同经济学路径突破的整个逻辑脉络,综述了认同经济学的三种基础个体理论以及实验与实证研究的成果,然后针对认同概念的复杂性,集中讨论了认同经济学主要面临的争议与批评。
关键词 认同经济 认同 歧视 社会类别
下载PDF
月子中心消费叙事:从“代际情感交换”到“经济消费认同”的女性身体建构 被引量:4
7
作者 闫臻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18,共6页
本研究以青年产妇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的身体消费实践为切入点,深度分析了女性坐月子过程中的身体消费空间变化、母职角色调适和身体印象管理。文章揭示了月子中心作为一种新的身体消费空间形态,使得以家庭代际情感交换为基础的身体伦理关... 本研究以青年产妇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的身体消费实践为切入点,深度分析了女性坐月子过程中的身体消费空间变化、母职角色调适和身体印象管理。文章揭示了月子中心作为一种新的身体消费空间形态,使得以家庭代际情感交换为基础的身体伦理关系转变成为以经济消费契约为基础的身体消费体验;月子中心塑造和传递的现代健康话语影响了年轻妈妈对母职身份、母亲角色和自我身体的认同;月子中心通过科学化、体系化和专业化的消费体验对女性身体形塑及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也逐渐弱化传统坐月子的身体技术的代际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子中心 身体消费 代际情感交换 经济消费认同
下载PDF
上海西郊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基于经济民俗学认同性经济的理论探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柯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基于经济民俗学认同性经济的理论框架,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现实语境中,为回应、解决上海西郊农民画产业化发展何以可能,即要探究西郊农民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认同性积淀及其认同性在当下消费市场中的内涵表现。西郊农... 基于经济民俗学认同性经济的理论框架,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现实语境中,为回应、解决上海西郊农民画产业化发展何以可能,即要探究西郊农民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认同性积淀及其认同性在当下消费市场中的内涵表现。西郊农民画自开创伊始建构的政治认同、艺术认同、乡土认同发展至上世纪90年代初叶而臻于顶峰。随后在西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又迅速遭遇断裂、消解,直至本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运动的开启才获重构契机,并被赋予新的意涵。西郊农民画曲折演进、积淀至今的认同性的具体内涵,在当下消费市场中有三大面向:由西郊农民画最鲜明的艺术认同出发,可发掘其原真性、稀缺性、独特性、审美性、参与性、衍生性及保值性内涵;由西郊农民画最本质的乡土认同出发,可发掘其历史性、趣味性、现代性内涵;由西郊农民画最坚实的政治认同出发,则可发掘其实用性和思想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经济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西郊农民画 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
下载PDF
江南古镇开发的认同性经济思路与实践路径——以上海七宝古镇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游红霞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19年第5期736-740,共5页
上海市七宝古镇文化资源形成了"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谱系结构,"海派认同"与"江南认同"是认同性经济的依据,由此可探索古镇开发的实践路径,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平台的构建和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几... 上海市七宝古镇文化资源形成了"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谱系结构,"海派认同"与"江南认同"是认同性经济的依据,由此可探索古镇开发的实践路径,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平台的构建和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几个方面。认同性经济提供了古镇开发的一种思路,避免因为过度开发而带来的文化损伤,平衡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能突出古镇的文化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古镇 文化谱系 认同经济 七宝古镇
下载PDF
收入水平、主观经济地位认同与中国居民的食品安全感
10
作者 张函瑜 周俊山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3-16,共14页
在消费社会中,收入水平决定着个体获得食物的数量和质量,是居民主观经济地位认同和食品安全感的物质基础。为探究收入水平、主观经济地位认同和食品安全感的内在逻辑,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通过Ordered Probit、Exte... 在消费社会中,收入水平决定着个体获得食物的数量和质量,是居民主观经济地位认同和食品安全感的物质基础。为探究收入水平、主观经济地位认同和食品安全感的内在逻辑,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通过Ordered Probit、Extended OrderedProbit等计量模型,分析收入水平对中国居民食品安全感影响的微观机制,并探讨了主观经济地位认同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对中等收入者而言,能够显著提升食品安全感;主观经济地位认同正向影响食品安全感,但主观认同的趋中和下移会负向调节收入水平对食品安全感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收入水平及调节效应对食品安全感影响在不同特征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如在工作忙碌程度、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孩子数量上有区别的群体。故在推进社会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不同特征群体,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对食品安全的现实需求,如何实现收入水平和主观经济地位认同的同步构建,是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安全感 个体收入 主观经济地位认同
