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应用于后牙区严重骨高度不足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冬雷 郝丹 +2 位作者 葛维燕 孔琴 郭海波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717-722,共6页
目的 探讨上颌后牙区严重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不足,即RBH在4 mm左右时应用单纯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2019年期间于南通市口腔医院种植科进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 目的 探讨上颌后牙区严重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不足,即RBH在4 mm左右时应用单纯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2019年期间于南通市口腔医院种植科进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46例(51枚种植),分为不植骨组(21枚)、植骨组(15枚)、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组(15枚),对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1年、2年的骨增量变化、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种植体机械及生物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并进行了术后即刻和术后2周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运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术后、6个月的IS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骨增量方面,三组和术前相比,骨增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和CGF组增量大于不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问卷中,患者对于单纯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颌后牙区RBH约4 mm左右时,单纯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更易得到患者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 剩余骨高度 植骨 短种植体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术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姒蜜思 莫嘉骥 +3 位作者 顾迎新 乔士冲 张志勇 赖红昌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3年第2期77-77,共1页
目的:比较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术植骨与不植骨的组织学结果,并探讨不同表面种植体对窦内成骨的影响。方法:对9只Labrador犬行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及同期种植术。分为四组:①SLA表面种植体不植骨组;②SLActive表面种植体不植骨... 目的:比较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术植骨与不植骨的组织学结果,并探讨不同表面种植体对窦内成骨的影响。方法:对9只Labrador犬行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及同期种植术。分为四组:①SLA表面种植体不植骨组;②SLActive表面种植体不植骨组;③SLA表面种植体植骨组;④SLActive表面种植体植骨组。在术后4周、8周、24周处死实验动物,取材制作含种植体硬组织切片,行组织学观察和测量。结果:术后4周,组②和组④窦内新骨生成高度大于组①和组③,但在8周和24周各组之间无明显区别。24周时,组①和组②种植体骨结合率略大于组③和组④,其他各时间点骨结合率在各组间无明显区别。讨论: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术无论植骨与不植骨,窦腔内均有一定量的新骨生成。术后早期,SLActive表面种植体的新骨生成多于SLA表面种植体。但术后6个月,新骨生成量与种植体表面和植骨与否无关。结论: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术中植骨与不植骨效果相似。使用亲水性表面种植体时窦内新骨生成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牙槽嵴顶路上提升 牙种植术 骨新生 骨改建
下载PDF
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与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继刚 梁景章 +3 位作者 黄艳阳 张磊涛 潘文仪 钟小强 《口腔疾病防治》 2016年第10期582-588,共7页
目的探讨牙槽嵴顶入路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与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将骨量严重缺失(窦嵴距离≤4 mm)患者80例共120个上颌窦,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个上颌窦。分别通过牙槽嵴顶入路(牙槽嵴顶入路组)和上颌侧壁开窗入路(上... 目的探讨牙槽嵴顶入路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与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将骨量严重缺失(窦嵴距离≤4 mm)患者80例共120个上颌窦,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个上颌窦。分别通过牙槽嵴顶入路(牙槽嵴顶入路组)和上颌侧壁开窗入路(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2种不同入路途径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半年后植入种植体,植入种植体半年后行永久修复。比较2组上颌窦窦膜穿孔情况、手术时间、患者痛苦指数、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结果牙槽嵴顶入路组术后无一例出现鼻孔流血现象,窦膜穿孔率为0,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有2例术后鼻孔少量流血,窦膜穿孔率为3.33%;牙槽嵴顶入路组手术时间为(42.82±3.46)min,明显少于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的(88.38±4.3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237,P=0.001);牙槽嵴顶入路组痛苦指数4.20±0.68,低于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6.34±0.45,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56,P=0.003);牙槽嵴顶入路组平均提升高度为(12.44±2.48)mm,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平均提升高度为(12.28±2.87)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8,P=0.390);牙槽嵴顶入路组种植牙成功率为100%,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为99.03%(102/103)。结论牙槽嵴顶入路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术式相比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式手术时间明显缩小,患者痛苦指数明显减少,并发症少;而在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种植牙成功率及窦膜穿孔率方面2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顶 窦底提升 植骨术 路途径 穿孔
