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染集聚、经济集聚与科技集聚度的时空演化分析
1
作者 刘满凤 刘玉凤 +1 位作者 甘泸暘 黄倩 《科技和产业》 2016年第8期133-139,共7页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作为一个制约瓶颈,也越来越紧地作用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之中,为了揭示全国和区域层面污染聚集性、科技聚集性和经济聚集性的变化趋势,运用Herfindahl指数、Gini系数与地理集中度指数分别测度了2004-2...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作为一个制约瓶颈,也越来越紧地作用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之中,为了揭示全国和区域层面污染聚集性、科技聚集性和经济聚集性的变化趋势,运用Herfindahl指数、Gini系数与地理集中度指数分别测度了2004-2013年我国各地区的污染集聚、经济集聚和科技集聚的水平,又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了这三者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污染、经济、科技均处于弱集聚态势;污染集聚、经济集聚与科技集聚两两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各地区之间经济、科技的依赖性加强;大部分区域污染、经济、科技集聚空间差异小;北京由高污染区域转入低污染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集聚 经济集聚度 科技集聚 集聚特征 时空演化
下载PDF
我国各地区经济集聚性的时空分异研究
2
作者 刘满凤 黄倩 《江苏商论》 2015年第12期82-86,共5页
本文从经济密度、Herfindahl指数和地理集中度三方面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集聚性。首先,基于人均、地均指标子系统所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系数计算2004年-2013年十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 本文从经济密度、Herfindahl指数和地理集中度三方面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集聚性。首先,基于人均、地均指标子系统所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系数计算2004年-2013年十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的经济密度。其次,通过测度Hifendahl指数和地理集中度指数对经济集聚性进行多角度验证,并对我国各地区经济集聚性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我国经济的集聚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总体经济聚集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各地区经济聚集度变化较为平缓,说明我国的经济聚集速度在逐渐降低,经济发展趋于平衡的趋势在加强。经济密度较高的地区其产业的聚集性也相对较高,如北上广、天津以及江浙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度 经济 Herfindahl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
下载PDF
河北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演变及区域差异研究
3
作者 张秀兰 杨亮 贾丽丽 《邢台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7-83,共7页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备受瞩目。通过构建经济—人口集聚度模型,定量分析与评价了河北省分县尺度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程度。研究发现:河北分县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表现出明显的弱协调性,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备受瞩目。通过构建经济—人口集聚度模型,定量分析与评价了河北省分县尺度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程度。研究发现:河北分县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表现出明显的弱协调性,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的特征不断加强,侧面反映了河北县域经济的两极分化现象呈加重态势。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产业部门分解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河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产业效应成因。研究表明,河北省县域经济差异总体呈现逐年拉大的趋势。第二产业区域差异是影响河北县域经济总体差距的重要因素;随着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对河北县域经济总体差距的影响也将逐渐增大;第一产业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非常有限,且贡献率逐年下降。因此,加快推进县域的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实现河北省县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经济发展 经济—人口集聚 基尼系数 河北省
下载PDF
四川潜在经济副中心的经济辐射效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超英 张志林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2-56,71,共6页
四川省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在四川构建副省级经济中心,以此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四川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运用断裂点理论和威尔逊模型对七个潜在经济副中心的经济辐射效应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熵值法得出来各潜在经济副... 四川省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在四川构建副省级经济中心,以此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四川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运用断裂点理论和威尔逊模型对七个潜在经济副中心的经济辐射效应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熵值法得出来各潜在经济副中心的经济集聚度,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集聚度最高,川东北经济区最低;然后,运用引力模型发现,随着距离的增加,经济辐射能力不断减弱;在断裂点理论与威尔逊模型中,达州处于经济中心与其他经济副中心的辐射范围之外;最后,从协调四川各经济区域的发展出发,提出推动四川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副中心 经济集聚度 威尔逊模型 四川
下载PDF
双流动要素空间聚集与宏观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5
作者 秦东方 山红梅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44-45,共2页
本文将经济空间集聚的流动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相结合,通过有交互的双要素方差分析,确定两要素的交互作用对地区经济影响不显著,进而对中国经济集聚度测定;比较在2000-2010年的中国经济空间集聚状况,并与中国国民收入、GDP、人均GDP的增... 本文将经济空间集聚的流动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相结合,通过有交互的双要素方差分析,确定两要素的交互作用对地区经济影响不显著,进而对中国经济集聚度测定;比较在2000-2010年的中国经济空间集聚状况,并与中国国民收入、GDP、人均GDP的增长率拟合分析,寻找要素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要素 经济集聚度 要素 交互作用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效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卢小丽 周兵 任政亮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为发挥长江三峡库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库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基于国家出台的《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四个中心城市,构造断裂点理论和模型对其的经济辐射效应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熵值法计算各城市的经济集聚度,结... 为发挥长江三峡库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库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基于国家出台的《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四个中心城市,构造断裂点理论和模型对其的经济辐射效应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熵值法计算各城市的经济集聚度,结果表明四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值明显高于周边区域;其次,计算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发现城市间的联系强度与直线距离不是完全正相关。随后,构造断裂点理论和威尔逊模型对四个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万州的辐射半径最小,其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最后,从长江三峡库区内城市的协调发展及降低辐射成本等方面提出促进整个三峡库区经济的全面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经济集聚度 断裂点理论 威尔逊模型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Labor Productivity of Core C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4
7
作者 ZHANG Peng YANG Qingshan ZHAO Yich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Dalian, Shenyang, Changchun and Harbin are the four core cities which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erms of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n labor... Dalian, Shenyang, Changchun and Harbin are the four core cities which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erms of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n labor productivity is explored by making comparisons among these four cities. The model used for analysis is a classical model derived from previous studies. Some indicators, such as population density and economic density, were select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time-series data for the four cities from 1990 to 2007. The four main conclusions are: l) The promotion from the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 density on the growth rate of labor productivity is limited. 2)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growth rate of employment density and the growth rate of labor productivity. 3) Agglomeration effect exists in the four cities, the highest one is Dalian, Shenyang takes the second place, followed by Changchun and Harbin, and the predominant promotion exerted o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is the output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economic agglomeration labor productivity population density economic density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