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疼痛介质的影响
1
作者 刘智伟 陆芳 +4 位作者 康亚娟 孔亚荣 杨朔 白晓亮 连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LDH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ED组(n=55)、...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LDH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ED组(n=55)、对照组(n=55)。对照组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ODD)治疗,PTED组行PTED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腰椎活动功能指标(腰椎前屈、侧屈、后伸)、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指标[腰背屈伸比(F/E)、伸展平均功率(AP)、峰力矩(PT)]、血清疼痛介质[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五羟色胺]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TED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2.36±7.51)min、(0.82±0.09)cm、(40.06±4.24)mL、(1.32±0.15)d、(4.30±0.46)d,均短于对照组[(102.64±12.67)min、(5.23±0.55)cm、(96.09±9.84)mL、(3.79±0.39)d、(4.94±0.5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TED组腰椎前屈、左侧屈、右侧屈、后伸度数及PT分别为(84.65±8.73)°、(24.83±2.70)°、(25.63±2.82)°、(25.89±2.78)°、(84.67±8.72)Nm,均高于对照组[(78.94±8.01)°、(21.38±2.25)°、(22.85±2.40)°、(21.97±2.44)°、(78.85±8.21)Nm],PTED组的ODI评分、F/E、AP分别为(27.65±3.01)分、(70.48±7.34)%、(40.37±4.31)W,均低于对照组[(32.84±3.46)分、(75.26±7.80)%、(35.72±3.73)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血清NE、P物质、五羟色胺水平分别为(1.32±0.14)pg/mL、(52.08±5.43)ng/mL、(0.18±0.02)μmol/mL,均低于对照组[(1.68±0.19)pg/mL、(69.94±7.27)ng/mL、(0.22±0.03)μ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小于对照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治疗LDH可减小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腰椎活动功能、脊柱功能,改善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降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生物力学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介质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
2
作者 陈荣彬 潘艺之 +4 位作者 陈文创 鲁尧 张劲新 吴钊钿 李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349,共7页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9分,平均8.1分。红细胞沉降率(ESR)17~114 mm/h,平均54.4 mm/h,C反应蛋白(CRP)8~151 mg/L,平均56.5 mg/L。MRI均提示术区椎间隙炎症信号改变。PELD术后2~17 d(平均9.5 d)确诊SSI。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4例,敏感抗生素7例),其中8例联合手术,包括经皮内镜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4例,后路病灶清除2例,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内固定2例。结果随访14~75个月(平均36.8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PELD术后SSI以发病急、再发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炎性指标升高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特点,规范化的抗生素治疗辅以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部位感染 临床特点 防治策略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恒超 黄岩石 吴迪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5—2023-04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手术治疗的72例单节段钙化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5—2023-04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手术治疗的72例单节段钙化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TED组和FD组,各3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第7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量表(ODI)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D组比较,PTED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PTED组患者VAS、ODI评分均优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应用于单节段钙化型LDH患者,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杨奇峰 谭洪宇 张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汝州市骨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2例LDH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MIS-TLIF组,各46例,分别行PTED术和MIS-TLIF术。术后3 m,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围术期指标;术后1 d和术后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1m和术后3m,采用疼痛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术后随访3m,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m,PTED组手术优良率高于MIS-TLIF组(P<0.05);PTED组术中失血量少于MIS-TLIF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短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d、3 d,PTED组血清TNF-α、PCT、CRP水显低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m、3 m,PTED组ODI、NRS评分均低于MIS-TLIF组(P<0.05);PTE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IS-TLIF组(P<0.05)。结论:PTED术治疗LDH患者疗效更好,可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炎性反应和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5
作者 韩永锋 杨勇 程铭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32-1034,1122,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孔镜组(3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和开窗组(38例,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术前1d和术后6m内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腰椎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ore,VAS))、术后1 m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孔镜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开窗组(P<0.05)。与手术前1d相比,各手术组的AP、PT均明显升高,F/E降低,ODI、VAS评分降低(P<0.05),其中孔镜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腰背肌生物力学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罡 金莲锦 +2 位作者 国慧颖 张鑫悦 胡昊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52-55,64,共5页
目的通过对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可能导致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就诊的腰椎间... 目的通过对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可能导致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研究共纳入160例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脂,高血压,饮酒情况,有无糖尿病史,腰椎间盘突出的种类。随访完成后,统计复发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60例患者中有19例出现了复发,复发率为11.88%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LDH患者经PELD治疗后的复发率与高脂血症、性别、饮酒和高血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体重指数、突出类型、糖尿病及吸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β=3.534,OR=15.362,95%CI=2.631~112.456)、年龄(β=2.189,OR=8.926,95%CI=1.707~46.675)、突出类型(β=2.163,OR=8.706,95%CI=1.034~73.284)、糖尿病(β=1.928,OR=6.876,95%CI=1.544~30.613)、吸烟(β=2.624,OR=13.778,95%CI=2.918~65.060)是接受PELD治疗的LDH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较大、体重指数较高、突出类型、合并糖尿病以及吸烟的患者在接受PELD治疗后复发的风险较高,临床上早期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减少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 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 影响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王林 鲁斌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16-217,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和对照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各3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0.00%(28/35)显著高...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和对照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各3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0.00%(28/35)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2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腰部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腿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下肢疼痛,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受压神经根微观结构改善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赵海泉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用于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后受压神经根微观结构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PT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3例,手术前后为患者进行DTI扫描,比... 