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刘颜彬 罗晨晨 +3 位作者 杨博 左晓云 高文莫 陈明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使用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同一术者的连续临床病例。纳入患者共109例,均为上颌后牙区单牙或多牙缺失,剩余垂直骨高度为4~9 mm... 目的探讨利用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使用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同一术者的连续临床病例。纳入患者共109例,均为上颌后牙区单牙或多牙缺失,剩余垂直骨高度为4~9 mm,完成种植体植入144枚。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拍摄CBCT,功能负载后半年、之后每年进行X线片检查,对种植体脱落率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中发生上颌窦底黏膜穿孔15例,黏膜穿孔率为10.4%(15/144)。术后上颌窦感染1例。愈合期内2枚种植体脱落,种植体早期成功率为98.6%(142/144)。功能负载后随访3枚种植体松动脱落,其余功能行使良好,功能负载后种植体存留率为97.8%(135/138)。结论采用扩孔钻法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临床操作简单,创伤小,短期内临床效果可靠,为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术式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扩孔钻法 同期植入 并发症
下载PDF
伴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影像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病例回顾 被引量:1
2
作者 左晓云 杨博 +1 位作者 罗晨晨 陈明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 探讨伴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40例伴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且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病例,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未植骨)。术前、术后6个月内及修复后12个月影像学检... 目的 探讨伴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40例伴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且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病例,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未植骨)。术前、术后6个月内及修复后12个月影像学检查,记录上颌窦内情况,整个治疗过程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在40例伴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的病例中,根据影像学检查病变形态学特征分为3类,A类:窦底黏膜均匀增厚型14例,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B类:囊肿型7例,术中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1例。C类:混合型(慢性炎症结合囊肿)19例,术中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4例,术后种植体松动脱落2例。结论 尚不可证明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的存在是愈合期内种植体脱落的原因,且病变的存在对修复后1年的种植体无显著影响。通过术前完善的检查与风险预判,术中同期不植骨与术后的感染控制可有效对相关并发症进行风险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黏膜增厚 上颌窦囊肿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并发症
下载PDF
Schneiderian膜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毕哲慧 李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61-164,共4页
上颌窦过度气化导致上颌后牙缺失后剩余牙槽嵴高度严重不足,给种植修复带来困难。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临床常用的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方法。有学者提出无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窦内新骨形成与Schneiderian膜有直接关系。Schn... 上颌窦过度气化导致上颌后牙缺失后剩余牙槽嵴高度严重不足,给种植修复带来困难。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临床常用的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方法。有学者提出无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窦内新骨形成与Schneiderian膜有直接关系。Schneiderian膜中可分离出上颌窦黏膜干细胞,其具有成骨分化功能。本文就上颌窦黏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展开综述研究,探讨上颌窦黏膜在骨再生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neiderian膜 上颌窦黏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下载PDF
短种植体联合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6~9年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正荣 郭水根 +2 位作者 杨晶晶 魏洪武 毛卫华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142-1147,共6页
目的 探讨上颌后牙区剩余垂直骨高度2~4 mm时,短种植体联合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6~9年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研究16名患者共27枚Bicon短种植体,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短种植体,随访观察6~9年,通过临床检查和X射线影像测... 目的 探讨上颌后牙区剩余垂直骨高度2~4 mm时,短种植体联合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6~9年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研究16名患者共27枚Bicon短种植体,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短种植体,随访观察6~9年,通过临床检查和X射线影像测量分析种植体周围的软硬组织。结果 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2.6%,不同修复方式和冠根比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无显著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有影响,其中近中边缘骨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中边缘骨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上颌后区剩余垂直骨高严重不足时,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随访观察6~9年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种植体 上颌窦底提升 远期临床效果 边缘骨吸收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植骨与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俞丹 王宇 +1 位作者 毛英杰 何福明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75-280,共6页
上颌后牙区常因骨量不足而成为种植的难点区域,常用的解决办法为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提升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因为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时间短、术后不适感少等优点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 上颌后牙区常因骨量不足而成为种植的难点区域,常用的解决办法为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提升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因为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时间短、术后不适感少等优点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早期应用常伴有同期植骨,但由于骨替代材料存在感染、低吸收率及引发上颌窦再气化等风险,近些年来临床上开始主张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时不再植骨。目前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植骨与不植骨的愈合状况和临床疗效等方面都有较多的研究报道。本文就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否需要同期植骨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牙种植体 植骨材料
下载PDF
单独应用浓缩生长因子在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许香娜 何添荣 +1 位作者 陈希楠 林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2期133-137,共5页
