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后路全内镜下锁孔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黎明 杜明奎 +1 位作者 张西峰 仲伟涛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后路全内镜下锁孔术和开放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 CR)短期疗效,探讨CR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后路全内镜下锁孔术和开放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 CR)短期疗效,探讨CR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北京电力医院手术治疗的52例CR患者资料,采用经皮后路全内镜下锁孔手术治疗25例(内镜组),其中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6.61±9.23)岁;采用ACDF治疗27例(融合组),其中男14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32±9.05)岁。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颈椎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估;末次随访时测定颈椎生理曲度;同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内镜组手术时间(73.23±7.61) min,融合组手术时间(75.28±8.49) min。内镜组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均短于融合组。内镜组和融合组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颈部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术后3 d时内镜组颈部VAS评分明显低于融合组(P<0.05),两组间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颈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两组间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1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00%;融合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1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59%。结论 经皮后路全内镜下锁孔术和传统ACDF术治疗CR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两种方式均可选择。高龄不能耐受全麻患者更建议考虑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开放颈椎前路椎切除融合 经皮后路内镜下锁孔
下载PDF
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锚定法在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凯 赵斌 +4 位作者 原杰 徐朝健 房格 赵振鉴 王永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2-539,共8页
目的:评估采用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锚定法在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32例于我院采用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 目的:评估采用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锚定法在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32例于我院采用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并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PPECD治疗(常规组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49.9±13.2岁,症状持续时间27.9±38.7个月),另一组接受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锚定方法联合PPECD治疗(改良组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54.0±11.8岁,症状持续时间18.4±27.3个月)。术前及术后颈部和上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神经功能状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术后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减压效果采用CT及MRI评价。术后记录两组患者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32例患者行颈部CT,重建颈椎3D图像。经椎弓根内上缘交点建立横断面,测量C3-7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与V点(相邻颈椎椎板上、下缘在关节突关节内侧重叠形成的顶端向外的横行V字形结构)距离(a),测量结果用于快速定位和确认V点。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改良组透视次数4.0±0.9,手术时间70.1±20.0min;常规组透视次数10.7±2.4,手术时间117±44.5min。两组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JOA评分及改良MacNab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上述方法测得C3-7的a值为1.45±0.06~5.03±0.19mm。结论:利用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锚定方法可以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为PPECD定位及验证V点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间盘切除术 椎弓根 垂直锚定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
下载PDF
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术前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精准定位颈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黄镇 李岳飞 +5 位作者 毕经纬 任佳彬 李瑞 刘鑫 孙宁 孙兆忠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定位突出颈椎间盘位置辅助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精准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9例行PPECD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依据术前是否行臂丛MRN分为MRN组及常规组。纳入患者MRN组18... 目的分析术前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定位突出颈椎间盘位置辅助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精准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9例行PPECD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依据术前是否行臂丛MRN分为MRN组及常规组。纳入患者MRN组18例,对照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患者上肢感觉、肌力较术前减退发生率,术中开骨窗左、右最长径及上、下最长径长度,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术后12月VAS评分、JOA评分、C2~C7 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结果MR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优于常规组(P<0.001)。两组术后6月、12月患者JOA评分、VAS评分、C2~C7 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PECD术前臂丛MRN精准定位突出的颈椎间盘位置可降低术中磨削开窗对关节突关节等结构的破坏,避免为寻找突出的颈椎间盘对颈神经及硬脊膜牵拉、推挤加重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创伤更小,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患者康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切除 磁共振 颈椎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朱旻宇 滕红林 +4 位作者 黄克伦 王宇 林超伟 吴诗阳 王建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8-495,共8页