目的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用于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后受压神经根微观结构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PT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3例,手术前后为患者进行DTI扫描,比较神经根受压侧与正常侧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及表面弥散系数值(ADC)。结果术前,神经根受压侧FA显著低于正常侧(P<0.05);术后,FA受压侧显著高于术前(P<0.05),ADC受压侧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与正常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DTI评估PTED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受压神经根的微观结构改善情况,可获得良好的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受压神经根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窥镜术后并发相邻椎间盘退变的风险预测研究
9
作者 胥世凡 石新成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内窥镜术后并发相邻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因素,建立术后并发相邻椎间盘退变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13例经皮内窥镜治疗的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内窥镜术后并发相邻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因素,建立术后并发相邻椎间盘退变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13例经皮内窥镜治疗的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1的比例将其分为建模组(342例)和验证组(171例)。根据术后是否并发相邻椎间盘退变将建模组分为并发组(38例)和未并发组(30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LDH经皮内窥镜术后并发相邻椎间盘退变的风险因素,并采用R3.4.3软件包绘制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外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列线图预测LDH经皮内窥镜术后并发相邻椎间盘退变的效能进行分析,采用决策曲线(DCA)验证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结果并发组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BMI)≥25kg/m^(2)、糖尿病史、病程≥12个月、重度腰椎间盘突出、Pfirrmann分级为Ⅳ~Ⅴ级、营养不良、术后椎间活动度≥10°患者占比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BMI≥25kg/m^(2)、糖尿病史、病程≥12个月、重度腰椎间盘突出、Pfirrmann分级为Ⅳ~Ⅴ级、营养不良、术后椎间活动度≥10°以及IL-6、TGF-β1水平升高均是LDH经皮内窥镜术后并发相邻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P<0.05)。依据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经Bootstrap法进行建模组、验证组验证,其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31、0.824,校正曲线和标准曲线拟合度较好;ROC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预测LDH经皮内窥镜术后并发相邻椎间盘退变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0.826、84.21%、88.49%,验证组预测LDH经皮内窥镜术后并发相邻椎间盘退变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4、82.35%、83.12%;DCA曲线分析显示当患者的阈值概率为0~0.9,列线图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可获得满意的净收益。结论年龄≥60岁、BMI≥25kg/m^(2)、糖尿病史、病程≥12个月、重度腰椎间盘突出、Pfirrmann分级为Ⅳ~Ⅴ级、营养不良、术后椎间活动度≥10°以及IL-6、TGF-β1水平升高均是LDH经皮内窥镜术后并发相邻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为临床筛选术后并发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相邻椎间盘退变 经皮内窥镜 风险预测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陆健东 农积德 曾圣凯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靖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靖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0,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研究组(n=40,PELD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T0)、后(T1)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T1时的腰椎功能评分均较T0时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时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T0时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和复发率(2.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4.507,P均<0.05)。结论采用PELD治疗LDH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疼痛 复发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连杰 董美丽 +2 位作者 迟健 刘晓杰 刘飞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医院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小切口椎...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医院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应激指标、炎症状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术后,观察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应激指标水平,减轻机体炎症指标水平,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利于患者病情预后,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应激指标 炎性指标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板间手术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张正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2期5-9,共5页
目的 探究经皮内镜椎板间手术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疗效。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天水四零七医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 目的 探究经皮内镜椎板间手术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疗效。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天水四零七医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实施经皮内镜椎板间手术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腰椎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7.67%)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2,P<0.05);治疗前,两组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和核心肌群训练结合,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减轻其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核心肌群训练 经皮内镜椎板间手术入路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脊柱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
13
作者 邱红英 张思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23-126,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寻求新的手术室护理配合策略,以优化脊柱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麻醉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脊柱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将45例采取传统手术... 本研究旨在寻求新的手术室护理配合策略,以优化脊柱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麻醉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脊柱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将45例采取传统手术室护理配合的设置为对照组,将40例采取脊柱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的设置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配合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护理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配合策略,不但可以有效改善脊柱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而且能够为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参考,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新的希望。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进一步完善手术室护理配合策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窥镜 椎间盘摘除术 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9
14
