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再研究——为法律–经济财产说辩护
1
作者 张奎 《法学(汉斯)》 2023年第6期5623-5628,共6页
在日本,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有“本权说”、“占有说”以及各种中间说;在德国,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有“法律财产说”、“经济财产说”以及“法律–经济财产说”;在我国,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已由单一的“纯粹所有权说”转向多... 在日本,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有“本权说”、“占有说”以及各种中间说;在德国,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有“法律财产说”、“经济财产说”以及“法律–经济财产说”;在我国,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已由单一的“纯粹所有权说”转向多元化。虽然所有学说都各自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就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而言,德国的“法律–经济财产说”更为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犯罪 法益 法律–经济财产
下载PDF
我国不宜采取法律·经济财产说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文昊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9-105,共7页
本权·占有是一组规范与事实的对应概念,占有是指一种事实上的利益享有状态,本权是指事实上的利益享有状态受到法秩序保护。"法律财产说-经济财产说"与"本权·占有"的分析框架对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体现... 本权·占有是一组规范与事实的对应概念,占有是指一种事实上的利益享有状态,本权是指事实上的利益享有状态受到法秩序保护。"法律财产说-经济财产说"与"本权·占有"的分析框架对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体现的都是规范、事实的对立。我国的财产犯罪都是针对个别财产而言的,因此法律财产说、经济财产说框架的基础不稳。此外,综合立法与实践的情况得出我国采用法律·经济财产说的观点在论证上缺乏合理性。在具体结论上,不应当摈弃法益对构成要件要素的指导作用,违禁品是财产犯罪的对象,所有权人擅自取回由公权力查封、扣押的财物成立财产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犯罪 本权 占有 法律·经济财产
下载PDF
对法律-经济财产说的质疑
3
作者 陈文昊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2-52,共11页
"本权-占有"是一组规范与事实的对应概念,占有是指一种事实上的利益享有状态,本权是指事实上的利益享有状态受到法秩序保护。"法律财产说-经济财产说"与"本权-占有"的分析框架对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体... "本权-占有"是一组规范与事实的对应概念,占有是指一种事实上的利益享有状态,本权是指事实上的利益享有状态受到法秩序保护。"法律财产说-经济财产说"与"本权-占有"的分析框架对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体现的都是规范、事实的对立。我国的财产犯罪都是针对个别财产而言的,因此法律财产说、经济财产说框架的基础不稳。此外,综合立法与实践的情况得出我国采用法律-经济财产说的观点在论证上缺乏合理性。在具体结论上,不应当摈弃法益对构成要件要素的指导作用,违禁品是财产犯罪的对象,所有权人擅自取回由公权力查封、扣押的财物成立财产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犯罪 本权 占有 法律-经济财产
下载PDF
经济的财产说之主张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洪兵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39-50,共12页
德国在财产罪的法益和财产损失认定问题上,存在法律的财产说、经济的财产说和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之争。相比较而言,经济的财产说更具有合理性。我国存在大量的以经济"损失"的大小作为定罪量刑根据的罪名,即使存在民法上的债... 德国在财产罪的法益和财产损失认定问题上,存在法律的财产说、经济的财产说和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之争。相比较而言,经济的财产说更具有合理性。我国存在大量的以经济"损失"的大小作为定罪量刑根据的罪名,即使存在民法上的债权,只要这种债权的实现显著困难,就应认为已经产生经济上的损害。其他人夺取赃物、违禁品的,应认为占有人存在经济上的损害。不法原因给付的情形,也应认定存在经济上的损害,应作为诈骗罪、侵占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财产 损害 赃物 违禁品 不法原因给付
下载PDF
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法律—经济财产说之提倡 被引量:55
5
作者 江溯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8,共12页
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我国存在两种研究视角,一种是以"所有权(本权)/占有"这一框架为基础的视角;另一种是以刑法上的财产概念为出发点的视角。由于适用范围的局限,前一种视角无法为我国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提供一个共通的... 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我国存在两种研究视角,一种是以"所有权(本权)/占有"这一框架为基础的视角;另一种是以刑法上的财产概念为出发点的视角。由于适用范围的局限,前一种视角无法为我国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提供一个共通的、统一的理论基础,因此并不可取。由于我国刑法上的绝大多数财产犯罪是针对整体财产的犯罪,因此可以借鉴第二种视角,从刑法上的财产概念入手研究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对于什么是刑法上的"财产",德国刑法上存在法律的财产说、经济的财产说和法律—经济的财产说。从我国刑法典和司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关于财产犯罪采取的是法律—经济的财产说。对于违禁品是否可以作为财产犯罪的行为客体、所有人擅自取回他人合法占有的本人财产、不法原因给付以及权利行使的情形下是否成立财产犯罪,都应当在分析相关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的基础上,从法律—经济财产说的角度考察是否存在法秩序所保护的财产,以此判断相关财产犯罪是否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犯罪 保护法益 所有/占有 法律—经济财产
