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前路腰骶轴向融合的骶前影像学及解剖学研究
1
作者 靳松 彭建强 +3 位作者 徐宏光 刘平 陈学武 李怀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研究测量国人成人骶前区域相关的影像学和解剖学数据,为安全精确应用经皮前路腰骶轴向融合(Ax-iaLIF)技术提供依据。方法:①回顾分析68例腰痛患者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CT增强扫描测量双侧髂血管到S1,2间隙中点的距离;腰骶MRI正中矢... 目的:研究测量国人成人骶前区域相关的影像学和解剖学数据,为安全精确应用经皮前路腰骶轴向融合(Ax-iaLIF)技术提供依据。方法:①回顾分析68例腰痛患者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CT增强扫描测量双侧髂血管到S1,2间隙中点的距离;腰骶MRI正中矢状位片上测量各骶椎间隙和各椎体中点到直肠系膜的最短距离。②解剖成人尸体标本25具,测量髂内外血管、骶正中动静脉到S1,2间隙水平中点的距离及S1前孔内缘间的距离,并观察骶前静脉丛血管和神经,确定手术冠状位的"安全操作空间"。结果:影像学显示CT上距离S1,2间隙中点最近的血管均为两侧髂内静脉,双侧髂内静脉距离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7.7士4.9)mm和(70.10±9.0)mm(P<0.05);在MRI上测量,男性骶骨前缘到直肠系膜最短距离的中位数为10(3~23)mm,女性为6(3~18)mm,男性与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解剖学数据显示:"安全操作空间"大小男性(57.60±5.11)mm、女性(70.01±8.99)mm。S1前孔内缘距离男性(34.95±3.50)mm;女性(31.98±2.99)mm。骶正中动脉无变异;骶正中静脉壁薄,变异较大,存在率为48%。结论:"安全操作空间"的影像数据与解剖数据接近,研究结果可作为国人器械和融合器的开发参考依据。在透视引导下尽可能沿骶骨正中线操作,可保证AxiaLIF技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前路腰骶轴向融合术 解剖学 影像 骶前间隙
下载PDF
齿状突骨折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2
作者 陈琼芳 唐四桂 覃瑜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1X期117-117,121,共2页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我院骨科2004年5月~2008年5月共收治齿状突骨折患者19例,均施行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术前颅骨牵引护理、气管食管推移、心理护理;术后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我院骨科2004年5月~2008年5月共收治齿状突骨折患者19例,均施行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术前颅骨牵引护理、气管食管推移、心理护理;术后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饮食管理、早期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本组19例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稳定。术后平均随访18.5个月,骨性愈合15例,不愈合2例,延迟愈合2例。结论:齿状突骨折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经皮前路 康复护理
下载PDF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新 黄玮 +1 位作者 黄雪花 邓文强 《新疆医学》 2015年第11期1625-16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用APECD治疗的3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 d及l,3,6个月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用APECD治疗的3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 d及l,3,6个月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6个月行MR I检查。所有评分数据收集后使用SPASS13.0软件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 d VAS评分较术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 d与术后1,3,6个月VAS评分比较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l,3,6个月之间的VAS评分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前路 椎间孔镜 颈椎间盘 髓核摘除
下载PDF
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张伟 陶文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7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成人新鲜齿状突Ⅱ、Ⅲ型,有寰枢椎脱位者术前先行颅骨牵引复位,X线片显示复位满意后在C形臂X线监视下,行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成人新鲜齿状突Ⅱ、Ⅲ型,有寰枢椎脱位者术前先行颅骨牵引复位,X线片显示复位满意后在C形臂X线监视下,行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3.6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无明显颈部运动受限,无螺钉断裂、移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详细的术前准备、精确的手术操作情况下,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具有微创、内固定牢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不错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内固定 经皮前路
下载PDF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段亮 祁洁 +3 位作者 刘海勇 刘军 弓立群 范亚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PECD组23例和ACDF组1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改善率。结果2组均手术成功;APECD组手术时间[(95.48±14.16)min]较ACDF组[(76.00±16.37)min]长,术中出血量[(80.00±20.67)mL]较ACDF组[(121.54±19.51)mL]短(P<0.05),住院时间[(6.0±3.8)d]与ACDF组[(8.0±2.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出现1例轻度吞咽困难及1例一过性不完全脊髓损伤,对症治疗后均缓解;APECD组和ACDF组术前VAS评分[(6.57±0.84)、(6.69±0.75)分]、JOA评分[(8.91±0.99)、(8.54±0.97)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VAS评分[(2.17±0.72)、(1.62±0.51)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13.04±1.43)、(14.01±1.02)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ACDF组较APECD组变化明显(P<0.05);APECD组改善率[(50.2±21.1)%]低于ACDF组[(63.3±13.2)%](P<0.05)。结论 2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疗效
原文传递