作者 楚磊 陈亮 +4 位作者 汪洋 柯珍勇 陈富 程昀 邓忠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共对23例患者实施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男性9例,女性14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15例、C6/...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共对23例患者实施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男性9例,女性14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15例、C6/7节段6例。单节段22例,双节段1例。相应症状均表现为神经根卡压节段性根性疼痛。全麻下患者取俯卧位,在直径6.3 mm经皮内窥镜直视下,采用磨钻去除相应节段上下关节突内侧部分及部分椎板,呈"钥匙孔"样显露,去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减压神经根。记录术前及术后1 d、1周、1月、3月、6月、1年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末次随访Macnab评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VAS分别为(7.35±1.05)、(2.87±0.84)、(1.85±0.42)、(1.72±0.64)、(1.40±0.75)、(0.75±1.58)、(0.77±1.08)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5例,良7例,可1例。结论: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 髓核摘取术 颈椎病 后路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树芳 鲁凯伍 +2 位作者 金大地 瞿东滨 杨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456-458,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OL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ELD组和OLD组。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OL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ELD组和OLD组。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PELD组平均随访24.3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60min,失血11ml,术后卧床24h。OLD组平均随访24.5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50min,失血30ml,术后卧床120h。两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随访结果,PELD组优良率为92%,OLD组96%。PELD组和OLD组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PELD和OLD具有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但是PELD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和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 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永福 何友智 +1 位作者 王上元 许宇霞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失败原因。方法 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采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患者421例,其中男279例,女142例;年龄21~59岁,平均39.7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位于L3~413例,L4~5319例,L5S189例。记录手... 目的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失败原因。方法 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采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患者421例,其中男279例,女142例;年龄21~59岁,平均39.7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位于L3~413例,L4~5319例,L5S189例。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改良Macnab标准)、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失败率及复发率。结果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31.6个月。手术时间30~100min,平均58.4min;住院时间2~5d,平均3.4d;临床疗效优良率90.3%;PELD失败率4.3%(18/421);复发率0.7%(3/421)。18例失败病例中,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12例(66.7%),复发者3例(16.7%),术后顽固性疼痛者2例(11.1%),神经根损伤者1例(5.6%)。12例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中,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者4例(33.3%),游离型者3例(25.0%),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3例(25.0%),腋下型者3例(25.0%),肩型者1例(8.3%)。其中游离型者中有2例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腋下型和肩型者各有1例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2例顽固性疼痛者,经MRI及CT检查示椎间盘摘除完全,但是有侧隐窝狭窄。结论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要想成功的实施PELD术,仍需要根据椎间盘突出类型进行个体化对待、精确的工作通道置入和手术经验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 疗效
下载PDF
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李振宙 侯树勋 +2 位作者 宋科冉 商卫林 吴闻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1-777,共7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36例,女36例;年龄18~78岁,平均40.5岁;脱出型51例,游离型21例。将椎管内L5/S1椎间盘非包含型突出按照突出物与同{则S1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为腋型(30例)、腹型(28例)及肩型(14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腋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直接置入S1神经根腋部进行脱出物及椎间盘内松动髓核的摘除:对肩型及腹型突出采用肩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置入S1神经根肩部进行手术。术后第2天及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突出物切除的彻底性。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腿痛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12个月时MacNab腰椎功能评分及Sl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80rain,平均45rain。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MRI显示致压突出物完全切除率为100%。1例术后2个月椎间盘突出复发,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翻修:其余71例术后3个月腰椎MRI显示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RO.05)。术后12个月时MacNab评分,优44例,良26例,可1例,差1例。术后1年随访Sl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肌力明显恢复(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腋路或肩路经椎板间隙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经椎板间隙入路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
18
作者 贾涛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ELD治疗3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评价临床疗效(改良Mac Nab标准),分析PELD失败原因。结果手术时间45~120 min,住院时间3~7 ... 目的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ELD治疗3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评价临床疗效(改良Mac Nab标准),分析PELD失败原因。结果手术时间45~120 min,住院时间3~7 d。38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4~65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89.5%(348/389);失败率4.6%(18/389)。18例失败病例中,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10例,复发者4例,术后顽固性疼痛者3例,神经根损伤者1例。10例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中,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者3例,游离型者2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2例,腋下型者2例,肩型者1例。3例顽固性疼痛者经MRI及CT检查显示腰椎间盘摘除完全,但是有侧隐窝狭窄。结论采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需根据椎间盘突出类型个体化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 椎间盘摘除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激光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30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冉波 郑文标 +1 位作者 管军辉 陈方虎 《浙江实用医学》 2012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激光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青少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对30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窥镜激光腰椎间盘摘除术,通过问卷调查、随访及VAS评分了解手术效果及手术前后腰背痛情况。结果 1例术后出现一...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激光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青少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对30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窥镜激光腰椎间盘摘除术,通过问卷调查、随访及VAS评分了解手术效果及手术前后腰背痛情况。结果 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感觉迟钝,另1例术后椎间隙减压效果不佳而行开放性椎间盘切除术,余28例(占93.3%)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随访(35±5)个月,VAS评分腿痛和腰痛均有显著性的降低(P<0.01)。结论青少年单节段性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内窥镜激光腰椎间盘摘除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椎间盘突出症 内窥镜激光腰椎间盘摘除术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杰 《微创医学》 2021年第4期479-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腰椎稳定性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腰椎曲度指数、椎间角变化及椎间水平位移增大,而腰椎Cobb角度缩小(均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腰椎Cobb角度、椎间角变化及椎间水平位移均小于对照组,腰椎曲度指数大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能够维持患者腰椎的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患者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 髓核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