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脉介入法围术期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出血风险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源萍 宋明宝 +4 位作者 晋军 胡建波 何云 刘小燕 张邑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法(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成功完成PCI手术的患者328例,其中替格瑞洛组172例,氢氯吡格雷组156例,所有患者...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法(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成功完成PCI手术的患者328例,其中替格瑞洛组172例,氢氯吡格雷组156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给予替罗非班11.5 h,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PCI术后30 d内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资料、临床用药及PCI数据等均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组和氢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组,两组均未见致命性出血患者。替格瑞洛组发生非致命性出血发生率为9.30%;氯吡格雷组为7.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结论:与氢氯吡格雷相比,PCI术后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不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替罗非班 出血风险 经皮冠介入法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 被引量:9
2
作者 严凌 叶露 +2 位作者 汪坤 周杰 朱春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0-535,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114例STEMI患者。...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114例STEMI患者。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2h内行PCI治疗。按照PCI治疗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5例,阿托伐他汀20mg)和大剂量组(59例,阿托伐他汀80mg);然后根据患者初始血清尿酸水平将两组各分为正常尿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观察用药前后两组尿酸水平、PCI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变化。分析尿酸下降幅度、阿托伐他汀剂量与PCI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用药后,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的尿酸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高尿酸血症患者比正常尿酸患者血清尿酸下降幅度更大(均P〈0.05)。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下降幅度更大(P〈0.05);但两组中正常尿酸患者的尿酸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发生无复流19例,发生率为16.7%。其中,常规剂量组发生无复流12例,正常尿酸者3例,高尿酸血症者9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发生无复流7例,正常尿酸者2例,高尿酸血症者5例,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等因素是直接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95%可信区间:1.01-1.11,P〈0.01)。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无复流的发生率为21.8%(12/55),大剂量组为11.9%(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直接PCI治疗后无复流,通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有望改善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冠状动脉无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药物疗法 心肌梗死/治疗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 动脉/方法 庚酸类/治疗应用 吡咯类/治疗应用 无复流现象
下载PDF
ACC/AHA关于经皮冠脉介入指南(1993年PTCA指南的修订稿)简介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明中 胡大一 +2 位作者 马志敏 史旭波 彭建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01年第6期418-422,共5页
自1993年上一个指南发布至今,经皮冠脉介入(PCI)有了重大发展,从最初的内容只局限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到如今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旋切术、定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切除术、动脉粥样斑块摘除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冠脉内支架置入... 自1993年上一个指南发布至今,经皮冠脉介入(PCI)有了重大发展,从最初的内容只局限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到如今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旋切术、定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切除术、动脉粥样斑块摘除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冠脉内支架置入和其它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导管新技术,而且出现了一些结合药物治疗的重要进展,如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并且已获得了更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在社区医院条件下开展PCI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介入 介入疗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导管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评价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红 黄岚 +8 位作者 晋军 宋耀明 耿召华 于学军 覃军 赵刚 高云华 刘政 杨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 比较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CE)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TIMI)帧数计数(CTFC)及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方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的评价,并探讨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68例住院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 目的 比较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CE)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TIMI)帧数计数(CTFC)及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方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的评价,并探讨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68例住院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血管狭窄程度分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血管狭窄75%~95%;C组,血管狭窄>95%;D组,急性血管闭塞.对各病变血管均进行PCI治疗,并恢复TIMI 3级血流.采用定量经冠状动脉MCE、CTFC及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方法对术后心肌灌注状况进行检测.其中,经冠状动脉MCE有关定量参数分别为:造影剂峰值密度(A)反映心肌血容量;峰值时间(TP)反映心肌灌注速度;曲线下面积(AUC)反映心肌血流量.结果 PCI后心外膜血管恢复正常血流的前提下,各狭窄病变血管组CTF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闭塞血管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低;在MCE检测中,C组的心肌血容量及血流量较对照组低,而D组反映心肌灌注的3个参数值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冠状动脉MCE通过多个参数进行定量分析,较其他两种方法能更精确地评价PCI后心肌灌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肌再灌注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 动脉
下载PDF
冠心病老年患者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小芳 何文君 《中国医院统计》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老年患者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选择完成12个月随访并复查动脉造影的47... 目的探讨冠心病老年患者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选择完成12个月随访并复查动脉造影的475例病例资料,统计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并分层比较,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组,比较组间相关因素的差异,并筛选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475例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共植入611支支架,51例(10.67%)患者71支(11.62%)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男性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12.24%)高于女性(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合并T2DM、hsCRP、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数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合并T2DM(OR=2.467,95%CI为1.455~5.767)、hsCRP(OR=6.515,95%CI为2.455~18.767)、支架直径(OR=4.120,95%CI为1.574~14.644)、支架长度(OR=1.996,95%CI为1.387~3.895)、支架数量(OR=3.425,95%CI为1.812~6.774)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老年患者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仍然较高,合并T2DM、术后血浆hsCRP水平高、支架直径短、长度长、数量多可能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冠状静脉动脉化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疾病
6
作者 马晓静 张兴华 邵建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6期331-332,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静脉动脉化疗法 弥漫性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灌注 血管搭桥术 缺血心肌
下载PDF
