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谷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25
1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2 位作者 杜素芹 王锐 郭俊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7,共7页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对比分析法佐证评价方法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平谷区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度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建设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2.97%、12.15%、11.69%、9.93%、12.90%和30.31%;城镇建设用地适宜程度在空间上呈圈层分布特征,由平原向四周的半山区和山区逐渐降低;评价结果与平谷区城市规划成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论:提出的评价方法对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有效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对比分析 城镇建设用地
下载PDF
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俞艳 何建华 袁艳斌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3-276,共4页
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将土地适宜性评价看作是物种的最适生态位与评价单元所提供的现实生态位之间的匹配,从区域、评价单元以及单元之间关系3个层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模糊贴近度分析方法构建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模型。以... 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将土地适宜性评价看作是物种的最适生态位与评价单元所提供的现实生态位之间的匹配,从区域、评价单元以及单元之间关系3个层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模糊贴近度分析方法构建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武汉市黄陂区为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生态位 模糊贴近度分析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春越 谢永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6,共4页
分析了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以黄土高原为例,按照生态指标、社会指标、经济指标3个方面4个层次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研究。克服了传统的土地资源利... 分析了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以黄土高原为例,按照生态指标、社会指标、经济指标3个方面4个层次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研究。克服了传统的土地资源利用研究工作中忽视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价值和作用的缺陷,可为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土地评价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地资源 生态经济适宜性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指标 社会指标 经济指标
下载PDF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供给量——从经济适宜性角度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凤荣 张迪 安萍莉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4-17,共4页
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是我国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耕地后备资源不但取决于后备资源的自然宜耕性,还受其开垦经营效益的制约。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供给量 经济适宜性 开发利用 耕地经营收益 生态环境成本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和GIS技术的山区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涂建军 华娟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6-441,共6页
针对基于单一属性的耕地适宜性评价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将耕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结合起来开展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以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秀山县为研究对象,从耕地质量、耕地环境和耕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等3个层面建立山... 针对基于单一属性的耕地适宜性评价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将耕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结合起来开展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以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秀山县为研究对象,从耕地质量、耕地环境和耕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等3个层面建立山区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通过模糊数学分析法和GIS技术手段,对研究区耕地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秀山县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整体较高,生境条件基本满足该县耕地利用方式,适宜性等级属于高度适宜及一般适宜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高达86.62%,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与实际生产情况较符合;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等级的空间分布呈现平坝河谷高、低山丘陵区次之,中高山区最低的特点,说明海拔、坡度等地形条件是影响山区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适宜性 生态位适宜 山区 耕地 GIS技术
下载PDF
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选择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红梅 庞凤梅 杨殿林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年第4期39-41,47,共4页
对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的定义、特征及其认定的前提和条件进行了分析。借鉴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主导产业的选择原理,结合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总结了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对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 对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的定义、特征及其认定的前提和条件进行了分析。借鉴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主导产业的选择原理,结合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总结了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对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适宜性 农业主导产业 选择原则 选择方法
下载PDF
基于生态—经济适宜性的人口迁移空间趋势分析——以云南省贫困地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阳茂庆 熊理然 欧阳春云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2期165-168,共4页
贫困地区生态经济环境恶劣,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是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根源。要使贫困地区脱贫,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人口迁移,减少人口压力,使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发展相适宜。通过对云南省贫困地区人口、... 贫困地区生态经济环境恶劣,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是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根源。要使贫困地区脱贫,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人口迁移,减少人口压力,使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发展相适宜。通过对云南省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适宜性分析,根据云南省贫困地区的地理区位提出了人口迁移的空间定位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适宜性 贫困地区 人口迁移 空间定位 云南省
下载PDF
河北省农开办外资项目区节水灌溉方式的经济适宜性分析及选择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少华 路梅 +3 位作者 缴锡云 周炳臣 王海兴 张仲亭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农业节水是节水的重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其主要措施。在一个地区选择什么样的节水灌溉方式,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河北省农开办外资项目区节水灌溉方式的经济适宜性分析,优选出最佳节水灌溉方式,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农业节水是节水的重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其主要措施。在一个地区选择什么样的节水灌溉方式,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河北省农开办外资项目区节水灌溉方式的经济适宜性分析,优选出最佳节水灌溉方式,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经济适宜性 分析 选择