目的 :评价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0月,共有43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入选,随机分入两个手术组... 目的 :评价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0月,共有43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入选,随机分入两个手术组并获得至少1年随访。其中采用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23例,随访时间23.1±5.9个月;采用PPECD治疗20例,随访时间25.6±8.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各随访点(1d、1周、1个月、3个月、1年)的上肢疼痛VAS评分、创口疼痛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年颈椎前凸Cobb角、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等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在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Macnab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时ACDF组及PPECD组的上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13±1.78分、1.02±2.24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较术前的7.13±1.25分、7.28±1.30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d时PPECD组的创口疼痛VAS评分为1.91±0.58分,显著小于ACDF组的3.87±1.19分(P<0.05),但术后1周后随访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PPECD组在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等方面均显著小于ACDF组(P<0.05)。ACDF组和PPECD组术后1年时颈椎前凸Cobb角分别为13.7°±6.9°和8.2°±4.8°,较术前的4.3°±11.3°、4.7°±8.9°均有显著增大(P<0.05),且ACDF组的平均增幅显著大于PPECD组(P<0.05)。术后1年时PPECD组的颈椎活动度同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CDF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术后1年时NDI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及Macnab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ACDF相当,但前者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费用更少,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经皮 脊柱内镜 切除 神经根型颈椎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生理结构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新刚 王小明 +3 位作者 陈广儒 王军峰 王亮 卫建民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生理结构及疼痛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观...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生理结构及疼痛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经后路颈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病变椎间高度及疼痛程度。结果手术前后两组病变椎间高度未见明显变化(P>0. 05);两组术后颈椎曲度均较手术前增大,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 05);两组术后VAS评分降低,JOS评分上升,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 05);两组术后较术前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上升,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椎生理结构,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 后路切除 神经根型颈椎 临床疗效 生理结构 疼痛
下载PDF
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 被引量:22
6
作者 吴俊龙 张超 周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3-619,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4例行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4例行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编号为1~54号,分为A(1~27号)、B(28~54号)两组,每组27例。对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花费、术后住院天数、翻修的例数以及术后临床疗效进行组间比较。临床结果的评估采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的颈肩部及上肢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改良Macnab标准。学习曲线采用双变量回归曲线拟合出最优的立方模型(Y=b_0+b_1X+b_2X^2+b_3X^3)。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5.1±7.8个月,其中42例(A组27例,B组15例)例接受至少1年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颈肩、上肢疼痛症状及NDI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经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的临床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总体优良率为90.7%。术前颈肩痛/患侧上肢痛VAS评分A组为7.1±0.9分/7.0±0.8分,B组为6.7±0.7分/7.2±1.0分;术后1个月时A组为2.1±1.5分/1.7±1.6分,B组为2.0±0.8分/1.3±0.5分;术后半年时A组为1.5±1.3分/1.2±1.2分,B组为1.1±1.0分/0.7±0.7分;术后1年时A组为0.4±0.9分/0.2±0.6分,B组为0.2±0.6分/0.1±0.3分。术前NDI A组为(55.3±13.7)%,B组为(56.9±8.4)%;术后1个月时A组为(25.5±14.9)%,B组为(17.0±7.1)%;术后半年时A组为(11.3±7.1)%,B组为(6.1±3.5)%;术后1年时A组为(4.9±8.0)%,B组为(1.8±3.9)%。A组和B组患者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随访的颈肩部及上肢VAS评分及NDI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时颈肩部、上肢疼痛评分及NDI显著大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共有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神经根炎,其中A组3例,B组1例,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无统计学差异(P=0.610)。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分析显示B组患者手术时间要显著低于A组(P=0.001)。通过两变量回归分析进行曲线拟合,建立立方模型(Y=141.85-5.592X+0.135X2-0.001X3,R2=0.939),发现随着病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逐渐下降,且当患者例数为22例左右时,手术时间趋于平稳,平均67.76±5.15min。结论: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显著的学习曲线和微创优势。随着手术患者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逐步缩短,术后早期患者恢复更快,到22例趋于稳定,但学习曲线并不影响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切除 神经根型颈椎 微创 学习曲线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志昂 张陆 +5 位作者 刘军 姜岩 高军胜 高松明 张冲 刘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RS与VAS评分(视觉模拟法)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RS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技 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切除 腰椎突出症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斜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的护理效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宋佳璐 王丽燕 +2 位作者 史淑芳 梁俊 杨坤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859-861,共3页
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被认为是脊柱融合术后长期、潜在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初次手术的疗效,据文献[1]报道其发生率为:临近节段退变(ASDeg)发生率为5.2%~100%,临近节段病变(ASDis)发生率为5.2%~18.5%。对于ASD患者再次手术治疗,我科... 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被认为是脊柱融合术后长期、潜在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初次手术的疗效,据文献[1]报道其发生率为:临近节段退变(ASDeg)发生率为5.2%~100%,临近节段病变(ASDis)发生率为5.2%~18.5%。对于ASD患者再次手术治疗,我科早期采用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术,即将减压及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以缓解临床症状,达到充分减压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效果[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节段退变 脊柱融合 切除 腰椎 脊柱稳定性 后路椎体融合 经皮内镜 腰椎椎融合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临床比较
9
