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并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福...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并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组,采取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颈脊髓功能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9%,低于对照组的15.39%(P<0.05)。结论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不仅可以减少整体治疗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且能够提高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此外,该方法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综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 2016年7-10月在本院行PELD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配到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术后试验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腰椎微创术后康复训练操),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干预,不进行特殊指导,并于术前和术后3 d、7 d、10 d、2周、3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共9次通过门诊和网络平台相结合的方式行VAS评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ODI)调查和起坐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TUG)评估。结果两组术前腰部VAS评分、腿部VAS评分、ODI评分、TU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腰部VAS评分:(1.28±0.51)vs(1.83±0.84),P=0.006;腿部VAS评分:(1.36±0.71)vs(1.75±0.59),P=0.008;ODI评分:术后3个月:(13.28%±4.32%)vs(17.76%±4.67%),P=0.007。TUG评分:(7.25±2.30)s vs(9.00±2.96)s,P=0.010]。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效果,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恢复。
文摘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并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组,采取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颈脊髓功能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9%,低于对照组的15.39%(P<0.05)。结论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不仅可以减少整体治疗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且能够提高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此外,该方法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