基于CT三维成像的经皮前路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相关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陆焱 王建 +1 位作者 刘杰 潘文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测量经皮前路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percutaneous 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PATSF)相关参数,为提高PATSF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0例成人志愿者进行寰枢椎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获取经寰椎上关节面内侧缘横断面... 目的测量经皮前路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percutaneous 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PATSF)相关参数,为提高PATSF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0例成人志愿者进行寰枢椎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获取经寰椎上关节面内侧缘横断面、枢椎椎动脉沟冠状面和寰枢椎正中矢状面,观察寰枢椎骨性结构、椎动脉沟的走行,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PATSF植钉位置、植钉角度、植钉长度及容许寰椎侧块分离情况的相关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PATSF植钉位置为枢椎椎体前下缘中点旁开4.0 mm较适宜,植钉最大外偏角度为(29.89±1.41)°,最小外偏角度为(4.37±0.87)°,最大后倾角度为(32.41±1.66)°,优化外偏角度为(17.13±0.88)°,优化后倾角度为(17.62±1.03)°,优化植钉长度为(41.57±0.79)mm。寰枢椎侧方关节面横径为(16.71±1.61)mm,容许寰椎侧块分离移位最大距离为(6.96±1.09)mm,占寰枢椎侧方关节面横径百分比为41.80%±5.69%。结论 PATSF优化植钉法安全可靠;寰椎侧块分离移位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仍允许关节螺钉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经皮前路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 关节不稳定 CT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3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段亮 时亮 +3 位作者 刘军 祁洁 弓立群 范亚一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6期641-646,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ECD)、颈椎间盘置换术(CDR)、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APECD组(23例)、CDR组(10例)和A... 目的比较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ECD)、颈椎间盘置换术(CDR)、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APECD组(23例)、CDR组(10例)和ACDF组(13例)。记录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3组术后改善率、术后疼痛VAS评分与JO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5(17±3)个月。手术时间:CDR组<ACDF组<APECD组,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CDR组<APECD组<ACDF组,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ECD组改善率为51.0%,CDR组改善率为43.2%,ACDF组改善率为64.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APECD手术创伤小,但术后有复发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颈椎间盘置换术 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赵文奎 祝斌 刘晓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1-575,共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颈椎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疼痛、麻木、无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疾病。对于症状重、影响病人生活...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颈椎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疼痛、麻木、无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疾病。对于症状重、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或者出现了肌肉运动障碍;保守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应考虑手术治疗。传统的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和前路融合固定术均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这两种术式均有自身的缺陷。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器械和技术的发展,通道扩张器、显微镜及脊柱内镜系统的发展,使得微创手术的优势:不亚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等逐渐体现出来。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目的是总结介绍目前最先进和最新颖的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几种手术方法,综述其优缺点及适应证,让更多的颈椎病病人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孔切开 颈椎前路融合固定术 经皮内镜下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术 前路经椎体入路技术 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凯 房格 +1 位作者 赵振鉴 王永峰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02-306,共5页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是近年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热点。该术式能保留大部分生理结构,对患者颈部生理曲度影响小,生物力学整体性能最接近正常颈椎。同时,采用该术式可以避免误伤气管、食道、颈动脉等颈前邻近组织,避免术后喉头水肿压迫气...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是近年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热点。该术式能保留大部分生理结构,对患者颈部生理曲度影响小,生物力学整体性能最接近正常颈椎。同时,采用该术式可以避免误伤气管、食道、颈动脉等颈前邻近组织,避免术后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引起急性窒息的风险,因此该术式已被广大外科医生所接受。该文对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皮内镜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