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联合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传琳 王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PT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鹰潭医疗区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按照治疗...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PT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鹰潭医疗区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PT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支架植入情况,治疗前及术后1周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收缩期末内径(LVSD)、内皮素-1(ET-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支架植入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O、LVEF、LVDD、LVSD、ET-1、ESM-1、hs-CRP、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CO、LVEF均升高,LVDD、LVSD、ET-1、ESM-1、hs-CRP、TNF-α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周CO、LVEF均高于对照组,LVDD、LVSD、ET-1、ESM-1、hs-CRP、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PTI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机体炎症程度,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 冠心病 炎症因子
下载PDF
274例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冠心病 被引量:90
2
作者 周景昱 吕安林 +6 位作者 贾国良 郭文怡 王琼 王小燕 李援 李伟 赵月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 0 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经桡动脉 (2 74例 ,A组 )或经股动脉 (334例 ,F组 )途径接受介入治疗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 0 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经桡动脉 (2 74例 ,A组 )或经股动脉 (334例 ,F组 )途径接受介入治疗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A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 ,无假性动脉瘤 (F组 7例 ,P <0 0 5 )等其他血管及皮肤并发症 ,1例发生术侧肢体浮肿 ;F组出现 1例动静脉瘘、2例术侧肢体浮肿、4例穿刺部位感染、5例穿刺部位表皮坏死 ,但两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均无远端肢体缺血。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少 ,可行性高 ,安全有效 ,但需要一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穿刺 冠心病 安全性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后不同穿刺点压迫时间对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3
作者 黄红燕 聂伟琳 +3 位作者 程晔 方弘 戴晓芬 苏素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穿刺点最佳压迫时间。方法:选择2023年1—5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10例行桡动脉路径行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4 h组(71例)、5 h组(70例)和6 h组(69例)。三组分别...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穿刺点最佳压迫时间。方法:选择2023年1—5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10例行桡动脉路径行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4 h组(71例)、5 h组(70例)和6 h组(69例)。三组分别为术后桡动脉穿刺口压迫4、5、6 h。比较三组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穿刺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 h组疼痛评分低于5 h组、6 h组(P<0.001),5 h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6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三组穿刺部位不同压迫时间对出血、血肿、水疱、迷走神经反射、前臂肿胀程度等并发症无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径行PCI后穿刺点最佳压迫时间为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 桡动脉穿刺 穿刺点压迫时间 疼痛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光友 刘昆鹏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657-66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临床特征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识别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及临床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共150例,根据术中...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临床特征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识别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及临床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共150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桡动脉急性损伤分为损伤组和未损伤组;比较损伤组和未损伤组临床特征资料,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采用多因素法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风险预测方面临床效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50例术中发生桡动脉急性损伤72例,发生率为48.00%。损伤组和未损伤组性别、年龄、动脉鞘管使用规格及穿刺操作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女性、老年及6F动脉鞘管使用均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动脉鞘管规格及术后压迫桡动脉止血时间均可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发生风险预测,且三种指标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显著优于上述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更易发生在女性、老年、使用6F动脉鞘管使用及术后长时间压迫桡动脉止血人群;而上述指标联合可准确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桡动脉 急性损伤 危险因素 预测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曾广忠 林婷 +1 位作者 刘高 张瑶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4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自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自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桡动脉穿刺PCI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PCI手术。比较两组一次穿刺和手术的成功率、临床相关指标、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穿刺和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压迫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PCI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有较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能显著缩短术后压迫止血时间并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同时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肾功能不全 远端桡动脉穿刺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罗学楚 王国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比较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经皮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总病例210例,按照介入治疗采取穿刺方式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05例。桡... 目的 比较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经皮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总病例210例,按照介入治疗采取穿刺方式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05例。桡动脉组经皮行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组经皮行股动脉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指标、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穿刺指标对比:桡动脉组的平均穿刺次数更低,穿刺成功时间更长,鞘管植入时间和出血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手术情况对比:桡动脉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均高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恢复情况对比:桡动脉组术后第1 d、3 d的VAS评分和住院时间均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桡动脉组(3.81%)低于对照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均可作为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手段,相较而言,经皮桡动脉穿刺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更具优势,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鞘管植入时间和出血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风险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龄 介入治疗 经皮桡动脉穿刺 动脉穿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张丕芝 付茂亮 +5 位作者 王哲 张恒 刘新艳 司洪飞 吕文轩 张子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6月至8月53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病例资料,将300例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患者作为观察组,230例超声引导下近端桡动脉...