下载PDF
基于表观生态经济适宜性的启东市农业产业选择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艳娴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5期204-207,共4页
为使农业产业实现充分发挥产业功能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需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对启东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比较优势指数、人均产值系数、产值比重、规模稳定性4个方面对农业产业的生态适宜性、经... 为使农业产业实现充分发挥产业功能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需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对启东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比较优势指数、人均产值系数、产值比重、规模稳定性4个方面对农业产业的生态适宜性、经济合理性、社会认同性进行量化分析,综合评价农业产业生态经济适宜性,以期为启东市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方向性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生态经济适宜性 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
下载PDF
基于生态市场容量潜势的作物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静 卞新民 胡大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1,共6页
为评价作物生产的生态经济适宜性,提出了生态容量潜势和市场容量潜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不同作物地区组合的、各指标阈值具有动态性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阈值体系,构建了单生态经济指标适宜性指数及反映最小因子定律的... 为评价作物生产的生态经济适宜性,提出了生态容量潜势和市场容量潜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不同作物地区组合的、各指标阈值具有动态性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阈值体系,构建了单生态经济指标适宜性指数及反映最小因子定律的综合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表现作物生产现状的表观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和地区综合表观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的计算方法。选取江苏12个典型县进行实例分析,得到77组作物地区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和表观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经比较分析,评价结果可用于作物在各决策区间进行生产安排优先顺序的指导依据,评价方法可用于不同作物地区组合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生态经济适宜性 生态-市场容量 评价指标阈值体系 计算方法
下载PDF
赤水市竹子原料生产的经济适宜性研究
11
作者 罗睿 《贵州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30-33,共4页
本文通过对赤水市楠竹和杂竹生长的环境要素对比与适宜性评价、以及以运输距离和人工费用为主的原料可生产性评价,生成了赤水市竹子原料栽植要素组合与适宜性分布图。为赤水市竹子原料生产与优化提供了一定依据。
关键词 赤水市 楠竹 杂竹 生产 经济适宜性
下载PDF
汽车大修经济适宜性的论证
12
作者 王文彬 鲁永良 +1 位作者 贾元华 姚喜贵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汽车大修 经济适宜性 大修时机 经济界限 经济效益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对河南省永城市农作物三种轮作方式经济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淘沙 《福建电脑》 2017年第5期93-94,172,共3页
作物种植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种植情况,区域情况,社会因素影响等等,如何能够快速精准的评价作物种植的适宜性是农业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随着遥感技术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通过遥感技术能够获取的田间信息更多,更快,也更精准。操... 作物种植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种植情况,区域情况,社会因素影响等等,如何能够快速精准的评价作物种植的适宜性是农业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随着遥感技术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通过遥感技术能够获取的田间信息更多,更快,也更精准。操纵容易、成本较低、可靠安全是也遥感技术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轮作 经济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规划及运行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艺枫 田欢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年第6期52-56,共5页
作为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经济是土地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式。土地生态经济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通过分析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和进行系统内整体规划的意义,得到了研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的必要性... 作为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经济是土地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式。土地生态经济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通过分析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和进行系统内整体规划的意义,得到了研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的必要性和一般方法,在重点探讨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现实中进行规划所要遵循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系统规划 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因子
下载PDF
经济-生态导向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优化--以无锡市区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段学军 陈雯 +1 位作者 许刚 孙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9-687,共9页
城市人口分布格局不仅受经济就业、生活质量、通勤距离等自组织分布要素的引导,还受到政府管制和调控的制约,不可能完全通过自组织而实现人口分布的优化。因此,除了阐释人口分布的自组织变动机制和影响因素外,还迫切需要研究人口分布对... 城市人口分布格局不仅受经济就业、生活质量、通勤距离等自组织分布要素的引导,还受到政府管制和调控的制约,不可能完全通过自组织而实现人口分布的优化。因此,除了阐释人口分布的自组织变动机制和影响因素外,还迫切需要研究人口分布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方面的综合影响,进而提出优化的人口空间格局。在大量查阅人口分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式,提出了生态约束、生产挤占、生活集聚、效益综合、顾及现状等人口优化分布原则,并运用随机与目标函数方法,建立人口空间分布优化模型。以无锡市区为例,基于丰富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资料,进行城市空间生态保护、生产开发、生活居住价值评价,通过模型运算,提出优化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为无锡市区人口分布调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导向的人口适宜分区 人口分布优化 无锡市
下载PDF
微改造思路下的植入型合院改造实践研究——以北京前门地区四合院改造为例
16
作者 王佐 魏立志 +1 位作者 李亦农 张明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7期194-195,共2页
北京的四合院改造探索经历了从菊儿胡同式的大拆大建模式,到南池子式的部分新建模式,再到烟袋斜街式的微循环模式,改造模式与方法也基本趋于稳定和完善。本文结合北京基于微改造模式的探索性改造实践,总结出一种经济适用性的北京四合院... 北京的四合院改造探索经历了从菊儿胡同式的大拆大建模式,到南池子式的部分新建模式,再到烟袋斜街式的微循环模式,改造模式与方法也基本趋于稳定和完善。本文结合北京基于微改造模式的探索性改造实践,总结出一种经济适用性的北京四合院植入型改造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四合院微改造 经济适宜性改造 旧城保护
下载PDF
人文荟萃能筑巢引凤吗?--基于人文适宜性的中国人才区域集聚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翔 魏丽 崔丹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7-124,共18页
经济地理学的适宜性理论认为,经济适宜性和自然适宜性对人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文适宜性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逐步增强的趋势。研究利用全国层面的城市—人才数据对人文适宜性的人才集聚效应进行了验证。... 经济地理学的适宜性理论认为,经济适宜性和自然适宜性对人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文适宜性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逐步增强的趋势。研究利用全国层面的城市—人才数据对人文适宜性的人才集聚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经济和自然适宜性依然对人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人文适宜性也已成为中国城市吸纳人才的一个有利因素;电影院、文化馆等具有国情特色的人文适宜性设施对人才的区域分布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影响;人文适宜性是人才集聚的原因而非结果;随着人文适宜性相关设施的存量不断积累,其吸纳人才的能力和规模不会边际递减,反而有累积递增的倾向。研究建议,在人文适宜性塑造时应突出“中国特色”,打造“经济—自然—人文”三位一体的品质城市,以吸引人才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集聚 适宜理论 人文适宜 经济适宜性