目的观察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植入浓缩生长因子(CG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的37例患者(47个种植位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植入位... 目的观察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植入浓缩生长因子(CG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的37例患者(47个种植位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植入位点分为试验组(20例,23个种植位点)和对照组(17例,24个种植位点),在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植入47枚种植体,试验组在上颌窦内植入CGF,对照组植入Bio-oss骨粉。于术后即刻、术后6、12个月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变化。结果仅有1例患者因咬硬物致种植体松动,存留率为97.9%(46/47)。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术后6、12个月的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按提升高度分为三组:1组(<3 mm),2组(3~4 mm),3组(>4 mm)。术后6、12个月不同窦底提升高度组间的窦内骨增量比较,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1组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3组窦内骨增量高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F单独应用于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在观察期内能获得与植入骨替代料材料相似的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浓缩生长因子 植骨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影响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效果的解剖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柏均 吕鸣樾 袁泉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93-199,共7页
上颌窦底提升手术是上颌后牙骨量不足时常采用的骨增量方式,根据手术进入上颌窦的路径分为经侧壁上颌窦底提升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相比经侧壁上颌窦底提升有创口小、治疗时间短及患者更易接受等优势,... 上颌窦底提升手术是上颌后牙骨量不足时常采用的骨增量方式,根据手术进入上颌窦的路径分为经侧壁上颌窦底提升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相比经侧壁上颌窦底提升有创口小、治疗时间短及患者更易接受等优势,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的骨增量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解剖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该文对剩余牙槽骨、施耐德膜及其病理状态、上颌窦宽度及上颌窦形态等主要解剖因素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中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解剖因素 成骨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学术共识 被引量:16
8
作者 范震 王方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种植修复时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用方法。尽管该诊疗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然有众多细节问题存在争议和分歧。2017年11月22日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口腔种植学专家围绕Schnederian memb...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种植修复时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用方法。尽管该诊疗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然有众多细节问题存在争议和分歧。2017年11月22日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口腔种植学专家围绕Schnederian membrane的中文名称、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最小余留骨高度、是否应用骨移植材料、骨增量愈合时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总结了会议所达成的共识,以期促进该技术的临床规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Schnederian MEMBRANE 骨移植材料 浓缩生长因子 (CGF)
下载PDF
Bio-Oss和Bio-Gide材料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颐颀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观察Bio-Oss和Bio-Gide材料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目的:观察Bio-Oss和Bio-Gide材料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Bio-Oss和Bio-Gide材料治疗,比较两组种植位点骨高度、骨宽度和剩余牙槽骨高度(RBH)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咀嚼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种植位点骨高度、骨宽度和RBH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咀嚼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o-Oss和Bio-Gide材料应用于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老年患者可以降低术后VAS评分,提高术后6个月咀嚼功能和种植位点骨高度水平、骨宽度水平、RBH水平,优于单纯常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BIO-OSS骨粉 Bio-Gide生物膜 VAS评分 咀嚼功能 骨高度 RBH水平
下载PDF
上颌窦解剖因素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小菲 莫安春 +3 位作者 朱娟芳 王素苹 杜雅晶 姚永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评价上颌窦解剖因素(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42例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患者,共计60个上颌窦底提升位点,骨移植材料采用自体骨与小牛骨... 目的评价上颌窦解剖因素(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42例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患者,共计60个上颌窦底提升位点,骨移植材料采用自体骨与小牛骨混合物。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6个月采用锥形束CT(CBCT)进行指标参数的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3种解剖因素与术后6个月种植体根端骨吸收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窦底剩余骨高度为(4.46±1.55)mm,上颌窦宽度为(13.86±2.71) mm,上颌窦角度为78.09°±10.27°。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颌窦宽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上颌窦角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剩余骨高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宽度 上颌窦角度 上颌窦底提升 骨移植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江琴 胡常琦 +3 位作者 夏勋 郭水根 龚金梅 魏洪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671,共5页
目的研究上颌后牙区不同窦嵴距时,采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并同期植入短种植体术后,种植体周围骨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对37例患者进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并同期植入共74枚Bicon短种植体,其中剩余牙槽骨高度(RBH)&l... 目的研究上颌后牙区不同窦嵴距时,采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并同期植入短种植体术后,种植体周围骨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对37例患者进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并同期植入共74枚Bicon短种植体,其中剩余牙槽骨高度(RBH)<4 mm组43个位点,RBH≥4 mm组31个位点。随访5年后,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片测量分析不同窦嵴距时,种植体周围骨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74个种植位点术后窦底提升高度(6.64±1.32)mm,修复负载5年后上颌窦内获得骨高度为(3.35±1.29)mm;RBH<4 mm组和RBH≥4 mm组之间的种植体颈部骨吸收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上颌窦内获得骨高度及种植体顶部骨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后牙区RBH<4 mm时,采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Bicon短种植体的术式可获得较高的种植体存留率及上颌窦内骨增加量,同时并不会增加牙槽嵴顶骨吸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窦嵴距 同期种植 Bicon种植体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骨替代材料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泽溪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29-435,共7页
