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SICU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贺喜强 殷桦 +3 位作者 蔡传湘 阳长江 李晨彦 易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1期2581-2582,共2页
将164例有气管切开指征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A组)和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A组80例,B组84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置管... 将164例有气管切开指征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A组)和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A组80例,B组84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明显优于A组(P<0.05)。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手术时间、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
下载PDF
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钱何布 郑志群 +3 位作者 何文干 陆骏灏 浦秦华 姚月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9-591,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oaex法)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7—01~2009~03入住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A...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oaex法)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7—01~2009~03入住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A组)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种PDT手术时间相近,均明显短于外科常规气管切开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1)。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经皮气管切开术(PDT) 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WDF)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下载PDF
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士荣 崔立慧 +1 位作者 毕正强 李素娟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5期821-823,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P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GWCH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入住R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组(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组(GWCH...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P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GWCH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入住R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组(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组(GWCH法),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方面,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略短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5);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在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5)。结论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经皮气管切开术(PT) 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WDF) 经皮导牛角型扩张技术(GWCH)
下载PDF
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患者中应用的观察 被引量:21
4
作者 尹燕燕 姜利 席修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uidewire dilating forceps,Portex法)和改良单步扩张技术(improved onestep dilation technique,the Ciaglia Blue Rhino ...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uidewire dilating forceps,Portex法)和改良单步扩张技术(improved onestep dilation technique,the Ciaglia Blue Rhino method,CBR法)的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操作者适宜人群.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0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Portex组和CBR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对参与该项研究的操作者进行调查,询问其对两种不同操作方式的看法.结果 共有48例患者参与了该项研究,年龄(76.7±11.6)岁,其中男性为25例(52.1%),行气管切开的原因为:预计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周(30例)、重度意识障碍(17例)、上气道梗阻(1例);参与该项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Portex组和CBR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ICU的APACHEⅡ评分、气管切开的原因、气管切开前的机械通气时间、术前的凝血功能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操作时间与手术并发症的比较结果:操作时间CBR法显著低于Portex法[(5.9±4.3)min vs.(9.9±1.5),P<0.01].CBR法出血1例,无手术后切口处溢痰现象,Portex法出血5例,有2例在术后出现切口处溢痰现象,二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关操作者的调查资料显示:有外科工作经历且参与该项研究前操作例数大于20例的男医生更喜欢Portex而无外科工作经历且操作经历较少的女医生更喜欢CBR.结论 CBR法操作省时简便,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Portex法,且更容易被无外科工作经历的初学者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经皮气管切开术 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 改良单步扩张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