下载PDF
农民工自我社会认同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11
作者 肖阳 罗亚萍 《南方论刊》 2011年第2期79-81,共3页
"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他们对自己奉献的城市却没社会认同感。本文站在农民工的视角,从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经济认同三个方面来分析他们对城市的社会认同状... "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他们对自己奉献的城市却没社会认同感。本文站在农民工的视角,从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经济认同三个方面来分析他们对城市的社会认同状况,并提出了增强其社会认同感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认同 身份认同 文化认同 经济认同
下载PDF
农民工经济贡献自我评价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旭峰 田志锋 钱民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3-199,共17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对流入地的经济贡献越来越大。但就农民工个体而言,他们对经济贡献的自我评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本文从农民工的流出/流入地、人力资本、经济回报、社会接纳和社会认同等五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Log...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对流入地的经济贡献越来越大。但就农民工个体而言,他们对经济贡献的自我评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本文从农民工的流出/流入地、人力资本、经济回报、社会接纳和社会认同等五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并分析影响农民工对流入地经济贡献自我评价的诸多因素。结果表明,除了流出/流入地对经济贡献自我评价并不显著,其余四项对经济贡献自我评价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经济贡献主观认同 人力资本 经济回报 社会接纳 社会认同
下载PDF
“非遗”生产性保护创业主体的认同性研究——以上海“非遗”保护实践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游红霞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11,共5页
"非遗"生产性保护是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手段,以达到保护、活化文化遗产为最终旨归。以上海地区"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为研究对象,"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创业者具有多元性的特点,既有"非遗"传承人自... "非遗"生产性保护是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手段,以达到保护、活化文化遗产为最终旨归。以上海地区"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为研究对象,"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创业者具有多元性的特点,既有"非遗"传承人自身的创业实践,也有依托"非遗"传承人的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的主体认同性是"非遗"生产性保护创业的实质,是经济民俗学中关于"认同性经济"的重要范畴。在创业实践中,上海"非遗"生产性保护创业主体的认同性主要体现在创业主体对"非遗"符号的认同、创业主体的身份认同以及创业主体对乡愁记忆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生产性保护 创业主体 经济民俗学 认同经济 主体认同
下载PDF
认同性经济视角下的佛山木版年画生产性保护实践
14
作者 卢真 《艺术与民俗》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认同性经济是经济民俗学的重要理论,认为认同性是民俗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前提。在认同性经济视角下,具有经济民俗和民俗经济双重属性的佛山木版年画在科技时代难以再靠技术红利盘活文化市场,因此其生产性保护更多依靠文化生态的恢复和重... 认同性经济是经济民俗学的重要理论,认为认同性是民俗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前提。在认同性经济视角下,具有经济民俗和民俗经济双重属性的佛山木版年画在科技时代难以再靠技术红利盘活文化市场,因此其生产性保护更多依靠文化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在实践中,佛山木版年画呈现出以语言、仪式行为和物象三位一体的民俗叙事路径建构消费者的文化认同,并且在民俗叙事中突出历史性与时代性,不仅强化了人们对佛山木版年画的认知,还迎合了当代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保护 认同经济 佛山木版年画 民俗叙事
原文传递
香港本土主义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演变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庆想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119,共6页
从共时态来看,香港本土主义包含三重逻辑:首先是以文化主体性的觉醒与"自我——他者"二元分化结构的确立为核心的文化认同逻辑;其次是以特定历史时期的巨大经济成就以及其所衍生的社会认同意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认同逻辑;最后... 从共时态来看,香港本土主义包含三重逻辑:首先是以文化主体性的觉醒与"自我——他者"二元分化结构的确立为核心的文化认同逻辑;其次是以特定历史时期的巨大经济成就以及其所衍生的社会认同意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认同逻辑;最后是以政治主体性的裂变与政治价值的自觉建构为要旨的政治认同逻辑。从历时态来看,香港本土主义包含一种先后的历史演变逻辑,它的三重内在逻辑分别形成和发展于特定的香港社会历史阶段,交汇于"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价值观念形态中,呈现出一定的"文化认同——经济社会认同——政治认同"的逻辑序列变化,显示出当代香港本土主义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演变的整体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本土主义 文化认同 经济社会认同 政治认同 一国两制