作者 赵国玺 《西藏医药》 2021年第4期67-69,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ME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腰椎间盘突出(PLID)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7例。对照组接受显微内镜下MED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椎间孔...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ME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腰椎间盘突出(PLID)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7例。对照组接受显微内镜下MED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92.98%高于对照组78.95%(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下降,Lehmann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较大(P<0.05)。结论PLID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且创伤较小,减轻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加快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突出 经皮孔镜手 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切除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局麻联合静脉强化麻醉对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晶晶 岑盛华 +1 位作者 高蓉婷 朱莎娜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6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联合局麻在经皮内镜下间盘切除术(PEL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且行PELD治疗患者共8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联...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联合局麻在经皮内镜下间盘切除术(PEL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且行PELD治疗患者共8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40例,行静脉强化麻醉联合局麻;局麻组40例,行局部浸润麻醉。结果在T2~T4各时间点,联合组患者的MAP数值均小于局麻组患者,在T1~T5各时间点,联合组患者的HR数值均小于局麻组患者(P<0.05);在T2~T5各时间点,联合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小于局麻组患者(P<0.05);在T1~T5各时间点,联合组患者的OAA/S评分均大于局麻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度明显优于局麻组患者(P<0.05)。结论LDH患者行PELD治疗时,在局麻的基础上行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舒芬太尼,可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且患者在术中的配合度更好,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突出症 经皮内镜下切除 局麻 静脉输注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下载PDF
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贺军 王必胜 +4 位作者 贺毅 李先进 马海军 李星晨 周红刚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9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后路...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后路颈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曲度、病变椎间高度、疼痛(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椎曲度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变椎间高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后路孔镜下椎切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赵文奎 祝斌 刘晓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1-575,共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颈椎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疼痛、麻木、无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疾病。对于症状重、影响病人生活...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颈椎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疼痛、麻木、无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疾病。对于症状重、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或者出现了肌肉运动障碍;保守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应考虑手术治疗。传统的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和前路融合固定术均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这两种术式均有自身的缺陷。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器械和技术的发展,通道扩张器、显微镜及脊柱内镜系统的发展,使得微创手术的优势:不亚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等逐渐体现出来。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目的是总结介绍目前最先进和最新颖的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几种手术方法,综述其优缺点及适应证,让更多的颈椎病病人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孔切开 颈椎前路融合固定 经皮内镜下颈椎前路切除 前路经椎体入路技 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凯 房格 +1 位作者 赵振鉴 王永峰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02-306,共5页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是近年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热点。该术式能保留大部分生理结构,对患者颈部生理曲度影响小,生物力学整体性能最接近正常颈椎。同时,采用该术式可以避免误伤气管、食道、颈动脉等颈前邻近组织,避免术后喉头水肿压迫气...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是近年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热点。该术式能保留大部分生理结构,对患者颈部生理曲度影响小,生物力学整体性能最接近正常颈椎。同时,采用该术式可以避免误伤气管、食道、颈动脉等颈前邻近组织,避免术后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引起急性窒息的风险,因此该术式已被广大外科医生所接受。该文对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经皮内镜下颈椎前路椎切除 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切除
下载PDF
显微内镜下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4
14
作者 卞传华 陈伟民 +1 位作者 艾纯华 陈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9-610,613,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应用。方法对1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显微内镜下颈椎间盘摘除,同时行椎间植骨。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改善率为86.2%,术中损伤小,出血少,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该术式具有操作...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应用。方法对1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显微内镜下颈椎间盘摘除,同时行椎间植骨。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改善率为86.2%,术中损伤小,出血少,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副作用少的优点,在实施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安全可行,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镜下切除 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经皮后路内镜术前臂丛MRN定位突出的颈椎间盘的准确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镇 孙宁 +5 位作者 任佳彬 李瑞 刘鑫 李岳飞 刘乃国 孙兆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对臂丛神经及颈髓成像,指导术中对颈神经的精确减压治疗根性颈椎病。[方法]4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术前行臂丛MRN扫描,重建三维图像,观察突出颈椎间盘压迫... [目的]应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对臂丛神经及颈髓成像,指导术中对颈神经的精确减压治疗根性颈椎病。[方法]4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术前行臂丛MRN扫描,重建三维图像,观察突出颈椎间盘压迫颈神经位置,PPECD术中确认、对比二者差异。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采用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重要血管损伤。3例术后出现上肢感觉减退,1例出现上肢肌力下降,术后3个月均完全恢复。随访时间12~36个月,VAS评分随时间延长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与术中观察44例患者中,突出的颈椎间盘位于肩前型占79.55%(35/44)、肩上型占11.36%(5/44)、腋下型占9.09%(4/44)。仅1例术前臂丛MRN定位与术中定位不一致。与术中所见相比,术前影像定位准确率为97.73%。[结论]臂丛MRN定位偏向侧椎管或椎间孔段突出的颈椎间盘与颈神经的位置关系是可靠的,突出的颈椎间盘绝大多数为肩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神经成像 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切除 神经根型颈椎 定位