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运动耐量和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康清 吴方辉 许云耀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2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介入治疗(PCI)术后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治疗的冠心病行PCI术的患者136例,采用交替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 目的研究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介入治疗(PCI)术后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治疗的冠心病行PCI术的患者136例,采用交替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简单心脏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耐力、心功能相关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D)、并发症以及满意率。结果干预前、2组运动耐力、心功能指标、6MWD、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组运动耐力、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6MWD有所增加,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低于对照组的14.71%,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3.82%(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模式,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能起到提高运动耐量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介入术 心功能 早期新型心脏康复 运动耐量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金菊庆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PCI手术治疗的AMI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PCI手术治疗的AMI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PCI术后12小时,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CK、CK-MB、c Tn I和炎性因子TNF-α、IL-6、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以减轻AMI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反应,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曲美他嗪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介入治疗 心肌损伤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宋田佳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6期80-83,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手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进行分组,发病至就诊时间>24 h的患者作为择期手术组... 目的评价不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手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进行分组,发病至就诊时间>24 h的患者作为择期手术组(择期组,n=62),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2~24 h的患者作为急诊手术组(急诊组,n=86)。根据《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择期组与急诊组患者分别进行择期、急诊PCI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左心室收缩、左心室重构参数,即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成功率。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记录并比较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LVESV与LVEF指标均改善(P均<0.05),急诊组治疗后1个月LVESV与LVEF指标均较择期组改善(P均<0.05)。急诊组术后即刻成功率高于择期组(96.5%比87.1%,χ^2=4.642,P=0.031)。择期组患者住院期间、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急诊组(P=0.003、0.008)。结论心肌梗死患者不同PCI手术时机对心肌改善情况、心脏事件发生率及临床疗效影响显著,心肌梗死发病至PCI手术间隔12~24 h的患者进行急诊PCI手术,能够改善患者心肌缺血,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介入手术 择期手术 急诊手术
原文传递
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氯吡格雷抵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赛 栗印军 +7 位作者 姜镇 邢宇 韦伟 包博 李欣 郭万超 吴洋 步佳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1-406,共6页
目的评价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对预后的影响,为以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行抗血小板药物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目的评价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对预后的影响,为以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行抗血小板药物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治疗并检测CYP2C19基因型的5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观察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氯吡格雷抵抗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关系,分析MACCE的危险因素,绘制5年生存曲线。结果(1)慢、中间及快代谢型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2)氯吡格雷抵抗与非抵抗组相比,PCI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3)在三组不同代谢类型患者中分别对氯吡格雷抵抗与非抵抗组进行5年生存率比较,PCI术后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高龄(>75岁)、性别(男性)、高体质指数(BMI≥24)、糖尿病、吸烟、支架数(≥3枚)、多支血管病变(≥2支)与氯吡格雷抵抗为MACCE的危险因素,而CYP2C19基因多态性不是MACCE的危险因素,高BMI及氯吡格雷抵抗是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氯吡格雷抵抗对患者远期生存无显著影响,高BMI患者行CYP2C19基因检测对指导抗血栓治疗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抵抗 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解毒活血汤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波 李诗阳 《黑龙江中医药》 2019年第4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究解毒活血汤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2017年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究解毒活血汤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2017年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解毒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解毒活血汤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的恢复,在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活血汤 经皮冠状静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分析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勇波 《中国校医》 2020年第9期671-672,688,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为42例,对照组给予PCI治疗,观察组予以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为42例,对照组给予PCI治疗,观察组予以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比较2组心功能、心脏标志物、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58.47±5.82)%,高于对照组的(50.36±6.5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7.69±2.98)mm、肌酸激酶同工酶(198.59±29.67)ng/mL、肌钙蛋白I(0.27±0.15)ng/mL,低于对照组(50.61±3.15)mm、(231.54±31.78)ng/mL、(0.42±0.3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P<0.05)。结论替罗非班结合PCI术治疗AMI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与心脏标志物水平,降低心血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介入术 心功能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13
作者 王海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40-43,共4页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分析盐酸替罗非班辅助经皮冠状脉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STEMI患者,患者在入院后完善检查后拟定PCI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各31例。常规PCI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分析盐酸替罗非班辅助经皮冠状脉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STEMI患者,患者在入院后完善检查后拟定PCI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各31例。常规PCI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介入治疗的关键性指标和结果。结果:观察组即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d观察组校正TMI帧数、ST段回落、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指标低于对照组;出血等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STEMI患者在PCI术中治疗时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能对PCI治疗产生积极影响,保障再灌注的质量,减少复流、慢血流等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能改善心肌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脉动脉 介入治疗 再灌注
下载PDF
不同类型对比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晓伟 盛力 +5 位作者 李悦 李俭强 赵继义 李天开 刘宇坦 李为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比较等渗与低渗对比剂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1-06行急诊PCI术的ACS患者420例,根据造影剂类型不同分为A组(碘克沙醇组,228例)和B组(碘普罗胺组... 目的比较等渗与低渗对比剂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1-06行急诊PCI术的ACS患者420例,根据造影剂类型不同分为A组(碘克沙醇组,228例)和B组(碘普罗胺组,192例),观察两组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CIN的危险因素。结果420例患者有57例发生CIN,其中A组34例(15%),B组23例(12%),两组CIN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MI血流〈3级者更容易发生CIN。结论行急诊PCI的ACS患者使用等渗和低渗对比剂的CIN发生率相似。TIMI血流可作为发生CIN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造影剂肾病(CIN) 造影剂 TIMI 经皮冠状动 脉介入治疗(PCI)