原文传递
论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占有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财产的定性问题
6
作者 都兴辉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7-58,共2页
判断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占有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财产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等职务犯罪的前提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财产的定性问题。研究这一问题,本文认为,不能从犯罪对象入手,而应从犯罪构成入手。从刑事法律角度分析,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的... 判断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占有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财产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等职务犯罪的前提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财产的定性问题。研究这一问题,本文认为,不能从犯罪对象入手,而应从犯罪构成入手。从刑事法律角度分析,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的财产承载着国家或劳动集体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和非公有一方的财产所有权。国家工作人员实施非法占有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财产的行为,侵犯的是双重客体,既构成贪污罪又构成侵占罪,属于刑法理论上的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因此应认定其构成贪污罪,在数额认定上,则应以其非法占有的全部财产价值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工作人员 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财产 非法占有
下载PDF
防治公害的财产经济学分析
7
作者 朱玉标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6期3-6,共4页
“法和经济学”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边缘交叉学科 ,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法律问题 ,探讨如何使法律、规则更有效率。本文试图用“法和经济学”当中的财产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如何防治公害作出简要的分析 ,以求对实际的防治公害的法律规则... “法和经济学”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边缘交叉学科 ,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法律问题 ,探讨如何使法律、规则更有效率。本文试图用“法和经济学”当中的财产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如何防治公害作出简要的分析 ,以求对实际的防治公害的法律规则的制定提出一个指导性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害 财产经济 分析
下载PDF
再论刑法中的财产概念:梳理与回应 被引量:9
8
作者 付立庆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4-56,共13页
“财物”包括财产性利益,这已成共识,问题是如何对其作具体理解。劳务本身并非财产性利益,只有利用了有偿劳务却最终逃避支付相应对价的行为,才属于财产性利益。刑法中的“财物”应该和“财产”作同一理解,原则上应为有经济价值的物,具... “财物”包括财产性利益,这已成共识,问题是如何对其作具体理解。劳务本身并非财产性利益,只有利用了有偿劳务却最终逃避支付相应对价的行为,才属于财产性利益。刑法中的“财物”应该和“财产”作同一理解,原则上应为有经济价值的物,具有主观情感价值的物在例外场合也可能成为“财物”。法律经济财产说虽试图折中,却会导致处罚漏洞和处罚不均衡。财产概念中新视角的导入有启发价值,对(修正的)经济财产说的各种质疑也不乏值得倾听之处。不过,在综合考虑客观与主观、人与物、此财产罪与彼财产罪等各种因素之后,仍有必要坚持(修正的)经济财产说。经济财产说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也不应该被理解为是过时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免除说 修正的经济财产 主观情感价值 诈骗罪
下载PDF
我国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理论再考察及修正——以审判实践及本土刑法文化为视角 被引量:6
9
作者 杜文俊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41,共11页
通过对所有权说进行辩证,对刑事审判中非法取回财物性质从判例、理论和刑法文化的整体性考察可知,一国刑法理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对该国审判实践的考察与刑法文化的契合。刑法文化不仅是刑事立法的精神源头,也制约着刑事司法。我国财产... 通过对所有权说进行辩证,对刑事审判中非法取回财物性质从判例、理论和刑法文化的整体性考察可知,一国刑法理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对该国审判实践的考察与刑法文化的契合。刑法文化不仅是刑事立法的精神源头,也制约着刑事司法。我国财产犯罪保护法益的理论基础必须立足于我国现实的审判实践及其背后的刑法文化,形成我国财产罪法益保护等基础理论:对于财产罪的保护法益可将行为人分为与财物无关的第三人和所有权人分别判断。行为人是无关第三人时,其非法获取财物的,在注重国家、社会经济秩序维护的刑法文化的支持下以占有作为保护法益;行为人是所有权人非法取回处于他人占有下财物的,在重视习惯作为(刑)法之外的社会调节手段等刑法文化的支持下,应以修正的占有说所主张的具有经济财产价值的占有作为保护法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犯罪 保护法益 所有权说 占有说 经济财产价值