下载PDF
论湖南电视品牌的建构与提升 被引量:1
16
作者 梅文慧 《求索》 CSSCI 2004年第5期165-166,48,共3页
娱乐是电视媒介的重要功能 ,湖南电视娱乐特色应以湖湘文化为品牌依托 ,增加文化内涵 ,借鉴国际化运作模式 ,开发认同感经济 ,通过整合营销与竞合传播 。
关键词 娱乐 文化品位 认同经济
下载PDF
楹联的文化景观叙事与旅游开发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游红霞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13,共7页
楹联是世界上独特的汉语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景观的楹联写景状物、叙事记史,是极具旅游价值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可以成为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楹联融文字、语言、书法、文化、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人物故事于一体,凝练的文字背后蕴含... 楹联是世界上独特的汉语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景观的楹联写景状物、叙事记史,是极具旅游价值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可以成为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楹联融文字、语言、书法、文化、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人物故事于一体,凝练的文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其文化景观叙事特性鲜明而深刻,具有广告宣介和导游讲解的叙事功能。楹联是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象征符号和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遗产旅游"依托的文化资本。楹联的旅游开发是一种复兴传统文化的"认同性经济"行为,是对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的合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楹联 文化景观叙事 文化资本 认同经济 旅游开发
下载PDF
基于民俗叙事路径的“认同性经济”建构--以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侗族刺绣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6
18
作者 姚莉 田兆元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97,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困境。文章从经济民俗学的视角,以锦屏县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侗族刺绣为考察对象,根据其蕴含的民俗文化意义与民俗经济价值,以语言叙事、行为叙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困境。文章从经济民俗学的视角,以锦屏县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侗族刺绣为考察对象,根据其蕴含的民俗文化意义与民俗经济价值,以语言叙事、行为叙事、物象叙事、媒体叙事四种叙事类型为主线,探讨侗族刺绣的"认同性经济"建构路径,从而将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核心竞争力,促进非遗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经济 民俗叙事 侗族刺绣
原文传递
虚构的贫穷——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经济身份认同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逊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8年第3期36-40,共5页
20世纪前半叶的知识分子在叙述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时,大多倾向于作出低估。这种现象与晚清以来科举制被取消的重大变化有直接关系,即由于知识分子无法继续通过科举制准确地定位自身,所以他们不得不用重构自身经济身份的方法来确定自... 20世纪前半叶的知识分子在叙述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时,大多倾向于作出低估。这种现象与晚清以来科举制被取消的重大变化有直接关系,即由于知识分子无法继续通过科举制准确地定位自身,所以他们不得不用重构自身经济身份的方法来确定自身在社会的位置。而这一切又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在建构中国的现代性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种种话语的扭曲和随之而来的逻辑错位的一种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知识分子 经济身份认同 现代性建构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认同形成机制的发展及变迁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荣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4-209,共6页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认同的形成机制也有所不同。计划经济时期,影响社会认同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国家,政治认同主导着社会成员的经济认同和文化认同,集体、价值和国家是社会认同形成的重要社会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影响社会认同的...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认同的形成机制也有所不同。计划经济时期,影响社会认同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国家,政治认同主导着社会成员的经济认同和文化认同,集体、价值和国家是社会认同形成的重要社会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影响社会认同的力量向市场偏移,经济认同获得更大合法性,社会认同的重要社会基础逐渐转变为个体、利益和市场;互联网时代,社会成为影响社会认同的重要力量之一,文化认同在社会认同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公众、信息和社会生活成为社会认同的重要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社会认同 政治认同 经济认同 文化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