原文传递
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6
作者 阚阔 张仲明 +2 位作者 张露 杨勇 张茁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2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33例2016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接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33例2016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接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与住院相关指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曲度和病椎椎间高度的变化.以及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的颈椎曲度和病椎椎间高度差异,P>0.05,可对比.术后2组患者的病椎椎间高度均恢复较好,但颈椎曲度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恢复更佳,该项指标差异,P<0.05.2组患者术前的JOA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改善明显,术后12个月改善程度再次提高,组间术后各时段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神经根得到松解,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更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术后功能恢复佳.但远期疗效需待进一步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 经皮脊柱内镜髓核切除 神经根型颈椎
原文传递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亮 杨亚林 +4 位作者 孙伟粽 李文辉 巩鹏飞 杨理 王凯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110-113,共4页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诊治都比较困难。正确诊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需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密切结合辅以电生理体感神经动作电位检查。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为有创检查,可作为最后确诊方案。部分极外侧...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诊治都比较困难。正确诊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需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密切结合辅以电生理体感神经动作电位检查。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为有创检查,可作为最后确诊方案。部分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尚可,多数患者需手术干预。手术方案包括常规开放减压术和微创内窥镜技术。常规手术减压彻底,但损伤大;微创内窥镜技术创伤小,可作为首选,但手术难度大。无论传统开放还是微创手术,适应证选择是手术成功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腰椎突出症 背根神经节 经皮内镜切除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后方减压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混合型颈椎病二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豪 胡宇童 +1 位作者 杨东方 许卫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1-1243,共3页
目的总结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posterior cervical foraminotomy,UBE-PCF)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2例多节段混合... 目的总结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posterior cervical foraminotomy,UBE-PCF)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2例多节段混合型颈椎病的经验。方法2022年2月及3月收治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退行性颈椎滑脱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9、66岁。患者上肢感觉减退、Hoffmann征阳性,影像学检查示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以及左侧椎间孔狭窄。全身麻醉下对相应病变节段行ACDF以及UBE-PCF。结果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86、145 min,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术后2 d及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均较术前下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上升。影像学复查示治疗节段神经减压彻底,未出现颈椎不稳。结论对于伴退行性颈椎滑脱的多节段混合型颈椎病,ACDF联合UBE-PCF能选择性处理不同节段病变,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功能,获得良好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多节段混合型颈椎 颈椎前路椎切除融合 颈椎后路孔切开减压 联合手
原文传递
MED与PTE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富立 倪建峰 +2 位作者 何世达 池洪波 王振山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9期98-102,106,共6页
介绍了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matio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的临床应用,分析比较了2种术式各自的适应证、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 介绍了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matio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的临床应用,分析比较了2种术式各自的适应证、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疗效及并发症,阐明了PTED在软组织保护、出血量等方面具有优势,而MED则在远期疗效方面更稳定。指出了临床医生应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患者情况及脊柱内镜特点,综合考虑选择何种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切除 经皮孔镜椎切除 腰椎突出症 脊柱内镜 并发症 适应证
下载PDF
后路经皮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想福 张万乾 +5 位作者 郑卉卉 范有福 陈伟国 赵恒 游翔宇 杨焕莹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PP...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PPECD治疗35例CSR,于患者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估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功能恢复,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分级和MR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9~78岁,平均(54.0±9.9)岁;手术节段为C_(4~5)9例,C_(5~6)15例,C_(6~7)11例。35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完成术后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26.7个月(13~53个月)。术后各时间段NRS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DI和JOA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评价临床疗效,优20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达91.4%。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或感染等并发症,且无患者因症状复发需要接受二次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PPECD治疗CSR术后疗效确定,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经皮颈椎后路内镜 切除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