下载PDF
刑法中侵犯财产罪保护客体的务实选择 被引量:17
10
作者 蔡桂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39,共7页
侵犯财产罪的研究,是刑法总论、分论相结合和分论精细化的典范。我国侵犯财产罪的对象,已纳入了财产性利益等越来越多的内容。这在客观上使得以"物"作为前提的本权说、占有说和中间说,与我国的司法实践现状存在距离。收支计... 侵犯财产罪的研究,是刑法总论、分论相结合和分论精细化的典范。我国侵犯财产罪的对象,已纳入了财产性利益等越来越多的内容。这在客观上使得以"物"作为前提的本权说、占有说和中间说,与我国的司法实践现状存在距离。收支计算式的纯粹的经济财产说、法律·经济的财产说、机能的财产说等方案,更适宜用于描述我国刑法中的"财产"。目前较流行的纯粹的经济财产说和法律·经济的财产说,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或司法案例中,均可找到相应的表达。较之于不考虑金钱利益是否合法的纯粹的经济财产说,法律·经济的财产说具有规范化的考虑,在论理上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财产 保护客体 法律·经济财产 规范化
下载PDF
财产罪中违法一元论与违法多元论对立之展开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8-43,共6页
违法一元论与违法多元论在财产罪中存在广泛对立。财产罪法益具有秩序维持的一面,经济的财产说更为可取。刑法上所有权的实体与民法不同,是与物有关的利益归属。刑法根据自身利益保护的需要认定所有权的转移时点,并未完全依照民法规定... 违法一元论与违法多元论在财产罪中存在广泛对立。财产罪法益具有秩序维持的一面,经济的财产说更为可取。刑法上所有权的实体与民法不同,是与物有关的利益归属。刑法根据自身利益保护的需要认定所有权的转移时点,并未完全依照民法规定。对于所有权归属的证明,刑法不受民事诉讼最终结论的左右。在财产罪解释论上,应充分注意刑民违法判断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 法益 经济财产 所有权 财产关系
下载PDF
经济犯罪“民刑交叉”实体问题处理理念探究
12
作者 刘逸飞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第2期44-53,共10页
我国《刑法》对财物的规定与“法律—经济”财产说的立场存在很大程度的暗合,在经济犯罪行为认定上,存在以数额为必要的“占有转移—实际损失”同体判断的困境,通行的财产转移视角无法提供操作上的实益。法益选择指导构成要件的功能不... 我国《刑法》对财物的规定与“法律—经济”财产说的立场存在很大程度的暗合,在经济犯罪行为认定上,存在以数额为必要的“占有转移—实际损失”同体判断的困境,通行的财产转移视角无法提供操作上的实益。法益选择指导构成要件的功能不宜过度发挥,应当在存在占有转移的情形下,依照财物转移方式和财物的价值即可确定行为模式,在此基础上,再检验行为的实质违法性。在所谓“民刑交叉”案件中,应秉持民刑相对独立、民事行为合法与民事行为有效相区别的理念,分别依照民刑各自的构成要件去判断一行为在不同法域的法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犯罪 构成要件 违法性 民刑交叉 法律经济财产
下载PDF
经济法学体系理论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博 《科教导刊》 2012年第32期105-107,共3页
现行的经济法学体系和架构理论,主要反映了我国转轨时期经济法制的现实情况,但在为经济法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顺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的要求,经济法基础理论部分应当讨论宪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应当增加关于保护财产... 现行的经济法学体系和架构理论,主要反映了我国转轨时期经济法制的现实情况,但在为经济法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顺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的要求,经济法基础理论部分应当讨论宪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应当增加关于保护财产权和经济自由权的内容;经济法体系应当以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秩序的竞争法为核心建构;宏观调控法在经济法学科体系中应当处于辅助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经济自由权竞争法宏观调控法
下载PDF
旧题新做:财产犯罪的法益——以民刑关系为出发点的定位
14
作者 刘俊杰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0-44,共5页
犯罪的本质在于对法益的侵害。准确把握不同犯罪的法益,对于理解构成要件的具体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确定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能够解决财产犯罪定罪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对于财产犯罪的法益,理论上存在本权说、占有说、中间说等多种学... 犯罪的本质在于对法益的侵害。准确把握不同犯罪的法益,对于理解构成要件的具体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确定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能够解决财产犯罪定罪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对于财产犯罪的法益,理论上存在本权说、占有说、中间说等多种学说的争议,从维持法秩序的统一和妥善处理民刑关系出发,应坚持缓和的违法一元论的立场,"占有说"的刑法定位是较为合理的,由此可以确定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是公民对财物的占有;而财物的具体内涵应坚持"法律/经济的财产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说 占有说 中间说 法律/经济财产
下载PDF
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策略探索——评《学校安全》
15
作者 陈喜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9-630,共2页