目的:对比经牙槽嵴进顶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使用或不使用骨替代材料的临床效果及义齿功能的使用情况。方法:2013-01—2014-09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共57例、73枚种植体... 目的:对比经牙槽嵴进顶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使用或不使用骨替代材料的临床效果及义齿功能的使用情况。方法:2013-01—2014-09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共57例、73枚种植体。其中23例、34枚种植体在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同时使用骨替代材料。34例、39枚种植体在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同时未使用骨的替代材料。分别在术后3、10 d,义齿负载后6~18个月进行随访。通过临床观察和CBCT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种植术后软硬组织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测量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获得患者满意度。结果:经牙槽嵴顶提升同期植入骨替代材料的研究组可用骨高度为2.01~7.53 mm,平均值(5.62±1.61)mm,平均提升高度为(7.30±1.95)mm;未植入骨替代材料的研究组可用骨高度为3.98~9.24 mm,平均值(6.29±1.47mm),平均提升高度为(3.33±1.27)mm。术后经植入骨替代材料的25名患者中,8例患者出现软组织红肿,占34.78%;未植入骨替代材料的34名患者中仅3例患者出现术区软组织红肿,占17.65%。两组患者均无面部肿胀、术区软组织红肿及愈合不良等情况。未植入骨替代材料组患者的满意度度平均值为7.29,较同期植入骨替代材料组患者的满意度5.61相比更高。义齿负载6个月以上,两组的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探诊深度值以及种植体周骨组织吸收量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牙槽嵴顶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无论是否使用骨替代材料,在影像学检查中上颌窦内均可见新骨形成。与使用骨替代材料相比,经牙槽嵴顶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不使用骨替代材料,患者的术后反应小,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增量技术 上颌窦底提升 牙种植
下载PDF
水压式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道普 王广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水压式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安全性和提升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绵阳口腔医院种植科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患者120例,分为水压法和冲顶法两组,组内又分为植骨和未植骨两组,比较两组舒适度... 目的观察水压式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安全性和提升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绵阳口腔医院种植科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患者120例,分为水压法和冲顶法两组,组内又分为植骨和未植骨两组,比较两组舒适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种植体存留率。结果两种上颌窦底提升方式共植入种植体147枚,均完成修复,观察6~54个月,存留率为100%。术后即刻及术后6月,水压法植骨组与未植骨组的提升高度均分别显著高于冲顶法植骨组与未植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压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冲顶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压式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上颌后牙区 上颌窦底提升 液压提升
下载PDF
上颌窦宽度及角度预测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挺 周武 +3 位作者 庄桂婧 康铖 裘实 罗善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上颌窦宽度及角度,评估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选取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均行CBCT检查,测量上颌窦宽度、角...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上颌窦宽度及角度,评估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选取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均行CBCT检查,测量上颌窦宽度、角度及根端骨吸收量。分析影响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因素,评估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预测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价值。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种植体根端骨平均吸收量为(1.81±0.26)mm,其中,49例≤1.81 mm,29例>1.81mm。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是影响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独立因素(OR:3.873、4.518,95%CI:1.594~9.412、1.859~10.97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及两者联合预测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AUC分别为0.764、0.742和0.908。结论:上颌窦宽度和角度是影响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指标,两者联合预测术后骨移植稳定性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宽度 上颌窦角度 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骨移植
下载PDF
CGF联合Bio-Oss材料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云 王瑞春 关振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联合Bio-Oss材料在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5月-2021年12月口腔门诊采用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同期接受种植治疗...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联合Bio-Oss材料在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5月-2021年12月口腔门诊采用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同期接受种植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术中植入Bio-Oss骨填充材料;联合组:49例,患者术中植入CGF联合Bio-Oss的骨填充材料,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新形成的骨密度,种植体植入前后患者牙周健康指标及种植体的稳定性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牙槽骨密度HU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联合组的牙槽骨密度HU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联合组龈沟液出血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联合组的牙周探诊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联合组的牙周探诊深度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联合组植入体的植入扭矩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联合组的种植体稳定系数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行同期种植修复治疗中,植入CGF联合Bio-Oss的骨填充材料对于促进早期牙槽骨成骨能力形成及提高种植体植入稳定性较单纯Bio-Oss填充材料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Bio-Oss材料 牙槽嵴顶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