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6月至8月53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病例资料,将300例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患者作为观察组,230例超声引导下近端桡动脉穿刺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7%,低于对照组的3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可明显提高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护理难度,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就医体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耗材的使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远端桡动脉穿刺 近端桡动脉穿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心病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血的作用探讨
8
作者 冯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73-0176,共4页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6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术后出血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均...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6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术后出血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预防 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 出血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9
作者 乔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3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区医院接受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区医院接受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5例。常规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情绪、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遵医行为、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提高,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24);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降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升高,观察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行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其遵医行为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缓解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 优质护理 上肢血肿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遵医行为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乔立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70-73,共4页
研究阿托伐他汀与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2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总数量13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规划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5,两组同时进行常规药物与经皮桡动脉... 研究阿托伐他汀与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2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总数量13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规划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5,两组同时进行常规药物与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对照组仅遵循上述常规,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所产生的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CO、LVEV提升明显优于对照组、LVDD与LVSD的下降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并且观察组患者血清炎症反应指标水平也都比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并采用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联合弹力加压型止血器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出血的影响
11
作者 袁丽 彭艳利 刘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联合弹力加压型止血器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桡动脉穿刺止血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联合弹力加压型止血器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桡动脉穿刺止血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纳入的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2组患者术后均使用弹力加压型止血器压迫穿刺点,对照组5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Barthel指数(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后1 d相比,2组在术后3 d的VAS、SAS和SDS评分均更低,BI评分均更高(P均<0.05),且观察组在术后3 d的上述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P均<0.05)。术后3 d,观察组肢端缺血、皮下血肿等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联合弹力加压型止血器可有效减轻行PCI患者术后穿刺侧肢体的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 弹力加压型止血器 桡动脉穿刺 针对性护理
下载PDF
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对比
12
作者 潘宇平 王晓玉 金国森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135-138,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120例行P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鼻烟窝区组选择远端桡动脉入径(TRA)即鼻烟... 目的:比较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120例行P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鼻烟窝区组选择远端桡动脉入径(TRA)即鼻烟窝处作为穿刺点,常规组选择经典TRA。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手臂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均未发生桡动脉痉挛的情况;鼻烟窝区组手臂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烟窝区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常规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烟窝区穿刺行PCI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术后手臂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通路 鼻烟窝区 经典经桡动脉入径 穿刺成功率 疼痛 后并发症
下载PDF
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联合经皮穿刺臭氧介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
13
作者 王继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联合经皮穿刺臭氧介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12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8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41例(射频热凝组),联合经... 目的探讨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联合经皮穿刺臭氧介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12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8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41例(射频热凝组),联合经皮穿刺臭氧介入术41例(联合介入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VAS、JOA、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2组患者的VAS、JOA、ODI评分均逐渐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联合介入组患者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射频热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比较,联合经皮穿刺臭氧介入术治疗LDH,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改善其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 经皮穿刺臭氧介入治疗