学校安全关系着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是教育界与社会的共识。任何一次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意味着经济财产损失与个体健康生命伤害,亦会给当事人带来难以抚平的创伤。追求平安... 学校安全关系着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是教育界与社会的共识。任何一次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意味着经济财产损失与个体健康生命伤害,亦会给当事人带来难以抚平的创伤。追求平安幸福是每一个人的正当权利,学校里的师生更应该受到特别保护,此为社会共同心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安全工作 策略探索 平安幸福 校园安全事故 生命财产安全 个体健康 经济财产损失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下载PDF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科学与宗教的对立统一——以李叔同出家为例
16
作者 佘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1-13,共3页
宗教不是迷信,它是与科学对立统一的。非宗教徒吃肉、喝酒、性行为时会觉得快乐与马克思提出的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如吃、喝、性行为等等)才觉得是自由快乐的观点是一致的。在非宗教徒眼里,宗教徒持戒(如戒色、戒酒等等)是痛苦... 宗教不是迷信,它是与科学对立统一的。非宗教徒吃肉、喝酒、性行为时会觉得快乐与马克思提出的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如吃、喝、性行为等等)才觉得是自由快乐的观点是一致的。在非宗教徒眼里,宗教徒持戒(如戒色、戒酒等等)是痛苦的,那是因为宗教徒持戒这些行为不是人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而是节制自己。马克思还指出,如果人使这些机能脱离其它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时,人就与其它动物一样。不管是宗教还是科学,我们都应该超越人的这些动物机能,所以修行之于宗教、钻研至于科学,都是艰难且伟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李叔同
下载PDF
宪法发展与我国的人权保障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兴佐 靳祥辉 《吉安师专学报》 1997年第3期26-30,共5页
宪法是一国人权的实际享有和实现的基本法律依据,宪法发展反映该国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在政治权、人身权、经济财产权、少数民族权等具体人权内容上有着不同的规定,从中可看... 宪法是一国人权的实际享有和实现的基本法律依据,宪法发展反映该国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在政治权、人身权、经济财产权、少数民族权等具体人权内容上有着不同的规定,从中可看出我国宪法保障的人权所具有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真实性,以及我国政府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宪法 政治权 人身权 经济财产 少数民族权 人权
下载PDF
宪法发展与我国的人权保障
18
作者 罗兴佐 靳祥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26-30,共5页
宪法是一国人权的实际享有和实现的基本法律依据,宪法发展反映该国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在政治权、人身权、经济财产权、少数民族权等具体人权内容上有着不同的规定,从中可看... 宪法是一国人权的实际享有和实现的基本法律依据,宪法发展反映该国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在政治权、人身权、经济财产权、少数民族权等具体人权内容上有着不同的规定,从中可看出我国宪法保障的人权所具有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真实性,以及我国政府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政治权 人身权 经济财产 少数民族权
下载PDF
融前瞻性、创新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小“智库”——评《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实践思考》
19
作者 周发源 《城市学刊》 2016年第5期95-97,共3页
我国是一个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诸如地震、洪涝、海啸、雾霾、干旱、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冰雹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进而对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影响。仅以2015年... 我国是一个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诸如地震、洪涝、海啸、雾霾、干旱、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冰雹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进而对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影响。仅以2015年7月浙江"灿鸿"台风为例,该台风共致宁波、绍兴、舟山、台州、沂水等5个区市、23个县(市、区)、179个乡(镇、街道),71.7万人受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财产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 洪涝灾害 灾害学 灾害应急 灾害应对 绩效评估体系 应急管理机制 绩效评估理论 异体问责
下载PDF
乘车伤害纠纷该如何解决?
20
作者 万禄义 《人民公交》 2015年第6期64-65,共2页
乘客在公交车厢内受伤的事件屡见报端,为了及时妥善解决乘车伤害纠纷,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取证工作外,更要依法依规处理此类案件,以得到公正、公平的解决。
关键词 公交公司 案例回放 取证工作 公共交通领域 公交行业 案件处理 经济财产损失 当地派出所 住院伙食补助 安全提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