下载PDF
经牙槽嵴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技术改良研究进展
4
作者 潘惠惠 孙文哲 +1 位作者 纪元 戚孟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61-65,共5页
现如今,鉴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牙齿部位的外观与病症治疗也越来越重视。上颌后牙区往往因牙齿长时间缺失致垂直骨量不足,使后期种植修复的难度加大。各国学者为增加垂直骨高度而开发各种提升工具和方法,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本... 现如今,鉴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牙齿部位的外观与病症治疗也越来越重视。上颌后牙区往往因牙齿长时间缺失致垂直骨量不足,使后期种植修复的难度加大。各国学者为增加垂直骨高度而开发各种提升工具和方法,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对经牙槽嵴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技术改良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选择经牙槽嵴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 剩余牙槽骨高度 牙种植
下载PDF
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临床要点(英文) 被引量:13
5
作者 谢尚廷 方敏智 +1 位作者 陈家玮 张皓凯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37-243,共7页
严重牙周病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常伴有严重的牙槽嵴低平。因此,缺少足够的骨高度通常是在这个区域做牙种植的主要困难。1985年Boyne与James首先提出经上颌窦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以提升足够的骨高度来进行上颌后牙种植修复。1998年,... 严重牙周病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常伴有严重的牙槽嵴低平。因此,缺少足够的骨高度通常是在这个区域做牙种植的主要困难。1985年Boyne与James首先提出经上颌窦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以提升足够的骨高度来进行上颌后牙种植修复。1998年,Summers提出了另外一种窦底提升方法,即从上颌牙槽嵴顶垂直向牙根方向,对上颌窦进行窦底提升,称为垂直提升技术或者牙槽嵴入路上颌窦提升术。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及我们的临床经验,叙述这两种手术方式的特点、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步骤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希望对读者理解上颌窦提升术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 牙种植 侧壁开窗式上提升 牙槽嵴顶路上提升 富含血小板纤维蛋白
下载PDF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楚德国 吕铁铭 +3 位作者 杨雯琦 王琳丹 姚竹 赵璐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评估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上颌后牙缺失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10mm)患者29例,共37个种植位点进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CBCT测量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及术后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结果 5... 目的评估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上颌后牙缺失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10mm)患者29例,共37个种植位点进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CBCT测量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及术后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结果 5例患者5个位点术中黏膜穿孔,位点黏膜穿孔发生率为13.51%。其余24例患者32个种植位点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从1.30~9.99mm,平均5.28±2.08mm,术后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从4.61~13.47mm,平均9.62±2.09mm。黏膜未穿孔的24例患者32个位点术中同期植入种植体29颗,种植体长度从11.0~11.5mm,平均11.10±0.21mm。结论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对上颌窦底提升幅度大,可达到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提升高度,扩大了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适应证。黏膜穿孔是其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窦底提升 侧壁开窗上窦底提升 剩余牙槽骨高度
原文传递
牙槽嵴顶入路局部抬高上颌窦底
7
作者 王莺 林野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2年第2期11-16,共6页
牙齿缺失之后上颌窦腔相对过大妨碍了骨结合种植体的植入。很多技术已被发展改进,被证实可减小窦腔并改变上颌窦解剖结构、增加骨量以植入适当数量及适宜长度的种植体。这些一阶段或二阶段式上颌窦移植通常通过侧壁入路。这里提出一个... 牙齿缺失之后上颌窦腔相对过大妨碍了骨结合种植体的植入。很多技术已被发展改进,被证实可减小窦腔并改变上颌窦解剖结构、增加骨量以植入适当数量及适宜长度的种植体。这些一阶段或二阶段式上颌窦移植通常通过侧壁入路。这里提出一个通过牙槽嵴入路进行的局限性的、损伤小的上颌窦底提升术。1991年-1998年基于此技术97枚种植体植入,愈合无异常,无上颌窦病理反应迹象。86枚种植体成功负重6-90个月(平均35个月)。8枚骨整合失败,3枚在负重后相继失败,累计成功率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缺失 窦底提升 种植体植 手术 牙槽嵴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