下载PDF
截血膏治疗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前臂血肿效果观察
14
作者 梁业恒 张明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4-0037,共4页
研究旨在评估截血膏对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前臂血肿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PCI术后出现瘀斑、肿胀及疼痛等体征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 研究旨在评估截血膏对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前臂血肿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PCI术后出现瘀斑、肿胀及疼痛等体征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两组皆接受标准化治疗,对照组使用50%硫酸镁湿敷疗法,而观察组采用截血膏外部敷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侧肢体疼痛、瘀斑面积及肿胀程度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两组术肢疼痛、瘀血面积及肿胀都有所减轻,并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表明,截血膏对经桡动脉PCI术后前臂血肿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其操作方法简易、安全无毒,具备简易廉验的中医药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血膏 经皮桡动脉冠脉介入 前臂穿刺点血肿 肿胀 疼痛
下载PDF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与探讨
15
作者 金巧云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196-196,共1页
目的: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与探讨。方法:对本院收入的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予以对比护理分析,其中有38例对象接受常规术后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另外有38例接受综合术后护理,作为观察组... 目的: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与探讨。方法:对本院收入的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予以对比护理分析,其中有38例对象接受常规术后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另外有38例接受综合术后护理,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综合护理满意率、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都有显著改善而且结果对比对照组更好,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显著低于对照组34.41%,以上指标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满意率和有效率较高,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后护理干预效果 探讨
下载PDF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应用与护理分析
16
作者 谷永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16-118,共3页
探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进行编号,编号后采取随机数表法分组,100例,分别是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综合护理的研究... 探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进行编号,编号后采取随机数表法分组,100例,分别是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综合护理的研究组,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止血成功率和止血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5.00%(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血肿、张力性水泡、疼痛麻木等总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9.00%(P<0.05)。研究组患者止血成功率98.00%高于对照组88.00%(P<0.05),研究组患者止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在桡动脉介入时在穿刺部位使用止血器,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众多优势,出血少,并发症少,可有效保障止血成功率,进而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 冠状动脉造影 期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止血时间
下载PDF
经皮穿刺桡动脉介入治疗术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东宝 华琦 郝恒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205-1207,共3页
关键词 内乳动脉造影 动脉造影 脑血管造影 经皮穿刺桡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径与腕背支动脉入径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燕敏 段舒晨 +4 位作者 李刚 王旭 刘伟 王艳琳 石凤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径(TRA)穿刺与腕背支动脉入径(DCAA)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观察PCI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确诊为冠心病需行PCI的128...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径(TRA)穿刺与腕背支动脉入径(DCAA)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观察PCI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确诊为冠心病需行PCI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桡动脉穿刺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TRA组(65例)和DCAA组(63例),TRA组穿刺成功64例(穿刺成功率98.46%);DCAA组穿刺成功56例(穿刺成功率88.89%),最终TRA组纳入64例,DCAA组纳入56例。比较两组穿刺时间、术后出血时间的差异;再将PCI术后患者按服用血小板抑制药物不同分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观察术后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穿刺部位并发症(如出血、血肿、动脉闭塞、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TRA组穿刺时间较DCAA组明显缩短(s:154.95±3.93比168.16±5.24,P<0.05),术后出血时间较DCAA组明显延长(s:278.78±4.53比142.25±1.54,P<0.05)。DCAA组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后血肿发生率较应用替格瑞洛明显升高〔10.71%(3/28)比0%(0/28),P<0.05〕;TRA组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后血肿、动脉闭塞、血栓发生率均较应用替格瑞洛明显升高〔18.75%(6/32)比3.13%(1/32)、9.38%(3/32)比0%(0/32)、12.50%(4/32)比0%(0/32),均P<0.05〕,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后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DCAA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型PCI入路方式,为患者和PCI医生提供了其他选择,在患者舒适度方面更有优势。替格瑞洛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均有血小板抑制作用,且替格瑞洛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优于硫酸氢氯吡格雷,应用替格瑞洛在血肿、桡动脉闭塞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对较低,而在出血事件方面,替格瑞洛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通路穿刺 腕背支动脉通路穿刺 硫酸氢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胡腾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3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脂联素(APN)、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20...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脂联素(APN)、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美托洛尔组(n=40)、介入组(n=40)、联合组(n=40)。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美托洛尔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介入组患者给予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7 d及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血清APN、Hcy水平,并观察3组患者随访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3组患者治疗前7 d 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患者LVEF高于美托洛尔组和介入组,LVEDD、LVESD短于美托洛尔组和介入组(P<0.05);介入组患者LVEF高于美托洛尔组,LVEDD、LVESD短于美托洛尔组(P<0.05)。(2)3组患者治疗前7 d CIMT及血清APN、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患者CIMT小于美托洛尔组和介入组,血清APN水平高于美托洛尔组和介入组,血清Hcy水平低于美托洛尔组和介入组(P>0.05);介入组患者CIMT小于美托洛尔组,血清APN水平高于美托洛尔组(P<0.05)。(3)随访1年3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CIMT及血清Hcy水平,提高患者血清APN水平,有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 美托洛尔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春花 郭志萍 王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12期735-735,共1页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介入 经皮穿刺 护理配合 并发症 卧床 住院日 冠状动脉造影 住院费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