下载PDF
PCI术前测定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饶绘 赵惠 +1 位作者 李彬 润袁敏 《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情况及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51例,其中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 ACS)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 ACS)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情况及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51例,其中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 ACS)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 ACS)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6例,另设对照组14名。分别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和光学法血小板聚集仪对各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和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测定。结果各组间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15,P=0.001),其中STE ACS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NSTE ACS组、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与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无关(r分别为-0.038、0.165,P>0.05)。结论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高表达与STE ACS相关,血小板P-选择素测定可结合血小板聚集法评价抗血小板治疗后残余血小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血小板功能 经皮冠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鲁锋 刘涛 +1 位作者 王夕艾 李锦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1973-1974,共2页
目的观察在经皮冠状血管介入治疗(PC I)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是否能产生减少心血管病风险因子的协同或相加有益效应。方法将58例行PC 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B组2... 目的观察在经皮冠状血管介入治疗(PC I)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是否能产生减少心血管病风险因子的协同或相加有益效应。方法将58例行PC 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B组2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和非诺贝特(200 mg/d)联合治疗。记录2组开始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血脂和药物不良反应以及随访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服药后12周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且B组作用明显优于A组。结论 ACS行PC I治疗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非诺贝特能明显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血管介入治疗 阿托伐他汀 非诺贝特
下载PDF
6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治疗 被引量:6
17
作者 党群 王小飞 +3 位作者 李俊英 李娜 周欣 李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PTCA治疗结果和预后情况。方法 5 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 ,男 35例 ,女 18例 ,33例为急性Q波心肌梗死 ,2例为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 ,14例为不稳定心绞痛 ,4例为冠心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采用... 目的 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PTCA治疗结果和预后情况。方法 5 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 ,男 35例 ,女 18例 ,33例为急性Q波心肌梗死 ,2例为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 ,14例为不稳定心绞痛 ,4例为冠心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采用传统的PTCA方法 ,必要时插入预防性临时起搏器。如涉及小血管病变、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或一次行 2支血管PTCA ,术后使用肝素治疗。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多支、弥漫性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复杂 ,手术难度大 ,手术成功率为 98% ,住院期间死亡率为 11%。 30例病人接受了 (8 7± 5 4)个月的临床随访 ,11例 (36 % )病人有心绞痛复发 ,1例病人 (3 5 % )发生心肌梗死 ,1例 (3 5 % )病人在术后 2个月发生脑梗死死亡 ,其余17例 (5 7% )无症状。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是可行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病变复杂 ,手术难度大 ,住院期间死亡率和后期的症状复发率都较高。但是只要对病情估计充分、操作得当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仍是优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TCA 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老年人 经皮冠状空内成形术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介入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礼坤 余华 +7 位作者 冯克福 褚俊 张晓红 余国忠 李世光 尤忠一 韩晓萍 叶琪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并选择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其中经...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并选择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其中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即桡动脉组134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即股动脉组427例。分析和比较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成功率、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男性患者和吸烟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3.3%,与股动脉组(9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桡动脉组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1.8%,低于股动脉组(93.4%),P<0.01。而且桡动脉组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所占的比例(9.5%)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7.3%),P<0.05。但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且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较少。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PCI可能优于经桡动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 发动脉 支架
下载PDF
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燚 李莉 +2 位作者 赵碧琼 田美荣 耿学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62-2863,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疾病,高龄、肥胖、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对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预后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连续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我...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疾病,高龄、肥胖、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对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预后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连续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805例,均为发病【12 h接受直接PCI患者,分为男、女两组,AMI的诊断依据为2001年12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分会提出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泌脉再介入(PCI) 高血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7年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春万 邓斌 +1 位作者 冯新武 李挺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706-70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经皮冠状血管重建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发生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早期心绞痛的8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5例,随访1~7年,平...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经皮冠状血管重建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发生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早期心绞痛的8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5例,随访1~7年,平均4.2年,研究经皮冠状血管重建术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平均4.2年,治疗组总入院率为67.4%(29/43),对照组则为93.3%(42/45,P<0.01);治疗组因心血管疾病再入院率为25.6%(11/43),对照组则为66.7%(30/45,P<0.001)。治疗组总死亡率为16.3%(7/43),对照组为24.4%(11/45)(P<0.05);治疗组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7.0%(3/43),对照组为13.3%(6/45)(P<0.01)。结论经皮冠状血管重建术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患者的总入院率和因心血管疾病再入院率;同时能降低总死亡率和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早期 心绞痛 经皮冠状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