下载PDF
基于CBCT影像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非植骨种植随访研究
16
作者 桑炜荣 包胜华 陈锐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通过CBCT影像观测,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中不置入骨替代材料同期种植的5年随访效果。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因上颌后牙区缺失行种植手术的患者56例,采用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粘膜的术式,同期植入种植体,未置... 目的通过CBCT影像观测,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中不置入骨替代材料同期种植的5年随访效果。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因上颌后牙区缺失行种植手术的患者56例,采用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粘膜的术式,同期植入种植体,未置入骨替代材料,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取模和上部冠修复,术后半年、1年、3年、5年随访观察种植体存留和使用情况,CBCT观测种植体周围和上颌窦内新生骨高度变化情况。结果56例患者完成上颌窦粘膜提升,在未置入骨替代材料情况下同期植入56枚种植体,术后6个月完成Ⅱ期手术和后期修复,术后6个月、1年、3年和5年随访,56枚种植体均良好行使功能,通过CBCT测量显示种植体进入上颌窦周围有显著的骨量生成,且新生骨量保持稳定。结论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在没有置入骨替代材料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也可以取得良好且长期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非植骨
下载PDF
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研究现状
17
作者 夏海斌 徐珺怡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在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时,与上颌窦底外提升相比,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的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反应较轻、治疗周期较短,但是手术视野和提升高度受限,容易发生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亦或剥离不足,因此传统观念里内提升仅适用于上颌后牙... 在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时,与上颌窦底外提升相比,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的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反应较轻、治疗周期较短,但是手术视野和提升高度受限,容易发生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亦或剥离不足,因此传统观念里内提升仅适用于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轻度不足的病例。随着外科器械的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新技术的涌现以及数字化技术的辅助,研究者们对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案有了新的认知。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同期种植 牙种植
下载PDF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
18
作者 孙晓琳 罗嘉欣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上颌后牙缺失时,由于缺乏牙的功能性刺激以及上颌窦气化作用导致种植所需的剩余骨高度不足,剩余骨量无法保证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时,需要采取上颌窦底提升增加上颌后牙区骨量。“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是通过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 上颌后牙缺失时,由于缺乏牙的功能性刺激以及上颌窦气化作用导致种植所需的剩余骨高度不足,剩余骨量无法保证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时,需要采取上颌窦底提升增加上颌后牙区骨量。“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是通过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在内镜(endoscope)辅助下实现同期植入种植体(simultaneous implants placement)的一种改良的、微创的牙槽嵴入路上颌窦底提升(sinus floor elevation),简称“PESS”。“PESS”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上颌窦底提升,减小了手术创伤。本文阐述了“PESS”的原理、适应证、临床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以期为“PESS”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骨增量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上颌窦底提升
下载PDF
盘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应用于上颌窦间隔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亚男 任玉卿 +4 位作者 王文雪 周琛 李晓静 王晓静 赵保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探讨存在上颌窦间隔时应用盘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存在上颌窦间隔应用盘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的病例(24例,女性14例,男性10例)... 目的探讨存在上颌窦间隔时应用盘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存在上颌窦间隔应用盘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的病例(24例,女性14例,男性10例),年龄(39.3±11.7)岁(22~56岁)。术后6~8个月行永久修复,根据上颌窦间隔位置分为E类(颧牙槽嵴之前)、M类(颧牙槽嵴之后)和D类(近远中走向)。术前、术后即刻、6个月、1年、2年拍摄锥形束CT。测量术前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术后即刻、6个月、1年、2年测量上颌窦底垂直骨高度(vertical bone height,VBH)。统计黏膜穿孔率、种植体存留率。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共植入种植体24枚,患者均无头痛头晕等不适,黏膜穿孔率为0(0/24),种植体的愈合期内存留率为100%(24/24)。术前RBH为(5.26±1.90)mm;术后即刻、6个月、1年、2年的VBH分别为(11.82±1.09)、(10.98±0.52)、(10.66±0.44)和(10.40±0.33)mm,不同观测点的VB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70,P<0.001)。但术后2年与术后1年的V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1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出现种植体周炎。结论在种植位点RBH>2 mm且存在上颌窦间隔时,使用盘钻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的患者均未发生黏膜穿孔,成功率高,可获得足够骨高度并完成同期种植,术后2年与术后1年比较未发生明显的骨吸收改建,骨结合形成良好,操作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 上颌窦间隔 上颌窦底提升 盘钻
原文传递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谭学莲 满毅 黄定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91,共11页
上颌后牙是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常见发病部位,在解剖上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炎症易扩散引发牙髓源性上颌窦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常需联合进行显微根尖手术和上颌窦底提升术,笔者将其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牙-牙槽骨... 上颌后牙是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常见发病部位,在解剖上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炎症易扩散引发牙髓源性上颌窦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常需联合进行显微根尖手术和上颌窦底提升术,笔者将其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是该手术的解剖学基础,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及临床经验,详细讨论了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应用场景及优势、适应证与禁忌证、治疗计划制定以及术式选择等关键问题,旨在探讨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在治疗上颌后牙牙髓源性上颌窦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操作路径和制订多学科联合管理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 牙源性上颌窦炎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