下载PDF
基于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组织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闵婕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26-30,F0002,共6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而目前的城市规划和生态等规划是各自为营,要将经济、生态、环境综合考虑是实现城市和谐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空...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而目前的城市规划和生态等规划是各自为营,要将经济、生态、环境综合考虑是实现城市和谐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基础上,提出综合采用生态功能控制性分区理念和经济发展适宜性思想,构建以生态为主导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组织从而更全面地进行城市规划。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城市生态功能控制性区划和经济发展适宜性分区,并采用空间叠置方法确定了九龙坡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区。将九龙坡城市空间功能区划分为禁止、限制、优先和重点开发区4种类型,其面积分别占全区域土地面积的15.54%、24.14%、12.95%和47.37%。研究对目前城市空间规划和生态规划等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扩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规划 空间结构优化 经济发展适宜 生态功能控制
下载PDF
Potential Distribution Modeling of Useful Brazilian Trees with Economic Importance
19
作者 Vitor Augusto Cordeiro Milagres Evandro Luiz Mendonca Machado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6年第6期400-410,共11页
Brazil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the greatest biodiversity, being covered by diverse ecosystems. Native trees commercially planted generate numerous benefits for communities, providing cultural, recreational, touri... Brazil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the greatest biodiversity, being covered by diverse ecosystems. Native trees commercially planted generate numerous benefits for communities, providing cultural, recreational, tourism riches, as well as ecological benefits, such as nutrient regula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Thus, this work aimed to generat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modeling for the Brazilian forest specie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hat will serve as a strategy for conservation, restoration and commercial plantation of them, that is, encouraging the use of legal native species in the forest sector. Eleven tree species and 19 bioclimatic variables were selected. The software Maxent 3.3.3 was applied in the gener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models a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UC)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odel. The Jackknife test contributed to identify which bioclimatic variables are most important or influential in the model. The models showed AUC values ranged from 0.857 to 0.983. The species with higher AUC values were Araucaria angustifolia, Mimosa scabrella and Euterpe edulis,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warmest month showed the highest influence for the most species, followed by the mean diurnal range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It was observed that for some species, there were restricted areas of 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such as Araucaria angustifolia, Ilex paraguariensis and Mimosa scabrella. The models used could trace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reas using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these model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zilian flora MAXENT bioclimatic variables distribution models potential occurrence.
下载PDF
Agricultural Land Use Optimal Allocation System in Developing Area:Application to Yili Watershed, Xinjiang Region
20
作者 ZHANG Ying ZHANG Hongqi +1 位作者 NI Dongying SONG W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2期232-244,共13页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and productivity involves little market, where the agricultural land use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food demands as well as the land suitability. The land use pattern will not ensure everyw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and productivity involves little market, where the agricultural land use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food demands as well as the land suitability. The land use pattern will not ensure everywhere enough land for certain cropping if spatial allocation just according to land use suitability.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subzone and a pre-allocation for each land use are added in spatial allocation module, and land use suitability and area optimi- zation module are incorporated to constitute a whole agricultural land use optimal allocation (ALUOA) system. The system is developed on the platform .Net 2005 using ArcGIS Engine (version 9.2) and C# language, and is tested and validated in Yili watershed of Xinjiang Region on the newly reclaimed area. In the case study, with the help of soil data obtained from 69 points sampled in the fieldwork in 2008, main river data supplied by th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in China, and temperature data provided by Data Center f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d use suitability on eight common crops are evaluated one by one using linear weighted summation method in the land use suitability model. The linear pro- gramming (LP) model in area optimization model succeeds to give out land area target of each crop under three scenarios. At last, the land use targets are allotted in space both with a six subzone file and without a subzone file. The resuits show that the land use maps with a subzone not only ensure every part has enough land for every crop, but also gives a more fragmental land use pattern, with about 87.99% and 135.92% more patches than the one without, while at the expense of loss between 15.30% and 19.53% in the overall suit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eloping country agricultural land SUBZONE optimal allocation Yili watershe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